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烫伤应急预案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烫伤应急预案,以便在遇到烫伤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减轻伤害。
以下是一系列预防和急救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预防烫伤的措施1. 避免接触热源:尽可能避免身体与热源接触,如热水、火源、高温器具等。
在炉灶或火炉旁边时要保持警觉,注意安全距离。
2. 使用防烫手套和隔热设备:在进行烹饪、烘烤或其他需要接触高温物体的情况下,务必佩戴防烫手套或使用隔热设备,确保手部和身体受到保护。
3. 留意儿童安全: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要特别留意儿童的安全。
热水壶、炉灶、热水器等高温物品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4. 定期检查家庭用电:确保家庭用电设施安全,避免因用电线路老化、短路等引起的火灾和烫伤事故。
二、烫伤应急处理步骤1. 立即冷却:在受到烫伤后,应立即将伤口置于凉水中,冷却时间应持续20分钟以上。
冷却的目的是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减少组织损伤。
冷却时可以使用手持淋浴喷头,但要注意水流的压力和温度,以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2. 脱去紧身衣物:如果受伤部位有衣物,需要将其脱去,以免衣物粘在伤口上。
脱衣时要轻柔,避免剧烈摩擦。
3. 包扎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包扎伤口,保护伤口免受感染。
切忌使用棉花、毛巾等会粘在伤口上的材料,以免造成伤口纤维化。
4. 避免破损水泡:对于出现水泡的烫伤,切勿主动破损,以免带来感染风险。
如果水泡破裂,应保持伤口干燥并定期更换敷料。
5. 就医治疗:对于较为严重或持续疼痛的烫伤,应及时就医求助。
医生会根据伤情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避免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三、其他注意事项1. 饮食调整:在烫伤后,要注意饮食调整,多摄取易于消化的食物,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加速伤口愈合。
2. 保持伤口清洁:伤口治疗期间,要保持伤口清洁,并定期更换敷料。
如伤口红肿、渗液异常或发现一些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3. 预防感染:在治疗期间,要避免触摸伤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烫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事故定义与范围:烫伤事故是指人体皮肤或其他组织受到高温、热液或化学物质等的侵袭而导致的组织损伤。
二、预案目标:及时应对和处理烫伤事故,减少伤害的发生和扩大范围,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应急救援组织与人员:1. 领导指挥部:指挥所有救援行动,由相关单位的领导人员组成。
2. 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包括医务人员、消防人员、安全人员等。
3. 通讯联络组:负责与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通讯联系。
四、应急救援流程:1. 报警与通知:立即报警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
2. 现场保护:确保自身安全,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3. 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注意保护其生命体征的稳定,如止血、冷却等。
4. 现场隔离:将事故现场隔离,确保其他人员的安全,避免次生伤害。
5. 伤者处理: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并根据伤情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包括烧伤面积的测量、对伤口进行处理等。
6. 医疗救治:将伤者转送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与救治。
7.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五、应急救援装备与设施:1. 急救箱:包括各类药品、消毒用品、急救器械等。
2. 救援工具:如担架、灭火器等。
3. 隔离带与警示标志:用于隔离事故现场与警示其他人员。
六、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定期进行烫伤事故的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常规事后处理: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与恢复工作,修复与恢复受损设施。
同步进行伤者的康复治疗与辅助帮助。
注:以上为一般烫伤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具体预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
烫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一、背景介绍:烫伤是指皮肤或黏膜受到高温物体、热液体或化学物质的灼伤造成的损伤。
烫伤事故通常是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各种场所。
烫伤事故对人体造成的损伤非常严重,早期的急救能够有效减轻并阻止烫伤的发展,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烫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非常重要。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应对烫伤事故,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内部发生的各类烫伤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热水、蒸汽、热油等高温液体、固体或蒸气引起的烫伤。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烫伤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医疗救护组负责对烫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3. 抢险救援组负责现场抢险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 信息联络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事故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5. 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资、人员调配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报告(1)发现烫伤事故后,立即向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人员受伤情况等。
2. 现场处置(1)立即对烫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包括:①迅速将烫伤人员从热源处移开,避免继续烫伤。
②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持续10-15分钟,降低烫伤部位温度。
③如烫伤部位出现水疱,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避免感染。
(2)对烫伤人员进行心理安慰,减轻其心理负担。
3. 抢险救援(1)迅速组织抢险救援组进行现场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2)对现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 医疗救护(1)将烫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与医院保持联系,了解烫伤人员治疗情况。
5. 信息上报(1)及时向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进展情况。
(2)按照规定程序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
6. 事故调查与处理(1)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人和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五、防范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操作失误。
4. 对高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5. 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或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
发生烫伤的应急预案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它可能由热水、蒸汽、油烟、沸水或者热饮料等引起。
烫伤不仅会给受伤者带来疼痛与不适,还有可能引起灼伤、水泡、疤痕以及其他并发症。
在面临烫伤情况时,采取正确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伤害并保护伤者的健康。
在本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份完备的烫伤应急预案,以帮助您在发生烫伤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预案一:安全环境首要任务是确保烫伤现场的安全。
迅速将受伤者带离热源,切断引火源。
关闭燃气或电源,以防止进一步事故的发生。
确保烫伤现场周围没有其他危险物品或障碍物。
确保没有人员在受伤者周围,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预案二:急救处理第一步是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或沾湿干净的冷毛巾。
冷却烫伤部位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并防止伤情加重。
注意,不要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低温灼伤。
接下来,将受伤部位轻轻置于冷水中持续冲洗10至20分钟。
如果冷水不易获得,也可以使用盐水、淡碱水等辅助冷却。
切勿用冷冻剂或其他有刺激性物质处理烫伤部位。
预案三:掌握伤势程度在进行急救处理后,应当评估伤势程度。
轻微烫伤一般表现为红肿、疼痛,可自行进行简单的家庭护理,如涂抹维生素E软膏等。
中度烫伤病情较重,通常伴有水泡、明显红肿以及剧烈疼痛。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的创可贴或无菌绷带进行覆盖,避免感染。
不要将创可贴直接贴在水泡上,以免造成感染。
重度烫伤病情危急,伤口可能出现炭化、焦疮、皮肤脱落等情况。
此时,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号码寻求医疗救援,并尽可能保持伤者平静和安稳。
预案四:就医治疗烫伤后,尽快送往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
在就医过程中,切记不要自行处理伤口,尤其是不要破开水泡或撕掉附着在伤口表面的物质。
专业医生会在合适的时机处理伤口,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预案五:术后护理如果烫伤发展为严重烧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进行一定的伤口护理。
在术后,病人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伤口护理,并定期复诊。
同时,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恢复康复。
发生烫伤的应急预案烫伤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
无论是在家庭中,工作中还是在公共场所,都存在烫伤的风险。
为了能够有效地处理烫伤伤病,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预案。
下面是一些应急预案,帮助您妥善处理烫伤伤病。
一、立即冷却烫伤部位在发生烫伤时,立即将受伤部位放置在冷水中。
这种方法能够迅速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减轻组织损伤。
在冷却烫伤部位时,应该持续冷却10至20分钟,直到疼痛减轻。
二、避免使用冷冻剂尽管冷却烫伤部位是有益的,但是我们要避免使用冷冻剂,如冰块或冷凍食物包裹在烫伤区域。
这些物品的温度过低,可能导致寒冷伤害,加重组织损伤。
三、保持伤口清洁烫伤后,我们应该保持伤口干净和干燥,避免感染。
可以通过用纱布覆盖烫伤部位,起到保护和隔离的作用。
如果伤口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就医。
四、避免破裂水泡烫伤后,可能会形成水泡。
我们应该避免主动破裂水泡,因为水泡可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有助于伤口愈合。
如果水泡破裂,应将其清洗干净,并保持伤口干燥。
五、局部使用药物对于较轻度的烫伤,我们可以外用一些专用的烫伤药膏,如烫伤膏或抗菌药膏。
这些药膏有助于缓解疼痛,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在使用药膏之前,应事先清洗伤口。
六、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对于严重烫伤或者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会根据烫伤程度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如清创、缝合或手术。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烫伤的后果。
七、预防烫伤的措施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采取预防烫伤的措施,避免烫伤的发生。
例如,避免在可触及的范围内放置热液体或高温物品;使用热水时要小心,特别是在孩子和老人身边;在炉灶旁使用隔热垫或手套等。
综上所述,烫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预案来处理烫伤伤病。
立即冷却烫伤部位、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破裂水泡、局部使用药物以及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我们在处理烫伤时应该考虑的基本措施。
与此同时,预防措施的采取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有效地避免烫伤的发生。
烫伤应急预案一、简介烫伤是指由于热物体、热液体或蒸汽等高温物质接触而引起的皮肤损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
本文将介绍烫伤应急预案,帮助人们在意外烫伤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减少伤害和疼痛的程度。
二、预防措施1. 保持安全距离:离开火源、热液体等高温物体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不慎触碰而导致烫伤发生。
2. 使用防烫保护设施: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应使用防烫保护设施,如保温杯套、防烫手套等,有效预防烫伤的发生。
3. 小心热液体:煮沸的热液体如开水、油等会造成严重的烫伤,使用时需要小心谨慎,特别是在有小孩或宠物的家庭中,要格外留意。
4. 注意火源安全:燃气、火炉、蜡烛等火源要放置在安全的位置,并在离开时确认火源已熄灭。
三、应急处理步骤1. 立即远离源头:当发生烫伤时,第一时间迅速离开热源,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冷却烫伤部位:将受烫伤的皮肤放入冷水中或用冷水冲洗,直至疼痛减轻。
切忌使用冰块或冰水,以免导致局部温度过低,引起其他问题。
3. 去除紧密物品:如果有戒指、手表等紧密贴合的物品,应立即轻轻将其取下,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4. 制止疼痛:可以轻拍或轻柔揉搓烫伤部位,但不可用力过度,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5. 避免破坏皮肤:对于烫伤部位的液体或胶质状物质,不要用强力撕离,以免破坏皮肤和增加感染风险。
6. 保持清洁干燥:用干净的纱布覆盖烫伤部位,保持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四、就医和进一步处理1. 重度烫伤:对于重度烫伤,如出现烧烫感觉不缓解、严重水肿或破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2. 医院处理:就医时告知医生烫伤的情况和急救措施,医生会根据烫伤的程度和面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使用局部药物、消炎止痛等。
3. 防止感染:根据医生指示,进行相关药物使用和伤口处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4. 康复护理:对于烫伤后的康复护理,医生会给予具体指导,如使用特殊药膏、进行物理治疗等。
五、应急预案的普及和培训1. 社会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烫伤的应急预案,提高大众的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烫伤应急演练方案在灸疗、拔罐、神灯等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时间过长或操作不当,常会导致患者局部烫伤。
临床表现(1)Ⅰ°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无水疱,干燥。
(2)浅Ⅱ°真皮浅层:剧痛,感觉过敏,水疱形成,壁薄,基底潮红,明显水肿。
(3)深Ⅱ°真皮深层:可有或无水疱,撕去表皮见基底较湿,苍白,有红色出血点,水肿明显,痛觉迟钝。
处理方法1.立即脱去患者表面衣物,暴露烫伤皮肤,同时用冷水持续冲洗或冷毛巾冷敷,持续半小时以上直至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2.进一步处理(1)Ⅰ°烫伤需暴露创面,保持创面干燥,以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并外涂地榆油,直至症状消失。
(2)浅Ⅱ°烫伤需暴露创面,保持创面干燥,以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用针在水疱的边缘刺破、抽出渗出液,外涂地榆油,并用神灯远距离照射患部以保持局部干燥,直至创面表面形成薄痂。
(3)深Ⅱ°烫伤需暴露创面,保持创面干燥,以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并外涂地榆油,直至创面表面形成薄痂。
3.注意事项(1)根据烫伤程度及恢复程度,必要时请外科会诊协助诊治。
(2)烫伤期间,烫伤局部禁止一切治疗,直至患处彻底痊愈。
(3)嘱患者禁食刺激性饮食。
烫伤预防1.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诊疗巡视,防止患者烫伤。
2.在治疗时,不断询问患者感觉,调整神灯高度或艾条高度。
烫伤应急演练方案(二)为规范学生热水供应,同时确保学生的接水安全,倡导节约用水良好风气,保障广大同学热水使用需求,确保师生饮用水安全.特制订本预案一、成立饮用开水安全领导小组组长:黄文申(学校校长,饮用水安全总负责人)副组长:李琦(教导主任,协助校长负责校园饮用水安全指导、校园饮用水安全办公室工作)付乐欣(少先大队辅导员,协助校长负责校园饮用水安全宣传工作) 闰海彬(总务主任,协助校长负责校园饮用水安全工作经费落实工作,并协调校园饮用水安全安全工作)成员:黄玉(班主任,该班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该班饮用水安全工作)彭大成(班主任,该班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该班饮用水安全工作)周国富(班主任,该班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该班饮用水安全工作)晏乃欣(班主任,该班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该班饮用水安全工作)张金帮(班主任,该班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该班饮用水安全工作)丁秋霞各班要制定相应的饮用水安全整治措施。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烫伤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生命安全,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特制定本烫伤专项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烫伤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热水、蒸汽、热油等高温液体、气体、固体导致的烫伤。
三、事故风险分析1. 风险源:医院内存在热水瓶、蒸汽管道、烤箱、微波炉等高温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烫伤事故。
2. 危险因素: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设备维护不及时、安全意识淡薄等。
3. 危害程度:烫伤事故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组织坏死、感染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烫伤事故的应急救援和组织协调工作。
2. 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后续治疗。
3.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警戒、疏散人员、维护秩序。
4. 抢险救灾组:负责排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扩大。
5. 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传递。
五、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事故:现场人员发现烫伤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紧急处置: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抢险救灾组、通讯联络组进行应急处置。
3.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迅速对伤员进行救治,包括但不限于:(1)迅速评估伤情,确定烫伤程度。
(2)立即对伤员进行冷却处理,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持续约30分钟。
(3)根据烫伤程度,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4)必要时,对伤员进行包扎、转运。
4. 安全警戒:安全保卫组对现场进行安全警戒,疏散无关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5. 抢险救灾:抢险救灾组排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扩大,如关闭电源、切断水源等。
6. 通讯联络:通讯联络组及时收集事故信息,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七、应急恢复与总结1. 应急恢复: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指挥部组织各部门进行应急恢复工作。
2. 总结评估:事故结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应急响应、处置措施等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烫伤应急预案烫伤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特别是在做饭、烧水、热饮料等日常活动中经常发生。
烫伤的严重程度不同,有轻微的表浅烫伤、皮肤破裂的烫伤以及较深度的组织破坏的烫伤。
面对突发的烫伤事件,正确的应急预案将会有效缓解烫伤的伤害,本文将详细介绍烫伤应急预案。
一、烫伤应急预案1:及时冷却烫伤初时,应立即将烤伤部位放置在冷水中或是使用冷湿毛巾冷却,直至热感完全消退, 一般10-20分钟左右。
如烫伤部位较大,可以用沐浴露或香皂等中性清洁剂轻轻清洗,避免二次污染伤口。
但是,在冷却过程中,不应使用冰水或者是冰块等极低温度物品进行冷却,避免加重伤口损伤。
二、烫伤应急预案2:及时处理烫伤部位烫伤部位清洁完善后,紧张处理烫伤部位,轻描淡写地储备好一些常备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一旦发现烫伤情况,可先用消毒酒精或其它消毒液清洗烫伤部位,再进行简单的包扎处理。
在合适的治疗方法下,烫伤部位发生的明晰时间将会加速。
对于皮肤破裂的烫伤,要注意避免紫外线照射,对于尚未愈合的烫伤应做好保护措施。
三、烫伤应急预案3:积极应对感染烫伤部位伤口面积较大者,建议每天定时及时更换敷贴。
墨西哥龙血树汁、紫苏叶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等具有抗菌、美肤功效的汁液能够有效预防并缓解烫伤伤口感染。
四、烫伤应急预案4:及时就医倘使烫伤部位面积较大,需尽快就医,在扶持患者前发行急救人员或患者的身份,让他们即时处理相关方面的疑问,让烫伤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降低烫伤带来的损失。
五、烫伤应急预案5:加强安全教育针对烫伤事故,不妨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技能和意识。
开展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发行,帮助家长了解减少烫伤事故的重要措施,让孩子们在初期遭遇烫伤时减少二次损伤。
以上是烫伤应急预案,针对这些预案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可以较好地应用。
总之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减轻烫伤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影响,保证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常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和工具,学会正确的急救技巧,减轻热水烫伤的痛苦。
尔后,在生活中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保持正确的态度和习惯,让烫伤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
烫伤应急预案引言概述: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对于烫伤的及时处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有效减轻伤害并加速伤口的愈合。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烫伤应急预案。
一、预防烫伤的措施1.1 保持安全环境:确保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避免热水、油烟、火源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存在。
例如,使用防烫杯、锅盖等工具,定期检查电线和插座的安全状况,加强火灾防范措施等。
1.2 学习正确使用热源:了解热源的特性和安全使用方法,避免烫伤的发生。
例如,正确使用电热水壶、电磁炉等电器,避免乱拉电线或者过度使用电源等。
1.3 儿童烫伤预防:对于家中有小孩的家庭,要特殊注意儿童烫伤的预防。
将热水壶、热水瓶等高温物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不要让儿童单独操作电器,定期检查家中儿童用品的安全性等。
二、烫伤应急处理步骤2.1 灭火与安全撤离:在烫伤事故发生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切勿惊慌。
如果伤者身上有火焰,应即将用湿毛巾、灭火器等进行灭火。
然后,迅速将伤者从热源附近移到安全地点,避免进一步受伤。
2.2 冷却烫伤部位:烫伤后,即将用流动的凉水冲洗伤口,冷却烫伤部位。
冷却时间应持续15-20分钟,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减少烫伤面积和深度。
切勿使用冰水或者冰块,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2.3 避免破坏伤口:在处理烫伤时,切忌用力挤压、揉搓或者撕破烫伤部位。
应轻轻覆盖伤口,避免细菌感染。
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或者烫伤程度较重,应即将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三、烫伤后的伤口处理3.1 保持伤口清洁:烫伤后,应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使用无菌纱布或者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伤口,并注意不要破坏新生的皮肤。
3.2 使用药膏进行覆盖:在清洁伤口后,可以使用适当的药膏进行覆盖。
例如,抗菌药膏可以预防感染,烫伤膏可以加速伤口愈合。
但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在使用药膏前先进行皮肤敏感测试。
3.3 定期更换敷料:烫伤后,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湿润。
每天更换一次敷料,并注意观察伤口的变化。
烫伤应急处置流程
1.高温作业处有醒目的“防烫伤”标识,接触高温物品时做好自身防护。
2.身体局部被烫伤后,立即离开现场,做好“冲、脱、泡、盖、送”5项工
作。
(1)冲:用凉水冲洗伤处,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以免热伤害至皮肤深层。
(2)脱:在水中小心的除去覆盖在烫伤处的衣物,以免身上衣物与伤口粘结,增
加医疗处理难度。
(3)泡:持续在冷水中侵泡30分钟,无法冲和浸泡的部位使用冰水毛巾湿敷。
(4)盖:创面涂一些治疗烧伤的药膏,再在伤处盖一层消毒布。
(5)送:如烧伤面积较大,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急送医院相应科室继续进一步
治疗,运送途中,避免创面受污染。
皮肤、黏膜等受血液体液、化学物质污染应急预案。
1、对工作人员强化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2、根据职业暴露的部位和污染物性质不同,应立即实施不同的应急措施。
(1)血液、体液污染:皮肤、黏膜表面被血液、体液污染立即先用肥皂水冲洗;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大量冲洗。
如血液、体液溅入口腔、眼部则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大量冲洗。
(2)化学污染: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立即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向质管办、护理部、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汇报,并作详细记录。
(3)酸类灼伤: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清水冲洗就用碱性药物直接在皮肤上中和,这样就会加重皮肤的损伤;皮肤被浓硫酸灼伤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大量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后就诊。
(4)碱类灼伤:碱类灼伤皮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直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再用1%~2%的醋酸或3%的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碱类灼伤眼睛,被灼伤时先用大量流动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如2%~3%的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后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