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出一条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解读《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
- 格式:pdf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
殳
36 解读《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本刊记者柯善北
(一) “城市双修”的提出与部署
201 5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政高在海南调研时,针对三亚城市转型的特点和城
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修补、生态修 复”(“双修”)试点工作,并明确了三亚近期启动
开展的十项具有节点性重要意义的具体工程,包括城
市内山、河、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城市绿地
和绿化带建设、广告牌治理、城市色调整理、城市夜
景照明、城市天际线规划、城市建筑立面改造、违法 建设治理等。同时标本兼治,在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 修补、修复的同时,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性、公
共性和协调性系统,树立提高城市景观风貌品质的标
准。 201 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 “要加强城
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
性和强制性”。由此,中央层面正式提出城市修补这 说法。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有序实施 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
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促进建筑 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
美。
2016年年底以来,住建部相继印发《关于加强生 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三亚市生态修
复城市修补工作经验》和《关于将福州等194"-城市列 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通知》,对在全国开
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作出
全面部署。
(二) 具体指导意见的出台
2017-'q ̄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又印发了 关于加
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指 导意见》),明确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要
求。 《指导意见》指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
“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
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将“城市双修”作为推
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
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
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
治理能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
代化城市,让群众在“城市双修”中有更多获得感。
《指导意见》要求以政府主导,协同推进:统筹规
划,系统推进i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保护优先,科 了增阵 更毁作坏
要双发结 学推进。要求201 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
计划,完成一批有成效、有影响的“双修”示范项
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 “城市
病”得到有效治理。 指导意见 从四个方面对推动“城市双修”工
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是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要
求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编制城市
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制定“城市双修”实
施计划,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城市双修”。
二是修复城市生态,改善生态功能。要求尊重自 然生态环境规律,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多种
方式、适宜的技术,系统地修复山体、水体和废弃
地,构建完整连贯的城乡绿地系统。
三是re:N"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要求填补城
市设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改造老
旧小区。在此基础上,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塑造城市
时代风貌。 四是健全保障制度,完善政策措施。要求强化组
织领导,创新管理制度,积极筹措资令,加强监督考
核,鼓励公众参与。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要争取 城市主要领导的支持,将“城市双修”工作列入城市
人民政府的主要议事议程。
(三) 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据住建部城乡规划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城市
数量多,自然条件、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 大, “城市双修”的任务目标、组织方式、理念方
法、项目规模、政策举措等不尽相同,有必要选择不
同性质、规模和类 的城市作为试点,探索总结更多
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双修”经验,引导各地学习
借鉴,因地制宜地推进“城市双修”工作。
关于下一步“城市双修”工作,该负责人表示,
要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是推广三亚经验。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三亚“城
市双修”经验总结概括为“领导亲自推动、坚持统筹
协调、扎实推进工作、完善保障措施”4方面共1 2条,
特别是加大治理违法建设力度,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注重公众参与和舆论引导。
二是注重问题梳理。通过调查评估、综合分析, 找出生态问题突出、急需修复的区域,梳理城市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貌等方面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城市双修”的范围和重点。
三是做好统筹谋划。各地要把“城市双修”作为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任务,作为提
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 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分工合作,坚持问题和目标 中单建缀
导向,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保持工作系统性、整体
性。
四是细化工程举措。通过制订实施方案,建立项 目清单,将“城市双修”细化为可量化、可操作和可
考核的工程。细化项目安排,明确建设时序和完成时
间,落实实施主体,分项、分期、分片推动实施“城
市双修“工程。
五是确保工作实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将“城市病”的治理成效、基础设施改善程度、 社区功能提升完善、环境景观修复效果以及人民群众
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评价“城市双修”成效的基本
标准
(四)
城市主政者要过五关
对城市的主政者而言, “城市双修”是一个系统
工程,作为一盘大棋,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城市双修”浪潮涌起的背景下,城市主政者
首先要过“观念关”。 “城市双修”对城市来说很大
程度上就是“刮骨疗毒”,是城市发展方式转犁的一 场“革命”,这就需要城市主政者转变思想观念,并
且以先进的理念为主导,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推动
“城市双修”。
其次,要过“财力关”,要积极探索多种资金模
式。 “城市双修”绝不只是表面的恢复绿化、修复秃 山、拆掉不和谐建筑那么简单,它需要填补城市建设
历史欠账,优化城市空间环境,重新打造和谐宜居、
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这就要加大生态
修复、城市修补等重点工程,同时又涉及加大拆迁安
置力度、增加公园绿地数量和规模等,要敢于投入、
舍得花钱。这就需要城市主政者积极筹措财政资金, 比如j,t-重要的“城市双修”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年度计划,保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
“城市双修”项目,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同
时还要筹措社会资金,大力推广PPP模式,吸收民间
资本进入等。 第三,要过“技术关”,以优秀的实践和经验做
保障。在这一方面,三亚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临春
岭城市果园,让果树上街,将果园种植、休闲游憩和 高差处理巧妙融为一体,打造集山体修复、生态保育
和城市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山体公园。这些生动鲜活的 案例,为“城市双修”提供了优秀的项目技术示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补足城市短板,转变城市发 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风
貌,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
市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