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以“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 格式:docx
- 大小:39.54 KB
- 文档页数:4
邹平以“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胡公理
【期刊名称】《农机科技推广》
【年(卷),期】2014(000)001
【总页数】2页(P16-17)
【作 者】胡公理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农机局
【正文语种】中 文
山东省邹平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工业强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农业兼业化、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即使面临如此形势,邹平粮食生产仍进入了10年连增的历史最好时期,这与邹平农机局近年来探索出的种田模式——“土地托管”分不开。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闯出了一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土地托管”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农户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委托给有较强经营能力的合作社、企业或种植大户代为耕种管理,包括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服务的“全托”和农户按需选择服务项目的“半托”,以及农户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承租型合作模式和农民以土地作股的土地入股模式的四种服务形式。邹平县土地托管起源于“中国经济十强村”的邹平西王村。当年西王村在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将务工农民的720亩责任田委托给村委会统一管理,由村委会通过公开竞价招标,发包给10个农机大户管理,村委会从承租金收益中扣除农户应缴税费统一上交县乡财政,剩余部分则一律分配到户,这是邹平土地托管的雏形,一经推出便深受农民欢迎。
码头镇王生福是一个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农把式,今年67岁了,家里有近20亩地,孩子们都在外打工。老两口在家种地,实在是干不动,勉强将地收拾起来,也是马马虎虎,收成更不用说了。2012年镇上有了农机合作社,高兴得老两口想都没有想,一股脑儿把地都委托给了合作社。到收获时,合作社直接将粮食拉到家,扣除应收的费用,算了算,每亩地纯收入接近800元。老王说,实在是比自己种地强多了。
没种地的王生福现在一家工厂做清洁工,一月1800元,轮到休班,闲不住,还往集市上跑,打打短工,一天能收入70多元。 “土地托管”这个新事物确确实实给老王带来了实惠。
长山镇的孙翔宇选择了“半托管”模式。他喜欢自己收割,有亲戚是农机手,收费比合作社更便宜,这样能节约一笔钱,多些收入,还能自己控制收获时间,把握粮食成熟火候,心里踏实。
农户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承租型合作模式和农民以土地作股的土地入股模式,在邹平也不在少数。目前邹平有30家成规模的农机合作社,每个合作社都有这四种“土地托管”模式,可谓“一个都不能少”。
陈荣利是个种地的老把式,所在的村土地几乎都托管给了镇上的专业合作社。他是2013年才将家里的8亩地托管出去的,老把式讲究的是对土地的感情,看到托管后地没有受糟践,还比自己种多收100多斤,这让他对合作社种地起了敬佩之心。
合作社种地能增产增收,还让种地的老把式佩服,邹平永兴合作社社长李亮业道出了缘由。合作社采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更加有效的田间管理和先进的机械耕种收,实现了劳动力与各种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增产主要是通过集约化生产实现的。他们批量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享受农资优惠价;合作社采用连片耕种收管,专业服务价格低于市场价;合作社是统一管理,农资用量也大大降低。此外,土地连片耕种收,让农机有效工作时间增加,这样又降低了油料成本,这些加起来就是个不小的数目。
首先是机械化催生了邹平“土地托管”模式,只有机械化才使少数人集中耕种多数人土地成为可能。随着“土地托管”服务向纵深发展,土地要产出,要效益,原来的机械化功能单一、动力偏小、设施简陋,面对土地集中连片经营规模大,种植模式多元化,种植手段精细化和粮食生产工厂化的新局面,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邹平农机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短短的几年时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36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万多台套,其中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5000多台,有了先进的激光平地机,飞行植保机械,一系列的经济作物收获和加工机械,完备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用于农田作业10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基本淘汰,从而使邹平农机化插上了翅膀,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快车道”。
邹平孙镇全泉农机合作社2013年陆续从孙镇村、蔡家村、范家村等300余户农民手中流转2360亩土地,同时与国内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西王集团的农业生态园、恩贝集团的粮食专业合作社等签订托管协议,成功托管7600多亩土地从事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目前为止,全县种养殖合作社达到200多家,加上800多个农机大户和众多的种田能手,托管土地近20万亩,涉及27000多农户,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4。境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通过“统一供种、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及认证”的“六统一”服务等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全县土地收益每年增加6000余万元。土地托管后,仅粮食作物,农户亩均增加收益达500元左右。
为了扶持“土地托管”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县农机局在农机补贴政策上给予倾斜,另外积极争取其他相关项目资金进行补贴,协调金融部门对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给予贷款扶持。2013年国家把邹平县纳入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拨付的5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土地托管”的实施者、经营者。
当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土地流转”这种把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就显得非常迫切,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发展农业现代化最需要的是把土地规模化经营固定下来,“土地流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土地托管”只是在现阶段生产力不足现实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最终会被“土地流转”所代替,走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更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