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流程
- 格式:pdf
- 大小:117.29 KB
- 文档页数:13
CCM摄像头生产工艺及流程CCM摄像头(Camera Module)是一种集成了光学元件、图像传感器、电路板等多个部件的摄像头模块,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
CCM摄像头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主要包括设备制造、组装、调试和测试等环节。
组装是CCM摄像头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和连接。
首先,将光学元件与图像传感器进行精确的对位,并使用胶水或其他粘接剂进行固定。
接下来,将电路板与图像传感器进行连接,并进行焊接和封装,形成CCM摄像头的基本结构。
组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保证产品质量。
调试是CCM摄像头生产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光学调试和电路调试两个方面。
光学调试主要是通过调整镜头位置、固定结构等来保证成像质量。
而电路调试则是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接线等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调试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如显微镜、光学测量仪等,以提高调试效率和精度。
测试是CCM摄像头生产的最后一步,通过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来确保产品质量。
测试内容包括成像质量、色彩还原、自动对焦等多个方面。
成像质量测试主要是通过拍摄标准图像或测试图像,评估图像的清晰度、色彩还原等指标。
而自动对焦测试则是通过调整焦距和焦点位置,检测相机是否能够自动对焦。
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软件,如图像分析仪、自动对焦测试仪等,以提高测试效率和精度。
总结而言,CCM摄像头的生产工艺及流程包括设备制造、组装、调试和测试等环节。
通过精密的机械加工、封装技术和调试测试手段,能够生产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CCM摄像头产品。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WINNING AOI程式制作环节第五章程序编辑准备工作1.找到一块焊锡良好、无不良点旳PCBA,先确认PCBA在生产线上旳进板方向,确认OK后,准备扫描。
数据准备PCBA扫描(这个环节重要是扫描PCBA图片以提供离线编程用)1.进入在线检测程式5.2 PCBA扫描(这个环节重要是扫描PCBA图片以提供离线编程用)5.2.1 进入在线检测程式5.2.1.1.双击打开桌面上旳在线检测程式(MPSAOI),系统弹出一种对话框,选择顾客”Admin”或”编程员”,输入密码,进入在线检测程序。
5.2.1.2.机器回原点点击菜单栏上旳“工具——工作台回原点”将机器回到原点.然后将PCBA装载轨道宽度和夹板装置调节OK,将一块焊锡良好旳PCBA放置在轨道上。
5.2.1.3.扫描图片文献点击菜单栏上旳“文献——工程切换”点选“扫描模式”后,点击“浏览”,浮现如下对话框,选择目录为AOI程式寄存旳根目录,如图:点击New Folder。
新建一种文献夹作为新旳工程目录,输入它旳名称,如(123456A),完毕后,点击OK,再点击确认,系统会自动在该目录下创立如下几种文献夹:BOM(物料清单):该文献夹用来寄存机种旳生产工程式资料.如料站表等.这些资料在离线编程时需要用到.CAD(元件坐标):该文献夹用来寄存机种生产时旳机器坐标.如机器程式. 这些资料在离线编程时需要用到.(注:无BOM,无CAD资料旳状况下.请将C:\WIN-AOI目录下旳” CADTEMPLA TE.TXT”文献拷贝到此文献夹内.errlog:该文献夹用来寄存在线检测时,机器检查到旳不良点旳图片报告.SCAN:该文献夹用来寄存在线程式MPSAOI扫描出来旳PCBA图片, 这些资料在在线检测和离线编程时都需要用到.5.2.1.4 按此键加载PCBA,用鼠标左键迅速双击将MPSAOI旳画面中心十字架对齐PCBA旳右上角, 得到PCB右上角坐标(即为PCB尺寸),点击窗口右侧旳获取坐标,PCB尺寸和PCB旳名称。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强分光的高光谱激光雷达系统,激光雷达系统基于发射端光强分光和光纤色散实现目标高精度测距和目标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信息的高分辨率主动获取。
激光雷达系统包括上位机、发射单元、接收单元、测距单元和光谱测量单元。
上位机实现发射单元、测距单元和光谱测量单元的控制与数据读取。
发射单元将发射激光脉冲分为测距激光脉冲与光谱测量激光脉冲,并实现两束激光脉冲的同轴发射。
接收单元实现目标散射激光回波的收集,以及距离测量光束与光谱测量光束的分离。
测距单元实现目标距离的精确测量。
光谱测量单元实现目标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光谱数据获取。
本技术所述激光雷达系统突破了常规激光雷达只能测量目标距离和单波长反射特性的限制,有效增强了激光雷达的探测能力。
技术要求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强分光的高光谱激光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系统在发射端对超连续激光器输出的宽光谱短时激光脉冲进行光强分光,并利用光纤的材料色散特性对宽光谱短时激光脉冲进行色散,实现被测目标距离高精度测量,以及被测目标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特性高分辨率测量;所述激光雷达系统包括上位机、发射单元、接收单元、测距单元和光谱测量单元;所述发射单元包括超连续激光器、两个光强分束器、激光光纤耦合器、光纤色散模块、光纤准直器、短波通滤光片、空间光准直器、长波通滤光片、长/短波二向色镜1和触发探测器;所述接收单元包括望远镜和长/短波二向色镜2,所述测距单元包括测距探测器和测距电路;所述光谱测量单元包括可见光/近红外二向色镜、Si-APD探测器、InGaAs-APD探测器和高速双通道数据采集卡;所述上位机控制超连续激光器发射宽光谱短时激光脉冲;所述宽光谱短时激光脉冲经两个光强分束器分为三束;第一束激光脉冲被触发探测器转换为触发信号,所述触发信号触发测距单元中的测距电路开始计时;第二束激光脉冲经激光光纤耦合器耦合进光纤色散模块,光纤色散模块对激光脉冲进行色散;色散后的激光脉冲经光纤准直器准直,准直后的激光脉冲入射到短波通滤光片;短波通滤光片滤除激光脉冲中的长波段激光脉冲得到用于光谱测量的光谱测量激光脉冲;光谱测量激光脉冲入射到长/短波二向色镜1的透射面上;第三束激光脉冲经空间光准直器准直后入射到长波通滤光片;长波通滤光片滤除激光脉冲中的短波段激光脉冲得到用于目标距离测量的测距激光脉冲;测距激光脉冲入射到长/短波二向色镜1的反射面;所述长/短波二向色镜1将透射面上的光谱测量激光脉冲与反射面上的测距激光脉冲进行合束;合束后的激光脉冲入射到接收单元中望远镜的反射镜上;所述激光脉冲经反射镜反射照向目标;当激光脉冲照射到目标时,激光脉冲中的一部分被目标反射或散射;经目标反射或散射的激光脉冲经接收单元中的望远镜收集并准直;准直后的激光脉冲入射到接收单元中的长/短波二向色镜2;长/短波二向色镜2将准直后的激光脉冲分为测距光束和光谱测量光束;测距光束入射到测距单元中的测距探测器,经测距探测器转换为停止信号;停止信号触发测距电路停止计时;测距电路测量触发信号与停止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测量到的时间间隔上传到上位机;上位机根据激光脉冲飞行距离与激光脉冲传播速度和所测量时间间隔的关系,通过数据解算完成对目标距离的测量;光谱测量光束入射到光谱测量单元中的可见光/近红外二向色镜;可见光/近红外二向色镜将光谱测量光束分为可见光光束和近红外光束;可见光光束被Si-APD探测器转换为可见光电信号,可见光电信号被高速双通道数据采集卡0通道采集;近红外光束被InGaAs-APD探测器转换为近红外电信号,近红外电信号被高速双通道采集卡的1通道采集;高速双通道数据采集卡采集到的数据由上位机读取、存储和处理,完成目标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特性的测量;综上,测距单元实现目标距离的测量,光谱测量单元实现目标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特性的测量;两者相结合,从而实现目标同一位置的距离和反射光谱特性的同时测量。
MEMS制作流程简介微机电系统(MEMS)是一种融合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微型集成系统。
它通过微纳加工技术制造微小的机械和电子元件,并将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MEMS在传感器、执行器、光学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MEMS的制作流程。
MEMS制作流程概述MEMS的制作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基片选择和清洗2.光刻图案定义3.定义图案的刻蚀或沉积4.释放和封装5.测试和验证接下来,我们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讨论。
基片选择和清洗在MEMS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片材料。
常用的基片材料包括硅和玻璃。
选择基片材料时,需要考虑不同应用的要求,例如机械性能、热传导性能等。
选好基片后,需要对其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杂质。
清洗过程通常包括机械清洗、化学清洗和离子清洗等步骤。
清洗后的基片表面应达到一定的光滑度和洁净度,以保证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光刻图案定义光刻是MEMS制作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步骤,用于定义芯片上的微小结构。
光刻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涂覆光刻胶:将光刻胶均匀涂覆在基片上,形成一层薄膜。
2.预烘烤:将涂覆的光刻胶进行烘烤,使其变得坚硬并去除其中的溶剂。
3.曝光:使用光刻机将光刻胶上的图案投影到基片上。
曝光时,光刻胶中的光敏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光刻胶在暴露区域变化。
4.显影:使用显影液去除暴露区域的光刻胶,形成所需的图案。
5.后烘烤:将显影后的基片进行烘烤,使光刻胶完全固化。
通过光刻的步骤,可以在基片表面形成所需的微小结构。
定义图案的刻蚀或沉积在进行光刻后,需要进一步定义芯片上的微小结构,通常是通过刻蚀或沉积的方式实现。
刻蚀和沉积是常用的工艺步骤,用于加工基片材料。
刻蚀刻蚀是将不需要的材料从基片表面去除的过程。
刻蚀过程通常使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通过等离子体和离子束对基片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刻蚀。
刻蚀方法包括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等。
沉积沉积是将需要的材料堆积到基片表面的过程。
智能化振动光纤探测系统技术方案2017年目录第一章项目介绍 (3)第二章系统安装 (5)第三章产品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售后服务及承诺.. (15)第一章项目介绍1.1项目概况简介“XXXXXX”位于XXXXXX,对XXXXXX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针对“XXXXXX”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我方按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冗余性”的“五点”公司产品设计原则,提供具有安全、便捷、优质的生活、工作环境,而且将作为指导思想贯穿整个周界安防系统的方案中。
“XXXXXX”项目的周界大概XXX米,其中大门断开数X个,分XX个震动光缆防区。
每个防区大概为XXX米,采取挂网式安装方式,振动传感光缆呈S型敷设,通过探测感应非法人员攀爬围栏入侵防范区域的振动信号,同时区分人入侵信号和其它振动误报源信号特征,排除误报源。
构成有效的防翻越防御探测防范预警系统,采用武汉宇鸿安的震动光缆探测器。
双防区震动光缆探测器安装在两个周界防区的中间,单防区安装在周界防区的起始端。
每终端控制主机安装在机房或门卫或控制室,终端控制主机从机房或门卫或控制室两边走线采用光纤信号传输,探测器供电从机房或门卫或控制室分别提供AC220V电源,电源线从机房或门卫或控制室两边走线并用电源线RVV2.0*1.5传输或UPS电源,或从弱电井中取电。
终端控制室用报警主机进行管理和软件管理平台信息查询,并联动周界报警电子地图,更直观更迅速了解入侵防区位置,有效打击犯罪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安防意识的提高,现代化的安防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重要的区域,如军事基地、武器弹药库、监狱、银行金库、博物馆、油库、等处,为了防止非法的入侵和各种破坏活动,传统的防范措施是在这些区域的外围周界处设置一些(如铁栅栏、围墙、钢丝篱笆网等)屏障或阻挡物,安排人员加强巡逻。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安装与调试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甘辉宇摘要本次工程实习的实习单位是在浙江天煌实业有限公司,本次实习所涉及的专业有电气工型光机电气一体化控制实训系统是一台实训程及其自动化与测控专业,应用到PLC、传感器、步进电机、变频器、气动等技术。
THWME-1的实验装置,仪器平台由控制屏、实验桌、温度控制单元、直流小电机、机械手单元、变频器单元、交流伺服单元、小车运动控制单元、PLC 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工控组态软件等组成。
所有实验均采用模版化设计、种类齐全、可组成不同的控制系统,能完成机电设备中的逻辑、运动、温度、压力、流量、等实验内容,控制对象均采用典型的机电设备模型,接近工业现场环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习中,通过生产部门2个月的实习,了解到了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是要经过各个部件的组成才能运行,要经过产品装配接线,调试,检验,装箱,发货等多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才保证好产品质量。
关键词:实验装置光机电一体化工业模拟系统天煌教仪AbstractThe engineering internship was completed in Tian Huang Industrial in Zhejiang. The professionals involved in training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and monitoring of professional. It applied to the PLC, sensors, stepper motor, inverter, air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HWME-1 type Training-ray machine control system electrical integration is a training of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instrument platforms from the control panel, experimental 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unit, small DC motors, robot modules, the drive unit, AC servo unit, control unit sports car , PLC control system, SCM system,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omputercontrol, control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nd other components. Al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template design, full range, can be composed of different control systems. This equipment complete the logic, mot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flow, content and other experiments, the control objects are the typical mode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lose to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interest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practice, through the production department 2 months of internship, It learned the business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products have to go throug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to run, to go through product assembly, wiring, commissioning, inspection, packing, shipping and other multi-channel Process. Each link can not be careless, only to ensure good product quality.Key words: experimental device,mechatronics, industrial simulation system,TianHuang’s teaching instrument目录摘要 (1)Abstact (1)第一章绪论 (4)1.1 实习目的 (4)1.2实习公司简介 (4)1.3 实习内容 (5)第二章THWME-1型光机电一体化装置原理分析 (6)2.1 主体介绍 (6)2.1.1 基本概述 (6)2.1.2 技术性能 (6)2.1.3 操作、使用说明 (6)2.2 THWME-1的原理、结构与功能 (6)2.2.1 系统接线端子说明 (7)2.2.2 HWME-1型光机电气一体化控制系统气动回路 (10)2.2.3 THWME-1型光机电气一体化控制系统接线图 (11)2.2.4变频器的基本使用 (14)2.2.5步进电机驱动实训 (15)2.3 调试与综合控制实训 (17)2.3.1 实训步骤 (17)2.3.2 控制要求 (18)第三章总结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第一章绪论1.1实习目的工程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智能灯光系统的工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智能灯光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当今智能家居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简介:本技术适用于智能灯技术领域,提供了智能灯光亮度控制器;包括环境亮度传感器、MCU微处理器、无线通讯电路/模组、按键/旋钮单元、显示单元、移动传感器、亮度控制信号输出端口;本技术可通过无线数据通讯自动控制智能灯泡或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关联控制需要控制的智能灯泡的亮度设置到所需要的亮度值;实时显示当前环境的亮度数值,并锁定当前环境亮度为当前值,实现恒定当前环境区域的亮度;配合移动传感器同时可实现指定区域内实现人体、动物、物体、车辆实现移动触发控制,自动调整亮度或是自动控制灯的开启和关闭。
技术要求1.一种智能灯光亮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亮度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通讯电路/模组;亮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模组连接,其中,所述环亮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当前的亮度数据,并将亮度数据时实传送至MCU微处理器进行处理;所述微处理器负责接收亮度传感器、移动传感器、按键/旋钮单元、无线通讯电路/模组的数据指令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控制信号再通过的无线通讯电路/模组,对该区域亮度进行控制;所述无线通讯电路/模组进行单向、双向通讯,并与微处理器连接,实现开关指令、各种按键控制指令、实时亮度值数据、亮度控制数据的上传和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光亮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和无线通讯电路/模组这两个电路单元,是一个内置MCU微处理加无线通讯的二合一SOC芯片方案电路/模组,或为单独的MCU 微处理器与无线通讯电路/模组连接的独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智能灯光亮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键/旋钮单元,其与微处理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灯光亮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单元,其与微处理器连接,用于实时显示当前环境的亮度值、亮度控制输出值0%~100%、工作状态、设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智能灯光亮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单元,其与微处理器连接,用于实时显示当前环境的亮度值、亮度控制输出值0%~100%、工作状态、设置信息。
光通信设备安装工作流程光通信设备的安装工作是确保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光通信设备安装的工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设备安装、连接测试等环节。
一、前期准备光通信设备安装前,需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1. 设备清单确认: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确认安装所需的光通信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型号、数量、功能特点等。
2. 环境评估:对安装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场地、温度、湿度等条件。
确保环境符合设备要求,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设备。
3. 材料准备:准备好安装所需的工具、材料和配件,如光缆、光纤连接器、跳线等。
4. 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装过程中的安全,如佩戴防静电手套、使用保护眼镜等。
二、设备安装在前期准备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光通信设备的安装。
1. 确定安装位置:根据设计要求和设备规格,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并进行标注。
2. 安装固定设备:根据设备的尺寸和重量,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如悬挂、放置或安装在机柜内。
3. 连接光缆:根据设备的连接需求,连接光缆到相应的接口,确保连接牢固并符合设备接口标准。
4. 安装其他配件:根据设备的需要,安装其他配件,如风扇、电源等。
5. 确保接地:确保设备安全接地,以防止静电或电击等问题。
三、连接测试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连接测试,以验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和连接质量。
1. 设备启动:按照设备说明书或操作手册,正确启动设备,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2. 连接确认:检查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如光缆连接、光纤连接器是否牢固。
3. 信号测试:使用专业的光信号测试仪器,测试设备传输的光信号质量,包括光功率、损耗等参数。
4. 故障排除:如果测试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故障排除,找出问题原因并进行修复。
5. 连接质量评估:评估连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和规格要求,如光衰减、误码率等。
四、验收交接在设备安装和连接测试工作完成后,进行验收交接,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
1. 验收测试:经过连接测试后,对设备和连接质量进行综合评估,验证设备性能和连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1.1 简易无线光通信系统光通信分为有线光通信和无线光通信两种。
光通信的主要方式是有线光通信即光纤通信,它已成为广域网、城域网的主要传输方式之一。
无线光通信又被称为自由空间光通信(FSO,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近年来,随着“最后一公里”对高带宽、低成本接入技术的迫切需求,FSO在视距传输、宽带接入中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光通信器件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光通信设备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FSO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小节介绍用红外光进行语音信号无线传输的简单系统,这种简单的、实验性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是真实无线光通信系统的简化,其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简易的光无线语音传输系统在一个系统项目开始设计时,要确定实现系统功能的方法原理,并根据项目要求确定系统的需求并发展出一个针对这些需求的计划,即确定系统包括的组成部分、各部分的性能指标以及它们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然后根据各个组成部分的指标进行单元电路设计。
通过对简易的光无线语音传输系统设计、制作与调试,目的是:1)了解分析设计的系统需求并发展出解决方案的过程,2)学习单元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整的方法,特别是模拟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1.1.1 系统功能要求及基本解决思路一、系统功能要求1、基本要求(1)设计制作一个可以传送语音信号的无线光通信设备;(2)语音信号频率范围:300Hz~3400Hz;(3)通信距离不小于10m;(4)发送端用驻极体话筒拾取语音;(5)接收端输出到喇叭的最大功率0.5W。
2、扩展要求(1)减小环境光对通信的影响;(2)拓展通信距离(不小于100m);(3)收发两端均采用单电源供电。
第 1 页共20 页2 二、 系统组成及基本解决思路1、系统组成简易的光无线语音传输系统包括发射机系统与接收机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系统所用的基本技术是光电转换。
光发射机中的光源受到电信号的调制,通过作为天线的发射光学系统,将光信号通过大气信道传送到接收机的望远镜;接收机望远镜收集接收到光信号并将它聚焦在光电检测器上,光电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OptiSystem使用流程一、安装与启动1.下载安装程序(1)从官方网站或授权渠道下载安装程序(2)确保系统满足软件运行要求2.安装OptiSystem(1)运行安装程序,按照指示完成安装(2)输入许可证信息并激活软件3.启动OptiSystem(1)双击桌面图标或从开始菜单中打开软件二、创建新项目1.新建项目(1)在OptiSystem界面中点击“File”菜单(2)选择“NewProject”以创建新项目2.设定项目参数(1)输入项目名称和存储位置(2)选择项目模板或空白项目三、构建光通信系统1.添加组件(1)从元件库中拖拽所需组件至系统布局区域(2)包括光源、光纤、调制器等2.连接组件(1)使用连线工具连接各组件(2)设置连接属性和参数四、设置模拟参数1.定义模拟参数(1)确定仿真时间和步长(2)设定光纤长度、衰减等参数2.配置光信号(1)设置光源频率、功率等参数(2)设定调制器调制参数五、运行仿真1.检查配置(1)确认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2)检查组件状态和仿真条件2.启动仿真(1)点击“Run”按钮开始仿真(2)监视仿真过程中的数据输出六、分析与优化1.分析仿真结果(1)查看光功率、误码率等数据(2)分析系统性能和效果2.优化系统设计(1)调整组件参数和布局(2)重新运行仿真以验证改进效果七、结果导出与报告1.导出仿真数据(1)将仿真结果导出为数据文件(2)准备用于后续分析和报告的数据2.生成报告(1)撰写仿真报告(2)包括系统设计、仿真结果和分析结论。
热像仪生产工艺流程1.引言1.1 概述热像仪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显示物体表面热分布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工业等领域。
热像仪的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对热像仪的制造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装配的整个过程,包括了物料准备、组装、调试等环节。
热像仪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生产制造阶段和后期装配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首先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采购。
热像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热像仪探测器、光学望远镜、图像处理系统等,因此需要采购相应的元器件和零部件。
同时,还需要进行工艺设备的准备,如组装线、检测设备等。
此外,在这一阶段还需要进行工艺流程的规划和制定,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工时。
进入生产制造阶段后,首先进行的是热像仪探测器的加工和组装。
热像仪探测器是热像仪的核心部件,对于保证热像仪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探测器芯片的切割、焊接和封装等工序。
完成探测器的加工后,进行其它组件的装配工作,包括光学望远镜、图像处理系统等。
最后,对组装完成的产品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进入后期装配阶段后,主要包括热像仪外壳的组装和整机调试。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外壳的组装、焊接、喷涂等工艺,以及各个部件的连接和固定。
随后,对装配完成的热像仪进行整机调试,包括各项功能和性能的测试,以及对图像质量的评估和校准。
整个热像仪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了原材料采购、探测器加工和组装、其它组件的装配、整机调试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保证热像仪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之,热像仪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工作质量。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做好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才能够生产出性能可靠、稳定的热像仪产品。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制造工艺的进步,相信热像仪生产工艺会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文章结构将按照以下方式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介绍热像仪生产工艺流程。
sip硅光工艺
sip(System in Package)是一种将多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实现系统小型化、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技术。
硅光工艺是SIP技术中的一种,它利用硅基材料和光子技术,将光子器件和电子器件集成在一起,实现高速、高带宽、低功耗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硅光工艺的实现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硅基材料的制备:采用微电子工艺制备硅基材料,如硅片、硅薄膜等。
2.光子器件的制备:在硅基材料上制备光子器件,如波导、光调制器、光探测器等。
3.电子器件的制备:在硅基材料上制备电子器件,如CMOS电路、存储器等。
4.系统集成:将光子器件和电子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硅光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高性能:硅光工艺可以实现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具有较高的性能。
2.低功耗:由于光子器件的传输速度非常快,因此可以实现低功耗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3.小型化:硅光工艺可以将多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实现系统的小型化。
4.可靠性高:由于硅光工艺采用的材料和工艺都是成熟的微电子工艺,因此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总之,sip硅光工艺是一种将多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实现系统小型化、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技术。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图片简介: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激光通信单元、空间基准单元和信息智能处理单元;空间基准单元输出时空基准;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基于时空基准进行待测目标的跟踪和测量,将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发送给信息智能处理单元;激光通信单元基于时空基准与外部通信对象进行跟踪和通信,将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发送给信息智能处理单元;信息智能处理单元对获取的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和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在时空基准下进行融合。
以高精度统一时空基准为基础,集多目标光电跟踪侦察、激光通信、空间基准测量与统一以及智能识别感知等功能单元为一体,并实现智能信息融合,使光电设备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技术要求1.一种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系统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激光通信单元(2)、空间基准单元(3)和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输出时空基准,所述时空基准包括时间基准信息和空间基准信息;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基于所述时空基准进行待测目标的跟踪和测量,将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发送给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基于所述时空基准与外部通信对象进行跟踪和通信,将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对所述获取的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和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在所述时空基准下进行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包括传感器阵列组件(11),所述传感器阵列组件(11)包括采用共孔径或共光路方式实现光学系统集成的可见光探测传感器(111)、红外探测传感器(112)和/或激光测距传感器(113);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包括传感器阵列控制组件(41);所述传感器阵列组件(11)接收所述传感器阵列控制组件(41)发送的传感器控制命令和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发送的所述时间基准信息,完成所述待测目标的红外通道、可见光通道图像采集和/或激光测距,输出目标图像信息和/或目标距离信息以及传感器工作状态信息给所述传感器阵列控制组件(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还包括与所述传感器阵列组件(11)对应设置的稳定跟踪机构(12),所述稳定跟踪机构(12)包括反射镜(121)和伺服机构(122);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包括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所述稳定跟踪机构(12)接收所述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发送的伺服驱动命令和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发送的所述时空基准,通过所述伺服机构(122)带动所述反射镜(121)转动,对所述待测目标的进行稳定跟踪,并实时输出伺服转动的角度和角速度给所述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所述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接收所述时空基准、伺服转动的角度与角速度信息以及目标图像偏差量信息,完成目标跟踪控制量解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包括通信引导组件(21)、ATP组件(22)和通信天线组件(23);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包括激光通信信息处理组件(43);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通过光纤接收所述激光通信信息处理组件(43)发送的激光通信控制命令和待发通信信息;所述ATP组件(22)接收到所述激光通信控制命令后,通过所述通信引导组件(21)和通信天线组件(23)建立与所述外部通信对象的通信光路,完成与所述外部通信单元的瞄准对接以及所述通信信息的收发,并向所述激光通信信息处理组件(43)发送接收的所述通信信息、图像信息以及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的工作状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包括惯性测量组件(31)和导航计算机组件(32);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接收外部控制命令、卫星导航信息和计程仪信息,所述惯性测量组件(31)根据所述外部控制命令实时测量所述一体化系统的装载平台的角运动信息和线运动信息,所述导航计算机组件(32)基于所述惯性测量组件(31)实时测量的信息进行惯性导航解算,结合所述卫星导航信息和计程仪信息完成组合导航解算,输出所述时空基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还包括智能态势感知与建模组件(44);所述智能态势感知与建模组件(44)接收所述时空基准、目标识别信息、目标距离信息以及目标方位高度信息,完成目标运动轨迹建模与预测、目标威胁判断以及环境态势建模,并输出目标运动模型、威胁等级和环境态势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还包括多通道智能图像处理组件(45);所述多通道智能图像处理组件(45)接收目标运动模型、探测图像信息和所述时空基准,完成计算成像、图像增强、目标图像智能识别和目标图像智能跟踪,并输出目标图像的偏差量信息与处理后图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系统还包括信息存储单元(5)和显控单元(6);所述信息存储单元(5)接收各传感器测量信息、各传感器状态信息、图像处理以及感知建模信息,完成数据同步处理与存储,并输出信息储存单元工作状态;所述显控单元(6)接收待显示信息,完成信息分类显示,接收人机交互命令,并将接收到的人工输入的命令发送给所述一体化系统的各个对应的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系统还包括密封外罩与窗口组件(7);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激光通信单元(2)和空间基准单元(3)通过所述密封外罩与窗口组件(7)进行共基座刚性集成;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安装在所述密封外罩与窗口组件(7)的内部,通过所述密封外罩与窗口组件(7)上位置对应的窗口对外观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安装在密封外罩与窗口组件(7)的后端上部;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安装在密封外罩与窗口组件(7)后端内部,与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和激光通信单元(2)刚性连接。
技术说明书一种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光电设备具有成像直观、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保密性好等特点,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跟踪、侦查、通信、导航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
光电跟踪侦查设备通过控制光轴指向实现对目标的跟踪、测距和图像侦察;光电通信设备通过建立大容量光信道实现编队平台之间的实时、保密通信;光电导航利用高精度惯性信息实现时空基准测量。
由于隶属于不同的应用方向,上述设备通常独立安装使用,存在信息交融度低、空间基准传递误差大、时间基准统一精度低等问题,成为制约舰载侦察、通信设备功能扩展、性能提升的瓶颈。
此外,传统的光电跟踪侦察设备利用经纬仪式动密封跟踪机构实现光轴方向稳定,这种体制存在设备体积、重量大,伺服响应带宽难以提高的问题,适装性、可靠性、跟踪能力以及隐身性受到较大限制,且不具备多目标同时跟踪侦察能力。
技术内容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电跟踪侦察设备不具备多目标同时跟踪侦察能力问题。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激光通信单元2、空间基准单元3和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输出时空基准,所述时空基准包括时间基准信息和空间基准信息;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基于所述时空基准进行待测目标的跟踪和测量,将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发送给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基于所述时空基准与外部通信对象进行跟踪和通信,将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对所述获取的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和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在所述时空基准下进行融合。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以高精度统一时空基准为基础,集多目标光电跟踪侦察、激光通信、空间基准测量与统一以及智能识别感知等功能单元为一体,并实现智能信息融合,使光电设备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包括传感器阵列组件11,所述传感器阵列组件11包括采用共孔径或共光路方式实现光学系统集成的可见光探测传感器111、红外探测传感器112和/或激光测距传感器113;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包括传感器阵列控制组件41;所述传感器阵列组件11接收所述传感器阵列控制组件41发送的传感器控制命令和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发送的所述时间基准信息,完成所述待测目标的红外通道、可见光通道图像采集和/或激光测距,输出目标图像信息和/或目标距离信息以及传感器工作状态信息给所述传感器阵列控制组件41。
进一步,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还包括与所述传感器阵列组件11对应设置的稳定跟踪机构12,所述稳定跟踪机构12包括反射镜121和伺服机构122;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包括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所述稳定跟踪机构12接收所述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发送的伺服驱动命令和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发送的所述时空基准,通过所述伺服机构122带动所述反射镜121转动,对所述待测目标的进行稳定跟踪,并实时输出伺服转动的角度和角速度给所述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所述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接收所述时空基准、伺服转动的角度与角速度信息以及目标图像偏差量信息,完成目标跟踪控制量解算。
进一步,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包括通信引导组件21、ATP组件22和通信天线组件23;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包括激光通信信息处理组件43;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通过光纤接收所述激光通信信息处理组件43发送的激光通信控制命令和待发通信信息;所述ATP组件22接收到所述激光通信控制命令后,通过所述通信引导组件21和通信天线组件23建立与所述外部通信对象的通信光路,完成与所述外部通信单元的瞄准对接以及所述通信信息的收发,并向所述激光通信信息处理组件43发送接收的所述通信信息、图像信息以及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的工作状态信息。
进一步,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包括惯性测量组件31和导航计算机组件32;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接收外部控制命令、卫星导航信息和计程仪信息,所述惯性测量组件31根据所述外部控制命令实时测量所述一体化系统的装载平台的角运动信息和线运动信息,所述导航计算机组件32基于所述惯性测量组件31实时测量的信息进行惯性导航解算,结合所述卫星导航信息和计程仪信息完成组合导航解算,输出所述时空基准。
进一步,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还包括智能态势感知与建模组件44;所述智能态势感知与建模组件44接收所述时空基准、目标识别信息、目标距离信息以及目标方位高度信息,完成目标运动轨迹建模与预测、目标威胁判断以及环境态势建模,并输出目标运动模型、威胁等级和环境态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