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历年中考真题解析(文言文)附答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11
2023南通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同“途”,路上。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_____编订的史书《________》。
南通市历年中考真题解析(散文阅读)【2008年】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16分)抽打心中的樱桃花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
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
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
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
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
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
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⑤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
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
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
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逐步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
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因为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
因为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
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15.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恪守(kè)诘难(jié)拮据(jū)恪尽职守(kè)B. 诓骗(kuāng)狡黠(xiá)诘责(jié)怏怏不乐(yàng)C. 襁褓(qiǎng)枘凿(ruì)谀词(yú)锲而不舍(qì)D. 亵渎(xiè)陨落(yǔn)嗤笑(chī)吹毛求疵(c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A项中“拮据”的“据”应读“jū”,但在此处作为“经济境况不好,钱不够用”的意思时,应读“jū”,故A项错误;C 项中“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表示雕刻不停的意思,故C项错误;D项中“陨落”的“陨”应读“yǔn”,但此处“陨落”指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动的物体从高空掉下,多用于比喻伟人或巨星的去世,读音无误,但考虑到题目要求完全正确,而A、C两项均有误,故D项虽部分正确但非最佳选项;B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完全正确,故B项为正确答案。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个个精神抖擞,跑动积极,配合默契,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
B. 这位老艺术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的表演总是那么惟妙惟肖,深受观众喜爱。
C. 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D. 春天到了,公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真是美不胜收。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项中“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饱满,与句意相符,使用恰当;B项中“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但此处用于形容老艺术家的表演,与句意不符,因为表演并非模仿,而是创造,故使用不恰当;C项中“吃一堑,长一智”指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与句意相符,使用恰当;D项中“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看不过来,与句意相符,使用恰当。
2023南通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七年,为侍中。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_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
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封事,谤木之遗也。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
”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
”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金:金属。
②砺(lì):磨砺。
③便:安适。
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
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狱:案件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谤:诽谤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彰:揭示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弼:辅佐(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陋室铭》)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因多病辞官,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2023-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南通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行走,是一种jījí的人生姿态。
在自然中流连,听燕语呢喃 A 观星辰大海;在岁月中穿行,见证社会变迁,lǐng lüè时代风采;在经典中徜徉,感受文学魅力,纵观世间万象;在生活中追寻,感悟人生真谛,谱写生命华章……路在脚下,行者无疆。
行走,让心灵伴随脚步,让生命遇见 B (不期而至/不约而同)的美好,走向梦的远方!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3.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B处的词语是______。
4. 海韵中学组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研学活动。
请你参与。
(1)宣传组准备制作活动标语你想推荐下面哪一句?请结合活动主题简述理由。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B没有知识的旅行者,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萨阿迪我推荐:______(只填序号),理由:____(2)策划组决定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启动仪式。
请你根据要求,通知爸爸参加。
策划组组长:各位同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活动即将启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意义﹐我们准备邀请家长们后天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请同学们回去转告。
第二天晚上,爸爸出差回来﹐你向爸爸转告这件事。
你说:__________5. 整本书阅读。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感动了千千万万个读者。
书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请结合具体内容,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2)高尔基曾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
"请在《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运用想象丰富故事情节的。
6. 用课文原句填空。
卷I(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4分)敬畏经典,我们以丰厚的素养zī rùn灵魂;敬畏传统,我们以独特的文化yì lì东方;敬畏科技,我们以创新的姿态yōng bào未来;敬畏自然,我们以深刻的感悟积淀人生……通过心怀敬畏,使智慧的品质得以提升。
心怀敬畏,不能只是A(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心怀敬畏,梦想才能飞得更加高远。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
(1分)A处的短语是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4.文华中学九(1)班开展“阅读者·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
(8分)活动一:合作交流(3分)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
你在倾听后,委婉..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活动二:组内辩论(3分)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活动三:成果展示(2分)编辑一份“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写出两个栏目名称。
5.用课文原句填空。
(9分)(1)天时不如地利,(《孟子》)(2)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3)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4)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二(6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6分)减字木兰花竞渡[宋]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页,溺廊0分, 考试闻恥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您题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彳题卡指定的位置。
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聚碍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4.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效(2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成1—4题。
(15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岁月总会在我们心中播下深深的常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荣辱成败,或给我们深深的上______ (启蒙/启迪),或给我们重重的mb li a n…… 直面内心, 我们的目光^ninrui ;畅诉心曲,我们的心更扯M nj i ng。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橫上。
(1分)3. 画线句子有语病, 请写出修憩见(2分)4.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 请你翩(9分)A处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o(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2分)示例:聆听名人故事(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
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4分)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喲(3分)《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抬》,请任选一:篇,结合文屮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的生活5 •用课文捺句填空7(1)兼葭苍苍,。
(《诗经》)(2)------------- 天狼。
(苏轼《江城密州出猎》)(3) ----------------------------- ,各领风骚数篇(赵翼《论诗》)(5)杜甫《望岳》中“”两句诗, 不役(4) --------- o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夫的右胸醜(6)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追求洁身美好的高尚情操都不能变应周颐在《爱莲说》中所说:二(62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南通市历年中考真题解析(诗歌赏析)【2008年】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春雪韩愈(重视初春的时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分)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2009年】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3分)竹石郑燮①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①郑燮:号板桥。
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②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重视竹的意象分析)①请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空白处。
应填咬。
(1分)②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的坚韧,执著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2分)【2010年】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重视诗的类别:田园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诗人闲居时恬淡的心境和对田园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
②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分)示例:推开门,两座郁郁青青的山峦殷勤而急切地扑人眼帘,满眼翠绿,令人心旷神怡。
(将“两山排闼”理解成“两山像推开门一样”亦可)【2011年】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6分)春草[宋]刘敞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重视关键字的内涵)6.“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3分)“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一、(25分)1.(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滚滚长江东入海,大势已立潮头来。
前进,让一切成为可能。
在滚烫的生活中,倾听内心的召唤,以勇毅执着的姿态,让青春xuàn lì;在奋进的征程上,xiǎng shòu风雨的洗礼,以砥砺前行的姿态,让梦想闪光A 在奔腾的时代里,描绘理想的蓝图,以B (奋勇搏击/前呼后拥)的姿态,让人生飞驰。
志存高远,领略绝顶胜景;脚踏实地,共谱盛世华章。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B处的词语是。
2.(12分)你校“红色驿站”将举办“前进路上有灯塔”读书交流会。
你积极参与其中。
(1)为了解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现状,“红色驿站”拟在全体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
请你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问题二:(2)同学们围绕阅读“红色经典”的意义展开讨论。
请发表你的意见。
(3)“红色驿站”计划拍摄“灯塔人物”微电影。
请你从以下几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为主角,联系具体情节说说选择的理由。
备选作品:《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4)读书交流会设置了“我喜爱的作家作品”交流环节,你准备交流的题目是“‘人民的诗人’——艾青”。
请结合《艾青诗选》说说你定这个题目的原因。
3.(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前进路上,我们汲取“静以修身,(1)”(诸葛亮《诫子书》)的人生智慧;我们胸怀“会当凌绝顶,(2)”(杜甫《望岳》)的凌云壮志;我们迎接“政入万山围子里,(3)”[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重重挑战;我们敬仰“零落成泥碾作尘,(4)”(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坚贞品格;我们追求“(5),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的少年意气;我们铭记“(6),,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的人生哲理;我们坚定“(7),”[李白《行路难》(其一)]的理想追求。
南通市历年中考真题解析(文言文)【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8分)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
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
”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16.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4分)①朕不与迁官②良久不止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帝素.嫌其人()②良久不去.()③帝怒形于色.()④外间百姓正望.雨()18.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刑以.惩恶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①帝竟从其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左右皆震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严母教读》),完成16-20题。
(18分)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②,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选自《鸣机夜课图记》)【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诗人。
②夏楚:这里是责打的意思。
1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4分)①拥被覆双足②妹何托焉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毕陈.左右()②儿怠.,则少加夏楚()③至.夜分()④诸姨尝.谓母曰()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①令铨坐膝下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铨张目视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简要阐述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
(2分)第一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6分)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①。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⑦。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①卓帐:竖立帐篷。
②绡縠(xiāo hú):一种丝织品。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2分)①使人过涧②盖夕虹也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予使.契丹()②相去.数丈()③立涧之东西.望()④逾.山而去()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从文中找出任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两个..重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因取旧案反覆观之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读书辄.成诵()②晚更.号六一居士()③虽.机阱在前()④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10.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7分)何陋轩记【明】王守仁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阻滞。
⑤莳:栽种。
⑥信:伸张。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就其地为轩以居予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人以为陋. ( ) 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 ③因名.之曰 “何陋”( ) ④记之以俟.来者 (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断线句子的意思。
(3分)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