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二甲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 格式:docx
- 大小:15.23 KB
- 文档页数:3
硫酸二甲酯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特别警示可疑人类致癌物。
剧毒液体,火场温度下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理化特性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微带洋葱臭味。
微溶于水,溶于醇。
分子量126.13,pH 值小于7,熔点-31.8℃,沸点188℃(分解),相对密度(水=1) 1.3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35,饱和蒸气压2.00kPa (76℃),log pow(辛醇/水分配系数)-0.82~-0.66,闪点83℃,引燃温度188℃。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及作为胺类和醇类的甲基化剂。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遇热源、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活性反应】与氨水反应强烈。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
长期接触低浓度,可致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0.5(皮)。
IARC:可能人类致癌物。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工作场所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操作安全】打开硫酸二甲酯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避免直接接触硫酸二甲酯,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引言概述: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然而,它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我们加强对其危害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一、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1.1 毒性:硫酸二甲酯具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健康有害。
长期暴露或高浓度接触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1.2 刺激性:硫酸二甲酯对皮肤和眼睛具有刺激性,接触后可能引起炎症、红肿、疼痛等不适反应。
1.3 火灾爆炸危险:硫酸二甲酯易于燃烧,遇到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硫酸二甲酯的安全使用:2.1 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2.2 通风设施: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确保空气中的浓度低于危险水平。
2.3 废弃物处理:硫酸二甲酯属于有害废物,应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储存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事故应急处理:3.1 中毒急救:如发生硫酸二甲酯中毒事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如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等。
3.2 火灾扑救:若发生硫酸二甲酯火灾,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进行扑灭,切勿使用水进行灭火,以避免引发更严重的火灾。
3.3 紧急疏散:在发生硫酸二甲酯泄漏或火灾时,应立即进行紧急疏散,确保人员的安全。
同时,应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四、安全培训和意识提高:4.1 培训措施:对于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危险性认识、防护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4.2 标识和警示: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场所,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并提供必要的应急电话和联系方式。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硫酸二甲酯(又称硫酸二甲酯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SO3CH3。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硫酸二甲酯在工业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并提供预防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危险性:1. 刺激性:硫酸二甲酯具有刺激性,可引起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的刺激。
接触眼睛可能导致眼部不适、红肿和流泪。
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瘙痒、红肿和灼热感。
吸入硫酸二甲酯的蒸气可能导致咳嗽、喉咙不适和呼吸困难。
2. 腐蚀性:硫酸二甲酯是一种腐蚀性化学物质,能够腐蚀金属和损坏许多材料。
它可以引起皮肤和眼睛的严重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
3. 燃烧性:硫酸二甲酯是易燃液体,可以在明火或高温下燃烧。
它的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和烟雾,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预防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穿戴耐酸碱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同时,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鞋,以避免皮肤接触。
2. 通风系统: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场所,应确保良好的通风系统。
这有助于降低室内浓度,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3. 储存和处理:硫酸二甲酯应储存在密闭的容器中,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在处理硫酸二甲酯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其泄漏或溅入皮肤和眼睛。
4. 废弃物处理:硫酸二甲酯是一种有害废物,必须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不要将其排入下水道或自然环境中,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应急响应:在发生硫酸二甲酯泄漏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迅速撤离受影响区域,并通知相关部门,如消防部门和危险品处理单位。
总结: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和燃烧性的化学物质。
在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确保工作环境良好通风,并储存和处理硫酸二甲酯时要小心谨慎。
废弃物处理应符合当地法规。
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引言概述: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正确了解和预防硫酸二甲酯的危害对于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相关风险。
一、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1.1 腐蚀性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强酸性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接触皮肤或眼睛会引起灼伤,并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长时间的暴露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化学灼伤。
1.2 毒性硫酸二甲酯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或摄入过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它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咳嗽、胸闷等症状,并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吸入或摄入。
1.3 燃爆性硫酸二甲酯具有较低的闪点和爆炸极限,因此具有一定的燃爆性。
在遇到明火或高温条件下,硫酸二甲酯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在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必须注意防火防爆措施。
二、硫酸二甲酯的预防措施2.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面具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降低硫酸二甲酯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伤害。
2.2 加强通风措施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工作场所,应加强通风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硫酸二甲酯浓度。
同时,应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2.3 储存和处理注意事项硫酸二甲酯的储存和处理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它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并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在处理硫酸二甲酯时,应采取适当的操作方法,避免产生火花或高温,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三、应急处理措施3.1 紧急撤离在发生硫酸二甲酯泄漏、火灾或爆炸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撤离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同时,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组织和指挥,避免事态扩大。
3.2 寻求医疗救助如果接触硫酸二甲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简介:硫酸二甲酯,化学式为(CH3O)2SO2,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常用于酯化反应和硫酸酯化反应中。
然而,硫酸二甲酯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危险性:1. 灼伤:硫酸二甲酯具有强酸性,可以引起严重的化学灼伤。
接触皮肤或眼睛会导致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造成组织损伤。
2. 吸入:吸入硫酸二甲酯的蒸气会刺激呼吸道和黏膜,引起咳嗽、气喘等不适症状。
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3. 燃烧:硫酸二甲酯是易燃液体,遇到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预防措施:1. 个人防护:a. 穿戴防护服和手套: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应穿戴化学防护服和耐酸碱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b. 戴防护眼镜和面具: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面具,以防止蒸气进入眼睛和呼吸道。
c. 注意个人卫生: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并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
2. 安全操作:a. 通风设施: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中,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减少蒸气浓度。
b. 防火防爆措施:避免将硫酸二甲酯与易燃物质或氧化剂接触,存放在防火防爆的容器中,并远离明火和高温源。
c. 避免吸入: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吸入硫酸二甲酯的蒸气。
可以使用抽风装置或佩戴呼吸防护设备来保护呼吸道。
3. 废弃物处理:a. 分类储存:将废弃的硫酸二甲酯和其它有机溶剂分别储存在不同的容器中,避免发生不可预测的反应。
b. 安全处理:将废弃物交由专业的废弃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不可随意倾倒或排放到环境中。
4. 应急措施:a. 眼部接触:如发生硫酸二甲酯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
b. 皮肤接触:如皮肤接触到硫酸二甲酯,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必要,使用中性洗剂清洗,并就医治疗。
c. 吸入:如吸入硫酸二甲酯蒸气,应尽快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处,并保持呼吸通畅。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农药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1.1 腐蚀性:硫酸二甲酯具有强腐蚀性,能够灼伤皮肤和黏膜。
1.2 毒性:接触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1.3 易燃性:硫酸二甲酯易燃,遇到火源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二、预防措施2.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应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2 保持通风: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气体浓度过高。
2.3 避免接触皮肤: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一旦接触应立即清洗。
三、应急处理3.1 紧急撤离: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应立即撤离现场,远离危险区域。
3.2 启动安全设备: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安全设备,如喷淋系统、排气设备等。
3.3 寻求帮助: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向相关部门求助。
四、储存与运输4.1 分装储存:硫酸二甲酯应单独储存,与其他化学品分开,避免发生混合反应。
4.2 避免高温:储存硫酸二甲酯时应避免高温环境,防止发生燃爆事故。
4.3 规范运输:在运输硫酸二甲酯时应遵守相关法规,采取安全措施,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五、定期检查与培训5.1 定期检查设备:使用硫酸二甲酯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5.2 培训员工:对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3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硫酸二甲酯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综上所述,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通过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定期检查设备,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硫酸二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 (CH3O)2SO2。
它通常是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硫酸二甲酯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溶剂和催化剂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危险性:1. 腐蚀性: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强酸,能够与皮肤和眼睛接触后引起严重的腐蚀损伤。
长时间暴露在硫酸二甲酯的蒸汽或液体中,可能导致严重的化学灼伤。
2. 毒性:硫酸二甲酯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毒性。
吸入硫酸二甲酯的蒸汽可能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3. 易燃性:硫酸二甲酯是易燃液体,其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混合物。
在火源或高温下,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预防措施:1. 工作环境控制:确保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场所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防止其蒸汽积聚。
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硫酸二甲酯的蒸汽和雾气。
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确保工作区域没有明火或高温源。
2. 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手套、防护服和呼吸防护设备。
选择合适的防护手套时,应注意其对硫酸二甲酯的耐受性。
3. 应急处理:在发生泄漏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迅速将泄漏物清除,防止其扩散。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使用合适的吸附剂进行吸附。
如果泄漏物进入水体或下水道,应立即通知当地有关部门。
4. 储存和处理:硫酸二甲酯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并远离可燃物和食品。
在处理硫酸二甲酯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总结: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具有腐蚀性、毒性和易燃性的化学物质。
在使用硫酸二甲酯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这包括控制工作环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应急处理和正确储存和处理硫酸二甲酯。
通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法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并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1、中文名称:硫酸二甲酯,硫酸甲酯;二甲基单硫酸酯2、性状:常温下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略有葱头气味。
溶解度: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3、危险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氢氧化铵或叠氮化钠等反应剧烈。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4、毒性原理属高毒类,其作用与芥子气相似,毒性比氯气大15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用作军用毒剂。
吸入高浓度硫酸二甲酯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液态硫酸二甲酯沾染大面积皮肤时,不但对皮肤引起化学灼伤,且通过皮肤吸收可致急性中毒。
偶见口服中毒。
4.1急性毒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
对眼、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并出现点状上皮脱落,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
肺泡充满炎性渗出液,最后导致中毒性肺水肿。
皮肤接触液态硫酸二甲酯后,能引起深度坏死和愈合缓慢的溃疡,其特征为数小时疼痛最剧,12小时后水泡明显增多。
人吸入10min本品蒸气浓度500mg/m3时即可致死;成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1~5g。
4.2慢性毒性:长期低浓度接触本品可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
4.3诱变性:本品对烟草病毒及其RNA有诱变倾向。
并可使DNA 单链断裂,染色体畸变。
4.4致癌性:据报导本品有致癌作用,可致上支气管雀麦细胞癌。
4.5致畸性:未见报导。
4.6体内转归:有关本品的体内转归报导甚少。
有用豚鼠实验资料表明:当其吸入浓度为390mg/m3硫酸二甲酯的空气18分钟,发现豚鼠尿中甲醇最高浓度达1.87mg%,而体内的碱储备量约下降22%;此外,在死亡病例的血液及内脏均测得有甲醇。
4.7中毒机制:硫酸二甲酯遇水可缓慢水解成甲醇、硫酸及硫酸氢甲酯。
硫酸对局部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呼吸道炎症、肺水肿;对皮肤和眼可致化学性灼伤或角膜溃疡、混浊等;高浓度可致反射性窒息,甚至死亡。
本品吸收进入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酶系统中甲基化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肌损害等全身中毒表现。
硫酸二甲酯的危(wei)险性及预防引言概述: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实验室中。
然而,它也具有一定的危(wei)险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二甲酯的危(wei)险性,并提供预防措施,以确保人们在使用硫酸二甲酯时的安全。
一、硫酸二甲酯的危(wei)险性1.1 毒性:硫酸二甲酯对人体具有较高的毒性。
接触皮肤或者吸入硫酸二甲酯蒸气会导致呼吸难点、眼睛刺激、头晕、恶心等症状。
长期接触或者大量吸入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肺部和呼吸道损伤,甚至引起癌症。
1.2 火灾风险:硫酸二甲酯是易燃液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
在高温、明火或者电火花的作用下,硫酸二甲酯可能引起火灾或者爆炸。
1.3 腐蚀性:硫酸二甲酯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接触硫酸二甲酯会导致皮肤灼烧、眼睛刺激、呼吸道疼痛等严重伤害。
二、预防措施2.1 个人防护措施:1.1.1 穿戴防护服: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1.1.2 保持通风: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以减少硫酸二甲酯蒸气的浓度,降低吸入风险。
1.1.3 避免吸烟:在使用硫酸二甲酯的区域内应禁止吸烟,以防止引起火灾。
三、操作安全措施3.1 储存安全:1.1.1 密封储存:硫酸二甲酯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蒸气泄漏。
1.1.2 避免阳光直射:储存硫酸二甲酯的容器应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减少火灾风险。
1.1.3 禁止混合储存:硫酸二甲酯应与其他化学品分开储存,避免发生不可预料的化学反应。
四、应急处理措施4.1 泄漏处理:1.1.1 疏散人员:在发生硫酸二甲酯泄漏时,应即将疏散周围人员,确保人身安全。
1.1.2 隔离区域:封锁泄漏区域,并确保没有人员进入,以防止泄漏扩散。
1.1.3 使用防护装备:处理硫酸二甲酯泄漏时,应戴上防护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直接接触。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本文将从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1.1 毒性:硫酸二甲酯具有较高的毒性,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毒。
1.2 腐蚀性:硫酸二甲酯具有强腐蚀性,能够腐蚀金属和有机物质,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1.3 可燃性:硫酸二甲酯在高温下易燃,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引发爆炸,造成严重后果。
二、硫酸二甲酯的预防措施2.1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在接触硫酸二甲酯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2.2 通风设施:在硫酸二甲酯使用场所应设置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浓度。
2.3 废物处理:废弃的硫酸二甲酯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应急处理措施3.1 紧急撤离:一旦发生硫酸二甲酯泄漏或事故,应立即撤离现场,避免暴露在有害气体中。
3.2 抢救措施:对受伤人员应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如清洗皮肤、眼睛,呼吸道感染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3.3 抗污染措施:对泄漏的硫酸二甲酯应采取适当的封堵、吸收和处置措施,防止扩散和二次污染。
四、安全管理措施4.1 培训教育:对从事硫酸二甲酯操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2 定期检查:定期对硫酸二甲酯存储和使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4.3 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硫酸二甲酯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
五、法律法规要求5.1 环保要求:按照相关环保法规要求,对硫酸二甲酯的生产、存储和排放进行监管,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5.2 安全标识:在硫酸二甲酯存储和使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危险性,做好安全防范。
5.3 监管检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硫酸二甲酯生产企业的监管检查,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防范事故发生。
硫酸二甲酯的危险性及预防1、中文名称:硫酸二甲酯,硫酸甲酯;二甲基单硫酸酯2、性状:常温下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略有葱头气味。
溶解度: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3、危险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氢氧化铵或叠氮化钠等反应剧烈。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4、毒性原理属高毒类,其作用与芥子气相似,毒性比氯气大15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用作军用毒剂。
吸入高浓度硫酸二甲酯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液态硫酸二甲酯沾染大面积皮肤时,不但对皮肤引起化学灼伤,且通过皮肤吸收可致急性中毒。
偶见口服中毒。
4.1急性毒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
对眼、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并出现点状上皮脱落,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
肺泡充满炎性渗出液,最后导致中毒性肺水肿。
皮肤接触液态硫酸二甲酯后,能引起深度坏死和愈合缓慢的溃疡,其特征为数小时疼痛最剧,12小时后水泡明显增多。
人吸入10min本品蒸气浓度500mg/m3时即可致死;成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1~5g。
4.2慢性毒性:长期低浓度接触本品可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
4.3诱变性:本品对烟草病毒及其RNA有诱变倾向。
并可使DNA 单链断裂,染色体畸变。
4.4致癌性:据报导本品有致癌作用,可致上支气管雀麦细胞癌。
4.5致畸性:未见报导。
4.6体内转归:有关本品的体内转归报导甚少。
有用豚鼠实验资料表明:当其吸入浓度为390mg/m3硫酸二甲酯的空气18分钟,发现豚鼠尿中甲醇最高浓度达1.87mg%,而体内的碱储备量约下降22%;此外,在死亡病例的血液及内脏均测得有甲醇。
4.7中毒机制:硫酸二甲酯遇水可缓慢水解成甲醇、硫酸及硫酸氢甲酯。
硫酸对局部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呼吸道炎症、肺水肿;对皮肤和眼可致化学性灼伤或角膜溃疡、混浊等;高浓度可致反射性窒息,甚至死亡。
本品吸收进入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酶系统中甲基化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肌损害等全身中毒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