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跛行
- 格式:ppt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8
猪佝偻病的病因分析猪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养猪技术佝偻病是生长期的仔猪由于维生素D及钙、磷缺乏或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所致的一种骨营养不良性代谢病,特征是生长骨的钙化作用不足,并伴有持久性软骨肥大与骨骺增大。
临诊特征是生长发育迟缓、消化紊乱、异嗜癖、软骨钙化不全、跛行及骨骼变形。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佝偻病的病因分析猪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1、发病机制在机体钙、磷代谢过程中,维生素D发挥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就可保持钙、磷代谢正常,促使钙盐在骨骼生长处正常沉积;缺乏维生素D,就会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使钙盐无法在骨骼生长处正常沉积,造成骨骼发生病变。
当猪饲喂含有较少钙磷或者二者比例不合理的饲料,或者小肠无法正常发挥吸收作用,就会减少进入血液中的钙、磷,导致骨骺钙化无法正常进行,此时机体为促使血液中钙、磷浓度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必然会动用骨骼中贮存的钙、磷,使其进入血液,长时间之后就会由于骨骼损失较多的钙、磷而导致骨骼无法充分钙化,造成骨质疏松、变形、变曲和变软。
另外,由于病猪长时间在阴暗潮湿圈舍卧地,还能够并发风湿病。
2、病因分析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可分成多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维生素D3。
维生素D2也叫做麦角钙化醇或者骨化醇,维生素D。
也叫做胆钙化醇。
猪通过该采食饲料或者照射阳光来获取所需的维生素D。
因此饲料中含有维生素D不足或者光照较少时,就容易导致发病。
钙、磷较少或者二者比例不合理。
一般来说,缺乏磷或者维生素D不足时,会促使机体对钙和磷的比例要求更加严格,加之钙、磷以及维生素D在生理上紧密相关,只要其中任何一种不足或者所占比例严重不合理就会导致骨组织中沉积较少的磷酸钙,从而引起发病。
营养不良。
猪摄取营养不足时,尤其是缺乏蛋白质时,会影响骨的有机质生成;如果长时间饲喂缺钙饲料,会继发引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而加速骨质吸收,从而引起发病。
猪单一饲喂谷类食物,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植酸,往往会与小肠中钙、磷相结合生成不可溶的植酸钙,从而抑制钙、磷吸收,进而引起发病。
猪跛行的原因及治疗技术[摘要] 猪跛行是养猪行业经常遇见的四肢运动机能障碍的综合症状,猪的四肢任何部位发生疾病,在临诊上表现为跛行,严重跛行可丧失公、母猪的种用价值,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延长肉猪的饲养期限,直接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
造成猪跛行的原因很多,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分析出了猪跛行病因和预防治疗技术,效果良好,能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 猪跛行;病因;预防;治疗猪跛行是养猪行业经常遇见的四肢运动机能障碍的综合症状,它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
猪的四肢任何部位发生疾病,在临诊上均可表现为跛行,虽然跛行不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但严重跛行可丧失公、母猪的种用价值,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延长肉猪的饲养期限。
造成猪跛行的原因有很多,只有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发现发病猪只,找到病因,做到对症治疗、综合防控,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猪跛行的病因分析1.猪传染性关节炎性跛行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和患肢出现踱行。
主要病原有猪链球菌、猪丹毒杆菌、猪葡萄球菌、猪滑液囊霉形体或猪鼻霉形体、棒状杆菌属、猪嗜血杆菌及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等。
大多数慢性经过,也有少数从急性病例转变而来。
临诊检查患病的关节肿大,常见于跗关节和膝关节。
由于关节内有大量纤维析出而使关节变坚硬。
病初体温升高,有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后期正常,仅表现被毛粗乱、消瘦和跛行。
剖检患部关节,有脓性分泌物蓄留或呈浆液性、纤维素性炎症。
从中可分离出病原菌。
2.外伤性跛行多发生在捕捉、追赶、运输或配种之后,由于强暴的外力作用,而使关节钝挫、剧伸或扭转。
病猪表现剧烈疼痛,喜卧,不愿起立和行走。
若强令其运动时,病猪三肢跳跃或拖曳患肢前进。
触诊受伤关节,可发现有肿胀、增温和压痛感。
3.营养缺乏或营养失调性跛行营养缺乏症或营养失调主要是指由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钙、磷不足以及锰、铜等矿物质的缺乏引起跛行。
也可能因个体吸收功能降低。
多发生于保育猪、妊娠后期母猪或生长迅速的育肥猪。
养猪常发瘸腿病的防治及措施核心提示:以下文章给养猪户介绍,大棚养猪常发的两种跛行及防治措施。
1 营养缺乏或营养失调造成的跛行营养缺乏症或营养失调主要是由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钙、磷不足以及锰、铜等矿物质的缺乏引起的,另外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等缺乏也会引起跛行。
其中多半是由于钙磷比例失调所引起,会导致严重的佝偻病、软骨症和骨质疏松症。
多发生于刚断乳的仔猪,妊娠后期母猪或生长迅速的育肥猪。
维生素D缺乏时,除发生与钙、磷比例失调相同的症状外,常出现四肢跛行,严重时出现关节肿大,步态不稳,强直性痉挛、麻痹、瘫痪等。
防治:饲料中要供给充足的矿物质,尤其保持钙、磷比例平衡,钙磷比例保持在1:1-2:1之间。
饲料中要供给充足的各种维生素,尤其是注意维生素D要充足,同时饲料中B族维生素要有保证,因B族维生素是减少猪跛行的一种具有较好效果的营养素。
此外,经常给猪喂些晒干苜蓿、红色沙粘土、紫云英、大豆中粉和添加维生素D3,有助于防止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
2 风湿性跛行本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肉组织发炎、萎缩。
促使本病发生的因素为潮湿、寒冷、运动不足及饲料的急剧改变等。
本病多突然发生,一般先从后肢起,逐渐扩大到腰部乃至全身。
病猪多喜卧,驱赶时可勉强走动,但跛行可随运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局部疼痛也逐渐缓解。
体温在38-39 ℃左右,呼吸、脉搏稍有增数,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水杨酸制剂和激素类药物。
复方水杨酸钠注射液或撒乌安注射液10-20毫升,耳静脉注射;肌注安乃近注射液5-20毫升,或安痛定注射液10-20毫升,肌肉注射;2.5%醋酸可的松注射液5-10毫升(一般加等量的0.25%-1%盐酸普鲁卡因),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4毫(一般加40万-80万单位青霉素),作关节腔内注射(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可取得一定疗效。
引起猪跛行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猪的四肢任何部位发生疾病,在临诊上都可表现为跛行,虽然跛行不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但严重跛行可丧失公、母猪的种用价值,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延长肉猪的饲养期限。
一、跛行的病因和症状1. 传染性关节炎主要病原有链球菌、丹毒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嗜血杆菌等。
大多数慢性经过,也有少数从急性病例转变而来。
临诊检查患病的关节肿大,常见于跗关节和膝关节。
由于关节内有大量纤维析出而使关节变坚硬。
病初体温升高,有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后期正常,仅表现被毛粗乱、消瘦和跛行。
剖检患部关节,有脓性分泌物蓄留或呈浆液性、纤维素性炎症。
从中可分离出病原菌。
2. 外伤性跛行多发生在捕捉、追赶、运输或配种之后,由于强暴的外力作用,而使关节钝挫,、剧伸或扭转。
病猪表现剧烈疼痛,喜卧,不愿起立和行走。
若强令其运动时,病猪三肢跳跃或拖曳患肢前进。
触诊受伤关节,可发现有肿胀、增温和压痛感。
3. 营养性跛行主要是由于饲料中的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也可能因个体吸收功能降低。
本病多发生于保育猪、妊娠后期母猪或生长迅速的育肥猪。
表现关节或四肢骨胳弯曲,运动出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4. 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特征的一种疾病,也有的表现为蹄腐烂、趾间腐烂或蹄壳脱落。
病因可能是由于网床结构较差或破损,造成蹄子破伤而感染,有的可能是患口蹄疫的后遗症。
病变开始局限于蹄间,但很快波及到蹄冠、系部乃至球节部,这时由于剧烈疼痛而出现跛行。
病猪喜卧,不愿起立,强令站立时患肢不敢着地。
5. 风湿性跛行由于猪舍阴暗、潮湿、闷热、寒冷,猪只运动不足及饲料的急骤改变等,致使猪的四肢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组织发生炎症、萎缩。
本病往往突然发生,先从后肢开始,逐渐扩大到腰部乃至全身。
患部肌肉疼痛,行走时发生跛行,或出现弓腰和步幅拘禁(迈小步)等症状。
病猪多喜卧,驱赶时勉强走动,但跛行可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局部的疼痛也逐渐缓解。
二、预防和治疗预防:针对上述 5 类四肢病的病因,在平时就要加强管理,细心检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猪站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小心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几天有好多朋友询问小编猪病的问题,其中猪站不起来被多位朋友问到。
今日小编的养猪技术就为您介绍猪站不起来是因为什么?猪站不起来有很多种原因,有可能是脑补炎症,也有可能是脊椎疾病,或者关节炎问题,甚至也有可能是饲料钙磷比例不对。
如果您的猪站不起来,您可以看看是哪一种原因,对症下药。
壹不会站症状:多侧卧、没有食欲,吃的不多。
原因:可能是感染了伪狂犬、乙脑,一般是刚生下来的仔猪可能性较大。
治疗:如果仔猪发生这种病症,治疗费用过高,而且痊愈可能性较小。
养猪户最好还是加强疫苗防疫,以免其他仔猪也得上这种病。
症状:食欲低,甚至不食。
腿呈现的是划水游泳状态。
有时伴有发热。
原因:可能是细菌性疾病,比如脑炎型链球菌。
治疗:可使用甘露醇降低大脑内压,前期使用头孢或磺胺,必要时配合地塞米松。
如果是中后期,痊愈率较低。
症状:多位后腿无力,如果强行扶起来,一松就又掉下来。
有点食欲。
原因:多因为脊椎问题。
治疗:B族维生素和兴奋神经的药物治疗。
贰不敢站一般不敢站是因为猪只感觉到疼痛,所以不敢站。
多为链球菌、口蹄疫的原因。
不过还有可能是腰椎或者猪肚子疼。
链球菌:猪只腿部肿胀、发热,一般有脓液。
此时养猪户可以观察,如果脓液是黄色水状,养猪户可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敏感。
如果是血清类,可用头孢加喹诺酮类治疗。
口蹄疫:猪蹄受伤,这种状况养猪户应该屡见不鲜。
具体治疗办法,养猪户可查询早前养猪网文章。
腰椎受伤:可以强行拉起,走两步,可打抗生素和氟尼辛葡甲胺,要驱赶运动,如果不运动,可能导致瘫痪。
猪消化系统疾病:四蹄收于体下,可按肠胃疾病治疗。
叁特殊情况产后瘫痪:一般是因为饲料缺少钙磷,或者搭配不当所致。
治疗:如果患病母猪症状较轻,主要是后肢出现跛行,可及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品质优良的骨粉和钙片,并坚持每天进行1~2小时的驱赶运动,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
如果患病母猪症状较重,可静脉注射100mL~150mL10%葡萄糖注射液、40mL~60mL10%氯化钙注射液,注意确保氯化钙注入到静脉内,不允许漏至皮下,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养猪技术千问万答之母猪蹄裂、跛行怎么办?——母猪蹄裂、跛行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张召雷北京海正兴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经理规模猪场中,母猪蹄甲开裂已经成为继猪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和烈性传染病之后危害养猪行业的第五大类疾病。
母猪发生蹄裂后,轻则行走不便,影响采食量和生长,重则瘫痪,母猪使用年限缩短,导致繁殖性能尚好的母猪提前淘汰,给猪场带来巨大损失。
母猪蹄裂的早期症状始于蹄甲的轻度开裂(即蹄底部及蹄冠纵向开裂),继而创口扩大、出血,受病原感染引发炎症。
蹄裂的母猪多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打滑、弓背、震颤、跛行等症状,为减少负重站立造成的痛苦,患猪多躺卧。
新建的全漏缝地板猪场有可能会因为地板粗糙以及新水泥地板的碱性长时间腐蚀引起跛行,这时要请工匠对地板进行打磨,同时全场喷洒食用醋,以酸化水泥地板。
再一个就是饲料中生物素含量不足引起的蹄裂,可以在饲料中连续添加一定量含有生物素的多维(主要成分:复合维生素)。
一、目前国内猪场发生蹄裂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品种和年龄。
研究表明蹄裂主要发生于生长速度快的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引进品种,如大白、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皮特兰等,我国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与外来品种杂交的后代猪极少发病。
相对于经产老龄母猪,后备母猪和经产青年妊娠母猪蹄壳薄嫩,无法承受迅速增加的体重,容易出现蹄裂。
2.气候原因。
进入秋冬季节,天气由暖转凉,猪体进行适应性调节,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形成蹄裂。
3.漏缝地板过于粗糙,容易磨损蹄部。
造成母猪四肢、腱、韧带负重不均,尤其加大了对后蹄的压迫。
4.由于每天冲圈,致使地面过于潮湿,猪蹄长久浸在水中,蹄壳变软,耐压程度降低,加上潮湿的地面太滑,蹄部损伤的几率就更大。
5.新猪舍地面没有完全熟化,碱性较强,与水混合后,接触猪蹄,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期的接触会使蹄壳变软,容易开裂。
6.饲料中生物素及其他微量元素相对缺乏。
2020年第02期猪四肢任何部位发生疾病,在临床上都可表现为跛行。
跛行虽不是一种快速致死性疾病,但会影响后备猪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猪的生产价值,尤其是种公、母猪。
本文介绍了导致生猪跛行的四类疾病,包括关节炎、猪丹毒、蹄部疾病和营养性肌病,供参考。
1关节炎关节炎由猪滑液支原体和丹毒杆菌引起,也可由猪的混群和移动、饲养密度过大、温度过低、防风不良、改变管理和饲喂措施引发跛行。
猪滑液支原体可通过母猪和老龄猪的呼吸道感染。
4~8周龄的猪由于初乳免疫较少感染,其他猪较易感染。
一般发病率低于死亡率,但发病率高达50%,致死率较低。
生长育肥猪发生急性跛行可持续10d 。
关节炎可因外伤、应激反应而恶化,大多关节有疼痛反应,并变软、肿大。
剖检可见关节损伤,尤其是后肢膝关节,并有大量纤维蛋白的清亮黄色滑液,黄色滑膜有不同的绒毛状肥大。
关节面和关节周围组织通常不受影响。
剖检可分离出猪滑液支原体,为骨软骨病的一部分,是条件致病而不是原发病。
根据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可诊断。
临床症状包括一肢或多肢的跛行,关节周围伴发关节肿胀。
典型病例不发热,没有肺炎、胸膜炎、腹膜炎症状。
如果根据病原菌分离诊断,应取临床症状已发生3~4d 且未经治疗猪的滑膜和滑液样品。
另外,猪滑液支原体也可从正常关节中分离培养。
急性病例对青霉素不敏感,可与丹毒相区分。
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治疗效果较好,也可选用泰妙菌素、四环素、恩氟沙星。
英国的调查显示,在一个垫稻草的肥猪群,44%的猪发生局部或全身性关节炎,采用林可霉素治疗后效果显著。
但抗生素对缩短病程无效。
应用皮质类固醇类,可降低炎症应答和缓解不适。
任何降低应激反应(如混群和成群的运动)的措施可防止发生本病。
SPF 猪群由于没有病原不能发病。
2猪丹毒猪丹毒杆菌是猪丹毒的病原,通过健康猪和环境传播,可在环境中短期内存活。
猪丹毒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
最急性的病猪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即可死亡。
急性猪中度发热、嗜睡、因关节痛疼不愿活动、厌食、四肢发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