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9世纪欧美国的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16.13 MB
- 文档页数:44
第六章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碑铭学和史籍整理的不断发展,继承朗克史学的西方传统史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与此同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在西方史学界,一股新史学的思潮在萌发、汇合,试图冲破传统史学的约束,多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文化史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史学一、普鲁士学派的出现19世纪中期,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德国的统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鲁士军国主义者一方面利用德国人民的爱国统一运动,力图使普鲁士成为统一运动的中心,由普鲁士统一德国;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资助哲学和历史学学者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制造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普鲁士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史学流派。
普鲁士学派在史学思想和方法上,实际上是朗克学派的分支;在哲学思想方面,则是黑格尔哲学的继承。
他们体会普鲁士军国主义者的意图,把德国的爱国统一运动推向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他们宣扬弱肉强食,歌颂战争,为普鲁士以武力统一德国充当吹鼓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达尔曼、德罗伊生等。
二、普鲁士学派的代表人物(一)达尔曼达尔曼(1785—1860年)是普鲁士学派精神上的祖师。
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和霍尔大学学习语言学,二十五岁获博士学位。
1809年,当拿破仑侵入德国时,他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徒步穿越德国,参加奥地利军队,投身战争。
从1812年起,他先后在基尔大学、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讲授历史学和政治学。
他主张学术必须和政治相结合,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因此,有学者认为,达尔曼不是第一流的史学家,而是一个演说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主要著作《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都是为实际的政治目的而写的。
1848—1849年,他当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并被推举为宪法委员会的成员。
外国文学第六章题库第六章19世纪初期欧美文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对文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2、拜伦声援英国工人运动的出色诗篇有《》和《》。
3、雨果1827年发表的《》被公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
4、《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有两个主要人物,即哈罗尔德和。
前者代表诗人思想的消极方面,后者反映了诗人资产阶级民主倾向和革命热情。
5、法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后者的著作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
6、海涅《》一文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7、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是被称为“湖畔派”的、和骚塞等。
8、别林斯基认为《》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9、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对照的原则,以及反对古典主义割裂二者的主张。
他写于1831年的小说《》是实践这一原则的典范之作。
10、雨果在《悲惨世界》序言中,提出三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 使男子潦倒,使妇女堕落,使儿童羸弱”,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
11、俄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是。
既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2、雨果的剧作《》的上演,引起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决战,标志着古典主义的彻底失败和浪漫主义的最终胜利。
13、19世纪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是和。
14、拜伦的第一本诗集《》出版后,《爱丁堡评论》曾发表匿名文章对其进行讽刺挖苦,拜伦作长诗《》进行回击,显示了诗人的讽刺才华并确立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
15、雨果的全部创作贯穿着这条思想宏线。
这一思想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为,在《悲惨世界》中,则发展为。
在《九三年》中这种思想集中为“ ”的观点。
16、长诗《》是普希金的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最后一部作品,历史剧《》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17、普希金的短篇小说《》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美国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迅速跃居世界经济的前列。
美国内战结束后,奴隶制的废除,更是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了质的飞跃。
对此,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出新的变化。
一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9世纪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时期,学区制在18世纪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州教育管理体制得以最终确立,而联邦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式出台。
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崛起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及基础,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出重要作用。
1.学区制的兴衰在马萨诸塞州学区制的影响下,到19世纪中期时,各州纷纷建立学区制度,使学区制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管理的主要制度。
学区制的优点在于便于学生的就近入学,同时也符合了居民自治的愿望,因而受到地方人士的大力欢迎。
但在实施过程中,学区制也开始暴露出其不足,即由于各学区的经费投入因学校区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而存在事实上差别,这也导致各学区的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出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
为此,美国社会开始对学区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两方面的改革意见。
一是削弱学区的职权,如将教师聘任和教材选择的权力从学区上收,以保证学区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等。
二是合并学区,通过把许多乡村的地的小学区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学区,这样,既便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
到19世纪90年代为止,学区合并成为学区制度改革的趋势。
2.州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美国教育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制度设计是在19世纪完成的。
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制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
”正是以此为依据,美国社会认为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权利应属于州的政府所有。
由此确立了美国的州教育管理体制。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A)19世纪末期以来一直到二战以后,美国同时存在着两种师范教育体制:一种是以培养师资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师范学校和师范学院);一种是由具有多种培养目的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的教育系和教育学院培养师资。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被取消,后一种师范教育体制保留至今。
其根本原因是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未能处理好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平衡与协调问题,过于强调师范性,而在学术性方面一直较为薄弱,造成了美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的下降,因而在二战后美苏冷战进行军备竞赛和科技竞赛的国际背景下最终被淘汰。
他在论文的末尾指出,美国师范教育体制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是:一、师范教育体制应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适时作出调整与改革;二、师范教育应处理好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动态的协调统一问题,尤其应重视对师范生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学者型教师”;三、采用什么样的师范教育体制应根据本国国情来决定。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张聚国美国的师范教育体制在它最初发展的一个半世纪里,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经历了重大调整与变革。
原先以培养师资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最终为历史所淘汰。
师范教育成为具有多种培养目的的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的部分职能。
探讨美国师范教育体制演变的过程与动因,对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一、两种师范教育体制的长期共存世界各国的师范教育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又称封闭式师范教育体制),由独立的、单一职能的师范院校培养师资;非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又称开放式师范教育体制),由具备多种教育职能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师资;定向型与非定向型混合体系,由独立的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起培养师资。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与非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长期并存,共同承担着美国师范教育的任务。
第六章19世纪初期欧美文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直接以劳资矛盾为题材的著名作品有狄更斯的《________》,盖斯凯尔夫人的《》。
2、普希金在《》中塑造了“小人物”维林的形象,开创了俄国小说描写“小人物”的传统。
其后,果戈理在《》和《狂人日记》中分别塑造了阿卡基•阿卡基维奇和“狂人”的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塑造了杰符什金的形象,在《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塑造了小公务员的形象,完成了这组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
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以“ ”为副题,小说中这一人物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
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是《》。
5、奥斯特罗夫斯基享负盛名的揭露“黑暗帝国”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是《》。
6、“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恩格斯对________创作方法的经典性概括。
7、《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的杰作。
8、在《高老头》和《》中,巴尔扎克写出了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
9、“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同时代的秘书”是___ _____的创造性名言。
10、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
11、长诗《》是普希金的创作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最后一部作品,__________被称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12、普希金的短篇小说《》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13、________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14、别林斯基认为: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15、1848年后,雨果的创作也转而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典型作品是诗歌集《》和长篇小说《》。
16、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是的。
17、在《红与黑》里,作者在三个典型环境中展示于连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们是唯利是图的、人间地狱般和“阴谋与伪善的中心” 。
18、1827年,司汤达第一部政论小说《》问世,1829年发表短篇小说《》,歌颂意大利烧炭党人献身祖国的情操,揭露了贵族阶级极端自私的本质。
19世纪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布日期:2009/10/8 17:32:00 来源:作者:点击:90719世纪,英、法、德、俄、美、日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
这一时期,这些国家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要求的政治家、教育家,他们对教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教育发展的进程是各有特点的。
第一节英国教育19世纪,英国的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社会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工商业界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考虑劳动者子女的教育-19世纪,英、法、德、俄、美、日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
这一时期,这些国家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要求的政治家、教育家,他们对教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教育发展的进程是各有特点的。
第一节英国教育19世纪,英国的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社会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工商业界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考虑劳动者子女的教育权;新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等。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推进了教育的变革。
一、公学改革(一)19世纪初的公学改革公学是英国教育中颇具特色的部分。
准备进公学的学生一般在8岁左右进寄宿预备学校。
13岁左右进公学。
当时预备学校和公学存在着一种“费格”制度,即低年级学生受高年级学生差使,•为高年级学生服务。
通过一年年磨炼,低年级学生逐渐登上级长、舍长或竞赛队长的地位,开始享有服饰、胸章等方面的特权,并可差使低年级学生为自己跑腿服务。
学生忍辱负重,养成坚韧、自信、冷静、可靠的性格特征,成为“公学人”(PublicSchoolMan)。
公学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