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儿童与不成熟的媒体——浅议儿童秀节目
- 格式:pdf
- 大小:174.66 KB
- 文档页数:1
学术探讨
INS
IG
HTi
成熟的
儿童与不成熟的
媒体
一浅
议儿童
秀节目
文_
赵慧
彩
摘要:
我国大陆的儿童
真人秀
节目
在近年来忽如
雨
后
春笋
般涌
现。
但是
儿童
真人秀
节目
中经
常会
出
现一些将成
人化的游戏规则和
一夜成名的
错误
价值导向。
儿童
真人秀
节目
的
设计
者要从“
儿童
本
位”
上去思
考相关
部门
要制定
恰当的
规范
积
极引导少
年儿童和他
们的家长
树立正确的
价值
观正确看
待成长、
保护儿重健康成
行。
关键词:
儿童
真人秀
节目;成
人化;
价值观;
建
议
一、
我国
儿童真人秀节目的
现状
我国大陆的儿童真人秀节目在近年来忽如
雨后春笋般
涌现深受广大
电视观众和网
友的喜
爱。
尤其是《
爸爸去哪
儿》、
《
爸爸回
来了》、
《
人生
第一次》
等亲子真人秀节目特别炙
手可热。
儿童和亲子关系是亲子类真
人秀的主体其魅力
与特色是儿童这是亲子类真人秀跟其它
真人秀
节目的最大区
别。
节目具有“
真人秀”
的本质特
征同时满足了
观众的亲子情感需求。
河北卫视
的《
超级
宝宝秀》
儿童的天真和可爱在主持人
与宝宝的沟通中展示了
别样
幽默的脱口
秀节目效
果儿童的表现往往让观众忍
俊不禁。
《
最强
小
孩》
是国内首档原创大型少儿自立生
存挑战真人
秀季播节目。
10
个小选
手需要在72
小时内饮食
起居独立负责其过程是完全脱离学校和父母的
同时由明星化身“
小孩”
和小选
手们共同完成节
目组设置的一系列生
存挑战任务该节目被誉为
中国版“
生
者为王”。
二、
成熟的
儿童和不
成熟的
媒体一一
儿童真
人秀的硬
伤
1、
被节目催熟的儿童一一
儿童成人化现象
儿童类真人秀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儿童的童
真童趣弥足珍贵受众能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
同时可以
怀念自己已经
逝去的童年。
但是在《
爸
爸去哪
儿》
等亲子类的节目中经
常会出现一些将
成人化的游戏规则强
加在孩子的世界里:
通过比
赛选房子、
通过游戏比
赛获得不同的奖励或惩罚;
在孩子们有争执的时候家长以
成人社会约定俗
成的“
美德”强
迫孩子学会谦让和分享站在成
人的视角审视儿童。
被家长强
行介人的孩子们生
硬地改变了
行为轨迹违背了
他们本身理所应当
的儿童心理的初衷这样的做法其实只
能称为是
简单粗暴和愚
蠢的。
儿童与成年人中间相差了
十
几
年的成长过程许多道理的理解、
规则和道德
的遵守是漫漫十几
年人生
路中修炼的课程。
希望
通过亲子类的节目中短短几天的拍摄和体验就让
这群小朋
友完成这
些课程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这
些节目的设计中我们看到了
如儿童般幼稚的媒体。
当我们看到很多童星或者参
加儿童真人秀
的孩子说话做事就像大人非常“
懂事”
我们
只
能替媒体和孩子感到悲哀他们被过早灌输成
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提前失去了
美好的童年。
儿
童过早的进行成人化地预演这种不良后果还延
续到了
节目之外。
通过某些节目“
成名”
的小童
星频繁地跟着家长参
加社会商业活动。
比
如参
加过《
爸爸去哪
儿》
的著名主持人李湘的女儿王
诗龄参
加完该节目之后就成为广告商的宠儿
接拍了
无数广告还常常到各种国际时装周上看
秀。
娱乐新闻的版面上也占了
一席之地。
正处童
年的孩子被塑造成为一个个社会角色。
花费了
多少时间和精力放在“
成人”
的事情上他们的
童年生
活真的没有被打扰和耽误吗?他们失去的
是跟同伴相处的童年的欢乐时光生
命没有彩排、
更没有倒带。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无形中受到空
间错位和角色冲突的负面影响。
2·
一夜成名的错误价值导向
参与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儿童由于不具备成
年人的行为能力他们参
加节目大多都是由家长
代为决定的。
特别是一些明星亲子类节目节目
的热播还会带给
明星家长附带的积极效益:
人气
提高、
事业发展、
收益增加。
无论是否秉持着与
孩子交流情感、
陪伴成长的初衷上述附带的积
极效益不
可否认。
另外成功案例的示范效
应和望子成龙的心
理都使得更多家长都参与到真人秀活动当中来。
同时真人秀节目的“
造星”
现象客观上会助长青
少年靠捷
径取得“
成功”
的不良心理。
无论儿童
类真人秀披着多么正
当的外衣不免都会传递出
一种暗示:
通过参
加节目可以
取得“
一夜成名”
的机会而获得名气和财富”
这
些儿童类真人
秀的“
造
星”
过程会产生
许多不利于孩子健
康成
长的因素。
三、
儿童类真人秀节目的
发展建议
鉴于上述间题儿童类真人秀节目刻意通过
以
下建议进行改变和完善在受到观众欢迎的同
时也要估计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同时担起媒
体的社会责任为作为受众的父母做良好的示范。
1、
形成“
儿童本位”
的心态。
儿童真人秀节目的设计者是成年人应收视
率的要求大都从成年人的思维出发。
带来的后
果是参加节目的儿童童年消失、
儿童行为成人化。
儿童真人秀节目中比
赛内容
跟成人世界的
规则毫无差
异会不利于参赛儿童身
心健康的发
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自主建构、
主动获取有关社会知识
的儿童
是主动的学习
者有主动学习
的动机在各种儿
童真人秀娱乐节目的现场以
及望子成龙的家长的
教导下儿童在儿童真人秀娱乐节目中学习
到的
更多的是成人世界的规则和成人世界的好恶童
年的快
乐不再是儿童永远的遗憾l[]。
因此儿童类真人秀节目的设计者要形成
“
儿童本位”
的心态将节目定位放在从“
儿童
本位”
上去思考才能避免出现儿童成人化的现
象节目组
应该多汲取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
通过
节目里符合儿童心理的活动设计使儿童在参
加
节目活动的过程自由自在、
符合童真的天性。
只
有以
儿童的心理和视角出发才能真正
进人儿童
的世界才能够寓教于乐制作出促进儿童快
乐
成长的节目。
2、
强
调的媒体社会责任创造积极引导效
果
成功没有捷径成长的过程不可以
忽略一
个健康良好的成长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尤其重要。
儿童真人秀节目及其播放平台在播出节目的同
时要宣
传正
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避免更多的
家长盲目的逼迫孩子通过参
加儿童真人秀节目获
得“
一夜成名”
的途
径使他们无心学习
影响
了
健康成长。
该类节目本身
和所有媒体都有责任
提醒受众不要做所谓的“
明星梦”。
最佳的途
径
是广电总
局制定恰当的相关条文督促媒体在热
播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同时也要承担教育服务的
媒体功能和社会责任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和他们
的家长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正
确看待成长、
保护
儿童健康成行。
(作者单位:
河南艺术职业
学院)
作者简介:
赵慧彩(1986一
)女郑州
大学硕士研究生
现就职于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新闻传媒系教师。
本文
为2015
年河南省社科联、
河南省经团
联调
研课
题《社会转型期的
传媒责任与人文
关怀
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
献
[1
]赵巍
乐
节目
的
现状》刘利明:《谈中国儿童
真人秀
娱
《
电影
文学》2013(3)
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