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图案纹样
- 格式:docx
- 大小:269.13 KB
- 文档页数:6
古建彩绘系列——历代发展及图例唐式----五彩装彩画图案大多以红色作底,青、绿、朱、白、黑五色攒退,色彩鲜艳,以暖色为主,图案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样多以花草为主,布局没有三廷之分,总体效果疏朗大气。
唐式---朱墨彩画朱墨彩画的特点是色调淡雅,一般不是用纯色,两笔起晕。
图案边缘用朱红色勾线,这是不同于五彩装和碾玉装之处。
图案以花叶为主,多是两方连续纹样,构图翻卷折叠,起伏回旋似水波,舒卷万千,风雅之至。
宋式---五彩遍装彩画五彩遍装是在唐代五彩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青、绿、朱三色为主色调的一种彩画形式。
图案外缘以青、绿、朱三色叠晕,枋心内饰以五彩花纹或者五彩锦纹,一般来说,红底饰以青绿花纹,青底饰以红绿花纹,色彩相间形成对比色,认色攒退,精工细作。
宋式----碾玉装彩画宋式----杂间装彩画杂间装彩画是宋式的各种彩画形式的集合式样,千变万化,没有统一规律,图案形式多样,设色五花八门,色调无常,后世清代的海曼苏画即有此韵味。
这种形式在宋辽时期不断出现,因此取名杂间装。
清代彩画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和玺彩画,既宫廷彩画,第二类是旋子彩画,第三类是苏式彩画,既园林彩画。
各类彩画有可以分为不同等级的作法,比如旋子彩画,可以分为金琢墨石碾玉作,烟琢墨石碾玉作,金线大点金作,墨线大点金作,墨线小点金作,雅伍作,等等。
清式---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清代彩画的最高形式,也称宫廷彩画。
金龙和玺彩画是和玺彩画的最高等级形式,各大线均沥粉贴金,青绿二色攒退,盒子、藻头、枋心均为沥粉贴金,平板枋、垫板均作龙纹片金彩画。
清式---金线大点金彩画清式金线大点金彩画在明代彩画基础上发展成程式化的完美彩画形式,其程式化程度达到了顶峰,对图案的布局、设色题材、用金量等都有一套严格的等级规定。
金线大点金彩画的所有锦纹枋心线一律采用双线沥粉贴金,并认色加晕,箍头作三退死箍头,盒子作龙草图案,藻头作烟琢墨行粉,旋花心等沥粉贴金,枋心沥粉片金龙或宋锦图案,平板枋降幕云,垫板红底吉祥草。
秦代图形瓦当纹样文脉研究摘要:瓦当的纹样繁多,秦汉时期是瓦当艺术的第一个巅峰时期,秦代的瓦当继承了战国时期各国瓦当的形制纹样,在自身需要上又进行了筛选和发展,因此形成了秦代时期特有的瓦当艺术和瓦当文脉,从这些残存下来的瓦当上,我们可以瞄见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关键字:瓦当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云纹历史背景渊源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构件和特征之一,几乎与中国古建的发展相始终。
瓦当虽然是建筑的附件,但在它身上却凝聚和折射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和民族信仰,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战争年代。
各民族各有其美术特点和不同的纹样图腾。
在社会变动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各种思想为不同的阶级利益争鸣,形成了各家学说。
奴隶制社会的绝对王权的神秘风格特征被新的艺术思想所替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客有为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反映出当时艺术源自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观点。
所以这时期的艺术作品开始从抽象走向具象,从虚无转向现实。
到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七国,这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秦王朝首先采取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在艺术上也融合了战国时期各国的优秀传统,形成了博大雄伟、横扫一切的浩大的秦汉气派。
即统一又包含各民族特色;同时秦汉时期的重要美术创作,都是在王朝政府直接控制下进行创作的,明确了艺术和政治的关系,所以这时期精美的瓦当艺术也应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第二章秦以前瓦当纹样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最早发现的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的西周中晚期地层曾经出土有素面瓦当,个别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共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也就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同时期的发现还有动物纹瓦当和少量云纹瓦当。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群雄并起,百家争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工艺的进步,各诸侯国的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宫室建筑也较多使用了瓦材,瓦当作为建筑上重要的可装饰部分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瓦当造型与题材出现了质的飞跃。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中国古代纹样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纹样类型。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纹样进行分类介绍,带您一起领略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
一、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线条和几何图形构成,形式简洁、规整。
几何纹样运用范围广泛,包括在陶瓷、建筑、织锦等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几何纹样有:嵌格纹、回纹、十字纹等。
嵌格纹以方格图案为基础,通过交错排列形成形象,具有规则性和对称性,常被运用于建筑装饰中。
回纹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圆组合成,呈现出回旋的效果,常见于陶瓷器皿上。
十字纹以线条组成多个十字形状,与基地平行或垂直排列,常见于建筑和织锦上。
二、植物纹样植物纹样在中国古代的装饰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把自然界的植物形象化,用以寓意吉祥、美好的寓意。
植物纹样可以分为带花、带叶、带茎三种类型。
带花植物纹样是以植物的花朵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富有变化;带叶植物纹样以植物的叶子为主要元素,从栩栩如生的叶子图案到充满抽象感的叶片纹样,各具特色;带茎植物纹样则注重植物的茎和枝干的装饰,形成独特的纹样效果。
植物纹样常见的有:花丛纹、草本纹、藤蔓纹等。
动物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动物的崇拜和喜爱。
中国古代的动物纹样常用来象征吉祥、祥瑞的寓意。
动物纹样主要分为神兽纹、鸟兽纹和鱼虫纹。
神兽纹是古代中国独特的创造,将多种动物形象融合在一起,具有神秘、神圣的象征意义。
鸟兽纹则以具体的鸟类和陆地动物为主题,展现了生动的动物形象。
鱼虫纹则强调水生动物的形象,寓意着富饶和亨通。
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纹、凤纹、麒麟纹等。
四、人物纹样中国古代的人物纹样主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纹样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类纹样。
人物纹样可以分为神仙纹、俊美纹和寿星纹。
“青琐”及“青琐窗”的建筑史解析作者:王媛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年第06期汉画像石中有一种被称为“十字穿璧”的图案,以十字线条在圆环内交叉穿过为特征,艺术史学者多在墓葬美术研究的语境下将其解读为“升仙”。
而在建筑史的视角下,检索汉代建筑历史文献并与画像石对照,可发现此纹即古之“琐”纹。
汉代天子居所之门被称为“青琐门”,便是由于门框刻镂此纹并涂青。
以后南北朝时期的诗词歌赋中出现“青琐窗”一词并在文学中被广泛使用,其特征与“青琐”纹样无关,而在双层门窗格对合之做法样式。
对“青琐”历史的追溯揭示出中国建筑、美术、文学等领域中古词汇的“同名异意”现象。
“琐”纹;青琐门;青琐窗TU80A008808一、问题的提出东汉画像石中有一种被称为“十字穿璧纹”的图案①,以十字相交的线条在圆环内交叉穿过为特征。
(图1)墓葬美术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十字“穿璧”纹样是具象的交龙“穿璧”图案转化而来[1],代表亡者“升天”的含义[25]。
这一解释在墓葬的语境中颇为合理,但是追溯其更早的历史,却发现它在秦代与西汉时期便在地面建筑中出现,这使它的“升天”之解失去了墓葬情境的支撑。
具体而言,秦代的咸阳一号宫殿出土空心砖上发现有二龙相交于玉璧之图案[6];在西汉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发现的顶部壁画残块中,有一残块上明显可见十字“穿璧”纹样,且在“璧”后露出一条龙的头部[7]。
这些早期在世俗性的宫殿装饰中出现的“穿璧”纹,很难说与魂魄“升天”有什么关系。
此外,这一在汉代几乎已经程式化的图案,在秦汉时期对建筑装饰进行细致描写的文字中却从未出现过,未免使人疑惑。
最为可能的原因是,当时人们对这一主题图案并不叫“穿璧”,因而无法以对“穿璧”一词的检索找到历史文献中对这一纹样的描述。
目前的“穿璧”纹之名,是当代艺术史学者根据图样特征的归纳赋予汉画像石的,并且基本上都是从墓葬美术的角度出发、以生死观等为依据进行的解读,并未建立与汉代地面建筑的联系。
古典建筑之抽象纹样文化象征研究告诉我们,人类一切文化现象,哪怕一点一画,只要人之所为,都可追问到它的意义。
一幅胡乱涂鸦的画面,用佛洛依德心理分析法,就可能解析出涂鸦画面的心理意义。
所以,完全可以肯定,留在建筑上的纹样绝不是偶然的什么“痕迹”。
文化发展史表明,最初的纹样往往是先民驱邪迎祥的符号,涵义古奥。
那那些图案生动精致,客观上具有审美价值,起到了装饰作用。
到近现代,纹样的祈祷意义逐渐消失,装饰意义甚至完全取代了祈祷意义。
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吉祥图案题解》列出的抽象纹样有:如意纹、万字纹、回纹、锁纹、方胜纹、盘长、鱼背纹、花草纹、环纹、龙纹、云纹、绣球纹、豹脚纹、鱼鳞锦纹等。
这些纹样有的与脱胎而来的原样有相似之处,依稀能辨,涵义可寻,有的则难溯其源,已被归结为纯粹装饰功能的纹样。
《吉祥图案题解》对所列举纹样的解释大多鱼焉不详,不利于理解园林装修的文化涵义,为此,择要诠释,以释其疑。
锁纹,锁有环扣相连,抵拒外侵的意象。
古代武士穿的铠甲叫锁子甲,《正字通金部》:“梭子甲五环相互,一环受镞,诸环拱护,古箭不能入。
”民间用锁纹,还有一层古老的巫术涵义。
《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中写道。
宝玉缠着要看宝钗的金锁,宝钗解下后,“宝玉托着锁看时,果然一面四个字,两面八个字,共成两句吉言。
”金锁正面写“不离不弃”,背面写“芳龄永继”。
人佩戴金锁用以辟邪。
建筑中锁纹涵义与上面一致。
现代青年喜欢在名山铁索上挂铁锁,象征同心永结,生死不离,则是锁的古老象征义的延伸。
环纹,环有旋转的意思,又比喻为事情的一部分,环纹象征好事连连。
云雷纹,即回纹,商周青铜纹饰之一,为连续的回环状线条,一般有圆形为云纹,方形为雷文。
根据该纹形象“回”字,通常认为云雷文有运转、绵长的吉祥涵义。
有学者认为是从“冏”字汉化而来。
云雷纹的涵义应该是上述各种涵义的总和。
绣球纹,与绣球花形有关。
绣球花又名“八仙花”、“粉团”,夏季开花,成球形伞房花序,花色美丽。
古代建筑纹样及寓意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纹样承载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这些纹样通过建筑的装饰,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祈福的追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代建筑纹样及其寓意。
一、凤凰纹凤凰纹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和繁荣昌盛。
在古代建筑中,凤凰纹常常出现在屋顶、门楣以及墙壁上,通过它的装饰,寓意着居住者的平安和幸福。
二、龙纹龙纹是古代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纹样,它代表着权力和尊贵。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圣动物,被视为皇权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威严。
在古代建筑中,龙纹常常出现在殿堂、宫殿以及官府等地方,通过它的装饰,彰显了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力。
三、莲花纹莲花纹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象征着纯洁和吉祥。
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花,被视为纯洁和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品质和幸福的生活。
在古代建筑中,莲花纹常常出现在庭院、花坛以及建筑物的装饰上,通过它的装饰,寓意着居住者的纯洁和幸福。
四、云纹云纹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象征着祥瑞和吉祥。
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物,被视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好运和幸福。
在古代建筑中,云纹常常出现在屋顶、墙壁以及柱子上,通过它的装饰,寓意着居住者的幸福和好运。
古代建筑纹样的寓意丰富多样,它们不仅仅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传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纹样通过建筑的装饰,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祥和和幸福的居住环境。
通过观察和欣赏这些纹样,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启发和正能量。
总结起来,古代建筑纹样及其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建筑的装饰,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寓意和祝福。
凤凰纹象征着吉祥和幸福,龙纹代表着权力和尊贵,莲花纹象征着纯洁和吉祥,云纹寓意着祥瑞和好运。
这些纹样的存在,不仅增添了古代建筑的美感,更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愿。
和风建筑空间的纹样-组子(日本传统手工艺)“此篇为「日本传统生活用品」板块,将为你介绍日本的自传统衍生与发展至今的一些生活用具,感受传统的魅力。
此文介绍的是组子。
板块的其他文章可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
”日本的魅力の20件传统生活用品风铃、茶筅、提灯、寄木細工、暖帘、团扇、和柄、风吕敷···组子简单来说是不使用钉子而对木片进行组合拼接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追溯到中国唐朝时期的直棂窗,传到日本后,经技人们的不断磨练与改进后,形成了如今数百种的组子纹样。
首先做好基本框架,再在一定规格的细木片上开沟、穴、榫,然后在框架中一片一片地嵌入木片(木片的材料通常是针叶树材)。
看似简单,其对精度的要求却是很高,如若有0.1毫米的差别,就可能导致组合不成功。
这需要着手艺人非常耐心地去组合搭配,并用刨子和凿子进行多次地调节。
高级的组子细工成品常常要由2~3种基础的小图案组合而成。
一幅作品,千百枚细木,耗时数日、月不等。
组子技术不仅难度高,需要花费很长的学习时间,而且由于当今的日本人很少有住在和室之中的,导致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少之又少。
在如今的这种现实状况下,如何让组子焕发新的时代魅力呢。
传承者们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不光是利用它制作一种传统工艺品,而且在现代商品、生活空间中也大量融入组子元素。
让传统之美融入到当今生活中去。
下面将通过组子的纹样以及其在当今的应用来为你详细地介绍组子。
组子纹样▼组子的纹样数百种之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下面为大家介绍较为有特色的几种。
麻叶,以正六边形为基础,在其中插入‘人’字形木片而形成的纹样。
因为形态像麻的叶子而得名。
它是非常之具有和风气质的一种纹样。
自古以来,“麻”就是作为祭神用的神圣之物。
在过去新生儿的死亡率很高,三角形有消灾避邪物的意思,而麻叶图案又都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里面包含着盼望成长和避邪的意义,所以有刚出生的婴儿用带有麻叶图案的布来做襁褓的风俗习惯。
古代建筑上的纹样一说到古代建筑,咱脑海中是不是立马浮现出那些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画面?没错,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古代建筑上的那些纹样,那可是真有讲究,满满的都是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
走进一座古老的庭院,你首先会被那些房梁、门窗上的纹样吸引住。
嘿,你可别小看这些图案,它们可不是随便画上去的。
就说那房梁上的龙凤呈祥吧,那可是高贵的象征。
龙和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那可是顶级的吉祥物。
龙代表力量,凤象征美丽,它们结合在一起,那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寓意着吉祥如意,国泰民安。
看着这些龙凤纹样,你仿佛能听到古人的祈愿,感受到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瞅瞅那些门窗上的纹样,哎呀,那叫一个精致!什么梅兰竹菊四君子,那可是文人墨客的最爱。
梅花代表坚韧,兰花象征高洁,竹子寓意虚心,菊花则是淡泊。
这四种植物,不仅长得好看,还各有各的品格。
古人把它们画在门窗上,不仅是为了装饰,更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学习这些植物的品格,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每次推开一扇雕花木门,你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感受着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
说到古代建筑的纹样,不得不提的还有那些寓意吉祥的图案。
比如蝙蝠和寿桃的结合,那可是“福寿双全”的意思。
蝙蝠的“蝠”和“福”谐音,寿桃则是长寿的象征。
这两种元素放在一起,那简直就是对幸福生活的最佳诠释。
看到这样的纹样,你是不是也会忍不住嘴角上扬,心里默默祈祷自己和家人都能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呢?还有那些鱼跃龙门的纹样,也是古代建筑上的常见元素。
鱼代表富足,龙门则是成功的象征。
这个图案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够鲤鱼跃龙门,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次看到这样的纹样,我都会觉得心里充满了力量,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即将跃过龙门的鱼儿,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当然啦,古代建筑上的纹样可不止这些。
还有那些寓意吉祥的十二生肖、象征吉祥如意的莲花、代表步步高升的竹子节节高等等。
这些纹样不仅美观大方,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
它们就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让我们在欣赏古代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传承千年的智慧和匠心。
辽代建筑装饰细部纹样研究辽代建筑是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风格的建筑之一。
辽代建筑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还富于装饰性,不论是建筑整体还是细节处都体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其中细部纹样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深的文化内涵,使辽代建筑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一、细部纹样对辽代建筑装饰的影响辽代建筑在装饰上对细部纹样的运用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从墙面到门窗、从建筑构件到木雕、从壁画到琉璃,都能看到细部纹样的影子。
细部纹样不仅为辽代建筑增添了美感和艺术价值,同时还被赋予了宗教、文化等深厚的内涵。
辽代建筑装饰的细部纹样有着浓重的民族特色,以动物为主要形态,如狮子、龙、凤、鸟等。
这些动物形象所承载的意义十分丰富,代表着主人的权威与荣耀,也传递了主人的信仰和智慧等信息。
二、辽代建筑细部纹样的种类1、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是辽代建筑最常见的纹饰之一,以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等为基本元素进行组合,形成繁密而富有层次感的图案。
几何纹样的设计灵感来自象征着阴阳、天地、人与自然的符号,寓意深刻。
2、藤蔓纹样。
藤蔓纹样是辽代建筑独特的纹饰之一,通常是由繁缕交错、藤蔓缠绕等线条组成的花朵图案,或是k形的花卉图案等。
藤蔓纹样具有生命力强、清新优美、寓意美好的特点。
3、异兽纹样。
异兽纹样是辽代建筑装饰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类,主要以狮子、龙、凤、麒麟、犀牛等为主题。
这些形象多取自民间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寓意祥瑞、吉祥、庇佑等,堪称辽代建筑细部纹样的精华。
三、细部纹样的意义与价值辽代建筑装饰的细部纹样与历史、宗教、文化等密不可分。
这些纹样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了辽代社会的历史、民俗和信仰文化,对维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文化价值,辽代建筑的细部纹样也具有美学价值。
这些纹样以其独特的构图、形态和色彩,形成了具有辽代特色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建筑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英国建筑家兼设计师欧文·琼斯绘制的中国传统纹样(下)
上期中国传统纹样还有一些没有上传,今天补全它。
其实,最全的还是英国建筑家兼设计师欧文·琼斯编撰的《Examples of Chinese ornament(中国纹样集锦)》。
以上都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部分内容,下面,我们来介绍欧文·琼斯最伟大的著作《世界装饰经典图鉴》。
著作《世界装饰经典图鉴》
首次出版于1856年的《世界装饰经典图鉴》一书,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算是古典设计作品了。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来自当时的先锋建筑家与设计师欧文·琼斯。
建筑家兼设计师欧文·琼斯曾在欧洲以及近东地区广泛游历,有机会观察揣摩各地的装饰艺术,同时把这种观察所得运用到设计实践中,从而改革了西方艺术作品设计质量令人堪忧的状况。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艺术家往往不加鉴别,胡乱地将各种风格的艺术元素杂糅在一起,这种不良设计习惯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以有度业产品设计。
欧文·琼斯决心要改变设计界的这一状况。
本原理,是本书的三大特征,它为设计师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方向。
【小编有话】《世界装饰经典图鉴》一书自首次出版以来,便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像威廉姆·莫里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艺术大师都曾从此书中摄取艺术营养。
对于当代设计师而言,欧文·琼斯的叙述更带一种古雅的魅力,他们一定会惊奇地发现,书中所阐述的艺术原理跨越了时空,适用于任何优秀的设计作品。
『圆明园四十景』绘画中的建筑龙纹作者:***来源:《中华瑰宝》2024年第01期從『圆明园四十景』绘画中可以寻找到圆明园建筑上的龙纹,这些纹样既有装饰美,也有祈福吉祥之意,既有保护建筑之实效,也能提升建筑的气势和庄重感。
龙纹在圆明园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从圆明园流散和出土的文物看,书画、石刻件、瓷器、琉璃件等文物中都有龙纹的存在,在建筑中表现尤为突出。
如在遗址建筑中,有黄釉琉璃套兽,套在角梁之上,不仅美观还能防止糟朽;有琉璃团龙瓦当,遮盖在房檐椽子头上,可避免出头的木料朽烂。
在“圆明园四十景”相关绘画作品,如《秋花诗图》与《圆明园四十景图》册页等画作的建筑上,可寻找到圆明园建筑上龙纹的痕迹。
《秋花诗图》由张若霭绘图,作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秋七月,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以界画法绘制内廷台阁花园景致,比例精确,富有透视感,建筑上的彩绘也很精致。
《圆明园四十景图》册页则是由唐岱等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绘制而成的分景图册,共40幅,包含圆明园景点“方壶胜境”“鸿慈永祜”“月地云居”“茹古涵今”等40处。
“茹古涵今”建筑上的龙纹“茹古涵今”位于“坦坦荡荡”之南,东临后湖,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前后。
该处为皇帝的书房,正殿五间,其后还有韶景轩、竹香斋等建筑。
从《秋花诗图》可见,韶景轩为方形大殿,四面各有五间房,四围有外廊,上层为重檐大亭。
其建筑梁枋上的彩画巧妙运用线条与色彩,设计精巧而富有变化,画面既具有装饰性又富于艺术性。
清式彩画有和玺、旋子、苏式三种形式,等级逐渐降低,其中前两种为殿式彩画,由梁思成总结。
殿式彩画已图案化、程式化,其内容有龙纹、夔龙、旋子、西蕃莲等种类,体现出清代建筑文化的包容性。
建筑的梁枋上通常绘制旋子彩画,分三个节段,枋心在中间,藻头和箍头在两边。
其画面用简化的涡卷瓣旋花,两端用“《》”纹框起,贴金粉装饰。
枋心的图案为龙、凤、锦纹的称为金龙枋心、龙锦枋心,等级较高;枋心的图案为花卉、夔龙、山水、一字或空心的,等级较低。
中国古代建筑纹饰之美中国建筑纹饰之美,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恢弘大气的皇宫,还是在曲折幽深的园林,在青砖灰瓦的民宅,每当步入其中就会发现:最让人感到惊艳的,往往是将寻常生活中被精心雕刻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
那些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共同构成了一幅具有中国意韵的画,诉说着时光所造就的动人故事。
山水景观山水景观纹饰大致可分为诗意景观、四季山水、亭台楼阁、云纹水纹四大类。
1诗意景观:主要是指雕刻的画面,有的画面层次丰富,景色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有的直接以古代名家的诗句为创作题材。
广东广州陈家祠隔扇门隔心之“渔樵耕读”浙江东阳横店重光堂木雕屏风浙江东阳卢宅世雍堂隔扇门绦环板木雕“牧童遥指杏花村”2四季山水:主要包括春、夏、秋、冬具有明显季节景色的风景。
该纹饰主要雕刻在门和窗的木板上,这样就和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起到了装饰教化的作用。
湖南芷江天后宫门楼砖雕“江河一角”(上图)安徽歙县北岸村吴氏宗祠东隔扇门裙板木雕山水(下图)江苏苏州吴县东山雕花楼隔扇门裙板木雕(上图)3亭台楼阁:古代山水景观雕刻中多刻画亭台楼阁。
多为对现实生活中宫殿、庙宇、民居建筑群的真实刻画,也有根据民间传说,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的气势恢宏、场面浩繁景象。
安徽绩溪湖村门楼巷门楼砖雕通景“河上街市图”(下图)浙江东阳六石镇诗韵堂乾隆年间撑栱(上图)江苏苏州网师园回廊壁砖雕(下图)浙江杭州胡雪岩故居壁上砖雕装饰(上图)4云纹水纹:此类纹饰是一种抽象的装饰图案,通过精细的描绘,装饰在建筑物的诸多地方,其流畅、飘逸的风格让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北京故宫皇极殿前云纹石雕座▼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前巨石青芝岫基座上的水纹石雕安徽歙县民居如意云纹江苏镇江焦山乾隆行宫御碑亭云水纹碑座(上图)草木花卉花,为美的化身。
以花卉装饰纹样,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它以无可代替的美丽容姿宜人养性,陶冶情操。
1牡丹:宋代画家马远题《牡丹图》句:“国色酣朝日,天香散晚风。
”国色天香之称的花中之王早已在古代传统纹饰中频频出现,牡丹与富贵荣华联系着。
元朝建筑装饰纹样1. 简介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蒙古族统治下的一个王朝。
在元朝时期,建筑装饰纹样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元朝建筑装饰纹样的特点、分类以及影响因素。
2. 特点2.1 形式多样元朝建筑装饰纹样以多样性为特点,吸收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这些纹样包括了几何图案、植物纹、动物纹以及人物形象等。
2.2 融合中原与外来文化由于元朝是蒙古族统治下的王朝,其建筑装饰纹样融合了中原汉族文化与外来民族文化的特点。
这种融合使得元朝建筑装饰纹样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风格。
2.3 象征意义强烈元朝建筑装饰纹样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力、地位和荣耀。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宫殿、寺庙和皇家陵墓等重要场所。
3. 分类3.1 几何图案几何图案是元朝建筑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些图案通常由直线、曲线和点构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如方格、菱形、圆形等。
几何图案在建筑表面上以浮雕或彩绘的形式呈现,给人以简洁而有序的美感。
3.2 植物纹植物纹是元朝建筑装饰纹样中另一种常见类型。
这些纹样以各种植物为基础,如花卉、叶子和果实等。
植物纹在元朝建筑中被广泛运用,既作为装饰元素,也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在皇家宫殿中常见的莲花纹就被视为吉祥之物。
3.3 动物纹动物纹是元朝建筑装饰纹样中富有特色的一种类型。
这些纹样以各种动物为主题,如龙、凤、麒麟等。
动物纹在元朝建筑中常常被用作雕刻和绘画的对象,以展现统治者的威严和力量。
3.4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元朝建筑装饰纹样中较为罕见但同样重要的一种类型。
这些纹样通常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主题,如英雄、仙女等。
人物形象在元朝建筑中往往与文字相结合,传达着特定的文化和价值观。
4. 影响因素4.1 宗教信仰元朝时期,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这些宗教信仰对元朝建筑装饰纹样产生了深远影响。
徽派建筑纹样徽派建筑纹样是指中国安徽地区传统建筑所采用的装饰纹样。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在徽派建筑中,纹样起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
徽派建筑纹样通常以植物纹和几何纹为主,同时也有动物、人物等元素的运用。
植物纹样中常见的有莲花、菊花、梅花等,这些花卉纹样寓意吉祥美好,给人以喜悦和安抚之感。
几何纹样则是通过几何图形的排列和组合,展现出徽派建筑的规整和对称美。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徽派建筑的雕梁、柱头、门楣等部位,细腻而精致地装点着整个建筑。
徽派建筑纹样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细节和精湛的工艺。
在徽派建筑中,纹样的制作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精雕、上色等。
这些过程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亲自操作,他们凭借着对木材的熟悉和对纹样的理解,使得每一个纹样都能够精雕细琢,展现出最佳的效果。
这种注重细节和工艺的特点,使得徽派建筑纹样成为独具匠心的艺术品。
徽派建筑纹样的另一个特点是富有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注重融合宗教、哲学和文学等元素,将其融入纹样的设计之中。
例如,在某些徽派建筑的纹样中可以看到佛教和道教的图腾,这展现了安徽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同时,徽派建筑纹样中也融入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文学名篇的元素,使得纹样呈现出丰富的意象和故事。
这些文化元素赋予了徽派建筑纹样更加深厚的内涵,使得每一个纹样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寓意。
徽派建筑纹样的影响不仅停留在传统建筑上,也融入了现代设计中。
许多现代建筑在设计中借鉴了徽派建筑纹样的元素,使得建筑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徽派建筑纹样也在各种艺术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陶瓷、织品、家具等。
这些纹样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徽派建筑纹样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徽派建筑纹样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通过植物和几何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它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建筑史图案纹样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建筑史》
教学任务报告书
题目传统图案纹样的寓意及应用
班级 14级环境设计班
姓名程茜
指导老师闫超
学号
古老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
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
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
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热切和渴望。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简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之相生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形式艺术同样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远在远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和诸多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充满了幻想与猜测,企福求安的图形符号由此诞生。
这一时期彩陶工艺上的动物纹、人面鱼纹等都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
这种图腾文化,虽然还不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能动所创造的装饰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它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将其源址定义在了人文艺术的范畴之内。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石雕、玉刻中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怪兽,如龙、凤、龟、鸟等,以及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亦最先出现。
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在阶级社会中得以产生。
因为在阶级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这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丰富的思想内容得以通过客
观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青铜器、漆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鸟纹、象纹等各种纹饰,让人不仅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凝重典雅又神秘古老的精神内涵。
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儒教中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话传说,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丰富的吉祥语言开始出现。
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
隋唐宋元时期,吉祥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
尤其是在宋元时期,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吉祥图案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甚至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
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开始走向成熟。
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施用图案技法加以、表现,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
吉祥图、吉祥俗、吉祥语的流传更为深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步加深。
综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史,其源于原始人文、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在各个时期吉祥图案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但其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
直至今日,传统吉祥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哲学观念和精神特征
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哲学观念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构成,一切事物均可一分为二、对立转化的整体,事物阴阳两两相生相克成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的原动力,这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精神特征
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的观照、体验和领悟,透过这些绚烂多彩的形式现象,我们发现了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审美规律。
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分类
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人们依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吉祥图案的应用载体,可将其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如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等)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瓷器图案、漆器图案、彩陶图案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其中的五个图案:
鱼 FISH
鱼在中国图案上是一个流传极广、传为
佳话的装饰形象。
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原始时期的彩陶上,就出现了许多优美生动的鱼形装饰形象。
如骨刻、石刻、玉雕、陶瓷彩绘以及织绣等历代工艺美术品中,众多的鱼形其形态之生动,造型之优美,实是中国图案美术中的珍品。
中国人喜爱鱼纹,更赋予它一定的人情味,人们把盼望书信交流的美好情感称做“鱼雁传书”,把夫妻恩爱称做“如鱼得水”。
而鱼与余音同,故在传统习俗中它又被视为吉祥物,常用来比喻富余、吉庆和幸运。
凤 PHOENIX
凤是凤凰的简称。
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
它是原始社会人们想像中的保护神,经过形
象的逐渐完美
演化而来。
它
头似锦鸡、身
如鸳鸯,有大
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
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
曾被作为封建皇朝最高贵女性的代表,与帝王的象征--龙相配。
凤又是传说中能给人民带来和平、幸福的瑞鸟,因此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它那美丽的形象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应用。
龙的形象是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点: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
口角旁有须髯,颔下有珠,他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兴云作雨,降伏妖魔,是英勇、权
威和尊贵的象征。
为此又被历代皇室所御用,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以取得臣民的信奉。
但现在中国民间仍把龙看作是神圣、吉祥、吉庆之物。
龙以它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
古钱 ANCIENT COINS
钱在中国古代曾是农具名,可用于交易,故最早曾仿其形状铸成货币。
以后“钱”就作为一切货币的通称。
我国古代钱形很多,有农具形(其形似今钺铲)、有刀形(又称钱刀)等多种造形。
钱上还刻有文字,颇具装饰美。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它以“避邪”和“富有”的象征被用于装饰上。
十二章纹 THE TWELVE ORNAMENTS
它是古代中国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所穿的礼服上装饰用的纹样,依次为日、月、星晨、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等。
所用章纹均有取义: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__ (斧形)-取其决断;
__ (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如意 RUYI
如意是器物名。
有用骨、竹、玉、石、金属等制成。
原柄端作手指状,用以搔痒可如人意,故而得名。
古人用以指划。
佛家宣讲佛经时手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以后又把柄端改成灵芝形或祥云形,其糟微曲,造型优美,供玩赏用。
它曾被作为天帝力量的象征。
如意寓意吉利,且形象很美,因此更是民间极喜爱的装饰图案。
祥云 AUSPICIOUS CLOUDS
云是中国图案上的重要装饰形象。
古人在铜器、
石刻、漆器、壁画、服饰上创造的云形层出不
穷。
中国意匠的云形,它不仅形象丰富生动,且更具
有中国图案独特的意境美,那飘急缤纷的流云伴
随着神仙、神禽、宝物等。
犹如在你眼前呈现一片笙歌悠扬,腾云驾雾的神幻气氛。
古人凭云色察凶吉,五彩缤纷为祥云,黑云翻滚为恶云。
云纹在装饰形象上有行云、朵云、层云、片云、团云,还有云海、云气等。
在装饰意义上多以祥云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