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健康(1)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概念: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性攻击。
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1、心理健康的特征:(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一)遗传与疾病(二)家庭的教养方式(三)社会文化(四)个体因素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第二,形成新的依恋。
第三,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第四,多与家长沟通。
二、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一)妥善处理分离焦虑(二)敏锐觉察幼儿情绪(三)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四)帮助幼儿了解死亡三、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一)培养幼儿的移情(二)帮助幼儿积累分享的经验(三)帮助边缘儿童提高社交技巧四、维护幼儿的自尊为了维护幼儿的自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接纳和关心所有的儿童(二)肯定和认可儿童(三)尊重幼儿五、爱护特殊儿童(一)帮助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发展自控能力(二)引导情绪障碍的儿童度过纷扰(三)善待攻击性的幼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家庭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同时,父母还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幼儿园和学校也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幼儿的心理变化和特点,积极引导幼儿发展健康的人格和情感,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发展。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培养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
最后,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社会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的来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
只有多方合作,共同呵护,才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努力奋斗。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家庭影响是属于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之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不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遗尿是指婴幼儿到了3岁以后仍然不能自主排尿的现象。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多多,在班里属于“屁股上长刺儿”的人,根本坐不住。
老师开始上课没几分钟,就开始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有时候忽然离开座位走到教室另一头;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多多边做边玩,一点小动静就要出去看。
多多可能得了() [单选题] *B、多动症(正确答案)C、抑郁症D、焦虑症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正常,心理健康的() [单选题] *A、他的行为表现是同龄大多数孩子都有的(正确答案)B、他的行为表现是同龄大多数孩子都没有的C、他的行为表现的程度超出了大多数幼儿的表现程度D、他的身心发展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现象幼儿对某种特定情形处境或在与人交往时发生强烈的恐惧反应。
这属于() [单选题] *A.幼儿期恐惧(正确答案)B.幼儿焦虑症C.暴怒发作D.选择性缄默当幼儿表现出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烦恼不安,感情脆弱,过于担心、害怕。
那么她可能得了() [单选题] *A.幼儿期恐惧B.幼儿焦虑症(正确答案)C.暴怒发作D.选择性缄默当幼儿在自己的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时,出现的大声哭闹、摔东西、在地上打滚、自残(如撞头、拽头发)等发泄怒气的过激行为时。
他可能是() [单选题] *B.幼儿焦虑症C.暴怒发作(正确答案)D.选择性缄默功能性梦游,多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遗尿症是指()岁以上幼儿,仍不能控制自己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是指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的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处于良好的状态,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特征,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在评价幼儿心理健康时,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表达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的表现,以全面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评价幼儿心理健康需要依据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采用客观的评价工具和标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
只有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再次,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应注重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心理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避免简单地套用标准,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价和指导。
最后,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应与幼儿教育实践相结合。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不是为了空谈理论,而是为了指导实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时,需要结合幼儿教育实践,充分考虑幼儿的教育环境、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以实际推动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客观、全面地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心理学第六章复习卷
一、填空题
1、健康是一个______的概念,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一个人的健康,总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__________________是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第一标志。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
4、社会文化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要素,其中,主要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决定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
6、情绪健康是____________的主要表现。
7、____________是维护儿童注意力的最有效手段。
8、培养幼儿移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____________。
9、对于边缘儿童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1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幼儿是建立幼儿自尊的首要办法。
12、要尊重幼儿权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儿童。
14、幼儿的情绪障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幼儿的攻击性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健康:
2、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
4、移情:
5、特殊儿童:
6、工具性攻击:
7、敌意性攻击:
三、单选题
1、家长对子女的人身安全过分过分担忧、焦虑,并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中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孩子,演变成孩子的焦虑。
这种焦虑属于()
A、生物性焦虑
B、成长性焦虑
C、目标性焦虑
D、社会性焦虑
2、家长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目标期望,实际上是他们对失望后的补偿。
这种焦虑属于()
A、生物性焦虑
B、成长性焦虑
C、目标性焦虑
D、社会性焦虑
3、决定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是()
A、遗传与疾病
B、家庭的教养方式
C、社会文化
D、个体因素
4、以埃里克森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3——6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A、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C、获得主动感,克服愧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D、获得成就感,克服孤独感,体验合作的实现。
四、多选题:
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适应过程,是()的均衡发展、是个性结构的和谐状态。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社会化
2、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
B、常模只是一个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它不是发展的标准
C、常模是一个时间幅度,不是一个刻板的时刻。
D、一个健康的婴幼儿,其动作发生的时间,基本上与常模是一致的,或者是接近的。
3、家庭因素通常包括()
A、家庭结构
B、家庭教养方式
C、家庭气氛
D、家庭生活条件
4、幼儿的自尊,来自()的评价
A、父母
B、幼儿教师
C、同伴
D、社会和文化
5、尊重幼儿,首先要尊重幼儿的()权利等。
A、游戏权
B、选择权
C、体验权
D、知情权
五、简答题
1、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有哪些?
2、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3、家庭教养中的焦虑主要有哪几类?
4、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
5、怎样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
6、幼儿认识死亡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7、如何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
8、教师在维护幼儿的自尊中,应该注意什么?
9、如何爱护特殊儿童?
10、如何对待幼儿的敌意性攻击?
六、材料分析题
在某市的一所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仗着自己人高体胖,经常在户外活动老师不在的时候欺负一些弱小的小同学,有时,他会随便捡起一个玩具或其它什么东西就向自己的小朋友砸去,弄得人家鼻青脸肿,还不许人家告诉老师,还警告他们谁告了就打谁,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很怕他。
请问该幼儿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