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特性与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54
第三章 杀虫剂及杀虫剂毒理本章内容主要讲解杀虫剂毒杀机理及各种常用杀虫剂的性质特点,作用方式,在生物体内(昆虫、植物)代谢,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杀虫剂毒理(Insect Toxicology ),主要研究各种杀虫剂对昆虫的毒杀机制和昆虫对杀虫剂反应的学科。
它包括药剂对昆虫的穿透与分布,生物转化与排除,对靶标部位的作用,以及选择毒性与抗药性的关系等内容。
第一节 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的分布一.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也就是杀虫剂的作用方式(Mode of action of insecticide):指杀虫剂侵入昆虫体内的方式及达到作用部位的途径和方法。
杀虫剂的杀虫作用,除本身毒剂外,首先必须以一定的方式侵入虫体,进入虫体内到达作用部位,然后才能在靶标部位(Target )起作用。
因此了解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对科学使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杀虫剂作用方式就是指杀虫剂进入虫体内途径,主要有:1.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药剂与昆虫表皮或跗节接触后,能够穿透体壁进入体内而达到作用部位,使昆虫中毒死亡。
这种作用方式,称为触杀作用(Action of contact poisoning )。
具有触杀作用的药剂,称为触杀剂。
如常用的辛硫磷、对硫磷、溴氰菊酯、甲氰菊酯(灭扫利)。
影响触杀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昆虫表皮的构造与触杀剂的理化性质:(1)昆虫的体壁构造:我们学习过普通昆虫学,可知,昆虫体壁由表皮层、真表皮和底膜。
表皮层来源于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质物质,硬化以后成为昆虫的外骨骼,这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因而表皮层又可分为三层:(由外向内)(昆虫体壁构造图示)由此可见,昆虫上表皮中所含蜡质、类脂及鞣化蛋白质都是非极性化合物(疏水性物质)与水,没有亲和性。
脂溶性强,水溶性弱,不易被水所湿润。
外表皮内表皮 护蜡层:主要成分类脂和鞣化蛋白 蜡层:含C 25—C 34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蜡质) 角质精层:类脂、鞣化蛋白几丁质和蛋白质 几丁质和蛋白质任何一种杀虫剂在穿透昆虫体壁时,首先必须在昆虫体壁上湿润展布。
常见杀虫剂介绍杀虫剂是一种能够用来对抗、杀死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通过靶向害虫的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的生物化学过程来实现其杀虫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杀虫剂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式。
1.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类常见的农药,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来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其中最著名的有机磷杀虫剂是马拉硫磷(Malathion)。
其分子结构式为:CH3O-S-P(O)(OCH3)22.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是一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中的氯化物通道,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的阻断。
其中最常见的拟除虫菊酯是氯虫苯菊酯(Chlorfenapyr)。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6H4-CH(CO2C6H5)-O-C4H2O2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农业中广泛应用,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最常见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是氟虫腈(Fenoxycarb)。
其分子结构式为:OC6H4CNHC(O)OC6H54.有机氟杀虫剂有机氟杀虫剂是一类化学稳定性较好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包括抑制神经传导和破坏虫体的酶系统。
最常见的有机氟杀虫剂是氯氟氰菊酯(Deltamethrin)。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H2CH(CH3)CH2OCOCH2CHO5.吡虫啉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类对害虫有高效杀灭力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包括刺激害虫神经系统和抑制氧化酶系统。
最常见的吡虫啉类杀虫剂是阿维菌素(Imidacloprid)。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H2CH2NN(C3H7)2这些杀虫剂只是常见的几种类型,还有其他许多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被开发出来。
在使用这些杀虫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害虫种类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并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以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杀虫剂的原理及其应用1. 简介杀虫剂是一种用来控制和防治害虫的化学物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卫生防疫和家庭害虫防治等领域。
杀虫剂的原理是基于对害虫体内的生物过程或器官的干扰,从而实现对害虫的杀灭或防治。
本文将介绍杀虫剂的一些常见原理及其应用。
2. 神经系统干扰原理•杀虫剂通过影响害虫的神经系统,干扰其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导致害虫麻痹、瘫痪或死亡。
•该原理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家庭用杀虫剂中,可以有效控制多种害虫,如蚊子、蚂蚁、跳蚤等。
3. 糖代谢干扰原理•杀虫剂通过干扰害虫的糖代谢系统,阻断其对葡萄糖等能量来源的利用,导致能量枯竭和死亡。
•这种原理在害虫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植食性害虫,如蚜虫、粉虱等。
4. 生长调节物质原理•生长调节物质是指可以模拟或干扰昆虫的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
•通过调节害虫的激素水平或抑制其酶的活性,生长调节物质可以阻止害虫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控制害虫数量的增长。
•生长调节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森林防治中,效果显著,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较小。
5. 物理杀虫剂原理•物理杀虫剂是指利用物理方式直接杀灭害虫的一类杀虫剂。
•例如,高温、低温、超声波等物理条件都可以被应用于杀虫剂中,用于控制和消灭害虫。
•物理杀虫剂无需使用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性较高,在农业、家庭和卫生防疫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6. 抗阻击原理•抗阻击是指害虫基因产生的抗药性,导致杀虫剂对害虫的有效性降低。
•害虫可通过遗传变异或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抗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杀虫剂对其无效。
•这在农业和卫生防疫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通过合理使用杀虫剂和开发新的杀虫剂来解决。
7. 应用领域•农业生产: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侵害。
通过合理使用杀虫剂,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卫生防疫:杀虫剂在防治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被用来控制蚊子、苍蝇、跳蚤等传播疾病的害虫,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喷雾杀虫剂原理
喷雾杀虫剂是一种常见的杀虫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喷雾装置将杀虫剂以微细液滴的形式喷洒在空气中。
当昆虫接触到这些液滴时,杀虫剂就会通过昆虫的呼吸道或皮肤渗透进入昆虫体内,从而达到杀灭昆虫的效果。
喷雾杀虫剂的杀虫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窒息作用:喷雾杀虫剂中的活性成分会堵塞昆虫的呼吸道,阻止氧气进入昆虫体内,导致昆虫窒息而死亡。
2. 神经毒性作用:喷雾杀虫剂中的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成分能够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昆虫的运动、感觉和食欲等,最终导致昆虫的神经系统瘫痪而死亡。
3. 胃肠道毒性作用:一些喷雾杀虫剂还能通过昆虫的食物,被昆虫摄入到体内后对其胃肠道产生毒性作用,破坏昆虫的消化系统,导致昆虫无法正常摄取和消化食物,最终死亡。
由于喷雾杀虫剂能够将杀虫剂均匀地喷洒到空气中,并且微细液滴易于被昆虫吸入,因此具有较高的杀虫效果。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使用喷雾杀虫剂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喷雾剂误触及人体或食物。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按照说明书的指引正确使用,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避免喷雾杀虫剂残留对健康造成影响。
杀虫剂杀虫原理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化学药剂对害虫进行毒杀。
其主要成分能够干扰害虫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从而导致害虫死亡。
杀虫剂通常分为接触性和内服性两类。
接触性杀虫剂涂覆在害虫体表,通过直接接触而使害虫中毒和死亡。
内服性杀虫剂则通过害虫摄食含药物的饵料或植物组织,进入害虫体内,从而达到毒杀效果。
杀虫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磷化合物、氨基甲酸酯、咪唑类、大环内酯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进入害虫体内后,通过与害虫的神经系统、酶系统或其他生理过程发生作用,影响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
例如,有机磷杀虫剂能够抑制酯酶的活性,从而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中积累,导致神经冲动传递异常,最终引发麻痹和死亡。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则能够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停留时间增加,产生神经传递紊乱和抑制作用。
除了直接对害虫产生毒杀效果外,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也要考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安全性。
合理使用和控制剂量,遵循使用说明,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死、控制或预防各种昆虫的药剂。
它们是由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化合物组成的,其作用机理大致分为六类:神经酶抑制剂、神经递质模拟剂、神经递质释放促进剂、呼吸抑制剂、顺式调节剂和生长调节剂。
一、神经酶抑制剂神经酶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昆虫或其他无脊椎动物体内神经酶的有效作用成分。
神经酶是传递神经脉冲的化合物,它们能够从一个神经元中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中,并且通过神经酶将神经信息作为化学信号传递。
有些昆虫,如蚂蚁、蜜蜂和蜘蛛,同时具有乙酰胆碱酶和胆碱酰转移酶,这些昆虫可以通过阻止神经递质的正常破坏而被杀死。
杀虫剂中的神经酶抑制剂会阻止神经酶的生物催化作用,从而导致神经递质聚积,昆虫的正常神经传递将被干扰,最终导致中毒死亡。
二、神经递质模拟剂神经递质模拟剂是化合物的一类,它们模拟或激活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一种关键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调节神经冲动和昆虫行为,例如飞行、搜索和交配。
许多杀虫剂中的化合物可以模拟或增加昆虫体内的特定神经递质,例如多巴胺、谷氨酸、五羟色胺和胆碱等,从而破坏昆虫正常的神经递质信号传递,导致昆虫死亡。
三、神经递质释放促进剂神经递质释放促进剂是一类通过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来杀死昆虫或控制昆虫数量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模拟昆虫体内的一些近似神经递质,并激活神经元,导致神经递质大量释放。
大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会打断神经元传输和接受信息,干扰内脏、肌肉或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死亡。
四、呼吸抑制剂昆虫的呼吸依赖于扩张和收缩的气管,将氧气吸入体内。
杀虫剂中的呼吸抑制剂可以通过干扰气管的扩张和收缩来抑制昆虫的呼吸。
呼吸抑制剂可分为两类:儿茶酚类和有机磷酸酯类(OP)。
OP是目前最常用的呼吸抑制剂。
它们可以直接抑制气管收缩,导致氧气无法进入昆虫体内,因此昆虫就会死亡。
五、顺式调节剂顺式调节剂包括在昆虫体内调节顺式脱水素的物质,本质上是一种激素。
它们能够影响昆虫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可以被用作杀虫剂来防止虫害。
杀虫剂的原理
杀虫剂通过多种不同的原理来杀死或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杀虫剂原理:
1. 神经毒剂:这类杀虫剂会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导致其瘫痪和死亡。
它们作用于害虫神经传递物质,阻断其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
2. 级联酶抑制剂:这些杀虫剂干扰害虫体内的酶系统,阻止其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它们通常通过抑制特定酶的活性来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 胃毒剂:这类杀虫剂通过害虫口部或皮肤侵入体内后,通过胃道或体液循环被害虫摄入,进而引起其中毒死亡。
胃毒杀虫剂的毒性通常较高,效果持久。
4. 接触剂:这些杀虫剂作用于害虫的外骨骼表面,干扰其保护层的结构和功能,导致体内水分和气体调节失衡,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5. 生长调节剂:这类杀虫剂以模拟或干扰昆虫的生长调节激素,阻止其正常的蜕皮和发育过程,从而杀死害虫或阻止其进一步繁殖。
6. 诱杀剂:这些杀虫剂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或激素,吸引害虫进入陷阱或接触染毒物质,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害虫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抗药性,不同种类的杀虫剂可能会采用多种原理的组合,以提高杀虫效果和减少害虫对某一原理的抵抗能力。
杀虫剂原理
杀虫剂是一种能够杀死或控制昆虫、螨虫、蚊蝇等害虫的化学物质。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神经毒性原理:一些杀虫剂会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干扰害虫的神经传递或调节,导致神经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这些杀虫剂通常作用于害虫的突触间隙或神经细胞膜,干扰神经信号的传递。
2. 溶解原理:某些杀虫剂能够通过直接接触害虫的外壳、皮肤或外骨骼,溶解或破坏其表面膜,导致害虫体液丧失或非正常蒸发,从而引发脱水、缺氧等不良反应,导致害虫死亡。
3. 点燃原理:少数杀虫剂具有可燃性,能够接触到害虫后迅速发生燃烧反应,产生高热量和有毒气体,从而杀死害虫。
4. 生长调节原理:某些杀虫剂以激素类似物的方式作用于害虫的内分泌系统,干扰其正常发育和生长,导致害虫不能正常蜕皮或达到成虫阶段,从而抑制其繁殖和生存能力。
5. 消化道毒性原理:少数杀虫剂通过口服或触碰害虫体内消化道黏膜,干扰害虫体内酶的正常活性,破坏消化过程和吸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摄取或利用营养物质,最终导致饥饿和死亡。
总结而言,杀虫剂的原理包括神经毒性、溶解、点燃、生长调节和消化道毒性等多种作用方式。
具体的杀虫剂成分和作用机
制因不同种类而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害虫种类和所使用的杀虫剂的适用范围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