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52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一、课程开发背景: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科学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仁爱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使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百不见,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以生活为对象,以物理探究方法,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
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二、课程开设指导思想:校本课程首先要体现以校为本的原则,这也是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爱好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延续性的课程体系。
三、授课对象:高二文科生四、总课时数:5课时五、课程开发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具体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科学与生活中的物理》该教材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学生提供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物理研究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该教材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各个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每个章节都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案例,将物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以下是教材中重点涵盖的几个方面:1. 力学:介绍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例如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原理。
2. 热学:探讨热能和温度的概念,以及热传递和热力学等相关内容。
3. 光学:涵盖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性质。
4. 电磁学:讲解电荷、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
5. 声学: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等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了图表和实验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知识。
研究目标该教材的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研究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和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帮助学生建立与科学和物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扎实基础。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等能力,培养其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兴趣和意识。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合作,促进互动研究和知识分享。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该教材提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物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探究式研究: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研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实验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4. 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该教材旨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牢固的物理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科学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理与生活》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由12个班学生自己报名组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生活中的物理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素养。
三、重点、难点:重点: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认识。
难点:培养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方法。
四、具体措施:1、内容与活动、课堂、课外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地理知识。
2、多发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践。
3、教学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物理知识相结合。
4、活动过后进行总结、评价,落到实处。
5、接触自然,欣赏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6、采访有关人士,了解地方人文知识,发展对家乡的热爱情怀7、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8、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9、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10、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11、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五、活动安排:按照教材内容,每节课一课时学习理论,一课时制作小制作。
生活中的物理物理组朱阳阳一、物理与现代科技(1)3D打印:一台机器打造出任何所需要的设备,尽管这听上去显得有点科幻,但是借助于3D打印技术当下已经能够完成这样的事情。
在2014年3D打印出过建筑、手机保护套、汽车、发动机引擎配件等等,3D System的首席执行官Avi Reichental表示:“这是一项能够让我们实现任何东西的技术。
”1986年,Charles Hull开发了第一台商业3D印刷机。
1995年,美国ZCorp公司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唯一授权并开始开发3D打印机。
2011年7月,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打印机。
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飞机。
2012年11月,苏格兰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首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
2013年11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3D打印公司“固体概念”(SolidConcepts)设计制造出3D打印金属手枪。
(2)虚拟现实三维眼镜Glyph美国埃夫根特公司(Avegant)出品的Glyph是一款虚拟现实的三维眼镜,但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特别,是通过把影像的光线投射在人眼上,然后在视网膜上成像。
该公司将这技术称为“虚拟视网膜屏幕”(VRD)。
该公司称,使用VRD技术,人眼直接接受入射光线,因而该设备的视觉体验与普通屏幕全然不同,更像是透一扇窗看外面的景色,会非常真实。
用户不容易感到眼部疲劳,也不会有屏幕贴近眼前的压迫感,会觉得更舒适。
目前Glyph的原型产品能达到1280×768的分辨率。
(3)把艺术品挂在家中--Electric objectsElectric objects打造了一块23英寸的1080P屏幕的E01设备,极简造型黑色或白色的框架,2GB RAM 以及双核处理器,用户只需手机 App 或 web 端选择一款艺术品或是自己上传一件钟意的艺术品,就能在几秒钟内,凭借原始影像数据技术,把选定的作品投射到墙面上。
中学物理课程校本教材目录开发前言 (2)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 (3)第二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堂教学 (5)第三课体育中的物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0 第四课电饭锅工作原理及保养常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第五课微波炉的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第六课了解冰箱的构造 . (19)第七课磁浮火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第八课超声波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第九课载人航天三大难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开发前言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仁爱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使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百不见,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高一物理备课组一、课程背景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
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使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了,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以生活为对象,以物理探究为方法,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
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二、课程内容:生活中的趣味物理(高一年级,一学期,18课时)第一章、力学篇第二章、热学篇第三章、电学篇第四章、光学篇第五章、科技与物理三、重点、难点:重点: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认识。
难点:培养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方法。
四、具体措施:1、内容与活动、课堂、课外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地理知识。
2、多发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践。
3、教学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物理知识相结合。
4、活动过后进行总结、评价,落到实处。
五、本课程教学的评价教学内容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注意过没有? 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注意过没有? 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这是为什么?有机会试试看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