十首读书诗劝勉读书时附原文与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9.41 KB
- 文档页数:5
劝学用心最经典十首古诗1.《劝学》——颜真卿〔唐代〕1.原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劝学诗》——朱熹〔宋代〕1.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有所成就,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读书有所见作》——萧抡谓〔清代〕1.原文: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2.译文:人的心灵如同优良的禾苗,只有得到精心的养护才能生长。
禾苗需要用泉水来灌溉,心灵则需要用道德和正义来滋养。
人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一个月不读书,就会感觉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4.《劝学诗》——赵恒〔宋代〕1.原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2.译文:想要让家庭富裕不需要买肥沃的土地,读书就可以获得许多稻米。
想要生活安定,不需要建造高大堂皇的房子,书中就有黄金打造的房子。
出门不要怕没有人跟随,读书做了官就能享受车马的簇拥。
娶妻不要害怕没说媒,考取功名后自然能拥有美人。
男人如果想实现平生志向,就赶紧勤奋地在窗前读书吧。
5.《劝学》——孟郊〔唐代〕1.原文: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2.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劝学诗】《劝学诗》颜真卿原文及赏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赏析《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
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
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
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
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
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
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
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杨继盛《言志诗》)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劝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劝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劝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劝学诗宋代: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译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想要让家庭富裕不需要买肥沃的土地,读书就可以获得许多稻米。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想要生活安定,不需要建造高大堂皇的房子,书中就有黄金打造的房子。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出门不要怕没有人跟随,读书做了官就能享受车马的簇拥。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娶妻不要害怕没说媒,考取功名后自然能拥有美人。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男人如果想实现平生志向,就赶紧勤奋地在窗前读书吧。
注释: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sù)。
千钟:极言粮多。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安居:安定地生活。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赏析:“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
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这里也就代指出人头地。
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
所以人们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劝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原文: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6篇)劝学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6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劝学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作:少年易老学难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释:1、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
”尝于永嘉西堂四诗,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
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翻译: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赏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
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
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劝学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翻译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学:学问,学业、事业。
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轻:轻视,轻松放过。
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诗句1.《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2.《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赏析:读书不能慌忙,要慢慢地用功去读,才会觉得意味深长,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4.《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赏析: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5.《白鹿洞二首·其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赏析: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6.《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赏析: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7.《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赏析: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8.《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读书励志的古诗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4、路漫漫其道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6、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8、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9、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10、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5、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1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19、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20、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21、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2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24、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8、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2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38、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3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4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2、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4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4、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45、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激励学生努力读书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激励学生努力读书的古诗词: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劝人好学的古诗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主题:这首诗写自己的读书生活,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
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代颜真卿《劝学》译文:三更挑灯夜读,五更鸡鸣即起,这一早一晚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
主题:这首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主题: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4、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清代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译文:一个月不读书,就感觉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主题:这首诗举例了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明代于谦的《观书》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主题: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导语】诗⼈是从学习的意义,作⽤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法等⾓度⽴意,希望⼈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的⾏为修养。
下⾯是分享的关于读书的古诗:颜真卿《劝学》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五更鸡,正是男⼉读书时。
⿊发不知勤学早,⽩⾸⽅悔读书迟。
【译⽂】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们读书的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注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夜分五更,每更为两⼩时。
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头发⽩了,这⾥指⽼年。
⽅:才。
【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
“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事⽆成,后悔已晚。
使孩⼦初步理解⼈⽣短暂,从⽽提⾼学习的积极性。
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奋进的效果。
“三更灯⽕五更鸡”是指勤劳的⼈、勤奋学习的学⽣在三更半夜时还在⼯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得起床忙碌开了。
第⼀句⽤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正是男⼉读书时”为第⼀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业。
“⿊发不知勤学早,⽩⾸⽅悔读书迟。
”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
句⼦中“⿊发”,“⽩⾸”是采⽤借代的修辞⽅法,借指青年和⽼年。
通过对⽐的⼿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了后悔了才去学习。
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发”与“⽩⾸”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诗深⼊浅出,⾃然流畅,富含哲理。
核⼼是“⿊发早勤学,⽩⾸读书迟”。
作为有志⽓的⼈,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养性,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且只有年年⽉⽉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业的本领。
求学励志古诗词求学励志古诗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1、劝学诗【唐】韩愈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简析】这首诗的意思是读书不用花钱,却可以使自己学识渊博;读书还要刻苦钻研;贫穷的人读书后就以知识而富足,富有的人读书后就以书而高贵。
2、少年行赠袁养直【元】戴表元我昔如君初冠时,见君垂角儿童嬉。
君今长大一如我,但少头上斑斑丝。
诵书如流日千纸,更出清言洗纨绮。
明珠在侧真自失,挟册茫洋吾老矣!人言四十当著书,春风半负黄公垆。
童奴哂笑妻子骂,一字不给饥寒躯。
儒学无成农已惰,履穷始悔知无奈。
人生少年还易过,请君努力无如我。
【简析】黄公垆:亦作“黄公罏”。
“黄公酒垆”的略称。
魏晋时王戎与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后诗文常下“黄公酒垆”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黄公:泛指卖酒者。
3、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简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劝人要从小努力、刻苦学习,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趁早勤奋学习,年纪大了学业无成,就会后悔读书太晚。
4、书院【宋】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简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有了知识,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
也体现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5、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简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内容扩展:励志学习的诗词集锦: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十首劝人读书的诗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粮食。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读书的诗词,仅供大家阅读参考!1.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 《劝学诗 / 偶成》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5. 《读书》宋代: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6. 《读陆放翁集》清代: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7.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8. 《和董传留别》宋代: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9.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宋代: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0. 《读书》唐代: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关于读书的古诗:颜真卿《劝学》原文译文赏析《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注释】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方:才。
【赏析】《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正是男儿读书时”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
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
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
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
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
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
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劝学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劝学诗》为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赵恒的一首诗,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劝勉学子读书上进,这几句诗虽然有着鲜明的功利倾向却在民间广为流传。
此诗的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宋真宗颇具文学才能。
上面提到的那首《劝学诗》,很有后来胡适之白话诗的味道。
语言通俗,说理明确,老百姓一看就打心眼里喜欢。
千百年来,华人以勤读书为首务,这首诗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解析一:长期以来,人们的解释都是沿用原文的意思。
诗文的字面意思也十分浅白,不难理解。
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是保温饱的粮食、成富贵的金钱、续姻缘的红粉佳人、显身份的车马随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重教的风气之下,这些自然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功名之后来实现。
人们单单提出其中的两句具有代表性的物质——黄金和精神——红颜,来表明读书的重要和功效。
只要是将书读好了,或者是读好书,无论是金钱还是美女都会有的,都可以获得的到。
因此,多少后生都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五经勤向窗前读”。
因此也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一大景观“千军万马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
解析二:此诗常常被人们拿来鼓励人们读书,以至于说是“不必讲求读书动机,只要爱读书,胜于不读书”。
功利名誉能成为读书的极大动力,但这个动力好比“兴奋剂”,对社会发展有利。
读书当然不排斥功利性,但是,当动机高尚的时候,功利就在其中,不必再去求金屋美女而自然会得到;当动机邪恶的时候,不如不读书。
君子求学读书,目的是“正己”,再有能力则可以去“正人”,这就是“政者,正也”的意思,是中国文化中“政治”的意思。
如果自己能做到“正心”、“诚意”了,那么,人生的目标也就不会是追求“金屋美女”了。
因为“修身”修好了,那么,就能做到:得到金屋美女不会像范进中举,失去金屋美女也不会像祥林嫂丧子。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因此,君子还要“知命”,也就是说,君子还能知道:有意追求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只要觉得想做、能做、该做,那就不要管过去和将来如何了。
劝少年读书的古诗
以下是几首劝少年读书的古诗:
1. 《四时读书乐•春》【元】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2.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五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 《移居二首·其一》【晋】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5. 《读书》【宋】陆九渊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6. 《励学篇》【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无需筑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书是灯,阅读照亮前方的路;书是桥,阅读连接彼此的岸;书是帆,阅读推动人生的船。
读书是生活的艺术,因为读书,生活更精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1冬夜读书示子聿朝代:宋朝|作者: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简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翻译/译文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青壮年时期肯下功夫,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毕竟还是不够的。
想做出一番成绩,一定要注重亲身实践。
注释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了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觉得12、浅:肤浅,浅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出处哪首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出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相关诗句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劝学》原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译文及注释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方:才。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赏析“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
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
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
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
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
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
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
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劝学诗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宋真宗.赵恒《励学篇劝学诗》《励学篇/劝学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宋真宗赵恒《励学篇/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劝学诗》原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劝学诗》翻译1、颜如玉:指美女如玉。
2、五经:古代读书人必学、科举考试必考的《诗经》、《尚书》、《礼记》、《乐记》、《春秋》。
3、窗前:古代读书以背诵为主,须面向墙壁独立背诵。
窗前等于墙前。
此诗的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
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这里也就代指出人头地。
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
所以人们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劝学诗》赏析《励学篇》是北宋皇帝宋真宗赵恒的作品,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赵恒的一首诗,本文以诗的形式勉人读书,尽管诗中有过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之嫌,但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千百年来久传不衰,特选录,以飨读者。
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劝勉学子读书上进,这几句诗虽然有着鲜明的功利倾向却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