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71.74 KB
- 文档页数:2
西葫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西葫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品种:选择适合自己地区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的西葫芦品种。
常见的品种有绿皮和黄皮两种。
2.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松土、翻耕和施肥处理。
西葫芦喜欢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3. 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长周期,选择适时的播种时间。
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土壤。
4.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烂根。
尤其是在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5. 营养管理:西葫芦对养分需求较高,可以在播种前和苗期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也可以适时追肥。
注意平衡氮、磷、钾等元素的供应。
6. 病虫害防治:西葫芦容易受到种种病虫害的侵袭,如霜霉病、瓢虫、飞虱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用有机农药防治病害等。
7. 支架管理:西葫芦的藤蔓生长迅速,可以使用支架或篱笆等结构进行管理,以保持植株的良好生长和果实的通透光照。
8. 采收: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及时采摘成熟的西葫芦,以保持品质和口感。
一般在果实长到12-18厘米左右时采收,以免果实过老导致味道苦涩。
西葫芦栽培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和水果,西葫芦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西葫芦营养丰富,可以作为菜肴、汤、沙拉等多种做法进行烹饪,口感鲜美,味道清爽。
而在家庭中栽培西葫芦,可以不仅可以尝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农艺技能。
那么,如何合理地进行西葫芦的栽培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西葫芦的栽培技术。
一、西葫芦的品种及特点西葫芦在市场上有多个品种,如草莓西葫芦、黄瓜西葫芦、圆柿西葫芦等,其中最常见的品种为圆柿西葫芦。
这种西葫芦果实呈长圆形或椭圆形,表皮为光滑或粗糙,颜色有深绿色、白色和黄色等。
西葫芦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钙、铁等,是很好的蔬菜和糖果水果。
二、西葫芦的生长环境西葫芦喜欢温暖、光照充足、湿度适宜的环境。
最适合西葫芦生长的温度为20℃~25℃,最适合的土壤为疏松、肥沃、通透、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生长过程中,西葫芦对光照的要求比较高,每天需要8~10小时的阳光照射。
如果光线不足,西葫芦的生长速度会变慢,甚至影响果实的正常生长。
三、西葫芦的栽培方法1.选择合适的地块选择一个充足光照、排水良好的地块,可在土里加入适量的腐熟肥料,有利于西葫芦的生长发育。
如果土壤过于肥沃或过于潮湿,会影响西葫芦的正常生长。
为了防止土壤过于肥沃和潮湿,应该在地里掺入一些沙子或泥炭,以减少土壤的肥沃和潮湿程度。
2.选择品种在栽培西葫芦时,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品种。
圆柿西葫芦是最常见的品种之一,但也可以尝试栽培其他品种。
对于喜欢品尝新奇口味的消费者,可以选择草莓西葫芦或黄瓜西葫芦等。
3.种植方式西葫芦一般采用直接播种或移栽的方式进行栽培。
在播种前,应该先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防病虫害的侵入。
在种植稀疏的葫芦时,需要控制每株苗的生长,最好选择一个株苗,让它自己生长,其余的苗子都要及时拉掉,避免影响西葫芦的正常生长。
4.浇水施肥在生长过程中,西葫芦需要适量的水分,可以每天早上或傍晚进行浇水。
在浇水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把水浇在叶子上,以免导致病害的发生。
西葫芦新的栽培技术
施肥栽种西葫芦根系较发达,耐肥水,播种前将土地深翻,并施人底肥,一般施入腐熟鸡粪、碳铵斤、优质过磷酸钙、整平后覆盖地膜打孔并栽植,栽植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抑制病虫源,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促进植物生长。
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应及时结合除草进行中耕。
为促进根部发育,要往根部培土,一般中耕2-3次。
浇水追肥幼苗拉十字叶时追施碳铵,不浇水,同时对叶面喷施壮瓜蒂灵,可促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定向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
当幼苗期处于多雨季节时,应及时排除畦内积水。
当第一个瓜坐住后,浇第一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追肥掌握少施,勤施的原则,以后2-3次追肥浇水一次。
注意浇水要小水,切忌大水浸灌。
人工授粉在晴天早上6~9时摘取雄花,将花药轻轻地涂在雌药柱头,1朵雄花授2~3朵雌花。
在10时左右用壮瓜蒂灵喷瓜柄和柱头。
西葫芦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西葫芦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需要进行科学的种植管理。
本篇文章将简单介绍西葫芦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
1.灌溉管理西葫芦对水分需求较高,但需要避免过度灌溉。
一般情况下,生长期间每7-10天进行一次灌溉,每次浇水量应该达到土层深度的30-40%。
如果出现干旱或高温天气,灌溉可以增加至每3-5天一次。
2.施肥管理西葫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需要适时施肥。
可以在种植前充分施入基肥,再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建议使用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的无机肥。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品种和生长情况等因素确定。
3.保温管理西葫芦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夜间温度要高于10℃。
在寒冷地区或气温波动较大的地区,可以使用覆盖保护方法,保持地温。
可以使用遮阳网、农用保鲜膜等材料进行覆盖。
4.病虫害防治西葫芦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白粉病、叶霉病、蚜虫、粉虱等。
为了预防这些害虫的发生,可以采用轮作、合理施肥等方法。
在病虫害出现之后,可以使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
5.采收及储存西葫芦的采收时间要根据品种和生长情况来定。
一般来说,无论是黄瓜状还是球形的西葫芦,应该在果实直径达到3-5厘米左右时采摘。
采收时要注意避免损伤果实,防止果实变形或腐烂。
采摘后的西葫芦应该进行分类、包装和储存,避免受到机械损伤和日晒雨淋。
综上所述,西葫芦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包括灌溉管理、施肥管理、保温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及储存。
只有在科学地进行管理,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和更好的品质。
西葫芦的种植技术与栽培西葫芦是一种易于栽培的蔬菜,以下是西葫芦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
1. 土壤选择:西葫芦喜欢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 pH 值在6.0-7.0之间的地方生长。
如果土壤不太理想,可以在种植前进行深翻、加入有机肥料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
2. 种植季节:西葫芦适合春、夏、秋季进行种植。
在北方的寒冷地区,最好在温室里进行种植。
3. 种子处理:在种植之前,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约12小时,然后再用热水进行冷水浸泡,使其发芽速度加快。
4. 播种:将西葫芦种子均匀地撒在 2-3 公分深的播种沟中。
距离距离一般应为 60 - 70 公分,每行种距为50 - 60 公分。
5. 浇水:西葫芦适宜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于湿润,否则容易引起病害。
夏季气温较高时,需加强浇水量。
6. 施肥:西葫芦生长期较短,通常在播种后的7-10天后开始施肥。
可使用有机肥料或水溶性肥料进行施肥。
7. 种植密度:西葫芦生长迅速,因此种植密度宜适中。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种植 3 - 4 株为宜。
8. 病虫防治:西葫芦易受到白粉病、炭疽病、蚜虫、飞虱等威胁。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9. 采收:当西葫芦果实长到15-20公分,呈淡绿色或黄色时,可以进行采摘。
采摘后应立即清洗,并放入冷藏保存,以保持其新鲜度。
西葫芦栽培技术
西葫芦是一种适合在温暖气候生长的瓜类蔬菜。
以下是西葫芦栽培的一些技巧:
1. 土壤选择:西葫芦喜欢排水良好的松散土壤,最好的土壤pH 值在6.0-6.8之间。
建议在种植前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料。
2. 种子选择:在选购品种时,尤其要关注生长周期和抗病抗虫能力。
如果是西葫芦种子,则需要浸泡在温水中,时间为4-6小时。
3. 播种时间:在天气稳定温暖的时候播种,尽量避免气温过低或过高。
一般建议在春季或早夏季进行播种。
4. 播种及种植:选用深度为1-1.5厘米的播种方法,栽培密度为2-3个苗/平米。
西葫芦是蔓性生长的蔬菜,需要在苗长到一定高度之后进行支架搭建或定向支撑。
5. 管理:西葫芦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水分,适当浇水可以保证果实的品质。
此外,及时除草,施肥、上架、疏花、修剪、病虫害防治同样需要注意。
6. 采收:成熟的西葫芦果子,以颜色、形态和大小均匀为宜,一般在果长为12-18厘米的时候采收,采摘时要保留一定的柄长,便于保存。
希望这些技巧可以帮助种植西葫芦的人们,获得丰收的好收成。
西葫芦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湛长菊来源:《吉林蔬菜》 2012年第8期湛长菊(青海省互助县农业技术学校810500)葫芦科,南瓜属,原产北美洲南部,今广泛栽培,一年生草质藤本(蔓生),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
多数品种主蔓优势明显,侧蔓少而弱。
花单性,雌雄同株。
花单生于叶腋,鲜黄或橙黄色。
别名:茭瓜、白瓜、番瓜、美洲南瓜。
1品种特性1.1温度西葫芦为瓜类蔬菜中较耐寒而不耐高温的种类。
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25℃,15℃以下生长缓慢,8℃以下停止生长。
30℃以上生长缓慢并极易发生疾病。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13℃可以发芽,但很缓慢;30~35℃发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长。
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温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
早熟品种耐低温能力更强。
根系伸长的最低温度为6℃,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为12℃。
夜温8~10℃时受精果实可正常发育。
1.2光照光照强度要求适中,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时易引起徒长。
光周期方面属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下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条件下结瓜期较早。
1.3湿度喜湿润,不耐干旱,特别是在结瓜期土壤应保持湿润,才能获得高产。
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毒病;但高温高湿也易造成白粉病。
2高产栽培技术2.1选种浸种选取干净饱满的种子,置入瓦盆或其它无油污的容器中,先用冷水浸泡,再用50~55℃的温水烫种,不断搅拌,保持15~20分钟,自然冷却至20~30℃,浸种4~6小时,捞出后再用1%高锰酸钾浸20~30分钟,以消毒杀菌。
风干至半干时可加温催芽,温度以25℃为宜。
如种子量大,催芽时可翻动,以促使发芽整齐,但出芽后即不再翻动。
2.2适期播种芽长约1.5厘米时播种,需选择晴朗温暖天气;若遇阴雨天不能播种时,可将种子置于冷凉处,控制幼芽生长。
播种后覆土约2厘米。
2.3定植与田间管理经30~35天的苗期管理,培育出具3~4片真叶的幼苗,可进行定植。
整好地后,起成60~65厘米距离的垄,按株距40~50厘米刨埯,每亩定植2000~2500株。
西葫芦特征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西葫芦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西葫芦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培育壮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西葫芦;特征特性;无公害;栽培技术1 特征特性1.1 特征西葫芦又称玉瓜、角瓜,属于葫芦科草本植物。
其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多,吸水吸肥力强。
茎蔓生、半蔓生和茎蔓从生。
主蔓易生分枝。
叶片大、绿色、互生;叶柄和叶面有刺,叶片中空易折。
花为黄色单性花。
果为扁圆形或筒状、皮色绿,有的有黄条,成熟果实皮厚,呈乳黄色。
种子呈披针形、乳黄色,千粒重150~200 g。
1.2 特性西葫芦为较耐低温、耐旱作物。
适应温度为15~38 ℃,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5 ℃,适应土温为12~35 ℃,适宜土温为15~25 ℃。
西葫芦较耐旱,生长前期以土壤不干燥为度,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多,要求保持土壤湿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5%~55%。
西葫芦为短日照作物,在日照7~8 h条件下雌花多,开花结果早。
西葫芦吸肥力强,需钾肥较多,施肥时宜将氮、磷、钾、钙、镁肥配合施用。
一般每产1 000 kg西葫芦,需氮肥3.92 kg、磷肥2.08 kg、钾肥8.08 kg。
西葫芦既喜水肥,同时又耐瘠薄,适宜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微酸性土壤上种植。
土壤酸碱度以氢离子浓度158.3~316.3 nmoL/L(pH值5.5~6.8)为宜。
2 无公害栽培技术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西葫芦的早熟品种有早春一代、一窝猴、阿太一代、特早一号、小白皮和花叶葫芦等,中熟品种有长蔓西葫芦等。
一般于早春季节在大棚(室)里进行栽培,效益较高。
播种量在4.5~7.5 kg/hm2。
播种前选择无杂质、籽粒饱满的种子放在50~55 ℃的温水中,搅拌15 min,然后放在室温水中浸泡6~8 h,接着再搓洗干净,并再用清水洗净,放到25~30 ℃条件下保温保湿催芽,并每6 h用清水淘洗1次,经2~3 d即可发芽。
西葫芦的种植技术与栽培西葫芦(学名:Cucurbita pepo)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许多家庭菜园的种植选择之一。
它的果实呈长圆形,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口感清脆爽口。
下面将介绍西葫芦的种植技术与栽培,帮助您在家庭菜园中成功种植这一美味蔬菜。
1. 土壤选择与改良西葫芦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在选择土壤时,应避免选择过于黏重的黏土或过于砂质的沙土。
若土壤质地不佳,可通过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和沙子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2. 种子选择与发芽选择质量好、品种纯正的西葫芦种子非常重要。
种子的外观应饱满、无病斑和虫蛀。
在播种前,可以选择将种子进行温水浸泡12小时,有助于提高发芽率。
然后将种子播入育苗盘或育苗箱,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在15-25摄氏度下发芽。
3. 育苗与移栽当西葫芦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栽。
在移栽前,要提前准备好适宜的床土,并将床土施入腐熟有机肥料。
移栽时,将幼苗整株移植到床上,保持适当的株行距和株间距,通常为株行距60-80厘米,株间距50-80厘米。
4. 养护与管理西葫芦生长迅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系窒息和病害发生。
同时,要及时除草,保持周围的环境整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如果发现有害虫存在,可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
5. 结果与采收西葫芦一般在播种后40-50天左右即可开始采收。
果实的大小和形状会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果实的长度应达到15-20厘米左右,表皮光滑,颜色鲜亮,有均匀的绿色或黄色。
通过以上的种植技术与栽培,相信您已经对西葫芦的种植有了初步的了解。
希望您能成功地在家庭菜园中种植出健康、美味的西葫芦,为您的餐桌增添色彩和营养。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专业的园艺人员咨询。
祝您种植顺利,收获丰富!。
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4号的选育作者:武青山武峻新来源:《中国瓜菜》2010年第01期摘要: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4号是以国外西葫芦品种的分离后代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纯合自交系D-95-2为母本,以从我国地方品种白皮西葫芦中选育的稳定自交系E-96-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一代杂交种。
该品种属短蔓密植类型,极早熟;嫩瓜皮色为鲜嫩的浅绿色,带细网纹,长筒形,光泽度好;植株生长势强,雌花多,瓜码密,耐低温、弱光,丰产,抗病,667m2产量5000kg左右。
适合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早春各种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关键词: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4号;一代杂交种1育种目标目前,西葫芦在我国的栽培面积逐年增大,且随着保护地的发展,栽培季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单一季节栽培发展到现在周年栽培。
人们对西葫芦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早青一代西葫芦品种曾是我国的主栽品种,在生产中占有很大的面积,但是该品种存在瓜形不好、颜色欠佳、持续结瓜时间较短等缺点。
因此,选育综合性状优良适合早春栽培的西葫芦新品种迫在眉睫。
为此笔者确立了培育既具早青一代早熟、高产、膨瓜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又具有瓜条顺直、瓜色亮绿、耐弱光、耐运输、持续结瓜时间长、生长势强、抗病性好等特点的优质西葫芦新品种的目标,以满足种植者和市场的需要。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选育出了符合育种目标的寒丽、晋西葫芦4号等优良品种。
2选育经过2.1母本母本是从国外搜集的西葫芦品种的分离后代中经多代自交提纯获得的高代纯合自交系。
代号D-95-2。
该自交系具有株形紧凑、生长势强、果实整齐度高、始花节位低、节成性好、雌花率较高、茎秆深绿、叶面有白斑等特点。
2.2父本父本是从我国地方品种白皮西葫芦中选育的稳定自交系,代号E-96-8。
该自交系生长势强,雌花节位低,瓜码适中,果实长棒形,瓜色浅绿,茎秆浅绿。
叶片绿色,抗病性强。
2.3品种的育成2000年配制杂交组合,2001年进行了组合筛选试验,2002-2003年早春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地对入选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其中D-95-2×E-96-8组合在产量、外观商品性和抗逆性上均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