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11高考语文之文言文翻译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易错题诊断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
“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07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
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公深入其阻。
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
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
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
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
“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
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古文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考点。
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的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古文水平。
一、全文理解:全文理解是翻译古文的基础。
在翻译古文时,首先要明确全文的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全文,可以了解文章的基本脉络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词义理解: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生僻的词汇和词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重词义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古文注释和参考资料等方式,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掌握。
三、语法分析:古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并列句、比喻等修辞手法。
因此,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理解并准确运用古文的语法规则。
四、省略理解:在古文中,作者常常使用省略的表达方式。
为了准确地翻译古文,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断和逻辑判断,补全省略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古文中一些代词或指示词的具体指向,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五、意象把握: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形象的描写和意象,这给学生理解和翻译带来了困难。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注重对意象的把握。
通过对句子和段落的整体理解,抓住作者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以便更好地翻译古文。
六、逐字逐句翻译: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意逐字逐句地翻译,尽量保持原文的句式和修辞特点。
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实践演练:提高古文翻译水平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演练。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并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通过多次的实践演练,逐步提高古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包括全文理解、词义理解、语法分析、省略理解、意象把握、逐字逐句翻译和实践演练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古文翻译的水平,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古文题目。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01、如何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1年⾼考各地语⽂试卷⽂⾔⽂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安徽卷)⼆、(32分)阅读下⾯的⽂⾔⽂,完成4~7题。
万贞⽂先⽣传[清]全祖望贞⽂先⽣万斯同,字季野,鄞⼈也,户部郎泰第⼋⼦。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册,读之甚喜,数⽇⽽毕;⼜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伯兄期年家课,先⽣欲豫焉,伯兄笑⽈:“汝何知?”先⽣答⽈:“观诸兄所造,亦易与⽿。
”伯兄骤闻⽽骇之,⽈:“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试之,汗漫千⾔,俄顷⽽就。
伯兄⼤惊,持之⽽泣,以告户部⽈:“⼏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失吾⼦。
”是⽇始为先⽣新⾐履,送⼊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则置之絳帐中⾼坐。
先⽣读书五⾏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益之书不必观,⽆益之⽂不必为也,故于书⽆所不读,⽽识其⼤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荐,⼒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徐学⼠元⽂延先⽣往,时史局中征⼠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欲援其例以授之,先⽣请以布⾐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皆送先⽣覆审,先⽣阅毕,谓侍者⽈: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定,虽其后不尽仍先⽣之旧,⽽要其底本,⾜以⾃为⼀书者也。
先⽣之初⾄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徐侍郎乾学居优,先⽣与之语《丧礼》,乃知先⽣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遍成五礼之书⼆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见,⽽先⽣最闇淡,然⾃王公以⾄下⼠,⽆不呼⽈万先⽣,⽽先⽣与⼈还往,其⾃署只⽈“布⾐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为⼈和平⼤雅,⽽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道死,其孙以赂乞⼊死事之列,先⽣斥⽽退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的解题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的解题技巧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文言文翻译的5种技巧【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不少大考中,都有学生在文言文翻译这一项失分,语文文言文翻译要掌握技巧,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希望大家喜欢!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一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扩,就是扩展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二1.替换法将文言词语替换成现代词语,这是翻译的关键,因为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这种方法,适合有单音节词需要替换成双音节词的试题。
翻译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要学会联想出它在文言文里常用义项的双音节词,如“爱”,文言文里就有“喜爱”“宠爱”“仁爱”“爱护”“怜悯”“吝惜”“爱惜”等义项,然后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意思进行替换。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关键性词语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设定为阅卷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题一般是从以下三个层面赋分的:字词层面,关键实词、虚词;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一致。
对于考生来说,必须有强烈的“采分点”意识,并且在具体翻译中落实到位。
一、悟词义——重点实词要落实所谓重点实词,就是那些在句子中承担关键意义的、意义有别于现代汉语的或有多重义项的词语。
翻译时既要借助于平时的积累与联想,又要结合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
1.译准古今异义词为了考查考生对关键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
对此考生要有足够的警惕,千万不可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如文段1第(1)句中的“廉”字,文段2第(1)句中的“物”字,都是容易以今律古的实词,应借助积累与语境,准确译为“调查”“人们”。
这两个字都是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对于那些形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词的古今异义词更要格外注意,它们是两个词,应拆开翻译。
如文言文中的“妻子”应为“妻子”“儿女”两个词义。
2.译准多义词重要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
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
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
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
不管如何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
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
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
3.译准专有名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点已正式走进《考试说明》,考查中既单独设题,又在翻译中体现。
文言文翻译1.翻译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1)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②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奇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注]①太常:汉之官名,主管理乐的大官。
②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工之侨把它拿回来,和油漆工商议,(求他在琴上)漆上裂纹。
(2)有个高贵的人路过时看到了它,用百金交换,献给朝廷。
【参考译文】工之侨得到了非常好的桐木,经过砍削作成琴。
上弦一弹奏,发出金钟般的声响和玉磬般的共鸣声。
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献给太常乐官。
(太常)叫全国知名的乐工鉴定它,(乐工)说:“不是古琴。
”(于是就)退还给他。
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不少大考中,都有学生在文言文翻译这一项失分,语文文言文翻译要掌握技巧,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希望大家喜欢!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一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3、前置宾语后移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扩,就是扩展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二1.替换法将文言词语替换成现代词语,这是翻译的关键,因为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这种方法,适合有单音节词需要替换成双音节词的试题。
翻译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要学会联想出它在文言文里常用义项的双音节词,如“爱”,文言文里就有“喜爱”“宠爱”“仁爱”“爱护”“怜悯”“吝惜”“爱惜”等义项,然后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意思进行替换。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语文科目中的文言文翻译更是让许多同学感到头疼。
文言文翻译不仅考查了同学们对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还考验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那么,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到底有什么技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是关键。
文言实词数量众多,我们需要重点掌握那些在课本中经常出现、在历年高考中高频考查的实词。
比如“爱”这个字,在文言文中有“喜爱”“吝啬”“爱护”等多种意思,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理解其含义。
再比如“使”这个字,有“派遣”“让”“假使”等不同的解释。
文言虚词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用法灵活多变。
像“之”“而”“以”“于”等常见虚词,它们的用法和意义需要我们牢记。
比如“之”字,既可以作代词,指代人、事、物;也可以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文言句式也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标志;“为……所……”是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沛公军霸上”是省略了介词“于”的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则需要我们通过语法分析来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其次,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
古代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在文言文翻译中,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比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古今异义也是常见的现象。
有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或者虽然有联系但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卑鄙”在古代表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指品德恶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及口诀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
要想在文言文翻译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一、准确理解关键词语文言文翻译的第一步是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这些关键词语往往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亡”这个字,在文言文中有“逃跑”“丢失”“灭亡”等多种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又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成现代的“行走”,就会造成翻译错误。
对于一些多义词,我们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可以通过语法结构、词语搭配、上下文逻辑关系等来判断其在特定句子中的意思。
同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比如“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儿女”,而现代则仅指“配偶”。
二、把握文言句式特点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在翻译时,我们要将这些特殊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判断句通常有“……者,……也”“……,……者也”“……,……也”等形式,翻译时要加上“是”字。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应翻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被动句常见的标志有“于”“为……所”“见……于”等,翻译时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如“为仲卿母所遣”应翻译为“被仲卿的母亲驱赶”。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宾语前置句如“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定语后置句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应翻译为“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状语后置句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应翻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颜色更青”。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翻译时要补上“蛇”字。
三、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进行直接翻译,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意译则是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灵活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词和句式。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字字落实
1、保留。
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朝代、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必翻译。
例: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句中的词语都不必翻译。
2、增加。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始有远略(《六国论》),译为:起初有长远的谋略。
3、选择。
即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七条: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但、只是;反而、却。
在这个句子中用“只是”最恰当。
4、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5、拆分。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室仅方丈(《项脊轩志》),句中的“方丈”应译为“一丈见方”。
6、删略。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顷之,炎烟张天(《赤壁之战》),句中的“之”只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
7、活用。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可以活用,应根据句子成份来判断词性,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句中的“云”、“响”、“景”都是放在动词前面,但又不是主语,应判断为名词活用为状语,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二、适当增译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
前后主语不一致时一定要增译。
三、调整语序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两题。
(10分)
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
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为舍邸睹臣之母,量所以赎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
是故悲也。
”
钟子期嗟叹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
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强说乎哉?”
(1)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
钟子期嗟叹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
2为舍邸睹臣之母,量所以赎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
(3分)
3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
(3分)
1、C(臣仆:以``````为臣仆,把``````看做奴仆)
2、A(A项中的两处同为代词“之”,B项分别译为“看见”和“被”,C项分别为“于”和“然”,D项分别为“认为”和“让”)
3、D(省略“吾”)
4、D(文中的“省行者”指的是越石父,即晏子希望对方不计较自己的仍过错)
5、(1)钟子期嗟叹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
(2)○1钟子期在夜里听到击磬人在敲磬,声音很是悲切○2前次在修房子时我曾见过母亲一面,估计了一下可以赎出母亲的金额,我却没有(那么多),而且我自身也是公家的财产啊。
○3所以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只要自己确有诚意,那就自然会使他人明晓,自己能被感动,他人自然也会动情。
[文言译文]
晏子前往晋国,走到一个叫中牟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头戴破帽,反穿皮袄,肩负柴草,在路旁休息。
晏子认为这是个有修养有知识的人。
就叫人去问他说:“您是干什么的?”那人回答;“我是(齐国的)越石父。
”晏子说:“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越石父说:“我被卖到中牟地方给人家作奴仆,今天遇见了您这个齐国的使者,我就打算回国去。
”晏子说;“你怎么会做奴仆的呢?”越石父回答说,“因为我无法摆脱饥寒交迫的困境,所以做了人家的奴仆。
”晏子说:“做了多久的奴仆了?”越石父回答说,“已经三年了。
”晏子问他:“还能赎回去吗?”越石父回答说:“能。
”晏子便解下车左的马,把他赎了出来,于是跟他一道坐车回去。
到了住房门口,晏子没跟越石父告别,就进去了。
越石父非常气愤,要同晏子绝交。
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跟你先前不曾有过什么交往.你给人家做了三年奴仆,我今天看见你,把你赎了出来。
对于你,我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吗?你为什么这样快就要跟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说:“我听说,象我们这样的
知识分子,在不了解的人面前受到委屈,那是不足为怪的,但在知心朋友面前扬眉吐气,却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君子决不因为自己对人家有功劳就轻视人家,也不因为人家对自己有功劳就向人家屈服。
我给人家做了三年奴仆,那是因为没有什么人了解我;今天,你把我赎了出来,我认为你该了解我了。
可是,事实并不如我所想象的那样。
先前,你上车的时候,不向我让座,我还以为你是偶然的疏忽,现在,你不跟我打招呼,又独自进去了,这跟那些把我当做奴仆看待的人又有什么不同?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了,请你再把我卖出去吧。
”晏子听说后,从屋里走出来,客客气气地接见他,说:“先前,我只看到你的外表,而现在我却了解到你的内心了。
我听说,善于考察别人德行的人,决不会助长人家的错误,能够体察别人实情的人,决不会讥笑人家赔礼道歉。
我可以向你赔礼道歉,你能够不抛弃我吗?我愿意老老实实地改正我的过失。
”于是,晏子就叫人洒扫厅堂,重排座席,举酒行礼,非常隆重地接待越石父。
越石父说:“我又听说,最大的尊敬只放在心上,决不讲究形式,对人尊重而讲究礼貌的人,决不会遭到唾弃。
现在,先生以礼相待,我越石父不敢承受啊。
”晏子终于把越石父尊为高等的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