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手术体位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手术室常见体位(1)
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场所之一,不同的手术需要不同的体位才能
完成。
手术室常见体位可以分为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等。
以下是关于手术室常见体位的详细介绍。
一、仰卧位
仰卧位是手术室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体位之一。
人体处于平躺的状态,头部略微仰起,肩部部位略微上抬,四肢自然伸展。
适用于腹部、胸部、头部和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以及与颈部有关的手
术等。
二、侧卧位
侧卧位是手术室中也十分常见的体位之一。
将手术部位朝下,双臂自
然垂放或张开,肢体轴线与手术桌面成直角。
主要适用于腹部手术,
如肝胆手术、胰腺手术等。
三、俯卧位
俯卧位是手术室中较少用到的体位。
将病人头部向下,肘部、膝盖、
脚趾着地,双臂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
常用于脊柱、肛门等部位手术,如脊柱侧弯矫正手术、肛裂手术等。
四、坐位
坐位也是手术室中较少使用的体位。
病人坐在手术床上,双臂自然垂放。
该体位一般用于头颈部手术,如颞叶手术、鼻内窥镜手术等。
总的来说,手术室常见体位因不同手术部位而不同。
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适合的体位,确保手术过程的稳定和成功。
同时,在选择体位时还要注意病人的安全,避免因手术操作导致的不适甚至意外。
常见手术体位摆放(二)引言概述:手术体位摆放是手术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保证了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常见的手术体位摆放,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不同体位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正文:1. 胸腔手术体位摆放- 仰卧位:将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双臂自然展开,用支架固定,保持身体处于水平状态。
- 侧卧位:将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双腿弯曲,下层腿垫高,上层腿放于下层腿上,保持身体处于45度角。
- 半坐位:将患者半坐于手术台上,背部垫高,双腿弯曲置于腹部,保持身体处于约30度角。
2. 腹腔手术体位摆放- 仰卧位:将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双臂展开,用支架固定。
- 反Trendelenburg位:将手术台头部抬高约15度,使患者头部高于脚部。
- 背Trendelenburg位:将手术台脚部抬高约15度,使患者脚部高于头部。
3. 骨盆手术体位摆放- 仰卧位:将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双臂展开,用支架固定。
- 背Trendelenburg位:将手术台脚部抬高约15度,使患者脚部高于头部。
- 单侧卧位:将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下层腿垫高,上层腿放于下层腿上。
4. 头颈手术体位摆放- 仰卧位:将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头部高垫,颈椎适当后伸。
- 俯卧位:将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头部及颈部垫高,使脸部正对向下。
5. 四肢手术体位摆放- 仰卧位:将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四肢自然展开,用支架固定。
- 俯卧位:将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四肢自然垂直下垂。
- 托举位:将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手臂上举,膝关节屈曲。
- 侧卧位:将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上肢屈曲放于胸前,下肢弯曲放于腹前。
总结:手术体位摆放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提供了常见手术体位摆放的概述,包括胸腔、腹腔、骨盆、头颈和四肢手术体位摆放。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手术要求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并注意固定患者的姿势,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引言概述:手术体位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被安置的姿势。
手术室中,不同的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和患者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常见的手术体位,包括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坐位和足背位。
正文内容:1.卧位1.1仰卧位在某些手术中,患者需要处于仰卧位,即仰卧在手术台上,被固定。
这种姿势可使手术者更容易接触到手术区域,并且提供足够的曝光度。
1.1.1主要应用于腹部手术,如腹腔镜手术和胆囊切除手术。
1.1.2抬头垫被用于提高颈部曝光,减轻颈部压力。
1.1.3膝关节屈曲可帮助减轻下背部压力。
1.1.4被单或海绵垫可用于分散压力点,保护肌肤。
1.2俯卧位俯卧位是指患者脸朝下,胸部和腹部贴近手术台的体位。
它主要用于背部手术,如脊椎手术和后背切口手术。
1.2.1这种体位可使手术区域暴露,并减轻患者的腰椎压力。
1.2.2胸部和髋部需要保持平直,以保持正常呼吸和循环。
1.2.3面罩适合应用于脸部和眼部,以便患者正常呼吸。
1.2.4枕头或脸垫可用于保护脸部和眼部压力点,避免神经损伤。
2.侧卧位2.1侧卧位体位是指患者侧卧在手术台上。
这种体位常见于肩部和髋部手术。
2.2患者的上肢和下肢需要适当支撑,以保持平衡。
2.3可通过垫子、护垫等来缓解压力,保护患者的肌肤,同时保持舒适和稳定。
2.4侧卧位体位还可以减轻压迫肺部和心脏的压力,有助于呼吸和循环的维持。
2.5尤其需要注意给予患者眼部的保护,防止眼部神经受损。
3.坐位3.1坐位体位是指患者坐在手术台上。
这种体位适用于颈部手术、胸部手术和脑部手术等。
3.2患者的背部需要得到良好的支撑,以保持坐直的姿势。
3.3头部和颈部需要保持中立位,以避免损伤颈椎。
3.4座垫和腰垫可帮助减轻臀部和腰背部的压力。
3.5面罩适用于口鼻部位,以便患者正常呼吸。
4.足背位4.1足背位指患者仰卧,下肢抬高,脚背平放在手术台上。
常见于下肢手术、足部手术等。
4.2下肢需要得到良好支撑,以避免血液回流受阻。
常用的手术体位(一)引言概述:手术体位是在手术操作中患者采取的特定姿势,旨在为医生提供最佳的视野和操作空间,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手术体位(一),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卧位:1. 仰卧位:患者仰卧平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心血管手术、胸腹部手术等。
2. 侧卧位:患者侧身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脊柱手术、关节手术等。
3. 俯卧位:患者面朝下躺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背部手术、肛肠手术等。
二、坐位:1. 半坐位:患者上身半坐半卧,常用于头部手术、眼科手术等。
2. 直坐位:患者身体直立坐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胸部手术、脑部手术等。
三、立位:1. 直立站立位:患者直立站立在手术台上,常用于下肢手术、骨科手术等。
2. 倒立位:患者头朝下悬挂在手术台上,常用于眼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四、仰卧位:1. 头高仰卧位:患者仰卧,头部稍高抬,常用于颅内手术、颈部手术等。
2. 胸高仰卧位:患者仰卧,上半身高抬,常用于胸部手术、胃肠手术等。
五、俯卧位:1. 头低俯卧位:患者俯卧,头部低垂,常用于眼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等。
2. 胸低俯卧位:患者俯卧,上半身低垂,常用于胸部手术、颈椎手术等。
总结: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至关重要,选择适当的体位有助于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常用的手术体位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医生在选择体位时需根据手术部位和目的进行综合考虑。
正确的手术体位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标准手术体位名词解释
标准手术体位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身体姿势和位置,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和观察。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标准手术体位的解释:
1. 仰卧位,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面朝上。
这种体位适用于腹部、胸部、颈部等手术。
2. 俯卧位,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面朝下。
这种体位适用于背部、下肢等手术。
3. 侧卧位,患者侧躺在手术床上,身体向一侧倾斜。
这种体位适用于侧腹部、侧胸部等手术。
4. 足手术位,患者仰卧位,下肢抬高并固定在特定的支架上。
这种体位适用于下肢手术。
5. 半坐位,患者上半身半坐起来,下肢伸直或屈曲。
这种体位适用于头颈部、胸部手术。
6. 胸腹半坐位,患者上半身半坐起来,下肢屈曲。
这种体位适
用于胸腹部手术。
7. 头低位,患者仰卧位,头部下垂。
这种体位适用于颅脑手术。
8. 头高位,患者仰卧位,头部抬高。
这种体位适用于颈部手术。
9. 胸高位,患者仰卧位,上半身抬高。
这种体位适用于胸腹部
手术。
10. 足高位,患者仰卧位,下肢抬高。
这种体位适用于下肢手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标准手术体位的解释,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
适合的体位,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并确保患者的安
全和手术效果。
手术室体位安全指南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体位是手术操作的基础和保障,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和手术效果。
为了确保手术室体位的安全,以下是手术室体位的安全指南。
一、患者体位的选择1.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内容选择合适的体位,以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2.在选择体位时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有脊柱疾病、心肺功能不全、妊娠等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择,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3.如果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固定体位,应采取措施减少体位引起的压力伤害,如垫枕头、垫护垫等。
二、手术床的调整1.在患者入室前,应将手术床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和角度,以方便医护人员操作,避免操作者在操作时身体过度屈曲或伸展。
2.在手术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手术床的角度和高度,以适应手术操作的需要,同时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三、手术室的标志和标识1.标示手术室内各种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2.明确标识体位所需的辅助装置和注意事项,以提醒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和操作。
四、体位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体位前,医护人员应事先准备好所需的体位器械和辅助器械。
2.体位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和团队成员关于体位的要求和变化,避免误解和意外发生。
3.体位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患者滑落、护垫压迫、神经损伤等意外。
五、体位结束后的安全措施1.体位结束后,要及时检查患者的体位是否正确,有无异常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体位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及时调整手术床和器械的位置,保持手术室整洁和无障碍。
3.体位结束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疼痛评估和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不适和疼痛。
六、体位相关的风险预防和处理1.在手术室的体位操作中,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压力性损伤、神经损伤等相关风险。
2.对于高危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和体位时间较长的患者,要加强监测,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手术室体位安全是手术操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护理之手术室体位摆放及注意事项医生使用医疗器械对患者身体进行切除、缝合等治疗统称为手术,主要应用刀、剪、针等医疗器械对人体的局部区域进行操作,用以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手术体位是指患者在手术时的体位姿势,一般手术体位摆放需要结合手术部位或手术方式决定,患者的体位摆放也是手术室护士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接下来为你介绍一下手术室护理之手术室体位摆放及注意事项。
一、手术室体位摆放方式(一)仰卧位主要应用在胆囊手术或者肝、胆、胰、脾等器官手术当中,仰卧位可分为水平仰卧位,适用于胸前或者腹部手术,在手术时需要在患者头部垫至软枕,在患者腰曲、腘窝、足跟等位置垫至软垫,可在患者膝盖部位使用约束带以提高稳固性;还可分为上肢外展仰卧位,一般应用在乳房及腋窝位置的手术中,患者需要将手术侧靠近床边,在患者肩膀部位放置软垫并将患者上肢伸直,伸展至90度后将患者手臂放置在托臂板上,健侧上肢固定在患者体侧;颈过伸仰卧位,一般应用在甲状腺等颈前部手术当中,在手术中需要将患者身体躯干部位抬高10~20度,头板可适当下落,在患者颈部后方垫圆枕,在患者肩部垫至肩枕,使患者头部保持后仰状态并将患者头部调整至健侧方向。
在使用仰卧位时,要避免过度外展或弯曲患者的肩关节和手关节,注意保护患者的眼部,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使用护眼贴或者红霉素眼膏来保护患者眼睛,如手术时间须做好患者足跟部的保护。
(二)俯卧位患者的面部朝下俯卧于手术床上,患者的背部、颈椎和头部等暴露在手术视野中,一般在背部手术、脊柱手术、后颈等部位的手术中会采用俯卧位。
在患者面部放置保护垫或者头圈以保护患者头部,可放置卧位架,在卧位架中铺垫压疮防护垫或中单。
使用俯卧位架将患者的胸腹部悬空,同时要将中点拉平,将俯卧位架进行固定,分别在患者的肘部、膝盖部分铺垫保护垫以保护患者局部,腘窝部分可使用约束带进行固定。
俯卧位体位要保护患者颈部的生理性弯曲,保证患者在该体位时,能够通过胸部和腹部进行呼吸运动,尤其是女性患者要注意乳房的保护。
2023年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手术体位如下:
1.仰卧位:凡从人体前面径路施行的手术,一般采取水平的仰卧
位,上下肢作适当的固定。
为了使手术部位显露良好,有的还要从背侧垫高局部。
2.侧卧位:从人体侧方施行手术,如肺叶切除术、肾切除术等,
需采取侧卧位。
有的是采取“半侧卧位”,躯干背面与手术台面呈45o或120o左右。
3.截石位:此体位是在仰卧位的基础上,用腿架使膝关节和髋关
节屈曲,两下肢分开,充分显露会阴部。
适用于肛门、直肠、尿道、阴道等部位手术。
4.俯卧位:主要用于背部径路的手术。
病人呈俯卧、头面转向一
侧,上肢屈肘垫于颌下,腹例适当加垫,注意保持呼吸通顺。
各种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注意事项手术体位的摆放和注意事项是手术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对各种手术体位的摆放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1.仰卧位仰卧位是最常见的手术体位之一,经常用于胸腹部手术。
在摆放患者时,应保证患者头部与锁骨平行,颈部稍微后仰,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头部过度后仰,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头部静脉回流受阻。
2.俯卧位俯卧位适用于脊柱手术等需要手术部位朝下的手术。
患者应该躺在手术床上,头部侧着,以减轻面部压力。
在摆放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颈部和躯干呈直线,双手自然下垂。
为避免脸部水分蒸发过快,需要使用保护措施,如涂擦保湿剂或贴上保湿膜。
3.半坐位半坐位适用于腰椎手术等需要手术部位呈半坐姿的手术。
在摆放患者时,患者的臀部应尽量靠近手术床边缘,背部直立,低肢自然垂下。
需要注意避免头部过度前屈或后仰,以免引起呼吸困难。
4.侧卧位侧卧位适用于髋关节手术等需要手术部位横置的手术。
在摆放患者时,患者应位于手术床中央,躯干和下肢均呈30°-45°的弯曲状态。
为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需要使用枕头支撑患者的上肢和颈部。
5.头低位头低位适用于颅脑手术等需要手术部位头部稍微低于胸部的手术。
在摆放患者时,患者的头部需要向下垂,以便减少脑组织充血。
需要注意避免导致颈部过度过伸或过屈,以免引起颈动脉供血不足。
在手术体位的摆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手术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过程,充分沟通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在摆放患者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拉伸患者的肢体,以免引起肌肉拉伤或神经损伤。
2.定时翻身、松解肢体。
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手术过程中,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或松解肢体,以保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正常。
3.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暖和。
手术部位清洁是手术安全的基础,应在摆放患者时注意保持手术部位干燥和无菌。
手术室体位护理及其注意事项针对手术患者而言,其手术体位摆放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手术是否成功,当体位摆放正确后,可充分暴露术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但值得注意是受解剖位置、生理功能、手术难度等因素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体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对此手术室体位护理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手段。
1、手术室体位护理(1)仰卧位是将患者头部放于枕上,两臂置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伸直的一种体位。
适用于头颈部、颜面部、胸腹部、四肢等手术。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摆放体位,告知患者心态放松。
让患者头部置于高度适宜的枕头上并处于中立位置;上肢掌心朝向身体两侧,肘部微屈,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双手外展不超过90度,避免损伤臂丛神经,上肢不宜固定过紧,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膝下宜垫膝枕,足下宜垫足跟垫,距离膝关节上5cm用约束带固定,松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宜,防腓总神经损伤;妊娠晚期孕妇在仰卧时需适当左侧卧位,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
根据需要在骨突处垫保护垫,以防局部组织受压。
(2)俯卧位是患者俯卧于床面、面部朝下、背部朝上、保证胸腹部最大范围不受压、双下肢自然屈曲的手术体位。
适用于头颈部、背部、脊柱后路、四肢背侧等部位的手术。
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体型选择适宜的体位支撑用物。
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共同配合采用轴线翻身法将患者安置安置于俯卧位支撑用物上。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气管插管麻醉的患者,在帮助其取俯卧位时,麻醉医生需给予患者头部扶持,以确保气管稳定性;将头垫放在患者的头部,保持颈椎中立位,每次头部调整后,应检查眼睛的位置,避免眼部直接接触头托而使眼球直接受压,减少眼部并发症。
双手臂放在可调节的托手架上。
另外,为女性患者安置俯卧位时,应注意双侧乳房的摆放,应置于弧形拱桥的内侧,避免受到挤压而损伤;为男性患者安置俯卧位时,应注意阴茎、阴囊的摆放,应避免与体位垫接触发生受压而损伤。
患者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度,以免损伤臂丛神经。
常见的五种手术体位一、俯卧位手术体位俯卧位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体位,适用于腹部和胸部手术。
在这个体位下,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面朝下,头部稍微转向一侧,双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这种体位可以提供较好的手术操作空间,便于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同时,俯卧位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仰卧位手术体位仰卧位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体位,适用于头颈部和下肢手术。
在这个体位下,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面朝上,双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仰卧位可以提供较好的手术操作视野,方便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此外,仰卧位还可以减轻患者术中的心肺负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三、半卧位手术体位半卧位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体位,适用于腹部手术和胸部手术。
在这个体位下,患者半躺在手术台上,上半身抬起约30度,双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半卧位可以减少患者术中的心肺负担,改善呼吸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四、坐位手术体位坐位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体位,适用于头颈部手术和骨盆腔手术。
在这个体位下,患者坐在手术台上,双腿自然垂放在地面上,上半身稍微前倾。
坐位可以提供较好的手术操作视野,方便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同时,坐位还可以减少手术中的术区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
五、侧卧位手术体位侧卧位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体位,适用于胸部手术和腰椎手术。
在这个体位下,患者侧躺在手术台上,上半身稍微前倾,下肢屈曲并靠在躯干旁边。
侧卧位可以提供较好的手术操作空间,便于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此外,侧卧位还可以减少手术中的术区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总结起来,手术体位是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需要而选择的,不同的手术体位可以提供不同的手术操作空间和视野,同时还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并注意术中的细节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医院手术室手术体位安置原则
1.参加人员:体位的安置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完成。
2.保证患者舒适安全:骨骼隆突处衬以软垫,以防压伤;在摩擦较大的部位衬以海绵垫、油纱或防压疮垫,以减小剪切力。
3.充分暴露术野:保持手术体位固定,防止术中移位影响手术,便于手术医生操作,从而减轻损伤和缩短手术时间。
4.不影响患者呼吸:俯卧位时应在胸腹部下放置枕垫,枕垫间须留一定空间,使呼吸运动不受限,确保呼吸通畅。
5.不影响病人血液循环:病人处于侧卧或俯卧时,可导致回心血量下降。
因此,安置手术体位时应保持静脉血液回流良好,避免外周血液回流受阻,肢体固定时要加衬垫,不可过紧。
6•不压迫病人外周神经: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
,以免损伤臂从神经;截石位时保护下肢腓总神经,防止受压;俯卧位时小腿垫高,使足尖自然下垂。
7.不过度牵拉病人肌肉骨骼:保持病人功能位,如麻醉后病人肌肉缺乏反射性保护,长时间颈伸仰卧位或颈部过度后仰可能会导致颈部疼痛;不可过分牵引四肢,以防脱位或骨折。
8.为防止发生体位并发症:在安置体位时,告知麻醉医生做好相应准备;移位时应动作轻缓,用力协调一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骤然升高以及颈椎脱位等严重意外发生。
手术室手术体位2.5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在颈部极度后仰的情况下,使椎间孔周围韧带变形内凸而压迫颈神经根及椎动脉,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为术中不适、烦躁不安,甚至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3、手术体位安置原则3.1总则在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充分显露手术野,保护患者隐私。
3.1.1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及生理轴线,维持各肢体、关节的生理功能体位,防止过度牵拉、扭曲及血管神经损伤。
3.1.2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循环稳定。
3.1.3注意分散压力,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保护患者皮肤完整性。
3.1.4正确约束患者,松紧度适宜(以能容纳一指为宜,维持体位稳定,防止术中移位、坠床。
3.2建议3.2.1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需求、产品更新的情况,选择适宜的体位设备和用品。
3.2.1.1选择手术床时应注意手术床承载的人体重量参数,床垫宜具有防压疮功能。
3.2.1.2体位用品材料宜耐用、防潮、阻燃、透气性好,便于清洁、消毒。
3.2.2定期对体位设备和养清洁和消毒,使其保持在正常功能状态。
3.2.3根据患者和手术准备合适白的手术体位设备和用品。
3.2.4在转运、移动、升降或或安置患者体位时宜借助工具,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2.5在转运和安置体位过程中,应当做好保暖,维护患者的尊严并保护其隐私。
3.2.6移动或安置体位时,手术团队成员应当相互沟通,确保体位安置正确,各类管路安全,防止坠床。
3.2.7安置体位时,避免患者身体任何部位直接接触手术床金属部分,以免发生电灼伤;避免将患者裸露的不同部位皮肤之间直接接触,以免发生电灼伤。
3.2.8患者全麻后应对眼睛实施保护措施,避免术中角膜干燥及损伤。
3.2.9安置体位后或变换体位后,应对患者身体姿势组织灌注情况皮肤完整性和安全带固定位置以及所有衬垫支撑物的放置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并观察原受压部位的情况。
3.2.10术中应尽量避免手术设备、器械和手术人员对患者造成的外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