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原子结构化学键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41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化学键(按章节归纳)本文档将按照《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章节归纳介绍化学键知识。
第一章化学键基础1.1 原子与离子的化学键1.1.1 金属键金属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元素之间,是通过金属原子的电子互相共享而形成的。
1.1.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强力勾连。
1.1.3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而互相吸引所形成的键。
1.2 化学键的强度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间距离的大小。
通过共价键组成的分子通常比离子键分子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融点。
第二章共价键和共价分子2.1 共价键简介2.1.1 共价键类型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2.1.2 共价键的特点电子互相共享而形成一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由两对电子形成,三共价键三对电子。
2.2 共价分子的成对电子成对电子指的是存在于化学键和孤对电子中的电子。
2.3 共价分子的构造共价分子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一个基本分子单位。
第三章分子离子共存的化学键3.1 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随着对原子尺寸的影响而改变。
3.2 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分子极性共价键是指化学键由电负性不同的两种非金属原子组成的共价键。
极性分子是由极性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
3.3 氢键氢键是指由一个非金属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第四章金属间的化学键4.1 金属元素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热传导性等物理性质的元素。
4.2 金属结构与金属键金属晶体具有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晶体结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4.3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原子混合而成的材料,其性质比单一金属材料更为优异。
该文档共介绍了化学键的基础知识、化学键的强度、共价分子、分子离子共存的化学键和金属间的化学键等方面,希望对您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有所帮助。
原子结构化学键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理解和研究化学现象的两个基本概念。
原子结构描述了一个原子的内部组织,而化学键则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分别对原子结构和化学键进行详细地讲解。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原子结构。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由一个细小的、高度不确定的粒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粒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电子则具有负电荷,并且存在于不同的能级或轨道中。
在原子的内部,质子和中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细小的核心,并且占据几乎全部的质量。
电子则充实地分布在核心周围,因为它们所具有的负电荷与质子的正电荷相互吸引。
电子通过不同的能级或轨道来表示它们的运动状态。
不同能级所对应的轨道在能量和空间上有所区别,能级较低的轨道位于核心附近,而能级较高的轨道则位于核心外部。
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来描述。
一个原子的元素特征主要来自于其质子数,也就是核中的质子数目。
每个元素都有不同数量的质子,从而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比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有八个质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我们还需要讨论电子的排布规律。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胡克定律,电子倾向于以最低能量的方式填充轨道,并且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一对电子,其中一个自旋向上,另一个自旋向下。
这个填充顺序被称为“阿波罗尼奥雪松序列”,按照这个序列,轨道的填充顺序为1s、2s、2p、3s、3p等。
原子结构的理解对于解释化学现象非常重要。
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往往涉及到电子的重新排列。
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电子的外层结构,因为这些电子与其他原子的电子之间形成了化学键。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化学键。
化学键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在离子键中,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这种转移导致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离子,它们通过电子的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
第13讲原子结构化学键1.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含义。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4.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6.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常考点,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型出题。
考查原子(离子)的结构及微粒间的数量关系,也常考查对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理解以及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推断等。
【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离子或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不同层次认识原子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分子的构型,并对共价键进行分类,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能运用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揭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认识共价键的本质及类型,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分子的空间结构及性质,并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原子结构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知识点一原子结构、同位素1.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粒子原子A ZZ个——决定元素的种类(A-Z)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Mg2+的核外电子数是10。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Cl-的核外电子数是18。
(3)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特别提醒】①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中没有中子。
②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领域,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则是化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原子结构以及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核和围绕核轨道运动的电子组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中性。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电子则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结构可以以一种类似于太阳系的模型来描述,核相当于太阳,而电子则像行星围绕核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的主要性质与其电子的排布有关。
每个原子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壳层,其中电子数量最少的壳层为第一层,最接近核的为第一壳层;电子数量更多的壳层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等等。
每个壳层可以容纳的电子数目有限,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也最多容纳8个电子。
因此,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其电子排布决定的。
二、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力,用于维持分子的稳定性。
根据成键方式的不同,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主要类型。
1. 离子键离子键形成于具有正电荷的离子和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电荷离子中的电子从其外层壳层转移到负电荷离子的外层壳层,从而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出现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氯化钠(NaCl)中正离子钠和负离子氯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2. 共价键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元素之间,它涉及电子共享。
在共价键中,两个或更多个原子共享其中一个或多个轨道上的电子。
共价键的形成使原子能够达到稳定的气体构型,如氢气(H2)中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形成共价键。
3. 金属键金属键主要存在于金属元素结构中。
在金属结构中,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云的重叠形成金属键。
电子云可以自由移动,因此金属能够导电和导热。
三、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直接影响物质的性质,如密度、硬度和溶解性等。
不同类型的键会给物质带来不同的性质。
1. 离子键离子键的特点是强大的相互吸引力和高熔点。
课时24原子结构化学键知识点一原子结构【考必备·清单】1.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2)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名师点拨]①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中没有中子。
②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
(3)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的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名师点拨]①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核素的种数远大于元素的种类。
②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1H和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6C和16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6C和147N。
(3)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应用核素235 92U14 6C21H(D)31H(T)18 8O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夯基础·小题】1.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受到来自空气威胁的情况下,“空气罐头”应运而生。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解析:选D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A错误;16O和18O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两者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但两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则16O和18O互为同位素,B错误;D正确;16O 和18O都是氧原子,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转化,C错误。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基础知识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建立对这些概念的准确理解。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以轨道的形式围绕原子核运动。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基本粒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特定的原子序数,即其原子核质子数的数量。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为1,氧的原子序数为8。
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拥有不同的化学特性。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约为1.67×10^-27千克。
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约为9.11×10^-31千克。
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
二、电子结构电子的结构是原子理论的核心。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电子以能级和轨道的形式存在。
每个轨道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第一个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个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个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能级数量和电子数量之间的关系遵循一定的规律。
电子在能级之间跃迁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决定了物质在光谱学中的表现。
例如,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时,会吸收一定能量的光,而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时,会释放能量,这种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出。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原子能够形成分子和化合物。
根据成键的方式,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形成的。
当具有少数电子的金属离子和具有多余电子的非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时,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例子包括氯化钠(NaCl)和硫酸钠(Na2SO4)。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之间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
当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对时,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例子包括氧气(O2)和甲烷(CH4)。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课时作业1.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
下列有关48Ti和50Ti的说法正确的是()A.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互称同位素B.48Ti和50Ti的质量数不同,属于两种元素C.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D.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素异形体解析: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Ti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故A 正确。
答案:A2.11H、21H、31H、H+、H2是()A.氢的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氢的五种核素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解析:11H、21H、31H三种粒子质子数相同,都为1;但中子数分别为0、1、2,它们是同一种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H+是质子数为1,电子数为0,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
H2是由两个H原子构成的分子。
总之,它们属于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答案:D3.化学中有“四同”,根据“四同”的概念,下列物质间关系正确的是()A.1H2、2H2——同位素B.HCOOCH3、CH3OCHO——同分异构体C.S2-、S2-2——同素异形体D.甲醇、乙醇——同系物答案:D4.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
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可能有()A.1种B.5种C.6种D.7种解析:H的核素有3种,Cl的核素有2种,所以HCl的种类=3×2=6种,但1H37Cl和3H35Cl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HCl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有5种,答案选B。
答案:B5.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溴化铵的电子式:B.羟基的电子式:C.HClO的结构式:H—Cl—OD.氮分子的结构式:解析:A项应为C项应为H—O—Cl;D项应为N≡N。
答案:B6.下列各分子的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PCl5B.NH3C.CH4D.NCl3解析:A选项中的P原子,最外层有10个电子,B、C选项中的H原子都不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原子结构 化学键完卷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l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2*5分)1.(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二模)《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元质”即现代之“元素”,现在人类发现的化学元素已超过六十四种B .“养、轻、淡”即“氧、氢、氮”三种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C .上文中提到的八种“元质”中,有四种金属“元质”D .“微渺”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不可再分【答案】D【解析】A .由信息可知,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均为元素,目前周期表中100多种元素,则现在人类发现的化学元素多于六十四种,故A 正确;B .“养、轻、淡”即“氧、氢、氮”三种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故B 正确;C .金银铜铁为金属元素,养轻淡炭均为非金属元素,八种“元质”包括四种金属“元质”和四种非金属“元质”,故C 正确;D .原子可再分,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则“微渺”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可再分,故D 错误;故选D 。
2.(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月壤中的3He 可用于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He 和4He 核外电子数相等B .3He 和4He 是同种核素C .3He 和4He 中子数相等D .由3He 组成的单质为32He【答案】A【解析】A .3He 和4He 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等,故A 正确;B .3He 和4He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故B 错误;C .3He 和4He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C 错误;D .稀有气体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故D 错误;故选A 。
3.(2021·广东肇庆市·高三三模)硼原子受α粒子(He)轰击可得碳原子和氕:1111456412B He C H +→+.其中硼原子、碳原子核外L 能层中运动的电子数目之比为A .1∶1B .2∶5C .3∶2D .3∶4【答案】D 【解析】硼原子核外L 能层中运动的电子数目为3,碳原子核外L 能层中运动的电子数目为4,二者之比为3∶4,D 项正确;故答案选D 。
专题六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一.原子结构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结构和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的构成(2)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AZ X 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
①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总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的意义表示电子离原子核平均距离的大小,电子层常常用n 表示,n 越小表示电子离原子核等越近;因为电子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所以是一个概率平均距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K 层为最外层电子时,最多不超过2个)1。
最外层电子排满8个(He 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该结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2。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金属性,3。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非金属性。
(3)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
电子式是表示物质结构的一种式子,其写法是在元素周围用“.”或“×”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若为离子还需要用“n +”或“n -”(n 为正整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注意事项:1.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2.写双原子分子的电子式时,要注意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表示方法,具体方法如下:三.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3.离子键(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成键实质:静电作用,(4)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5)存在:所有离子化合物中都有离子键4.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2)成键微粒:原子,(3)成键实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对核的静电引力与核间、电子间的静电斥力达到平衡,(4)形成条件: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结合时,一般形成共价键,(5)共价键的分类(6)共价键存在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2)特点1。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1.(2020高考全国1卷真题)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4He)轰击金属原子W Z X,得到核素30Z+2Y,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2WX+42He→30Z+2Y+10n。
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下列叙述正确Z的是A.W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ZB.X、Y均可形成三氯化物C.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D.Y仅有一种含氧酸2.(2020高考全国2卷真题)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中,W、X、Y之间均为共价键B.Z的单质既能与水反应,也可与甲醇反应C.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D.X的氟化物XF3中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3.(2020高考全国3卷真题)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W> X>Y> Z B.原子半径:Z>Y>X>WC.元素X的含氧酸均为强酸D.Y的氧化物水化物为强碱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5.已知:BF 3和水反应生成氟硼酸(HBF 4)和硼酸(H 3BO 3),一定条件下BF 3与一定量水可形成()232H O BF ⋅晶体Q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BF 3和水反应生成氟硼酸和硼酸是氧化还原反应B .BF 3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C .晶体Q 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和氢键D .H 3BO 3在水中只发生反应:()3324H BO H OB OH H -+⎡⎤++⎣⎦,可知硼酸是一元酸6.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 X m+、b Y n+、c Z n-和d R m-(a 、b 、c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 ,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a-b=n-m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③元素非金属性Z>R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A .②③正确B .只有③正确C .①②③④都正确D .①②③正确 7.已知33As 、35Br 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s >Cl >PB .热稳定性:HCl >AsH 3>HBrC .还原性:As 3->S 2->Cl -D .酸性:H 3AsO 4>H 2SO 4>H 3PO 4 8.已知A 、B 、C 、D 为短周期内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元素,X 、Y 、M 、N 分别是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为B 、C 两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且摩尔质量相同。
高三一轮复习之化学键一、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二、化学键的分类三、几种化学键的比较【例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NaCl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例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例3】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例4】.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是8电子结构的是()A.BeCl2 B. PCl3 C. PCl5 D. N2【例5】1999年曾报导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5+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5+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C.化合物N5AsF6中As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化合价为-1四、四种晶体的比较五、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比较六、物质熔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强,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1)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2)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1)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2)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七、“相似相溶”规律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由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例6】:下列物质呈固态时,一定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非金属单质B、非金属氧化物C、含氧酸D、金属氧化物【例7】:有下列8种晶体:A、(水晶)SiO2;B、冰醋酸;C、氧化镁;D、白磷;E、晶体氩;F、氯化铵;G、铝;H、金刚石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晶体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