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 格式:pptx
- 大小:364.91 KB
- 文档页数:51
第二十二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为取得生物资产而产生的借款费用,应当予以资本化,还是计入当期损益。
)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总结】会计政策变更:.法定变更: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例题1·单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分期付款取得的固定资产由购买价款改为购买价款现值计价B.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费用由计入营业费用改为计入取得存货的成本C.将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D.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答案】D【解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新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户,因为该项目的金额实质上就是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
“税前差异”则要根据不同政策变更政策变更形成或转回暂时性差异的——对所得税费②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作出③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进行重新估计,【例题2·计算分析题】大海公司系上市公司,从2010年1月1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该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购买了一项能源设备投入生产车间使用,原价为3 000万元,无残值,预计使用寿命为3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在首次执行日,企业估计在未来27年末该设备的废弃处置费用为400万元,假定该负债调整风险后的折现率为5%,且自2007年1月1日起没有发生变化。
大海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考虑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假定至2009年12月31日,用上述设备生产的产品已全部对外出售。
要求:(1)编制大海公司2010年1月1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分录。
(2)将2010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填入下表。
2010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3)编制2010年度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确认财务费用的会计分录。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是会计准则中涉及财务报表编制的三个重要概念。
1. 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基本原则、规则和方法。
它包括会计准则规定的选择和应用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例如资产计量方法、收入确认方法、成本分配方法等。
会计政策应当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一贯地应用,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2. 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由于新的信息或经验的获得,对过去已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调整或更改。
会计估计是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包括对资产价值、负债计提、收入确认等方面的估计。
当企业认为以前的会计估计存在错误或需要调整时,应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3. 差错更正:差错更正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发现之前编制的财务报表中存在错误,并对这些错误进行纠正。
差错可能是由于计算错误、分类错误、遗漏或误报等原因导致的。
差错更正应当在发现错误后尽快进行,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更正的影响。
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致性,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则是对过去会计处理的修正和调整,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概念的正确应用和披露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非常重要。
在会计领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这些概念涉及到如何处理财务数据,使其更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 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计量、核算和披露方法。
会计政策的制定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影响。
会计政策通常由公司管理层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制定,并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
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当遵循谨慎和稳健的原则,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公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法律法规、行业惯例、公司治理、经济环境等。
一个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所采用的政策,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中资产价值的准确性。
公司应当审慎选择会计政策,并在财务报表中清晰地披露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以便用户能够理解和比较财务数据。
2. 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发现先前所做的会计估计存在错误或需要修订时所进行的调整。
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不同,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连续多期同一类交易和事项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而会计估计变更是对某一期的估计错误或不准确性进行修正,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可能包括新的信息或事实的发现、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层的判断和决策等。
在发生会计估计变更时,企业应当及时披露并说明变更的原因和影响,以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并对财务数据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分析。
3. 差错更正差错更正是指企业发现先前编制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或遗漏,并在后续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进行修正。
差错更正通常包括数值错误、分类错误、遗漏披露等。
企业在发现差错时,应当及时调整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差错更正的情况,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差错更正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当诚实和透明地对待差错更正,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避免对财务报表使用者造成误导或不准确的印象。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本准则规范了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核算,并规定了在这三种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
第一章会计政策变更一、定义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原先采用的会计政策作出的调整和改变。
二、处理方法1. 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2. 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
三、追溯调整法的应用1. 首先,对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和影响进行定性分析;2. 其次,进行定量分析,即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净资产、资本公积等项目的影响;3. 最后,根据追溯调整法的原则,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四、未来适用法的应用1.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2. 在未来适用法下,应当根据新的会计政策对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章会计估计变更一、定义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对原先采用的会计估计进行修订和调整。
二、处理方法会计估计变更时,不需要计算会计估计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但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
即新的会计估计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的交易或事项。
第三章会计差错更正一、定义会计差错更正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错误,包括记录错误、计算错误等。
这些错误应当予以纠正,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二、处理方法对于前期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差错,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即对过去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反映正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是一门以记录、分类、总结和报告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而会计准则则是对会计实践的规范和指导。
会计准则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内容。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会计准则进行探讨。
一、会计政策1.1 会计政策的定义和作用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选择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和计量基础。
它是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根据管理层的认识和判断力,为了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真实和公允的信息而作出的具体规定和决策。
会计政策的制定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至关重要,它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相关会计数据的可比性。
1.2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经营特点,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
而在会计政策的变更中,企业需要充分披露变更的原因和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确保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1.3 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会计政策可能导致同一项经济业务在财务报表中的呈现方式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企业应该在选择和变更会计政策时,充分考虑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确保相关会计政策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会计估计变更2.1 会计估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由于无法获取精确的数据,需要根据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假设和技术,对相关会计项目进行估计。
会计估计包括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内容。
会计估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2.2 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和程序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会因为经营环境的变化、会计政策的变更等原因,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调整。
会计估计变更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充分披露变更的原因和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是企业准则中规定的陈述企业应遵循的会计和报告原则的方法。
它们规定了企业如何识别、计量、核算和报告财务信息。
会计政策适用于特定会计期间,并且必须进行连续和一致的应用。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决定改变会计政策。
当企业发生这种变更时,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披露,并确保该变更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济状况有真实、准确和可比性的影响。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在制定财务报告时,根据现有信息和专业判断所做的主观判断。
一些重要的会计估计包括商誉、可变现资产、退休福利成本等。
会计估计的变更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决定改变会计估计的方法或假设。
企业应对这种变更进行适当的披露,并确保该变更对财务报告和经济状况有真实、准确和可比性的影响。
差错更正是指企业发现并纠正过去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
差错更正包括两种类型:计量错误和计算错误。
计量错误是指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事项计量时出现的错误,而计算错误是指企业在计算数额时所出现的错误。
差错更正应在财务报告中进行适当的披露,并对财务报告和经济状况有真实、准确和可比性的影响。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它们对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决策和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个准确、透明和可靠的财务报告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决策至关重要。
因此,企业应该遵循企业准则的规定,并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方面做出适当的披露和处理。
总之,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是企业准则中的重要内容。
它们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济状况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企业应该遵循企业准则的规定,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披露和处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起透明、可靠和可比性的财务报告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和利益相关方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第二十二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的是()。
A.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B.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C.无形资产的确认D.最佳估计数的确定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分期付款购买资产由应收价款总额改为应收价款总额现值计价B.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C.将借款费用资本化改为费用化D.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改为使用寿命确定3.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3年12月以750万元购入乙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金融工具投资(持股比例很小),期末公允价值800万元,甲公司在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按照原制度以750万元确认其股票投资价值,没有确认所得税影响。
2014年1月1日甲公司首次执行新准则。
假如甲公司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减少留存收益37.5万元B.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2.5万元C.增加资本公积50万元D.2014年利润表“上年数”减少净利润12.5万元4.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自2013年1月1日起,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自2013年1月1日起将一套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同时将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该生产设备原价为 900万元,已计提折旧3年,尚可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税法规定,该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
甲公司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由于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为11.25万元B.由于上述变更,应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11.25万元C.上述政策变更,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D.进行上述变更时,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5.下列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应披露信息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本章重点1.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基本原理这里主要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基本定义,要求掌握考试中常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如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属于政策变更,但不需要追溯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则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
会计政策变更不一定都要追溯调整,反过来说,追溯调整的也不一定都是政策变更。
如因为增资引起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需要追溯调整,但不属于政策变更。
当持股比例不发生变动,但按照规定由成本法核算改为权益法核算时,这属于同一性质的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属于政策变更的情况。
假设持股比例为20%的投资按原制度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按新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会计政策变更。
2.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本部分内容是整章乃至整门课程的重点。
会计政策变更,如果累积影响数能够计算,那么应该追溯调整;如果累积影响数不能够计算,那么采用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法的完整处理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累积影响数的计算、会计分录的做法和报表的调整,其中会计处理是关键的环节,又可以分为税前处理、所得税处理和税后分配处理三个环节。
政策变更时,因为是追溯,最终的累积影响数应调整到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故损益表项目的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典型的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变更等。
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通常是未来适用法,重点是变更期初的资产账面价值(即未来处理的基数)的计算。
4.会计差错更正前期重大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
追溯重述法与追溯调整法的处理思路一样,不同的是,追溯重述法对于损益的影响需要先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然后再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汇总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再考虑盈余公积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