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杜威被誉为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就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进行浅析。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社会化的过程。
他强调,教育不仅是在学校中的课堂上进行的,更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他指出,学校和社会的界限应该被打破,学校应该成为社会的一部分。
他主张教育应该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该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尊重和理解他人。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价值观。
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以合作为核心的社会群体。
他认为合作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在学校中,他强调学生应该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他主张取消传统的竞争评价制度,采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合作评价制度,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社会中积极参与和贡献。
杜威还提出了“实践教育”的概念。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的经验和亲身参与来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他主张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包括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实验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他主张通过生活纪律、道德规范和社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感。
他认为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创造力的公民。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将学校的功能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
1858至1879年在佛蒙特州立大学学习期间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4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大学执教,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
在教育学方面著述甚丰,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教育与社会》(1899)、《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作。
1. “教育即生活”杜威用“生活”来表示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而且个人的经验是在不断更新的。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作用: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儿童将来的某种生活做预备的。
2. “教育即生长”他把生物学上的名词“生长”搬到教育上来。
所谓“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
因此,儿童的本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儿童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
因此,从“生长”的含义出发,教育就是发展,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 “学校即社会”杜威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型的状态,呈现给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学生应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这就是说学生应在学校学习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4. “从做中学”杜威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他认为,在传统学校的教室里,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儿童很少有活动的机会和地方,这样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1. 引言1.1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教育家,他对道德教育的思想影响深远。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应该是教育中的独立部分。
杜威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行为的人。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道德规范,更应该是贯穿于学生行为、思维和态度中的。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通过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比如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强调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2. 正文2.1 杜威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杜威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体现在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中。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杜威强调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而不仅仅是在某些特定场合进行。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和引导者,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杜威看来,道德教育不仅是关乎个体自身的品质提升,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道德规范,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潜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2.2 杜威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1.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负责任的道德思维和行为,而不是简单地灌输规则和条例。
2. 杜威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涉及到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3. 杜威提倡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强调将道德原则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总结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是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运动的主要推崇者之一。
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并对现代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
首先,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他认为,儿童的个体发展应该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教育应该围绕儿童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设计。
他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主张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其次,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实践性和体验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和体验,儿童可以积累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他主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真实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社会性和合作性。
他认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密切相关。
他主张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社区项目来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化和差异化。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各自的发展需求和潜力。
他主张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以促进每个儿童的个体发展和成长。
第五,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
他认为,学科之间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是综合性的。
他主张组织学习环境和教学活动,使儿童能够从不同的学科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第六,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实用性和民主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有用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实际帮助。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积极公民。
总之,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强调社会性和合作性,倡导个性化和差异化,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强调实用性和民主性。
杜威的教育思想一、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见解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杜威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根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指出:“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制造继续生长的心愿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完成这种心愿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他把教育本质生物化了。
2、“教育即生活〞为什么说教育即是生活呢?杜威作了这样的解释: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
“生活即是开展;开展,生长,即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生活〞。
他宣称,他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与斯宾塞关于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打算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
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打算。
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依靠文理教科书。
“教育即生活〞并没有真正反映教育的本质,但在传统教育严峻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它有利于使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
杜威在“教育即生活〞观点的根底上提出要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生活……〞3、“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
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开展过程。
〞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
因此,学习,受教育过程实际是使儿童不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造或改组的过程。
经验经过改造与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杜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是有合理因素的;但他把儿童猎取主观经验的过程看作是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则是错误的。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为世人所重视和研究。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他认为,道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道德教育应当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杜威主张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民主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当是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不应当是一种权威式的灌输。
在他看来,民主精神是道德教育的本质,学生在学校中应当体验到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杜威的民主道德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即注重个体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教育模式。
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生应当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他们应当在实践中主动构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而不是被 passively 接受他人的道德规范。
杜威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辅导来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构建积极向上的道德个性。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融合。
他认为,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割裂开来。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大量的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杜威主张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全面发展。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意义。
在今天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时,我们可以借鉴杜威的思想,让道德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注重学生的民主参与和实践经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与道德的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积极向上的人才。
杜威的教育思想概述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 (howtodo)的知识。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等。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从做中学,并且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中心,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的教育理论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变的时期。
杜威见证了美国的大转折时代和后期美国社会的变迁,因此美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鲜明的反映。
杜威教育思想主要有三大理论基础:一、实用主义哲学,也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首要基础。
二、社会学,以人性论和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观点是杜威教育理论的又一基础。
三是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
他据此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按照儿童本能生长的各个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欲发展。
其儿童中心学说就是以本能论心理学为基础的。
在教育本质上,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他强调,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他又提出了“教育即生长”,强调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求教育目的,儿童的生长就是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针对传统学校的弊端,杜威提出了“学习即社会”的观点,和“教育即生活”紧密相连。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对各种代表性教育理论进行总结批判和反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杜威在分析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时,归纳出历史上的五种理论,即生活预备说、开展说、形式训练说、形成说、复演与回顾说。
在分析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归纳出历史上的三种理论,分别为柏拉图主义、18世纪的个人主义和19世纪的国家主义。
他根据对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两方面的分析研究,概括出三种教育目的论:一是自然发展论,二是社会效率论,三是文化修养论。
在课程论上,杜威主张课程与教材心理化,强调以儿童现有生活的经验为根基来组织课程与教材。
杜威的经验论与学前教育思想杜威的经验论与学前教育思想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哲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杜威的经验论出发,探讨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分析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要影响。
一、杜威经验论的核心观点杜威的经验论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基石,他认为教育应该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起点,发展他们的认知和能力。
杜威强调,学生应该通过自主探索、实践和体验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他主张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一段极为关键的时间,对于儿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前教育不仅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学校教育的机会,更是他们认识世界、形成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学前教育涉及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等多个方面,对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杜威的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1. 强调自主学习杜威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自主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探索来构建知识。
这一观点在学前教育中尤为重要,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教具,引发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和学习。
2. 倡导实践与体验教学杜威主张将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
学前教育应该提供充满情景模拟和实际操作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关注幼儿的社交发展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是社会的缩影,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前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小组活动、团队游戏等方式进行合作,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分享和合作。
4. 注重幼儿的思维发展杜威强调思维发展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杜威的教育思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杜威的教育思想一、人物简介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个里程碑著作。
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todo)的知识。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
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
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
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
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
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
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
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政治上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最根本的东西是社会改良主义。
他的全部教育理论符合二十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垄断企业的需要,而且是为解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训练驯服、熟练工人服务的。
其主要内容有:1.主张“教育即生活”,批判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
杜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
根据这一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
杜威提出这样的教育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的。
他认为“传统教育”远离生活,不适应美国现实的需要。
他指出“传统教育”有三个弊病:第一,“传统教育”传授过时的死知识,这种知识以固定的教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第二,“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去训练学生;第三,“传统教育”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
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切中时弊而富有积极意义的。
他强调教育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学校教育要对社会生活起积极作用。
这在当时都是比较新颖的观点。
但是,他把教育等同于生活,把学校等同于社会,则否定了学校教育的特殊职能。
因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中固然有教育活动,但有些生活就不一定是教育。
2.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
杜威说:“在学校里,儿童的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
”他说,由教师中心改为儿童中心,“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
很明显,杜威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但是他批评传统教育忽视儿童、压制儿童,要求教育工作心理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估计儿童的心理特点,探索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手段,从而增强儿童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的观点,则是有其合理的内核。
3.主张“从做中学”,反对传统教育的“书本中心”。
杜威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
”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因而提出儿童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
为此,他提出要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
与他的“思维五步法”相适应,他认为教学也有五个阶段:①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②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习者去思考的“真实的问题”;③学习者必须具有相当的知识,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付这种问题;④学习者须具有解决这种问题的种种设想;⑤学习者把设想的办法付诸实施,检验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应当指出,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强调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探索,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把“做中学”绝对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否定间接的知识和系统知识的价值,这便不免有所偏颇了。
总之,杜威是美国极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家。
他反对“传统教育”,批评“传统教育”的迂腐,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发表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但从整个体系来讲,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是有本质区别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依据他的“做中学”的教育原则和“问题教学法”等理论,出现了一批改革实验。
1918年,杜威的学生、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又译基尔帕特里克)创立了“设计教学法”,提出要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和呆板的课堂教学,取消教科书,实行学习大单元;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
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实行、自己发展的单元活动中,通过疑问、假设、执行假设、验证假设等教学步骤,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忽视以至否定了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
1920年,美国女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又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了一种名为“道尔顿制”的教学制度,其主要措施是:(1)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使用;(2)废除课堂讲授,把各科学习内容制成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
这种制度强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却形成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一、杜威教育思想与平民教育20世纪20年代,中国曾经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举世瞩目的平民教育运动,而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直接导致和推动了这场运动的展开,这场运动是民主思潮的产物,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杜威所倡导的平民主义教育,突出强调了在自由平等的民主社会中,不容许少数人垄断受教育的机会,而是要通过教育使一般民众接受现代知识的武装,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独立人格和坚强个性。
杜威宣扬,中国要想建设一个民主政治的国家,就必须发动一场平民运动,把教育普及到每一位平民身上,同时也应该把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平民运动在我国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功不可没,它大大提高了下层老百姓读文识字的能力,也开创了工农教育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民主建设并推动社会进步。
二、杜威教育思想与新学制的建立民国初年,教育部颁发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为当时教育的发展政治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废除小学读经;初等教育中男女可以同校;取消了专为贵族子弟开办的学堂;允许非高等师范类学校私人办学;缩短修业年限等。
但是因为它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这个学制大部分是照搬日本学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的现状;对儿童个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只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忽略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重需要等。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学制改革日益高涨。
1915年4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湖南省教育会首先向大会提交了学制改革系统案。
1922年11月1日,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所谓的“新学制”或“壬戌学制”。
这次改革经历了较长的过程,杜威思想是这次学制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对新学制内容的影响。
从新学制的内容来看,它制规定:小学分初、高两级共六年,义务教育以四年为准;中学分初、高两级共六年;大学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普通教育设职业准备教育或职业科;从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并设师范教育;注重天才教育和特种教育。
这些规定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加强职业教育的办学力度,这些都体现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