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在氧气燃烧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三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7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学生:有问:什么事例能证明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学生回答--不易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空气_氧气_氧气的化学性质-单选题专训及答案(三)氧气的化学性质单选题专训1、(2020佛山.中考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收集满 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与水反应B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A . AB . BC . CD . D2、(2020遵化.中考模拟)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反应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 .3、(2016长春.中考模拟) 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气体是()A . 氮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氧气 D . 稀有气体4、(2019和平.中考模拟) “长征五号,于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成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也称“冰箭”,因为火箭肚子里装了满满的深低温液氢液氧燃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 . 液氢是燃料B . 液氧是助燃剂C . 液氧是混合物D . 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5、(2019杨浦.中考模拟) 空气中最不活泼的气体是()A . 氧气B . 氮气C . 氦气D . 二氧化碳6、(2016南京.中考模拟) 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 .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B .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C .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D .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7、(2017花都.中考模拟)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 镁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要加热就能够在表面生成MgOB . 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固体 C .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D .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8、(2016.中考模拟)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 氧气具有助燃性B .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C . 分子在不断运动D . 氧气不易溶于水9、(2016四川.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蒸发B . 取用固体粉末C . 取用液体 D . 铁丝在O2中燃烧10、(2016淮安.中考真卷)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熄灭酒精灯B . 检查装置气密性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 取用固体药品11、(2017来宾.中考真卷) 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氧气可作燃料B . 实验室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C . 通常状况下,氧气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D .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跟任何物质反应12、(2017娄底.中考真卷)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B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 . 涤纶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一股烧焦的羽毛气味D . 在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13、(2018.中考模拟) 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选项 A B C D转化关系物质甲H2O2C CaCO3FeCl2乙O2CO CO2Fe丙H2O CO2Na2CO3Fe2O3A . AB . BC . CD . D14、(2014徐州.中考真卷) 课本上有8个“基础实验”,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 “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持续加热食盐溶液直至水分蒸干B .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C . “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D .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15、(2011贺州.中考真卷)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 铁丝在O2中燃烧 B . 蒸发 C .过滤 D . CO2验满16、(2016丰台.中考模拟)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A . 木炭B . 铁丝C . 硫磺D . 红磷17、(2016长春.中考模拟) 下列归纳中,错误的是()A . 铜、石墨、石灰水都具有导电性B . H2;O2;CO2都能用排水法收集 C . C;S;P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气体 D . Al;Zn;Fe都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18、(2020岳阳.中考真卷) 北斗“收官之星”于6月23日成功发射,比原定计划推迟7天的原因是控制液氧流量的稳压器出现故障,火箭推进剂中的燃料出现变化,螺栓出现轻微腐蚀。
课题 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介绍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讨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将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课堂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提升。
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多角度观察,并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本实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实验,解决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实验课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以及硫的燃烧实验部分会造成环境污染。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所以,如果要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此实验,必须改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充满探究欲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表面认识。
单纯觉得实验本身有趣,而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探究。
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知识,具备了药品取用、加热,各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也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加上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创造力欠缺,所以,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未做过系统的探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物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实验3-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1、做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归纳】检验氧气的方法:(板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步骤2:指导学生完成三个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P35的表中,并思考:木炭、硫、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能否燃烧?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活动3【讲授】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1)木炭(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持续红热,无火焰,无烟。
(思考)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这种气体是什么?(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思考)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的目的是什么?(预热、引燃铁丝)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铺少量细沙或装少量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到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铁丝在空中加热的情况,持续红热,离火变冷,不会燃烧。
(3)蜡烛(乳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空气中燃烧情况: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①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还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思考)在该实验中,为了准确观察其生成物,瓶中的氧气应满足什么条件?(干燥)活动4【练习】巩固新知1、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前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2、写出这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分析这三个反应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反应类型。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化合反应的特征?4、学生上黑板写出不同与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一、引言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它主要由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在氧气的作用下,木炭可以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热能和二氧化碳。
为了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实验器材的准备:准备好玻璃瓶、木炭、酒精灯、氧气气体瓶、试管架等实验器材。
2. 实验环境的选择:确保实验环境通风良好,以免燃烧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滞留导致安全问题。
三、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放置在试管架上,并加入适量的木炭。
2. 将酒精灯点燃,将火焰接近玻璃瓶口,使其中的氧气被酒精灯燃烧产生的火焰中的氧气取代。
3. 当玻璃瓶内充满酒精灯燃烧产生的火焰中的氧气后,将火焰迅速熄灭,立即用氧气气体瓶将玻璃瓶口封严。
4. 观察玻璃瓶内的变化,记录下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剧烈晃动或碰撞实验器材,以免导致意外发生。
2. 火焰的处理要小心谨慎,避免烧伤或引发火灾,实验结束后要确保火焰已经完全熄灭。
3. 在封闭玻璃瓶口时,要确保玻璃瓶口与氧气气体瓶之间没有空隙,以免氧气泄漏导致实验失败。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玻璃瓶内的变化,包括燃烧现象、气体生成和颜色变化等,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将实验器材归位,并确保实验环境恢复整洁。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火焰和烟雾,并且玻璃瓶内的氧气被消耗,最终生成了二氧化碳。
这个结果符合木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木炭 + 氧气→ 二氧化碳 + 热能。
实验结果还可以用来讨论木炭的燃烧特性和热能释放等方面的问题。
六、实验的意义与应用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燃烧反应,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过程和燃烧产物的生成。
此外,这个实验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中。
七、实验的拓展与改进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特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实验,如改变木炭的形状、大小等因素,观察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或者改变氧气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探究其对燃烧速率和产物生成的影响。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作者:曹林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06期【内容摘要】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比较完整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第一课,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在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对氧气的化学性质产生一些疑问。
对此,教师可进行实验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教学突破学生关于氧气性质的疑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
以往传统的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节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探究课堂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关键词】氧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比较完整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第一课,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应予以重视,而传统的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节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探究课堂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认识并学习物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并且这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实验探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行探究,他們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处在盲目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准确完整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可以在实验室完成,需要教师提前制取并收集好氧气,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节课。
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有一次,一位化学家对熟人谈起氧气的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