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击安全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防雷电常识
首先雷电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大树木、电线、旗杆、长金属栏杆、庞大金属物体、山顶、制高点等场所。
其次雷电天气时,不要触摸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
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要携带金属工具。
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拨打或接听手机。
雷雨天气不要在屋顶玩耍。
雷雨天气不要在田间劳动,不要在空旷地方活动。
雷雨天气不要在河边、湖边、水塘边活动,不要去游泳、划船、垂钓等。
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孤立的小屋、工棚、凉亭里避雨。
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下避雨,要远离烟囱、铁塔、高大广告牌、旗杆、电线杆等物品,不要在铁轨附近逗留。
最后雷雨天气,如果必须外出,最好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因为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场所。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还会对电力设施和通讯设备造成损失。
因此,了解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1. 什么是直击雷?直击雷是指闪电直接打在物体上的现象,也叫做“正常模式”,它是闪电中最危险的一种模式。
直击雷引起的损失往往比间接雷弱电流和感应电压的影响更加严重。
2. 雷电的危害在人类历史上,雷霆一直是被人们所畏惧的自然现象之一。
雷雨天气容易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人身安全人类身体对电流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但遭受直接击雷时尤为危险。
因为直击雷电能够导致电击、烧伤、呼吸衰竭、心肺停顿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当发现有雷电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特别是在高地或树林、水塘、高耸物体等有电势差的区域呆着,更要避开一些金属制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2.2 电力设备损坏雷电产生的强电场和强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于传统的电力设施来说,这种电压是难以承受的,会造成设备闪电击穿,引起短路等故障,同时也会严重危害设备的寿命和技术经济性。
2.3 天线设备的损坏天线设备也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因为天线处于高空,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打击区域。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雷电会直接冲击到电视接收、通讯等设备,并破坏其电路。
3.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了解了直击雷的危害,我们应该了解一些防护措施以避免被直接雷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护措施:3.1 安全地点如果你在雷雨天气下,被困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应该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一般可以进入带金属网罩的建筑物,大型车辆,铁路隧道、路桥下、山洞、树丛等地方躲避。
3.2 用普通绝缘物封闭如果没有室内藏身之处,就必须用普通的绝缘物封闭身体。
注意,要用绝缘物如塑料布、绝缘衣物封住全身,其中厚度不能过薄,也要保证绝缘材质完好无缺。
3.3 特殊器材在经常遭受雷击的设施或者区域,需要采用专门的防雷设备,例如避雷针、耐雷措施、避雷器、避雷线等。
附件1:
雷雨天气安全常识
1、雷雨天气应尽快躲到室内,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2、雷雨天气时要及时关闭电视机、电脑,并将输入信号线拔下,切断家用电器电源。
3、户外躲避雷雨,应选择低洼地蹲下,正确的姿势是双臂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不要用手触地面。
4、雷雨天气时要远离高塔、电线杆、广告牌,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至少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5、雷雨天气尽量不要拨打或接听固定电话,尽量使用免提电话。
6、雷雨天气尽量不要使用手机,雷雨中穿行无障碍物地区时,最好关掉手机电源。
如确有必要时,特别要注意不要在地势较为空旷,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的地带使用手机。
7、雷雨时,不要在高楼平台上逗留,不要在空旷地方跑步躲雨;不要靠近水面。
8、户外遇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时,身处附近的人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或单脚跳离现场。
9、雷雨天气中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被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
10、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11、身体在遭雷击后,应及时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紧急抢救措施,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或拨打120或110抢救处理。
12、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其身上泼水,或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
防雷电安全常识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声、光、电的气象现象,主要反映在雷雨云内部及雷雨云之间,或者在雷雨云与大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全球每天约发生800万次闪电,平均每分钟约有2000个地区遭遇雷暴。
我国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至8月,辽宁省每年最早的雷暴发生在4月,最迟可以到10月。
一、雷击前的预兆和感觉当人们行走或处于空旷的场地或田野里,遇到黑压压的乌云,如果云层越来越低沉,似有黑云压顶之势时,就要担心雷电的来临了。
好在这些现象是明显的,容易感觉到的,每遇这样的情况,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找安全地方躲避,防止遭受雷击。
当雷电先导头部的发展到达离地面的距离接近击距(即滚球半径)时,即距地面的距离约60~100米时,邻近地面上的电场强度就会激剧增大。
如果人们正好处于这个地区范围内,就会有头发、眉毛竖立起来的感觉,这就意味着雷击的危险正降临而来。
如果一个人没有强烈的防雷保护意识,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明显的,或者难于察觉到的。
所以我们要善于根据我们所处的地形环境、气象条件以及经验来观察、判断,我们是否处于危险之中。
在雷雨季节,我们随时都要有防雷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直接雷击伤害当雷电先导头部发展到接近人们的附近或头顶上方时,在强烈的雷电电场作用下,在人们头上会感应出很强的与雷电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
并且在雷电电场作用下,人们的头发和眉毛就会有竖立起来的感觉。
如果人们没有来得及躲避到安全的地区,或者躲避的地方本来就不安全,那就有可能遭受直接雷击了。
直接雷击伤害示意图在下行先导头部的极大的电场的作用下,从受害者的头部产生一个向上的迎击先导,去迎接下行的雷电放电先导,当迎击先导与下行先导相遇时,雷电主放电发生了。
其结果就是可怕的极大的雷电主放电电流从受害者的头部进入身体,而从脚底流出,进入大地。
直接雷击是指雷电放电电流的全部流经受害人的身体。
雷电主放电电流很大,其数量级为几十千安到百千安以上。
那么大的电流流过受害者的躯体,首先伤害的是受害者的大脑和心脏。
打雷的安全小知识
在打雷时,以下是一些安全小知识:
1.立即关闭电视、电脑等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
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
2.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道,不要
在电灯下站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游泳等。
5.不要使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
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6.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7.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8.乘车途中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防雷的知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产生的能量巨大,对人类和物体都具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雷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防雷的基本知识。
1. 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在大气中形成的一种电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雷鸣和闪电。
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极大,它可以瞬间点燃可燃物,对建筑物、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2. 雷电的防护原理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系统,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以保护被防护物。
接地系统是防雷措施的核心,它能够将雷电的能量迅速分散和释放,降低雷击的威力。
3. 防雷设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和要求,防雷设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避雷针:避雷针是最常见的防雷设备,它通过尖端的形状和合理的高度,能够有效地吸引和接收雷电,将其引入地下。
- 避雷带:避雷带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金属带,它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 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种由金属导体组成的网状结构,它覆盖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上,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引导雷电。
-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防雷设施的核心,它通过埋设导体和深埋接地装置,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和建筑物免受雷击。
4. 防雷设计与施工为了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防雷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被防护物的特点和周围环境,合理选择防雷设施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接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导电性。
5. 雷电预警系统除了防雷设施,雷电预警系统也是防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电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并通过声光报警等方式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它可以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 雷电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雷电安全常识,以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不要站在高处或者接近高耸物体,不要在室外使用金属制品,如伞和铁制的遮阳棚等。
防雷防电安全教育知识_防雷电安全小常识防雷防电意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防雷防电安全教育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防雷防电安全教育知识一、雷电预警信号如何分级及防御?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
2、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应尽快放置到安全场所或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取消上述物品警报实效内的运输计划。
3、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取消警报实效内户外的生产、旅游、体育、集会、商业等活动计划。
4、处在户外且附近没有安全避护场所的人员应尽快返回,游乐场所尽快安排停运户外设施,并把游人安置到安全场所。
5、处在未经防雷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场所的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防范。
(二)雷电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2、安排人员密切监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储存场所,应急专业处置队伍集合待命;停止上述物品的运输,就近妥善处置。
3、停止户外的生产、旅游、体育、集会、商业等活动;不要在室外游泳和水面附近活动。
4、游乐场所立即停运户外设施,并把游人安置到安全场所;位于房顶、脚手架、塔吊等高空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并转移到安全地带。
5、不要在树木、塔吊、变压器下及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应当尽快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
6、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发现雷电时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不要骑马、骑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
7、切断危险电源,远离电线、变压器等带电设备,远离铁塔、烟囱、电线杆、旗杆、各种天线等高大物体,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下引线,远离铁丝网、水管、金属门窗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防雷知识一、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
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
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
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二、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静电放电现象。
对于此种静电产生的原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和假设能够较完满地解释全部雷电现象。
一般认为,云中电荷的形成主要是冻结起电。
云滴上升到高空中遇冷,结成冰粒,并开始下降,在降落途中会沾住相遇的云滴,于是在冰粒周围形成一层水膜,在冰粒与水膜的界面上产生电位差,冰粒带负电,水膜带正电。
此后随着冰粒沾住的云滴不断增多,水膜不断加厚,它们的下降速度也加快,最后水膜层被上升的气流吹散,成为许多带正电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上升的气流带到云层的顶部,在那里遇冷凝结,并形成带正电的冰晶区。
冰粒则下降到云层底部并融化形成带负电的液水区,因而形成雷云上部带正电,下部带负电。
三、雷电的危害。
雷云内部放电一般不会造成危害,雷云对大地放电则可能造成危害。
它造成的危害分为直接雷电危害和间接雷电危害。
雷电的直接危害是由于雷云对大地的放电电流很大,高达几十千安甚至几百千安,而且可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
当强大的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转换成大量的热能,使放电通道的温度高度达数万度。
另一方面,由于雷电的热效应,将使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结构中间的缝隙里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它物质分散为气体,因而产生巨大的机械力。
雷雨天如何预防雷击立春以后,是雷电多发期,根据防雷专家讲,在发生雷电时,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护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雷灾造成的悲剧。
比如在户外,就有10种避雷方法: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拿去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躲避雷雨时,应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雷雨天气,不宜在旷野中打伞;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应提高警惕,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雷雨天气情况下,如在室内,则应注意以下几点:电视机的室外天线要与电视机脱离,与接地线连接;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电入室造成危害;雷电出现时,人体最好距离可能导入雷电波的线路和设备1.5米以上;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等。
“在雷电时,很多农民仍会常常坚持在田间作业,其实这样很危险。
”据专家介绍,发现雷电征兆时农民朋友应尽早回家,不能在大树下避雨,也不能往高处跑。
“雷电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外,还造成不少财产的损失。
”专家告诉记者,我市城区的一些老房子以及农村的房子,很多都没有采取防雷措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而且随着电脑等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抗雷电的能力会越来越弱。
因此,专家建议,建筑物(构筑物)要做好防直击雷的措施。
针对一些企业和单位的信息系统、电器等,最好做好相关防雷击电池脉冲的准备。
每到雷雨季节,都有人畜或房屋遭雷击的事件发生。
那么遇到雷雨时,如何去避免雷击伤人呢?下面介绍几种不同情况时的应急办法:1.打雷和闪电时,如果你在室内,应关好门窗,以免雷电闪进室内伤人毁物。
防雷击避险常识
雷击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以下是一些防雷击避险常识:
1. 在雷电活动多发的季节或地区,应加强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并尽量避免在雷电活动频繁的时候外出或进行户外活动。
2. 在室内尽量避免接触金属物体,特别是窗户、门把手、水龙头和电器等,因为它们可能成为雷击的传导途径。
可以选择在室内安全的地方避雷,如简单建造的避雷器或避雷网。
3. 避免站在露天场地上,如高处的山顶、山脊和开阔的草地等。
如果在户外遇到了雷电,应尽量蹲下,双脚并拢,用手臂抱住双膝,尽量使自己变得最小,以减少被雷击的可能性。
4.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建筑物应配备避雷系统,避免因雷击而导致的严重损失。
如果住在雷电频繁的地区,可以安装避雷针和避雷带等设备,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5.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尽量避免在室外使用电器设备,特别是手机、电脑和电视等,因为它们可能成为雷击的传导途径。
6.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特别是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佩戴防雷装备,如防雷帽、防雷鞋等,以减少被雷击的危险。
7. 如果被雷击,应立即远离雷击地点,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术或其他急救措施,以
保证生命安全。
总之,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和避雷常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雷击对人身和财产的危害。
如果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居住或工作,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被雷击。
防雷击安全知识防雷击的安全知识安全是人们的资本,只有安全了我们才可以玩的安心,玩的尽兴!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防雷击的安全知识,希望有所帮助!一、易发生雷击灾害的场所和行为雷雨天易发生雷击的场所1.地势较高处的建筑物、山体。
2.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
3.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很近的物体。
4.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树林的边缘。
5.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6.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
7.孤立的烟囱或大树(山顶孤立的大树下尤其危险)。
8.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等。
雷雨天易引发雷击的行为1.大开门窗,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2.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
3.使用带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拨打、接听电话。
4.在浴室用金属喷头洗澡。
5.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含有金属物件。
6.进行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二、施工现场防雷电安全注意事项施工人员的防雷电安全1.遇有雷雨天气,特别是当雷闪临近时,施工人员立即停止高空、吊装、电焊等可能带来雷电危险的作业,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钢结构内部,并逐步撤到下方。
施工人员切勿站立于建筑物、钢结构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如铁栅栏、金属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防止遭受直接雷击。
2.雷闪时不能在空旷的位置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各类通讯工具。
临时办公区、生活区建筑物内的.人员不要拨打或接听架空线缆引入的固定电话,尽量配备和使用具有免提功能的电话。
3.雷雨天气施工时,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施工人员不要肩扛金属材料和潮湿的木料在建筑物外围或建筑物顶部、高处行走。
4.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
5.外围人员雷雨时不要在孤立的大树、塔吊、高压输配电铁塔、高大的广告牌下行走或停留,防止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伤害。
6.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雷雨天安全小常识1. 了解雷雨天气1.1 什么是雷雨天气雷雨天气是指空气中存在雷电放电,并伴有降雨的天气。
雷雨天气通常产生于夏季和秋季,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天气现象。
1.2 雷雨天气的形成原因雷雨天气的形成是由于暖湿空气伴随下沉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形成冷暖空气对流,同时受到地形和气压的影响,形成云层、降水和雷电。
2. 雷雨天的危害2.1 闪电伤害闪电是雷电现象中最直接的危害因素之一。
被闪电击中会造成电击伤、烧伤、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等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2 雷暴风雨雷暴风雨会伴有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洪水甚至塌方等自然灾害。
2.3 雷电引发火灾雷电放电会引发火灾,因为雷电放电可以点燃干燥的物体,如树木、电线等,进而引发森林火灾或建筑物火灾。
3. 雷雨天安全小常识3.1 室内安全措施以下是在室内时可以采取的一些安全措施:1.避免使用固定电话,以免由于雷击而导致电击伤或人员伤亡。
2.避免接触水源,如洗澡、洗手等,以防雷击导电。
3.2 室外安全措施以下是在室外时可以采取的一些安全措施:1.远离高大物体和金属结构,如树木、电线杆、铁闸等,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2.不要躲避在独立的小棚屋、独立的亭子或伞下,以免遭受雷击。
3.尽量远离水源,如湖、江、池塘等,以减少雷电伤害的风险。
4.避免在空旷的地方逗留,选择就近的建筑物或车辆作为避雷掩体。
3.3 雷雨天在户外的安全行为以下是在雷雨天气下户外时应该注意的安全行为:1.不要使用带有金属的雨具,如伞、雨衣等,以减少遭受雷击的风险。
2.避免站在开放式空地上,寻找相对安全的避雷掩体。
3.不要乘坐自行车、摩托车等车辆,以免在闪电发生时电击。
4.避免站在高处或露天的地方,如山顶、山脊、高台等。
5.不要在雷雨天继续进行户外活动,如登山、徒步旅行等。
结论雷雨天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在雷雨天气下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了解雷雨天气的形成原因和危害,了解雷雨天气的安全常识,是我们有效应对雷雨天气的关键。
小学生防雷电安全常识_夏季防雷电安全知识夏天是雷雨频繁的季节,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哪些防雷电的安全常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小学生防雷电安全常识,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防雷电安全常识【1】1、打雷、闪电时,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要在大树、电线杆、广告牌、各类铁塔底下避雨,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游泳池、洼地停留,应迅速躲入附近有防雷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壳体的各种车辆及船舶内。
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且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
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
2、在家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
3、在无防雷设施的房间里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计算机、有线电话、有源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
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有可能将雷电引入室内的金属导线。
4、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
5、雷暴天气最好不出门,若确需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6、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
7、发生雷击火灾时,要赶快切断电源,并迅速报警。
防雷电安全常识【2】防雷电保安康顺口溜人生命,泰山重,安全法则记心中,遭遇灾害和险情,得心应手度时空。
阴雨天,生雷电,避雨不要树下站,高大建筑别靠近,铁塔线杆远离点。
雷雨中,有危险,关闭手机放一边,洗澡别用太阳能,雷电袭击要避免。
郊野旷,别停留,露天野泳不要游,低洼之处把身藏,双腿并蹲地上休。
室内避,关门窗,防止火球屋里闖,切断电源于未然,我愿人人保安康。
防雷电安全常识【3】小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方容易遭雷击一般来说,雷击容易发生在土壤电阻率较小和土壤电阻率变化明显的地方。
人身“防雷击”安全常识“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
可以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绝缘,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
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有雷电在活动。
通常防雷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或在金属设备,供电线路上采取接地保护一、雷电的形成和种类:(一)雷电的形成: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
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
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树木等有异性电荷。
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
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
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沿海地区比大陆腹地多,建筑物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二)雷电种类可分为四种: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
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
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4、雷电侵入波(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
防雷电的安全措施为有效做到预防雷电伤人,先要掌握雷电伤人的方式和常识,才能从几个方面去进行防护,以此确保人身安全、建筑工地安全、作业场所安全;一、雷电伤人的四种方式:雷电对人的伤害方式,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即:直接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直接雷击:在雷电现象发生时,闪电直接袭击到人体,因为人是一个很好的导体,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雷电电流,由人的头顶部一直通过人体到两脚,流入到大地;人因此而遭到雷击,受到雷电的击伤,严重的甚至死亡;接触电压:当雷电电流通过高大的物体,如高的建筑物、树木、金属构筑物等泄放下来时,强大的雷电电流,会在高大导体上产生高达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人不小心触摸到这些物体时,受到这种触摸电压的袭击,发生触电事故;旁侧闪击:当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物体泄放到大地;一般情况下,电流是最容易通过电阻小的通道穿流的;人体的电阻很小,如果人就在这雷击中的物体附近,雷电电流就会在人头顶高度附近,将空气击穿,再经过人体泄放下来;使人遭受袭击;跨步电压:当雷电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就会产生一个电位场;电位的分布是越靠近地面雷击点的地方电位越高;远离雷击点的电位就低;如果在雷击时,人的两脚站的地点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在人的两脚间就产生电压,也就有电流通过人的下肢;两腿之间的距离越大,跨步电压也就越大;针对上述四种雷电袭击人的方式,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室外防雷的措施在雷电发生时,我们应尽量不要到室外活动,大多数雷击死亡的事故都发生在户外;所以在遇到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即将来临时,大家要尽快躲到室内;如果躲避不及,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时,提醒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护措施;1.由于云与大地之间发生的雷电,是有选择性的;一般情况下,高大的物体以及物体的尖端是容易被雷击的;所以在室外请不要靠近铁塔、烟囱、电线杆等高大物体,更不要躲在大树下或者到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这是为了减少或避免受到接触电压和旁侧闪击以及跨步电压的伤害;2.有些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了防止直击雷的袭击,都安装了避雷针或避雷带等接闪器;当雷电发生时,往往这些防雷装置起到的是引雷的效果,雷电电流由接闪器通过引下线导入地下,它可以保护周围不遭直击雷的袭击;所以如果在室外万一无处躲藏,你可以躲在与避雷装置顶成45°夹角的圆锥范围内,这是一个避雷针安全保护的区域,但不要靠近这些建筑物或构筑物;3.在郊外旷野里,与周围比较,你可能是最高点,也就是你将处于尖端的位置,所以你不要站在高处,也不要在开阔地带骑车和骑马奔跑,更不要撑着雨伞,拿着铁锹和锄头,或任何金属杆等物,因为这样可能会遭到直接雷击的袭击;要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站在干燥的,最好是有绝缘功能的物体上,蹲下且两脚并拢,使两腿之间不会产生电位差;4.为了防止接触电压的影响,在室外你千万不要接触任何金属的东西,像电线、钢管、铁轨等导电的物体;身上最好也不要带金属物件,因为这也会感应到雷电,灼伤人的皮肤;另外,在雷雨中也不要几个人挨在一起或牵着手跑,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避免在遭受直接雷击后,传导给他人的重要措施;5.当你在野外高山活动时,遇到雷雨天气那是非常危险的;在大岩石、悬崖下和山洞口躲避,会遭到雷电流产生的电火花的袭击;最好是躲在山洞的里面,并且尽量躲到山洞深处,你的两脚也要并拢,身体也不可接触洞壁,同时也要把身上的带金属的物件,如手表、戒指、耳环、项链等物品摘下来,还有金属工具也要离开身体,把它们放到一边;6.在雷雨天气时,千万不要到江河湖溏等水面附近去活动;因为水体的导电性能好,有人统计过人在水中和水边被雷电击死、击伤事故发生的概率特别高;所以在雷电发生时,要尽快上岸躲避,并且要远离水面;7.如果你能找到一栋有金属门窗并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躲在里面是非常安全的;如果能有汽车,将车的门窗关闭好躲在里,这也是很安全的;因为金属的汽车外壳是一个非常好的屏蔽;若一旦有雷击,金属的外壳就会很容易地把雷电电流导入大地;室内防雷的措施雷电来临时,躲到室内是比较安全的,但这也只是相对室外而言;在室内除了会遭受直击雷侵袭外,雷击电磁脉冲也会通过引入室内的电源线、信号线、无线天线的馈线等通道,进入到室内;所以在室内如果不注意采取措施,也可能遭受雷电的袭击;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室内防止雷电灾害的措施;1.发生雷雨时,在房间内一定要关闭好门窗,目的时为了防止直接雷击的雷电电流的入侵;同时还要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这是为了预防一旦雷击到你所处的房屋,你可能会受接触电压和旁侧闪击的伤害,成为雷电电流的泻放通道;2.在室内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等;特别要提醒在雷雨天气不要洗澡,尤其是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另外,室内随意拉一些铁丝等金属线,也是非常危险的;在一些雷击灾害调查中,许多人员伤亡事件都是由于在上述情况下,受到接触电压和旁侧闪击造成的;3.在房间里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包括:电视、电脑、电话、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这些电器除了都有电源线外,电视机还会有由天线引入的馈线,电脑和电话还会有信号线,雷击电磁脉冲产生的过电压,会通过电源线、天线的馈线和信号线将设备烧毁,有的还会酿成火灾,人若接触或靠近设备也会被击伤、烧伤;最好的办法是不要使用这些电器,拔掉所以的电源;4.要保持室内地面的干燥,以及各种电器和金属管线的良好接地;如果室内的地板或电气线路潮湿,就有可能会发生雷电电流的漏电伤及人员;室内的金属管线接地不好,接地电阻很大,雷电电流不能很通畅地泻放到大地,它就会击穿空气的间隙,向人体放电,造成人员伤亡;人被击伤后的应急措施当人被雷电电流击伤后,如不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人被雷击中后,他的身上是不带电的,因为天空中的闪电是很短的一阵,雷电电流击中人后已经通过人体泄放到大地,所以接触受伤者进行抢救是没有危险的;受伤者被雷电的电火花烧伤只是表面现象,最危险的是对心脏和呼吸系统的伤害;通常被雷击中的受伤者,常常会发生心脏停跳、呼吸停止,这实际上是一种雷电“假死”的现象;要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将受伤者平躺在地,在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同时要做心外按摩;如果不及时抢救,受伤者就会因缺氧死亡;另外,要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由专业人员对受伤者进行有效的处置和抢救;。
防雷击安全常识
1、在下雨时尽量远离大树,不应在大树下避雨。
2、乘车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3、打雷下雨时,不要打带有金属尖的伞,最好是用没有金属物件的伞。
4、雷雨中感觉头发硬竖起时,应双脚并拢,立刻蹲下,以减少跨步电压;
5、打雷下雨时,应关好门窗,避免直击雷与球形雷进入屋内,并且人不要离窗户太近。
6、凉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室内或离室内太近,以免雷电流沿着铁丝进入房内,产生强大电流,造成人员伤亡。
7、打雷和下暴雨时,尽量不开启电视和电脑,不打电话和不使用水龙头。
(太平镇林屯小学姚元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