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5
药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一、 抗心律失常药1.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 减少后除极 改变传导性 延长有效不应期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奎尼丁)Ⅰ类——钠通道阻滞剂 Ⅰ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 ⅠC 类:明显阻滞钠通道(氟卡尼)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二、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为心脏排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不足。
强心苷类(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C 、毒毛花苷K )吸收:地高辛生物利用度约60~80%,部分形成肝肠循环;洋地黄毒苷口服吸收稳定完全分布:地高辛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分布于各组织中,以肾内浓度最高,心、骨骼肌中次之;洋地黄毒苷结合较多,在肾、心、骨骼肌中浓度较高代谢转化:地高辛代谢转化较少;洋地黄毒苷脂溶性较高,易进入干细胞,主要在肝脏代谢;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很少在体内代谢排泄:地高辛60~9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洋地黄毒苷代谢产物及少量原形经肾排泄,少量形成肝肠循环;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正性肌力作用:选择性的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肌收缩快速而有力(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 2+量,是正性肌力作用的基本机制)负性频率作用:减慢窦性频率对心肌氧耗量的影响:对正常心脏因加强收缩性而增加氧耗量,而对CHF 患者,由于需有较多氧耗以维持较高的室壁张力,其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脏容积减小,室壁张力下降,总的氧耗量有所降低对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加强迷走神经活动性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不应期 对心电图的影响:最早引起T 波幅度减小、降低甚至倒置;S-T 段低呈鱼钩状;P-R 间期延长;Q-T 间期缩短 对神经系统:中毒量可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其他作用 对肾脏作用:在CHF 时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是肾血流增加,产生利尿作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肾素活性,进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产生心脏保护作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所致的CHF 疗效良好 治疗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及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 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疲倦、失眠等,还有黄视症、绿视症等药物中毒特征性视觉障碍 心毒性反应: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警惕中毒的先兆症状,避免诱发因素如低血钾、高血钙、低血镁、心肌缺氧 停用强心苷对过速心律失常者可用钾盐静脉滴注,轻者口服解救 苯妥英钠能控制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不能抑制房室传导;利多卡因能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对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等缓慢些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解救 2.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 氨力农、米力农、多巴酚丁胺 3.减负荷药有利尿药、扩血管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等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毒性作用的防治三、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1.常用的抗心绞痛药。
第二十四章抗心力衰竭药一、A1、能有效地防止和逆转心衰患者的心肌重构的药物是A、地高辛B、多巴酚丁胺C、米力农D、氢氯噻嗪E、依那普利2、对于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B、唯一的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D、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用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3、关于应用ACEI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与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有关B可逆转心室肥厚C可明显降低病死率D、肾血流量减少E、可引起低血压及肾功能下降4、卡托普利主要通过下列哪项而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A、利尿降压B、扩张血管C、拮抗钙D、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E、阻断α受体5、应用强心苷治疗心律失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用于治疗心房扑动C、用于治疗心房纤颤D、可使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E、可加快房室传导6、关于强心苷临床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哪一项A、对瓣膜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B、对高血压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C、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D、对甲亢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较差E、对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差7、下列哪一点有关强心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说法是错误的A、治疗量强心苷对心脏不同部位的作用不同B、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C、使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升高D、加快房室结的传导性E、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8、强心苷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与下述哪种因素无关A、心室容积减小B、室壁张力下降C、心脏的频率减慢,得到较好休息D、加强心肌收缩性E、强心苷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外周阻力降低9、下列哪种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最佳A、苯妥英钠B、阿托品C、普鲁卡因胺D、普萘洛尔E、奎尼丁10、下列哪项不是洋地黄中毒出现的症状、体征A、色视障碍B、消化道功能障碍C、二联律D、锥体外系反应E、室性心动过速11、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理是什么A、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2+量B、增强心肌物质代谢C、增加心肌能量供应D、影响心肌收缩蛋白E、影响心肌调节蛋白12、下列对强心苷正确描述是哪一项A、对正常及衰竭心脏均不影响心肌耗氧量B、对离体心脏能减少心肌耗氧量C、对正常人和心衰患者均能增加心肌耗氧量D、降低心衰病人心肌耗氧量E、降低正常人心肌耗氧量13、关于强心苷对心搏出量的影响,正确的描述是A、只增加心衰患者的心搏出量而不增加正常心脏的搏出量B、增加衰竭及正常心脏的心搏出量C、药物本身增加衰竭心脏搏出量,但通过反射机制反而限制心搏出量的增加D、对正常人无收缩血管提高外周阻力作用,因而综合作用结果是增加心搏出量E、对正常和衰竭病人心搏出量均无明显影响14、有关地高辛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口服时肠道吸收较完全B、同服广谱抗生素可减少其吸收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可以静脉注射给药E、存在肝肠循环现象15、洋地黄毒苷的血浆半衰期是A、35hB、5~7天C、19hD、48hE、18h16、地高辛的半衰期是A、40hB、5~7天C、9hD、48hE、18h17、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强心苷是哪一种A、地高辛B、毒毛花苷KC、洋地黄毒苷D、毛花苷CE、去乙酰毛花苷C18、强心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正性肌力作用B、增加自律性C、正性频率作用D、缩短心房不应期E、加强心房与心室肌传导19、患者,女性,57岁6高血压病史20年,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给予地高辛每日维持量治疗,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宜选用的治疗药物是A、肾上腺素B、阿托品C、维拉帕米D、普萘洛尔E、奎尼丁20、治疗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宜用A、普鲁卡因B、维拉帕米C、奎尼丁D、苯妥英钠E、普罗帕酮21、强心苷中毒的早期症状是A、视觉障碍B、厌食、恶心和呕吐C、快速心律失常D、房室传导阻滞E、心脏毒性22、强心苷对心肌耗氧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均无明显影响B、可减少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C、可增加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D、仅减少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E、仅减少正常人的心肌耗氧量23、强心苷对以下哪种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A、严重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B、高度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心功能不全C、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D、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E、急性心力衰竭24、以下哪项不是强心苷的作用机制A、抑制Na+,K+-ATP酶B、使细胞内K+减少C、使细胞内Na+增多D、使细胞内Ca 2+增多E、使细胞内Ca 2+减少25、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不包括A、加强心肌收缩力B、减慢心率C、减慢传导D、抑制左心室肥厚E、降低自律性26、地高辛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基本无效A、高血压诱发的心力衰竭B、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C、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D、严重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力衰竭E、以上均有效27、临床口服最常用的强心苷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毒毛花苷KC、地高辛D、去乙酰毛花苷E、铃兰毒苷28、强心苷中毒的停药指征是A、频发室性早搏B、二联律C、窦性心动过缓D、视觉异常E、以上均是29、地高辛中毒与下列哪种离子有关A、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高B、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低C、心肌细胞内镁离子浓度过高D、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低E、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30、对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力衰竭机制描述最确切的是A、降低心肌耗氧B、增加心排出量C、降低心脏前后负荷D、降低外周阻力E、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氧31、指出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卡维地洛可阻断交感神经张力及阻断儿茶酚胺对心肌毒性作用B、多巴酚丁胺的正性肌力作用仅可短期应用改善症状,不宜作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C、强心苷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D、米力农仅供短期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衰E、噻嗪类利尿药单独使用,适用于轻中度心力衰竭二、B1、A.地高辛B.卡托普利C.哌唑嗪D.氨氯地平E.普萘洛尔<1> 、过量引起严重心脏毒性的药物是<2> 、常在用药1周后出现刺激性干咳的药物是<3> 、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者禁用的药物是2、A.地高辛B.洋地黄毒苷C.米力农D.卡维地洛E.毒毛花苷K<1> 、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强心苷类药物是<2> 、起效最快、半衰期短的强心苷类药物是<3>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cAMP水平,加强心肌收缩力的非苷类药物是<4> 、通过阻断β受体,同时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非苷类药物是3、A.地高辛B.多巴酚丁胺C.氨力农D.硝普钠E.依那普利<1> 、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可消除慢性心衰症状,降低病死率<2> 、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缓解慢性心衰症状<3>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对急性心梗及高血压所致慢性心衰效果较好<4> 、激动β1受体,对慢性心衰疗效较好三、X1、关于ACE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CHF)叙述正确的是A、能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B、保护血管内皮细胞C、抑制交感神经活性D、降低血管阻力和减少肾血流量E、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2、具有减慢心率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奎尼丁C、毒毛花苷KD、维拉帕米E、普鲁卡因胺3、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包括A、降低窦房结和心房自律性B、降低蒲肯野纤维自律性C、减慢房室传导D、缩短心房肌有效不应期E、缩短心室肌有效不应期4、强心苷毒性所致快速型心律失常,可用下列哪些药物治疗A、静脉滴注或口服钾盐B、利多卡因C、苯妥英钠D、阿托品E、胺碘酮5、强心苷可用于治疗A、慢性心功能不全B、心房纤颤C、心房扑动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E、室性心动过速6、地高辛与洋地黄毒苷比较A、地高辛口服吸收率低B、半衰期短C、口服吸收稳定完全,生物利用度高D、肝肠循环少E、半衰期较长7、强心苷的负性频率作用A、是强心苷取得疗效的必要条件B、有利于心脏较好休息C、有利于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D、使静脉回心血量更充分从而能搏出更多的血流E、是强心苷增强迷走神经活性的结果8、强心苷可以A、使衰竭心脏的心室张力降低B、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搏出量C、增加正常人的心搏出量D、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肌总耗氧量E、减少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肌总耗氧量9、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有A、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细胞B、对心房肌、心室肌均有作用C、对正常和已衰竭心脏均有效D、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与心功能状态无关E、心肌收缩最高张力和最大缩短速率均提高10、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A、地高辛B、米力农C、洋地黄毒苷D、维司力农E、多巴酚丁胺11、能加重强心苷所致的心肌细胞内失钾的药物是A、呋塞米B、氢氯噻嗪C、氨苯蝶啶D、阿米洛利E、氢化可的松12、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有A、卡托普利B、氯沙坦C、美托洛尔D、米力农E、多巴酚丁胺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药理作用。
实用文档第二十四章抗心力衰竭药一、A1、能有效地防止和逆转心衰患者的心肌重构的药物是A、地高辛B、多巴酚丁胺C、米力农D、氢氯噻嗪E、依那普利2、对于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B、唯一的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D、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用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3、关于应用ACEI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与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有关B可逆转心室肥厚C可明显降低病死率D、肾血流量减少E、可引起低血压及肾功能下降4、卡托普利主要通过下列哪项而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A、利尿降压B、扩张血管C、拮抗钙D、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E、阻断α受体5、应用强心苷治疗心律失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用于治疗心房扑动C、用于治疗心房纤颤D、可使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E、可加快房室传导6、关于强心苷临床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哪一项A、对瓣膜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B、对高血压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C、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D、对甲亢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较差E、对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差7、下列哪一点有关强心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说法是错误的A、治疗量强心苷对心脏不同部位的作用不同B、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C、使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升高D、加快房室结的传导性E、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8、强心苷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与下述哪种因素无关A、心室容积减小B、室壁张力下降C、心脏的频率减慢,得到较好休息D、加强心肌收缩性E、强心苷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外周阻力降低9、下列哪种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最佳A、苯妥英钠B、阿托品C、普鲁卡因胺D、普萘洛尔E、奎尼丁10、下列哪项不是洋地黄中毒出现的症状、体征A、色视障碍B、消化道功能障碍C、二联律D、锥体外系反应E、室性心动过速.实用文档11、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理是什么2+量Ca A、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B、增强心肌物质代谢C、增加心肌能量供应D、影响心肌收缩蛋白E、影响心肌调节蛋白12、下列对强心苷正确描述是哪一项A、对正常及衰竭心脏均不影响心肌耗氧量B、对离体心脏能减少心肌耗氧量C、对正常人和心衰患者均能增加心肌耗氧量D、降低心衰病人心肌耗氧量E、降低正常人心肌耗氧量13、关于强心苷对心搏出量的影响,正确的描述是A、只增加心衰患者的心搏出量而不增加正常心脏的搏出量B、增加衰竭及正常心脏的心搏出量C、药物本身增加衰竭心脏搏出量,但通过反射机制反而限制心搏出量的增加D、对正常人无收缩血管提高外周阻力作用,因而综合作用结果是增加心搏出量E、对正常和衰竭病人心搏出量均无明显影响14、有关地高辛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口服时肠道吸收较完全B、同服广谱抗生素可减少其吸收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可以静脉注射给药E、存在肝肠循环现象15、洋地黄毒苷的血浆半衰期是A、35hB、5~7天C、19hD、48hE、18h16、地高辛的半衰期是A、40hB、5~7天C、9hD、48hE、18h17、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强心苷是哪一种A、地高辛B、毒毛花苷KC、洋地黄毒苷D、毛花苷CE、去乙酰毛花苷C18、强心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正性肌力作用B、增加自律性C、正性频率作用D、缩短心房不应期E、加强心房与心室肌传导19、患者,女性,57岁6高血压病史20年,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给予地高辛每日维持量治疗,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宜选用的治疗药物是A、肾上腺素B、阿托品C、维拉帕米D、普萘洛尔E、奎尼丁20、治疗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宜用A、普鲁卡因B、维拉帕米C、奎尼丁D、苯妥英钠E、普罗帕酮21、强心苷中毒的早期症状是A、视觉障碍B、厌食、恶心和呕吐C、快速心律失常D、房室传导阻滞E、心脏毒性22、强心苷对心肌耗氧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均无明显影响B、可减少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实用文档C、可增加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D、仅减少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E、仅减少正常人的心肌耗氧量23、强心苷对以下哪种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A、严重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B、高度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心功能不全C、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D、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E、急性心力衰竭24、以下哪项不是强心苷的作用机制++-ATP酶,KA、抑制Na+减少、使细胞内K B+增多、使细胞内Na C2+增多、使细胞内Ca D2+减少、使细胞内Ca E25、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不包括A、加强心肌收缩力B、减慢心率C、减慢传导D、抑制左心室肥厚E、降低自律性26、地高辛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基本无效A、高血压诱发的心力衰竭B、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C、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D、严重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力衰竭E、以上均有效27、临床口服最常用的强心苷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毒毛花苷KC、地高辛D、去乙酰毛花苷E、铃兰毒苷28、强心苷中毒的停药指征是A、频发室性早搏B、二联律C、窦性心动过缓D、视觉异常E、以上均是29、地高辛中毒与下列哪种离子有关A、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高B、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低C、心肌细胞内镁离子浓度过高D、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低E、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30、对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力衰竭机制描述最确切的是A、降低心肌耗氧B、增加心排出量C、降低心脏前后负荷D、降低外周阻力E、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氧31、指出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卡维地洛可阻断交感神经张力及阻断儿茶酚胺对心肌毒性作用B、多巴酚丁胺的正性肌力作用仅可短期应用改善症状,不宜作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ATP酶结合、强心苷与细胞膜上的CNa -KD、米力农仅供短期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衰E、噻嗪类利尿药单独使用,适用于轻中度心力衰竭二、B.实用文档1、A.地高辛B.卡托普利C.哌唑嗪D.氨氯地平E.普萘洛尔<1> 、过量引起严重心脏毒性的药物是<2> 、常在用药1周后出现刺激性干咳的药物是<3> 、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者禁用的药物是2、A.地高辛B.洋地黄毒苷C.米力农D.卡维地洛E.毒毛花苷K<1> 、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强心苷类药物是<2> 、起效最快、半衰期短的强心苷类药物是<3>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cAMP水平,加强心肌收缩力的非苷类药物是<4> 、通过阻断β受体,同时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非苷类药物是3、A.地高辛B.多巴酚丁胺C.氨力农D.硝普钠E.依那普利<1> 、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可消除慢性心衰症状,降低病死率<2> 、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缓解慢性心衰症状<3>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对急性心梗及高血压所致慢性心衰效果较好<4> 、激动β受体,对慢性心衰疗效较好1三、X1、关于ACE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CHF)叙述正确的是A、能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B、保护血管内皮细胞C、抑制交感神经活性D、降低血管阻力和减少肾血流量E、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2、具有减慢心率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奎尼丁C、毒毛花苷KD、维拉帕米E、普鲁卡因胺3、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包括A、降低窦房结和心房自律性B、降低蒲肯野纤维自律性C、减慢房室传导D、缩短心房肌有效不应期E、缩短心室肌有效不应期4、强心苷毒性所致快速型心律失常,可用下列哪些药物治疗A、静脉滴注或口服钾盐B、利多卡因C、苯妥英钠D、阿托品E、胺碘酮5、强心苷可用于治疗A、慢性心功能不全B、心房纤颤C、心房扑动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E、室性心动过速6、地高辛与洋地黄毒苷比较A、地高辛口服吸收率低B、半衰期短C、口服吸收稳定完全,生物利用度高D、肝肠循环少E、半衰期较长7、强心苷的负性频率作用A、是强心苷取得疗效的必要条件B、有利于心脏较好休息C、有利于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D、使静脉回心血量更充分从而能搏出更多的血流E、是强心苷增强迷走神经活性的结果8、强心苷可以.实用文档A、使衰竭心脏的心室张力降低B、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搏出量C、增加正常人的心搏出量D、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肌总耗氧量E、减少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肌总耗氧量9、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有A、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细胞B、对心房肌、心室肌均有作用C、对正常和已衰竭心脏均有效D、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与心功能状态无关E、心肌收缩最高张力和最大缩短速率均提高10、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E、多巴酚丁胺、米力农C、洋地黄毒苷D、维司力农A、地高辛B 11、能加重强心苷所致的心肌细胞内失钾的药物是、氢化可的松 E C、氨苯蝶啶D、阿米洛利A、呋塞米B、氢氯噻嗪、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有12 、多巴酚丁胺C、美托洛尔D、米力农EA、卡托普利B、氯沙坦答案部分一、AE 1、【正确答案】本题考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药理作用。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讲义及练习考情分析要点:1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常用药2 .奎尼丁的作用、应用3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的作用、应用4 .普罗帕酮的作用、应用5 .普秦洛尔的作用、应用6 .胺碘酮的作用、应用7 .维拉帕米的作用、应用【心律失常的种类】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和频率的异常。
缓慢型一一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治疗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快速型一一,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治疗用药物比较复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1. I 类一一钠通道阻滞药I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I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IC 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如普罗帕酮,氟卡尼2. 11类一一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蔡洛尔等。
3. HI 类一一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4. IV 类一一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等。
奎尼丁的作用和应用【药理作用】奎尼丁为全心抑制剂一一抑制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1 .降低自律性 ♦降低自律性 ,减少迟后除极♦消除反折 ■►延长不应期能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对正常窦房结影响较小,对病窦综合征者则明显降低其自律性。
2.减慢传导能降低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等的O相上升最大速率,因而减慢传导速度。
这种作用可使病理情况下的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阻滞,从而取消折返。
3.延长不应期阻滞钾通道,减少K+外流,延长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的ERP和APD,ERP的延长更为明显,因而可以取消折返。
【临床应用】◊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房性、房室性和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都有效。
◊临床主要用于房颤、房扑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对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目前虽多采用电转律术,但奎尼丁仍有应用价值,转律前合用强心音和奎尼丁可以减慢心室频率,转律后用奎尼丁维持窦性节律。
利多卡因的作用、应用【药理作用特点】—利多卡因对除极化组织(如缺血区、强心甘中毒)作用强。
药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一、 抗心律失常药1.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 减少后除极 改变传导性 延长有效不应期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奎尼丁)Ⅰ类——钠通道阻滞剂 Ⅰ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 ⅠC 类:明显阻滞钠通道(氟卡尼)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二、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为心脏排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不足。
强心苷类(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C 、毒毛花苷K )吸收:地高辛生物利用度约60~80%,部分形成肝肠循环;洋地黄毒苷口服吸收稳定完全分布:地高辛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分布于各组织中,以肾内浓度最高,心、骨骼肌中次之;洋地黄毒苷结合较多,在肾、心、骨骼肌中浓度较高代谢转化:地高辛代谢转化较少;洋地黄毒苷脂溶性较高,易进入干细胞,主要在肝脏代谢;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很少在体内代谢排泄:地高辛60~9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洋地黄毒苷代谢产物及少量原形经肾排泄,少量形成肝肠循环;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正性肌力作用:选择性的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肌收缩快速而有力(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 2+量,是正性肌力作用的基本机制)负性频率作用:减慢窦性频率对心肌氧耗量的影响:对正常心脏因加强收缩性而增加氧耗量,而对CHF 患者,由于需有较多氧耗以维持较高的室壁张力,其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脏容积减小,室壁张力下降,总的氧耗量有所降低对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加强迷走神经活动性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不应期 对心电图的影响:最早引起T 波幅度减小、降低甚至倒置;S-T 段低呈鱼钩状;P-R 间期延长;Q-T 间期缩短 对神经系统:中毒量可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其他作用 对肾脏作用:在CHF 时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是肾血流增加,产生利尿作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肾素活性,进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产生心脏保护作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所致的CHF 疗效良好 治疗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及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 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疲倦、失眠等,还有黄视症、绿视症等药物中毒特征性视觉障碍 心毒性反应: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警惕中毒的先兆症状,避免诱发因素如低血钾、高血钙、低血镁、心肌缺氧 停用强心苷对过速心律失常者可用钾盐静脉滴注,轻者口服解救 苯妥英钠能控制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不能抑制房室传导;利多卡因能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对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等缓慢些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解救 2.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 氨力农、米力农、多巴酚丁胺 3.减负荷药有利尿药、扩血管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等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毒性作用的防治三、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1.常用的抗心绞痛药。
第十九章抗心律失常药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对强心昔类药物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最好选用:A、奎尼丁B、普鲁卡因胺C、苯妥英钠D、胺碘酮E、妥卡尼标准答案:C2、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A、维拉帕米B、利多卡因C、苯妥英钠D、美西律E、妥卡尼标准答案:A3、急型心肌梗死所致的室速或是室颤最好选用:A、苯妥英钠B、利多卡因C、普罗帕酮D、普蔡洛尔E、奎尼丁标准答案:B4、早期用于心机梗死患者可防止室颤发生的药物:A、利多卡因B、普荼洛尔C、维拉帕米D、苯妥英钠E、奎尼丁标准答案:A5、可引起金鸡纳反应的抗心律失常药:A、丙毗胺B、普鲁卡因胺C、妥卡尼D、奎尼丁E、氟卡尼标准答案:D 6、可轻度抑制0相钠内流,促进复极过程及4相K+外流,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善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和折返的抗心律失常药:A、利多卡因B、普罗帕酮、C、普蔡洛尔D、胺碘酮E、维拉帕米标准答案:A7、能阻断a受体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能减弱心肌收缩力的抗心律失常药:A、普鲁卡因胺B、丙毗胺C、奎尼丁D、普罗帕酮E、普恭洛尔标准答案:C8、胺碘酮不具有哪项作用:A、阻滞4相Na+内流,而降低浦氏纤维的自律新性B、抑制。
相Na*内流,减慢传导C、阻滞Na*内流和K+外流,延长心房肌、房室结、心室肌及浦氏纤维的APD和ERP,消除折返激动D、抑制Ca2+内流,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E、阻滞Na*内流,促进K+外流,相对延长所有心肌组织的ERP标准答案:E9、关于普罗帕酮叙述错误的是:A、重度阻滞4相Na+内流,降低自律性B、延长APD和ERP,消除折返C、阻滞钠通道,减慢传导D、阻断p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E、有轻度普鲁卡因样局麻作用标准答案:D10、普蔡洛尔不具有的作用A、阻断心脏p受体,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B、大剂量或高浓度是可抑制窦房结及浦氏纤维的传导C、治疗量时可促进K+外流,缩短APD和ERP,相对延长ERPD、治疗量时可产生膜稳定作用,延长APD和ERPE、高浓度或大剂量时可、产生膜稳定作用,而延长APD和ERP标准答案:D11、禁用于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病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胺碘酮B、普荼洛尔C、普鲁卡因胺D、利多卡因E、苯妥英钠标准答案:B12、易引起药热,粒细胞减少和红斑狼疮综合症等过敏反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普鲁卡因胺B、维拉帕米C、利多卡因D、普罗帕酮E、普恭洛尔标准答案:A13、室性早搏可首选:A、普蔡洛尔B、胺碘酮C、维拉帕米D、利多卡因E、苯妥英钠标准答案:D14、利多卡因对下列哪种抗心律失常无效:A、室颤B、失性早搏C、室上性心动过速D、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早搏E、强心昔中毒所致的室性早搏标准答案:C15、下列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中,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丙毗胺可致口干,便秘及尿潴留B、普鲁卡因胺可引起药热,粒细胞减少C、利多卡因可引起红斑狼疮综合症D、普罗帕酮可减弱心肌收缩力,诱导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E、胺碘酮可引起间质新肺炎,肺泡纤维化标准答案:C二、思考题1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四章抗⼼⼒衰竭药习题及答案第⼆⼗四章抗⼼⼒衰竭药⼀、A1、能有效地防⽌和逆转⼼衰患者的⼼肌重构的药物是A、地⾼⾟B、多巴酚丁胺C、⽶⼒农D、氢氯噻嗪E、依那普利2、对于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A、抑制⾎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B、唯⼀的抑制⼼肌及⾎管重构药物C、明显降低全⾝⾎管阻⼒D、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E、保护⾎管内⽪细胞3、关于应⽤ACEI治疗慢性⼼功能不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哪⼀项A、与扩张外周⾎管的作⽤有关 B可逆转⼼室肥厚 C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D、肾⾎流量减少 E、可引起低⾎压及肾功能下降4、卡托普利主要通过下列哪项⽽起抗慢性⼼功能不全的作⽤A、利尿降压B、扩张⾎管C、拮抗钙D、抑制⾎管紧张素转化酶E、阻断α受体5、应⽤强⼼苷治疗⼼律失常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B、⽤于治疗⼼房扑动C、⽤于治疗⼼房纤颤D、可使⼼房扑动转为⼼房纤颤E、可加快房室传导6、关于强⼼苷临床应⽤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哪⼀项A、对瓣膜病引起的慢性⼼功能不全疗效良好B、对⾼⾎压引起的慢性⼼功能不全效果良好C、对继发于严重贫⾎的慢性⼼功能不全效果良好D、对甲亢引起的慢性⼼功能不全疗效较差E、对肺源性⼼脏病引起的慢性⼼功能不全疗效差7、下列哪⼀点有关强⼼苷⼼肌电⽣理特性的说法是错误的A、治疗量强⼼苷对⼼脏不同部位的作⽤不同B、使窦房结⾃律性下降C、使浦肯野纤维⾃律性升⾼D、加快房室结的传导性E、缩短⼼房和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8、强⼼苷降低衰竭⼼脏的耗氧量,与下述哪种因素⽆关A、⼼室容积减⼩B、室壁张⼒下降C、⼼脏的频率减慢,得到较好休息D、加强⼼肌收缩性E、强⼼苷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外周阻⼒降低9、下列哪种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律失常疗效最佳A、苯妥英钠B、阿托品C、普鲁卡因胺D、普萘洛尔E、奎尼丁10、下列哪项不是洋地黄中毒出现的症状、体征A、⾊视障碍B、消化道功能障碍C、⼆联律D、锥体外系反应E、室性⼼动过速11、强⼼苷正性肌⼒作⽤的机理是什么A、增加兴奋时⼼肌细胞内Ca2+量B、增强⼼肌物质代谢C、增加⼼肌能量供应D、影响⼼肌收缩蛋⽩E、影响⼼肌调节蛋⽩12、下列对强⼼苷正确描述是哪⼀项A、对正常及衰竭⼼脏均不影响⼼肌耗氧量B、对离体⼼脏能减少⼼肌耗氧量C、对正常⼈和⼼衰患者均能增加⼼肌耗氧量D、降低⼼衰病⼈⼼肌耗氧量E、降低正常⼈⼼肌耗氧量13、关于强⼼苷对⼼搏出量的影响,正确的描述是A、只增加⼼衰患者的⼼搏出量⽽不增加正常⼼脏的搏出量B、增加衰竭及正常⼼脏的⼼搏出量C、药物本⾝增加衰竭⼼脏搏出量,但通过反射机制反⽽限制⼼搏出量的增加D、对正常⼈⽆收缩⾎管提⾼外周阻⼒作⽤,因⽽综合作⽤结果是增加⼼搏出量E、对正常和衰竭病⼈⼼搏出量均⽆明显影响14、有关地⾼⾟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服时肠道吸收较完全B、同服⼴谱抗⽣素可减少其吸收C、⾎浆蛋⽩结合率⾼D、可以静脉注射给药E、存在肝肠循环现象15、洋地黄毒苷的⾎浆半衰期是A、35hB、5~7天C、19hD、48hE、18h16、地⾼⾟的半衰期是A、40hB、5~7天C、9hD、48hE、18h17、⾎浆半衰期最长的强⼼苷是哪⼀种A、地⾼⾟B、毒⽑花苷KC、洋地黄毒苷D、⽑花苷CE、去⼄酰⽑花苷C18、强⼼苷抗慢性⼼功能不全的主要作⽤是什么A、正性肌⼒作⽤B、增加⾃律性C、正性频率作⽤D、缩短⼼房不应期E、加强⼼房与⼼室肌传导19、患者,⼥性,57岁6⾼⾎压病史20年,伴慢性⼼功能不全,给予地⾼⾟每⽇维持量治疗,突然出现窦性⼼动过缓,宜选⽤的治疗药物是A、肾上腺素B、阿托品C、维拉帕⽶D、普萘洛尔E、奎尼丁20、治疗强⼼苷中毒所致的快速性⼼律失常宜⽤A、普鲁卡因B、维拉帕⽶C、奎尼丁D、苯妥英钠E、普罗帕酮21、强⼼苷中毒的早期症状是A、视觉障碍B、厌⾷、恶⼼和呕吐C、快速⼼律失常D、房室传导阻滞E、⼼脏毒性22、强⼼苷对⼼肌耗氧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正常和衰竭⼼脏的⼼肌耗氧量均⽆明显影响B、可减少正常和衰竭⼼脏的⼼肌耗氧量C、可增加正常和衰竭⼼脏的⼼肌耗氧量D、仅减少衰竭⼼脏的⼼肌耗氧量E、仅减少正常⼈的⼼肌耗氧量23、强⼼苷对以下哪种⼼功能不全疗效最好A、严重贫⾎引起的⼼功能不全B、⾼度⼆尖瓣狭窄引起的⼼功能不全C、伴有⼼房扑动、颤动的⼼功能不全D、肺源性⼼脏病引起的⼼功能不全E、急性⼼⼒衰竭24、以下哪项不是强⼼苷的作⽤机制A、抑制Na+,K+-ATP酶B、使细胞内K+减少C、使细胞内Na+增多D、使细胞内Ca 2+增多E、使细胞内Ca 2+减少25、地⾼⾟对⼼脏的作⽤不包括A、加强⼼肌收缩⼒B、减慢⼼率C、减慢传导D、抑制左⼼室肥厚E、降低⾃律性26、地⾼⾟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衰竭基本⽆效A、⾼⾎压诱发的⼼⼒衰竭B、先天性⼼脏病引起的⼼⼒衰竭C、瓣膜病引起的⼼⼒衰竭D、严重⼆尖瓣狭窄、缩窄性⼼包炎引起的⼼⼒衰竭E、以上均有效27、临床⼝服最常⽤的强⼼苷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毒⽑花苷KC、地⾼⾟D、去⼄酰⽑花苷E、铃兰毒苷28、强⼼苷中毒的停药指征是A、频发室性早搏B、⼆联律C、窦性⼼动过缓D、视觉异常E、以上均是29、地⾼⾟中毒与下列哪种离⼦有关A、⼼肌细胞内钾离⼦浓度过⾼B、⼼肌细胞内钾离⼦浓度过低C、⼼肌细胞内镁离⼦浓度过⾼D、⼼肌细胞内钙离⼦浓度过低E、⼼肌细胞内钙离⼦浓度过⾼30、对⾎管扩张药治疗⼼⼒衰竭机制描述最确切的是A、降低⼼肌耗氧B、增加⼼排出量C、降低⼼脏前后负荷D、降低外周阻⼒E、扩张冠脉,增加⼼肌供氧31、指出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卡维地洛可阻断交感神经张⼒及阻断⼉茶酚胺对⼼肌毒性作⽤B、多巴酚丁胺的正性肌⼒作⽤仅可短期应⽤改善症状,不宜作⼼⼒衰竭的常规治疗C、强⼼苷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D、⽶⼒农仅供短期静脉给药治疗急性⼼衰E、噻嗪类利尿药单独使⽤,适⽤于轻中度⼼⼒衰竭⼆、B1、A.地⾼⾟B.卡托普利C.哌唑嗪D.氨氯地平E.普萘洛尔<1> 、过量引起严重⼼脏毒性的药物是<2> 、常在⽤药1周后出现刺激性⼲咳的药物是<3> 、严重⼼动过缓、⽀⽓管哮喘者禁⽤的药物是2、A.地⾼⾟B.洋地黄毒苷C.⽶⼒农D.卡维地洛E.毒⽑花苷K<1> 、⾎浆半衰期最长的强⼼苷类药物是<2> 、起效最快、半衰期短的强⼼苷类药物是<3> 、通过抑制磷酸⼆酯酶,升⾼cAMP⽔平,加强⼼肌收缩⼒的⾮苷类药物是<4> 、通过阻断β受体,同时具有⾎管扩张作⽤的⾮苷类药物是3、A.地⾼⾟B.多巴酚丁胺C.氨⼒农D.硝普钠E.依那普利<1> 、抑制⾎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可消除慢性⼼衰症状,降低病死率<2> 、抑制磷酸⼆酯酶,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缓解慢性⼼衰症状<3> 、降低⼼脏前、后负荷,对急性⼼梗及⾼⾎压所致慢性⼼衰效果较好<4> 、激动β1受体,对慢性⼼衰疗效较好三、X1、关于ACE抑制剂治疗⼼⼒衰竭(CHF)叙述正确的是A、能防⽌和逆转⼼肌肥厚B、保护⾎管内⽪细胞C、抑制交感神经活性D、降低⾎管阻⼒和减少肾⾎流量E、抑制⼼肌及⾎管重构2、具有减慢⼼率和加强⼼肌收缩⼒的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奎尼丁C、毒⽑花苷KD、维拉帕⽶E、普鲁卡因胺3、强⼼苷对⼼肌电⽣理的影响包括A、降低窦房结和⼼房⾃律性B、降低蒲肯野纤维⾃律性C、减慢房室传导D、缩短⼼房肌有效不应期E、缩短⼼室肌有效不应期4、强⼼苷毒性所致快速型⼼律失常,可⽤下列哪些药物治疗A、静脉滴注或⼝服钾盐B、利多卡因C、苯妥英钠D、阿托品E、胺碘酮5、强⼼苷可⽤于治疗A、慢性⼼功能不全B、⼼房纤颤C、⼼房扑动D、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E、室性⼼动过速6、地⾼⾟与洋地黄毒苷⽐较A、地⾼⾟⼝服吸收率低B、半衰期短C、⼝服吸收稳定完全,⽣物利⽤度⾼D、肝肠循环少E、半衰期较长7、强⼼苷的负性频率作⽤A、是强⼼苷取得疗效的必要条件B、有利于⼼脏较好休息C、有利于增加冠状动脉的⾎供D、使静脉回⼼⾎量更充分从⽽能搏出更多的⾎流E、是强⼼苷增强迷⾛神经活性的结果8、强⼼苷可以A、使衰竭⼼脏的⼼室张⼒降低B、增加慢性⼼功能不全者的⼼搏出量C、增加正常⼈的⼼搏出量D、增加慢性⼼功能不全者的⼼肌总耗氧量E、减少慢性⼼功能不全者的⼼肌总耗氧量9、强⼼苷正性肌⼒作⽤的特点有A、选择性作⽤于⼼肌细胞B、对⼼房肌、⼼室肌均有作⽤C、对正常和已衰竭⼼脏均有效D、对⼼肌耗氧量的影响与⼼功能状态⽆关E、⼼肌收缩最⾼张⼒和最⼤缩短速率均提⾼10、通过抑制磷酸⼆酯酶⽽加强⼼肌收缩⼒的药物是A、地⾼⾟B、⽶⼒农C、洋地黄毒苷D、维司⼒农E、多巴酚丁胺11、能加重强⼼苷所致的⼼肌细胞内失钾的药物是A、呋塞⽶B、氢氯噻嗪C、氨苯蝶啶D、阿⽶洛利E、氢化可的松12、⽤于治疗慢性⼼功能不全的药有A、卡托普利B、氯沙坦C、美托洛尔D、⽶⼒农E、多巴酚丁胺答案部分⼀、A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药理作⽤。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_第二十四章_抗心律失常药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一、选择题A型题1、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是:A 有效不应期B 膜反应性C 阈电位水平D 4相自动除极速率E 以上都不是2、属于适度阻滞钠通道药(IA类)的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胺碘酮D 氟卡尼E 普鲁卡因胺3、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A 普鲁卡因胺B 胺碘酮C 氟卡尼D 普萘洛尔E 普罗帕酮4、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首选药是:A 肾上腺素B 异丙肾上腺素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E 阿括品5、防治急性心肌梗塞时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A 普萘洛尔B 利多卡因C 奎尼丁D 维拉帕米E 普鲁卡因胺6、治疗强心甙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好选用:A 阿括品B 异丙肾上腺素C 苯妥英钠D 肾上腺素E 麻黄碱7、以奎尼丁为代表的IA类药的电生理是:A 明显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明显抑制传导,APD延长B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适度抑制传导,APD延长C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不变D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严重抑制传导,APD缩短E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缩短8、与利多卡因比较美西律的不同是:A 作用较弱B 兼有α受体阻断作用C 可供口服,作用持久D 有较强的拟胆碱作用E 不良反应较轻9、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 索他洛尔B 利多卡因C 丙吡胺D 氟卡尼10、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奎尼丁C 苯妥英钠D 普萘洛尔E 维拉帕米11、减弱膜反应性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奎尼丁D 美西律E 妥卡尼12、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错误叙述是:A 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B 可发生肺纤维化C 可发生角膜沉着D 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E 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13、心房纤颤复转后预防复发宜选用: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普萘洛尔D 胺碘酮E 苯妥英钠14、能阻滞Na+、 K+、C a2+ 通道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苯妥英钠D 奎尼丁15、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氟卡尼C 普鲁卡因胺D 利多卡因E 奎尼丁16、缩短APD和ERP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普鲁卡因胺C 奎尼丁D 胺碘酮E 维拉帕米17、对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阻断β受体B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自律性C 治疗量延长浦肯野纤维APD和ERPD 延长房室结的ERPE 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18、治疗浓度利多卡因的作用部位是:A 心房、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B 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C 心室、希-浦系统D 希-浦系统E 全部心脏组织19、下列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奎尼丁可引起金鸡纳反应B 普鲁卡因胺静注可致低血压C 丙吡胺可致口干、便秘及尿潴留D 利多卡因可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征E 氟卡尼可致心律失常20、可完全对抗迟后除极所引起的触发活动的药物:A 毒毛旋花子甙KB 西地兰C 阿托品D 异丙肾上腺素E 以上都不是B型题问题 21~22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奎尼丁D 普鲁卡因胺E 苯妥英钠21、缩短希-浦系统的APD,延长心室肌ERP的药物是:22、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病人的药物是:问题 23~25A 利多卡因B 胺碘酮C 普鲁卡因胺D 氟卡尼E 奎尼丁23、在角膜发生微型沉积的药物是:24、能引起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25、能引起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问题 26~28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苯妥英钠D 阿托品E 维拉帕米2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的药物是:27、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28、心房纤颤最好选用:问题 29~31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胺碘酮D 氟卡尼E 维拉帕米29、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30、缩短APD及ERP的药物是:31、适度阻滞钠通道,适度减慢传导的药物是:问题 32~33A 钙拮抗药B 钠通道阻滞药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2、减少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33、减少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问题 34~35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4、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是:35、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是:问题 36~37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6、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37、长期使用10%—20%病人发生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问题 38~39A 可用于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B 静脉注射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例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38、普鲁卡因胺39、奎尼丁A 抑制Na+内流B 抑制Ca2+内流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40、奎尼丁41、地尔硫卓42、利多卡因的体内过程特点是:A 口服吸收差B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C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D 常静脉滴注给药E t1/2超过4小时43、奎尼丁引起的金鸡纳反应可表现为:A 耳鸣B 恶心、呕吐C 头痛D 视、听力减退E 血压上升44、利多卡因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室性早搏D 室性心动过速E 室性纤颤45、抗心律失常药妥卡尼的特点是:A 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B 属于IC 类抗心律失常 C 口服有效D 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E 延长APD及ERP46、绝对延长ERP的药物有:A 普鲁卡因胺B 苯妥英钠C 丙吡胺D 利多卡因E 胺碘酮47、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有: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美西律D 妥卡尼E 普鲁卡因胺48、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A 奎尼丁 B胺碘酮 C 利多卡因 D 苯妥英钠 E 美西律49、慎用或禁用维拉帕米的情况是:A 心绞痛合并窦性心动过缓B 心绞痛合并房室传导阻滞C 高血压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D 高心压合并心绞痛E 高心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50、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是:A 自律性增高B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C 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D 单纯性传导障碍E 折返激动51、抗心律失常药消除心脏折返激动的可能方式是:A 增强膜反应性B 减弱膜反应性C 延长APD、ERPD 缩短APD、ERPE 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52、普萘洛尔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 房性早搏E 室性早搏53、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的共同作用是:A 降低自律性B 减慢传导速度C 延长有效不应期D 缩短不应期E 阻断α受体二、名词解释1、有效不应期2、动作电位时程3、折返冲动4、膜反应性5、奎尼丁晕厥6、金鸡纳反应7、早后除极8、迟后除极9、触发活动三、问答题1、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
黑龙江中西医助理医师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下列哪组药物属于寿胎丸的药物组成A: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B:菟丝子、续断、桑寄生、杜仲C:菟丝子、续断、巴戟天、白术D:菟丝子、续断、黄芪、白术E:菟丝子、续断、阿胶、白术2、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A:1~3周岁B:6~13周岁C:4~7周岁D:出生后~1周岁E:脐带结扎时~出生后28天3、患者男性,26岁,农民。
突起畏寒,发热,周身酸痛4日,于春节期间来诊,伴恶心、呕吐,近2日解小便时泡沫很多。
查体:体温39.6℃,眼睑浮肿,左腋下可见搔抓样出血痕,右腋下有少许点状出血。
血象:白细胞34×109/L.Hb160g/L.异型淋巴细胞0.16,N0.66.L0.20.PLT80×109/L。
ALT112U/L。
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病毒性肝炎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急性肾小球肾炎D:流行性出血热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血府逐瘀汤具有的功用有A:散结止痛B:温经止痛C:行气止痛D:疏肝通络E:补气通络5、普济消毒饮的功用是A.疏风清热,祛痰散结B.疏风凉血,泻火解毒C.疏风散邪,清热解毒D.疏散风热,消肿祛瘀E.凉血解毒,散结消肿6、产后出血是指阴道流血量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超过A.300mlB.400mlC.500mlD.600mlE.700ml7、患儿,女,2岁。
患病毒性心肌炎5个月,面黄少华,形瘦倦怠,气短乏力,动则汗出,烦热口渴,夜寐不安,纳差便溏,舌光红少苔。
治疗应首选A:炙甘草汤合生脉散B:瓜蒌薤白半夏汤C:葛根黄芩黄连汤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E:失笑散8、下列哪条经脉主治心、胸、胃、神志病证A:胃经B:心经C:心包经D:肺经E:脾经9、归脾汤除益气补血的功用外,还能够A:益气摄血B:养血安神C:脾养心D:益阴降火E:补血调血10、牡蛎散中黄花的功用是A.敛阴止汗,益气固表B.益气养阴,生津止渴C.益气生津,养心安神D.益气固表,收湿敛疮E.养阴生津,固表止汗11、根据中医脏腑辨证,经行****胀痛涉及的脏腑是A:肝、肺、肾B:肝、肺、胃C:肝、胃、肾D:肝、脾、胃E:肝、脾、肾12、患女25岁,已婚。
初级药师练习题-药理学之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第十八节抗心律失常药一、A11、可出现“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A、氯化钾B、螺内酯C、苯妥英钠D、氯化铵E、奎尼丁2、维拉帕米作为首选药常用于治疗A、心房扑动B、心房纤颤C、室性心律失常D、室上性心动过速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奎尼丁治疗房颤时,最好先选用A、地高辛B、利多卡因C、维拉帕米D、普萘洛尔E、胺碘酮4、明显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苯妥英钠B、利多卡因C、胺碘酮D、维拉帕米E、普萘洛尔5、关于普罗帕酮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重度钠通道阻滞药B、有轻度β受体阻断作用C、有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D、有较强的钙通道阻滞作用E、可能诱发心律失常6、可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奎尼丁B、普鲁卡因胺C、肼屈嗪D、莫雷西嗪E、利多卡因7、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无效的药物是A、奎尼丁B、普罗帕酮C、维拉帕米D、利多卡因E、普萘洛尔8、首选苯妥英钠用于治疗A、房性早搏B、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C、房室传导阻滞D、室上性心动过速E、室性早搏9、有关奎尼丁不良反应描述不正确的是A、金鸡纳反应B、低血压C、心脏毒性D、心力衰竭E、肺纤维化10、奎尼丁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中不包括A、抑制Na+、Ca2+内流,降低自律性B、延长ERP,利于消除折返C、抑制Na+内流,减慢传导D、抑制Ca2+内流,抑制心肌收缩力E、抑制K+外流,延长ERP11、轻度阻滞Na+通道的药物是A、利多卡因B、普鲁卡因胺C、普萘洛尔D、胺碘酮E、丙吡胺12、窦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A、胺碘酮B、普萘洛尔C、强心苷D、维拉帕米E、苯妥英钠13、与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机制无关的是A、抑制K+外流B、抑制Na+内流C、抑制Ca2+内流D、非竞争性阻断M受体E、非竞争性阻断β受体14、奎尼丁对心肌细胞膜的作用主要是A、抑制Na+内流B、抑制Ca2+内流C、抑制Mg2+内流D、促进K+外流E、抑制K+内流15、心室纤颤时选用的治疗药物是A、毒毛花苷KB、肾上腺素C、利多卡因D、毛花苷CE、维拉帕米16、只适合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的药物是A、胺碘酮B、索他洛尔C、利多卡因D、普萘洛尔E、奎尼丁17、患者男性,36岁。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心律失常药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是指能防治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的药物。
但一般指防治心动过速及某些心律不齐的药物。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病理机制心肌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及心室肌,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并具有兴奋性及传导性。
另一类为自律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这些特殊分化的细胞同时组成了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细胞膜电位1.静息电位指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呈现的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状态,又称为极化状态,其形是由于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胞内高钾,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的结果。
2.动作电位当心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发生除极和复极,膜电位升高,到达阈电位后,便产生动作电位。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整个动作电位可分为:O相:为除极过程。
膜快钠通道开放,大量Na'陕速内流引起除极,甚至使极化动作电位从静息状态时-90mv迅速上升到+30mv.除极相很短暂,约为1~2ms.1相:为快速复极初期,主要由于K+的短暂外流,C1-内流所致。
膜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型Omv左右。
2相:为缓慢复极期,膜电位基本停滞在0mv左右,又称平台期。
此期主要由于Ca2+和少量Na+缓慢内流,同时伴少量K+缓慢外流和Cl-内流所致。
3相:为快速复极末期,由于K+快速外流引起。
4相:复极完毕,心室肌细胞即为静息期。
此期由于Na+,K+-ATP酶的作用,细胞泵出Na+而摄入K+,恢复静息电位的离子分布。
在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浦肯野纤维,在达到最大舒张电位后,便自动地缓慢除极,膜电位上升,当达到阈电位时,再次产生动作电位和兴奋。
电生理特性1.兴奋性兴奋性是心肌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性高低可用刺激的阈值作指标,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初级药士-专业知识-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单选题]1.维拉帕米作为首选药常用于治疗A.心房扑动B.心房纤颤C.室性心律失常D.窦性心动过速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参考答(江南博哥)案:E参考解析: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首选),治疗心房颤动或扑动则能迅速有效地减少心室率,对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及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有效。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知识点。
[单选题]2.可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奎尼丁B.普鲁卡因胺C.肼屈嗪D.莫雷西嗪E.利多卡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长期使用普鲁卡因胺有少数患者出现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其发生与肝中乙酰化反应的快慢有关,慢者容易发生,少数患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知识点。
[单选题]3.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无效的药物是A.奎尼丁B.普罗帕酮C.维拉帕米D.利多卡因E.普萘洛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利多卡因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知识点。
[单选题]4.首选苯妥英钠用于治疗A.房性早搏B.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C.房室传导阻滞D.室上性心动过速E.室性早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苯妥英钠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强心苷中毒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知识点。
[单选题]5.有关奎尼丁不良反应描述不正确的是A.金鸡纳反应B.低血压C.心脏毒性D.心力衰竭E.肺纤维化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奎尼丁,不良反应较多,安全范围小,血药浓度达6μg/ml时可出现毒性反应,严重心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现。
1)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和腹泻。
2)金鸡纳反应轻者出现胃肠不适,耳鸣、听力下降、视力模糊,重者出现复视、神志不清,甚至精神失常。
3)心血管反应包括低血压、心力衰竭、室内传导阻滞、心室复极明显延迟,严重者可发生奎尼丁昏厥,并可发展为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等,应立即进行处理。
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或注射阿托品,静脉补钾及补镁等。
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藥【內容提示及教材重點】瞭解正常心肌電生理,包括心肌細胞膜電位(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和有效不應期等概念。
掌握心律失常發生的電生理學機制:(一)衝動形成障礙包括自律性異常、後除極和觸發活動;(二)衝動傳導障礙包括單純性傳導障礙、折返激動;(三)心肌複極過程減慢。
抗心律失常的基本電生理作用:(一)降低自律性:通過增加最大舒張電位、減慢4相自動除極速率、上移閾電位、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即延長心動週期等方式;(二)減少後除極和觸發活動:通過加速複極、提高閾電位水準、增加最大舒張電位等三種方式;(三)取消折返:通過增加或降低膜反應性而改變傳導性,延長不應期等方式。
抗心律失常藥的分類及主要代表藥(根據Vaughan Williams分類法):Ⅰ類鈉通道阻滯藥,分為ⅠA、ⅠB、ⅠC三個亞類:代表藥分別為奎尼丁、普魯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鈉;普羅帕酮。
Ⅱ類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代表藥有普萘洛爾。
Ⅲ類延長動作電位時程藥:代表藥有胺碘酮。
Ⅳ類鈣通道阻滯藥:代表藥有維拉帕米。
掌握各類抗心律失常藥對心肌電生理的影響及主要的臨床應用:奎尼丁:降低自律性、減慢傳導、延長不應期,適用于房顫、房撲、室上性和室性心動過速的轉複和預防以及頻發性室上性和室性早搏的治療。
普魯卡因胺:作用與奎尼丁相似但較弱,較奎尼丁起效快,臨床主要用於室性心動過速,尤其是搶救急性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時的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降低自律性、減慢傳導、縮短APD和ERP(相對延長不應期),適用於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選藥。
苯妥英鈉:作用相似於利多卡因,用於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強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普羅帕酮:降低自律性、減慢傳導、延長不應期,適用於室上性及室性早搏,室上性及室性心動過速及預激綜合征伴發心動過速或心房纖顫者。
普萘洛爾:阻斷β受體、降低自律性、減慢傳導、延長房室結ERP,用於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與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有關者。
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内容提示及教材重点】了解正常心肌电生理,包括心肌细胞膜电位(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有效不应期等概念。
掌握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一)冲动形成障碍包括自律性异常、后除极和触发活动;(二)冲动传导障碍包括单纯性传导障碍、折返激动;(三)心肌复极过程减慢。
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一)降低自律性:通过增加最大舒张电位、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率、上移阈电位、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即延长心动周期等方式;(二)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通过加速复极、提高阈电位水平、增加最大舒张电位等三种方式;(三)取消折返:通过增加或降低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延长不应期等方式。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主要代表药(根据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Ⅰ类钠通道阻滞药,分为ⅠA、ⅠB、ⅠC三个亚类:代表药分别为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有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代表药有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药:代表药有维拉帕米。
掌握各类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及主要的临床应用:奎尼丁: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适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的转复和预防以及频发性室上性和室性早搏的治疗。
普鲁卡因胺: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弱,较奎尼丁起效快,临床主要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抢救急性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缩短APD和ERP(相对延长不应期),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苯妥英钠:作用相似于利多卡因,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普罗帕酮: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适用于室上性及室性早搏,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及预激综合征伴发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者。
普萘洛尔:阻断β受体、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房室结ERP,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者。
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一、选择题A型题1、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是:A 有效不应期B 膜反应性C 阈电位水平D 4相自动除极速率E 以上都不是2、属于适度阻滞钠通道药(IA类)的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胺碘酮D 氟卡尼E 普鲁卡因胺3、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A 普鲁卡因胺B 胺碘酮C 氟卡尼D 普萘洛尔E 普罗帕酮4、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首选药是:A 肾上腺素B 异丙肾上腺素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E 阿括品5、防治急性心肌梗塞时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A 普萘洛尔B 利多卡因C 奎尼丁D 维拉帕米E 普鲁卡因胺6、治疗强心甙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好选用:A 阿括品B 异丙肾上腺素C 苯妥英钠D 肾上腺素E 麻黄碱7、以奎尼丁为代表的IA类药的电生理是:A 明显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明显抑制传导,APD延长B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适度抑制传导,APD延长C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不变D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严重抑制传导,APD缩短E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缩短8、与利多卡因比较美西律的不同是:A 作用较弱B 兼有α受体阻断作用C 可供口服,作用持久D 有较强的拟胆碱作用E 不良反应较轻9、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 索他洛尔B 利多卡因C 丙吡胺D 氟卡尼E 胺碘酮10、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奎尼丁C 苯妥英钠D 普萘洛尔E 维拉帕米11、减弱膜反应性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奎尼丁D 美西律E 妥卡尼12、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错误叙述是:A 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B 可发生肺纤维化C 可发生角膜沉着D 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E 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13、心房纤颤复转后预防复发宜选用: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普萘洛尔D 胺碘酮E 苯妥英钠14、能阻滞Na+、K+、C a2+ 通道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苯妥英钠D 奎尼丁E 普萘洛尔15、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氟卡尼C 普鲁卡因胺D 利多卡因E 奎尼丁16、缩短APD和ERP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普鲁卡因胺C 奎尼丁D 胺碘酮E 维拉帕米17、对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阻断β受体B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自律性C 治疗量延长浦肯野纤维APD和ERPD 延长房室结的ERPE 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18、治疗浓度利多卡因的作用部位是:A 心房、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B 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C 心室、希-浦系统D 希-浦系统E 全部心脏组织19、下列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奎尼丁可引起金鸡纳反应B 普鲁卡因胺静注可致低血压C 丙吡胺可致口干、便秘及尿潴留D 利多卡因可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征E 氟卡尼可致心律失常20、可完全对抗迟后除极所引起的触发活动的药物:A 毒毛旋花子甙KB 西地兰C 阿托品D 异丙肾上腺素E 以上都不是B型题问题21~22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奎尼丁D 普鲁卡因胺E 苯妥英钠21、缩短希-浦系统的APD,延长心室肌ERP的药物是:22、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病人的药物是:问题23~25A 利多卡因B 胺碘酮C 普鲁卡因胺D 氟卡尼E 奎尼丁23、在角膜发生微型沉积的药物是:24、能引起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25、能引起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问题26~28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苯妥英钠D 阿托品E 维拉帕米2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的药物是:27、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28、心房纤颤最好选用:问题29~31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胺碘酮D 氟卡尼E 维拉帕米29、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30、缩短APD及ERP的药物是:31、适度阻滞钠通道,适度减慢传导的药物是:问题32~33A 钙拮抗药B 钠通道阻滞药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2、减少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33、减少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问题34~35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4、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是:35、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是:问题36~37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6、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37、长期使用10%—20%病人发生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问题38~39 A 可用于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B 静脉注射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例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38、普鲁卡因胺39、奎尼丁A 抑制Na+内流B 抑制Ca2+内流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40、奎尼丁41、地尔硫卓42、利多卡因的体内过程特点是:A 口服吸收差B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C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D 常静脉滴注给药E t1/2超过4小时43、奎尼丁引起的金鸡纳反应可表现为:A 耳鸣B 恶心、呕吐C 头痛D 视、听力减退E 血压上升44、利多卡因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室性早搏D 室性心动过速E 室性纤颤45、抗心律失常药妥卡尼的特点是:A 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B 属于IC 类抗心律失常 C 口服有效D 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E 延长APD及ERP46、绝对延长ERP的药物有:A 普鲁卡因胺B 苯妥英钠C 丙吡胺D 利多卡因E 胺碘酮47、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有: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美西律D 妥卡尼E 普鲁卡因胺48、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A 奎尼丁B胺碘酮 C 利多卡因 D 苯妥英钠 E 美西律49、慎用或禁用维拉帕米的情况是:A 心绞痛合并窦性心动过缓B 心绞痛合并房室传导阻滞C 高血压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D 高心压合并心绞痛E 高心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50、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是:A 自律性增高B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C 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D 单纯性传导障碍E 折返激动51、抗心律失常药消除心脏折返激动的可能方式是:A 增强膜反应性B 减弱膜反应性C 延长APD、ERPD 缩短APD、ERPE 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52、普萘洛尔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 房性早搏E 室性早搏53、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的共同作用是:A 降低自律性B 减慢传导速度C 延长有效不应期D 缩短不应期E 阻断α受体二、名词解释1、有效不应期2、动作电位时程3、折返冲动4、膜反应性5、奎尼丁晕厥6、金鸡纳反应7、早后除极8、迟后除极9、触发活动三、问答题1、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
2、详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并各举一代表药。
3、说明奎尼丁与利多卡因在心脏作用及其机理和应用方面的区别。
4、比较普萘洛尔与维拉帕米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和抗心律失常应用的差别。
选择题答案1 B2 E3 B4 E5 B6 A7 B8 C9 B 10 B 11 C 12 A 13 D 14 D 15 D 16 A 17 C 18 D 19 D 20 E 21 ABCDE 22 BCD 23 B 24 C 25 E26 E 27 B 28 A 29 C 30 B 31 A 32 A 33 C 34 C 35 D 36 C 37 B 38 C 39 A 40 C 41 B 42 BD 43 ABCD 44 CDE 45 ACD 46 ACE 47 ABCDE BCDE 51ABCDE 52 ABCDE 53 ABC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一、选择题A型题1、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是:A 有效不应期B 膜反应性C 阈电位水平D 4相自动除极速率E 以上都不是2、属于适度阻滞钠通道药(IA类)的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胺碘酮D 氟卡尼E 普鲁卡因胺3、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A 普鲁卡因胺B 胺碘酮C 氟卡尼D 普萘洛尔E 普罗帕酮4、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首选药是:A 肾上腺素B 异丙肾上腺素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E 阿括品5、防治急性心肌梗塞时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A 普萘洛尔B 利多卡因C 奎尼丁D 维拉帕米E 普鲁卡因胺6、治疗强心甙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好选用:A 阿括品B 异丙肾上腺素C 苯妥英钠D 肾上腺素E 麻黄碱7、以奎尼丁为代表的IA类药的电生理是:A 明显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明显抑制传导,APD延长B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适度抑制传导,APD延长C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不变D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严重抑制传导,APD缩短E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缩短8、与利多卡因比较美西律的不同是:A 作用较弱B 兼有α受体阻断作用C 可供口服,作用持久D 有较强的拟胆碱作用E 不良反应较轻9、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 索他洛尔B 利多卡因C 丙吡胺D 氟卡尼E 胺碘酮10、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奎尼丁C 苯妥英钠D 普萘洛尔E 维拉帕米11、减弱膜反应性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奎尼丁D 美西律E 妥卡尼12、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错误叙述是:A 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B 可发生肺纤维化C 可发生角膜沉着D 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E 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13、心房纤颤复转后预防复发宜选用: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普萘洛尔D 胺碘酮E 苯妥英钠14、能阻滞Na+、K+、C a2+ 通道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苯妥英钠D 奎尼丁E 普萘洛尔15、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氟卡尼C 普鲁卡因胺D 利多卡因E 奎尼丁16、缩短APD和ERP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普鲁卡因胺C 奎尼丁D 胺碘酮E 维拉帕米17、对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阻断β受体B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自律性C 治疗量延长浦肯野纤维APD和ERPD 延长房室结的ERPE 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18、治疗浓度利多卡因的作用部位是:A 心房、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 B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C 心室、希-浦系统D 希-浦系统E 全部心脏组织19、下列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奎尼丁可引起金鸡纳反应B 普鲁卡因胺静注可致低血压C 丙吡胺可致口干、便秘及尿潴留D 利多卡因可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征E 氟卡尼可致心律失常20、可完全对抗迟后除极所引起的触发活动的药物:A 毒毛旋花子甙KB 西地兰C 阿托品D 异丙肾上腺素E 以上都不是B型题问题21~22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奎尼丁D 普鲁卡因胺E 苯妥英钠21、缩短希-浦系统的APD,延长心室肌ERP的药物是:22、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病人的药物是:问题23~25A 利多卡因B 胺碘酮C 普鲁卡因胺D 氟卡尼E 奎尼丁23、在角膜发生微型沉积的药物是:24、能引起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25、能引起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问题26~28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苯妥英钠D 阿托品E 维拉帕米2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的药物是:27、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28、心房纤颤最好选用:问题29~31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胺碘酮D 氟卡尼E 维拉帕米29、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30、缩短APD及ERP的药物是:31、适度阻滞钠通道,适度减慢传导的药物是:C型题问题32~33A 钙拮抗药B 钠通道阻滞药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2、减少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33、减少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问题34~35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4、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是:35、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是:问题36~37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6、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37、长期使用10%—20%病人发生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问题38~39 A 可用于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B 静脉注射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例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38、普鲁卡因胺39、奎尼丁A 抑制Na+内流B 抑制Ca2+内流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40、奎尼丁41、地尔硫卓X型题42、利多卡因的体内过程特点是:A 口服吸收差B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C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D 常静脉滴注给药E t1/2超过4小时43、奎尼丁引起的金鸡纳反应可表现为:A 耳鸣B 恶心、呕吐C 头痛D 视、听力减退E 血压上升44、利多卡因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室性早搏D 室性心动过速E 室性纤颤45、抗心律失常药妥卡尼的特点是:A 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B 属于IC 类抗心律失常 C 口服有效D 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E 延长APD及ERP46、绝对延长ERP的药物有:A 普鲁卡因胺B 苯妥英钠C 丙吡胺D 利多卡因E 胺碘酮47、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有: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美西律D 妥卡尼E 普鲁卡因胺48、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A 奎尼丁B胺碘酮 C 利多卡因 D 苯妥英钠 E 美西律49、慎用或禁用维拉帕米的情况是:A 心绞痛合并窦性心动过缓B 心绞痛合并房室传导阻滞C 高血压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D 高心压合并心绞痛E 高心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50、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是:A 自律性增高B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C 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D 单纯性传导障碍E 折返激动51、抗心律失常药消除心脏折返激动的可能方式是:A 增强膜反应性B 减弱膜反应性C 延长APD、ERPD 缩短APD、ERPE 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52、普萘洛尔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 房性早搏E 室性早搏53、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的共同作用是:A 降低自律性B 减慢传导速度C 延长有效不应期D 缩短不应期E 阻断α受体二、名词解释1、有效不应期2、动作电位时程3、折返冲动4、膜反应性5、奎尼丁晕厥6、金鸡纳反应7、早后除极8、迟后除极9、触发活动三、问答题1、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