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培训教程解读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22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介绍及使用说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英文名称为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简称NSTL)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于2000年6月12日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网上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心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制订数据加工标准、规范,建立科技文献数据库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面向全国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推进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组织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数字化应用,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1. 系统资源NSTL网络服务系统拥有丰富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目次、目录、文摘等二次文献数据库、网络版全文期刊、图书与工具书。
二次文献数据库涉及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标准、计量检定规程及工具书等文献类型。
外文二次文献库主要包括:1995年以来的1万3千种西文学术期刊、1985年以来世界各地出版的学术会议论文、2001年以来国外出版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1978年以来的美国政府研究报告、以及2000年以来的日俄文重要学术期刊。
专利文摘数据库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七国两组织专利文献。
标准数据库包括:GB标准、ISO标准、IEC标准、BS标准、DIN标准、NF标准和JIS标准。
规程数据库包括: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检定系统、技术规范及计量基准、副基准操作技术规范等。
网络版全文数据库包括NSTL单独及合作购买的国外网络版期刊、中文电子图书等全文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字业务服务平台备份体系系统集成项目技术需求说明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1 背景 (3)2 项目需求和技术方案要求 (3)3 技术指标 (5)3.1 PC服务器 (5)3.2 虚拟化软件 (6)3.3 存储 (8)3.4 存储交换机 (9)3.5 网络交换机 (10)3.6 虚拟带库 (10)3.7 备份软件 (12)3.8 文件同步控制软件 (13)4 项目系统集成要求 (14)4.1 项目配套软件开发集成 (14)4.2 项目实施服务要求 (15)1背景NSTL文献数据库的数据规模较大,包括原文、有二次文献数据、引文总数超过1.7亿条,并且每年以千万级的数据量递增。
同时,各个应用服务系统用户访问日志和网络设备日志等日志信息也需要长期保存。
迫切需要建立集中统一的备份体系,以确保NSTL资源建设、数据加工和网络服务系统的数字资源的安全。
2项目需求和技术方案要求目前NSTL各系统的数据都是由相关维护人员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备份。
备份的方式、内容、频率、保存介质、备份效率、自动化程度、全面性等都存在诸多不足和严重隐患,进行数据恢复时采用的数据源、时间点、完整性都不能得到100%保证,并且还存在各系统珍贵的用户访问记录都没有收集和保存的情况,使NSTL缺少对业务服务系统的用户访问习惯做深入分析,导致系统完善人员很难满足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业务逻辑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NSTL积累的各类型数据量级从GB到TB再到数十TB,数据量增长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进行数据备份的难度越来越高,上述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NSTL 必须尽快建设集中的数据备份子系统,统一各业务服务系统的备份方式,自动地、高效地、全面地、可靠地将NSTL各业务服务系统数据存放起来,一旦在线服务系统发生意外,相关数据可被可靠、快速地恢复。
另外,多年来,NSTL在各成员单位也积累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包括NSTL采购的、NSTL 加工的、服务系统使用的中间文件和产生的访问文件和其它需要NSTL集中保存的数字资源,也亟需NSTL建设一个统一存放子系统和日志收集子系统,集中保存、使用和备份这些数字资源,以便在对NSTL数字资源统一收集存放的基础上,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再利用,充分盘活这些数据资产。
可8章22一26节解释1. 引言1.1背景介绍1背景介绍本章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相关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后续章节中的内容。
首先将引述针对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包括已有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以帮助读者对该领域的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下来,本章将详细介绍本研究探讨的主题和问题。
在该主题的背景下,将引入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术语,以确保读者对后续章节中使用的特定术语有一个明确的理解。
在理论框架的引导下,本章将展现该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个特定的主题进行研究。
进一步,将解释该研究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动机,以及该研究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最后,本章将概述本研究的结构和组织,在前瞻性地解释后续各章节的内容,以保证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本研究的整体架构和逻辑。
通过对本章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研究问题,为后续章节的理解和分析铺垫基础。
1.2目的和意义目的和意义:概述:本章节将探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所追寻的问题以及对学术和实践领域的贡献。
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现象,将重点放在...通过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旨在提供对该领域的全面理解研究目的是为了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提出新的观点/理论/方法2.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对某一课题/领域的认识,为相关的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研究,可以提供改进现有理论/方法的基础,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本研究对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某一行业/组织提供战略指导或解决方案3.研究问题本研究将探讨的问题包括...通过分析某一现象/事件,解决以下问题...通过研究某一理论/模型,回答以下问题...4.学术贡献本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通过提出新的观点/理论,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进行补充和丰富本研究的方法论对于未来相关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借鉴意义5.实践意义本研究对实践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研究结果将为某一行业/组织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促进其发展研究成果对于某一领域的改进或创新具有启发作用,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6.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定性/混合研究方法,以实证分析/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研究步骤将包括问题定义、文献综述、理论框架构建、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7.研究局限性与不足之处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结果的普适性可能受到样本限制/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的影响研究方法可能存在某些偏差,需要更多验证与改进8.论文结构概述除了本章节,论文还包括以下章节...第二章将回顾相关文献,有助于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将详细介绍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第四章将展示研究结果与分析,包括对实证数据的解读与讨论第五章将总结研究的发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注:以上为大纲中“可8章22一26节解释”的内容,旨在丰富大纲,使其更加完整。
第一讲文献检索1.科技文献检索的作用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1、文献[1][1]:document; literature,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或视频等手段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文献由三项基本要素构成:(1)知识信息的内容,这是文献的灵魂所在;(2)载体材料,即可供记录知识或信息的物质材料,如从龟甲到简帛、纸张、光盘等各类物质载体;(3)记录方式:即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把知识信息记录在一定的载体材料上。
2、文献检索: document retrieval;或 literature search:根据研究或课题的需要,借助检索工具,迅速、准确、没有重大遗漏地查询相关文献(或文献信息)的过程。
文献检索包括(1)数据检索(如2002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事实检索(何时何地签署了何种条约)和(3)文献检索(使用最广、最重要的一种,狭义的“文献检索”,结果是“线索”。
)等。
课题查询及论文参考资料的收集科技查新:立项,成果鉴定,申报奖励,专利申请,技术引进,新品开发等2.科技文献的形式及特点(1)图书(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包括(1)专著(2)科普读物(3)教科书(4)参考工具书等。
(2) 期刊:期刊是最重要的科技与社科信息源(3)特种文献:报道及时,内容新,但多数都不公开发行。
常见(a)科技报告(report)(b)会议文献(proceeding conference paper)(c)专利文献(d)学位论文(e)政府出版物(f)标准文献(g)产品资料(h)科技档案3.科技文献检索方法文献检索的类型:事实检索、数据检索、与文献检索(相关检索)文献检索的一般过程是:1,分析研究课题:明确其学科本质,拟定检索文献的类型、文种及时限等。
关键要注意,(1)课题中是否有并列主题[4][4]与隐含主题[5][5];(2)由此确定检索的范围与提问标识;2,选择检索工具:(1)著名的综合性检索工具:美国的《工程索引》,《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科学文摘SA》;(2)专业性检索工具如美国的《化学文摘C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