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汇总1.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组成。
-元素由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由化学式表示。
3.周期表:-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周期表的周期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层,元素周期数等于元素的主能级数。
-周期表的周期内元素的化学性质有规律性变化。
4.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5.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动态平衡的条件包括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相等。
-动态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来移动平衡位置。
6.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产生量的变化率。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来调控。
-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有关。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取电子的过程。
-氧化反应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指的是物质获取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半反应方程式表示。
8.酸碱溶液:-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酸碱溶液可以通过PH值来定性和定量。
9.盐的性质:-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形成的化合物。
-盐的性质包括溶解度、热稳定性和酸碱性等。
-盐的结构决定了盐的化学性质。
10.燃烧和能量:-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火焰和释放热能的过程。
-燃烧反应可以是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可以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11.空气成分和空气污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组成,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和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 化学用语: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意义和书写方法。
4. 化学计量: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包括摩尔、物质的量浓度等,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二、无机化学1.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云等。
2. 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以及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3. 酸碱盐: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以及酸碱反应和盐的生成。
4.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
5. 金属和非金属: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反应,以及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三、有机化学1.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2. 烃:学习碳氢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
3. 羧酸和酯:了解羧酸和酯的性质和反应,以及它们的命名方法。
4. 醇和醚:学习醇和醚的性质和反应,以及它们的命名方法。
5. 胺和酰胺:了解胺和酰胺的性质和反应,以及它们的命名方法。
四、化学实验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2. 实验仪器的使用:了解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技能:学习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以及实验结果的表示和分析。
4. 实验设计: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五、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的计算: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摩尔、物质的量浓度等。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方法,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关系。
3. 溶液的计算:了解溶液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溶液的浓度计算和配制方法。
初中化学常考知识点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指由相同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常见的元素有氢、氧、铁等。
- 化合物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物质,常见的化合物有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2.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是由一种或几种相同成分组成的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成分组成的物质。
3.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
-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4. 常见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
-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并伴随着电子的转移。
- 钾钠反应是指钾和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并燃烧。
5.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常用酚酞、苯酚红等指示剂。
- 中性溶液常用天然紫菜汁、红色纸等指示剂。
- 碱性溶液常用苏木精、甲基橙等指示剂。
6.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包括周期数、族和周期等重要信息。
7. 元素的化合价和复式离子- 元素的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显示出的正负电荷数。
- 复式离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离子组成的离子,常见的有氢氧根离子(OH-)等。
8.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9. 相变和热量变化- 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 热量变化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10. 酸和碱-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具有酸性的物质,酸性溶液呈酸味,酸会使蓝色石蕊变红。
-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具有碱性的物质,碱性溶液具有苦味,碱会使红色纸变蓝。
11. 氧气和燃烧- 氧气是一种不可见的气体,是维持燃烧的重要因素,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放出大量光热能。
12. 锌与盐酸的反应-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
初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础概念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物质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的特点和相互转化4.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5.基本物质: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方法6.反应的表达方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7.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及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共同性质二、化学反应1.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的物质性质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与应用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与应用5.金属与非金属反应: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应用6.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对常见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影响7.光对反应的影响:化学反应中光的吸收和放出的影响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2.分子结构:分子的组成、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以及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应用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规律和周期性趋势4.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结构特点与性质的关系,例如石墨、金刚石和纳米材料等5.气体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以及理想气体的性质四、物质与能量的转化1.化学能: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的储存与释放2.热能转化:高温燃烧、燃料的选择与利用、火焰的结构与颜色的变化3.化学能转化: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电池电能的转化4.光能的转化:化学光合作用对能量的转化、光电效应对能量的转化5.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性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酸碱中和反应: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与生物的影响2.金属的应用:常见金属元素的应用、合金的性质与应用3.石油与化工产品:石油的提炼与应用、塑料、合成纤维的制备与应用4.化学肥料与农药:化学肥料的制备、农药的分类与应用5.燃料与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的区别与利用总结:初中化学主要包括基础概念、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五个方面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态、颜色、气味、燃烧性质等。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可以反映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
化学反应反映了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能量变化。
4.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组成主要包括分子、离子和原子。
分子是由至少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观粒子。
5.酸碱盐与溶液
酸是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体系,可以是固体溶解在液体中,也可以是气体溶解在液体中。
总的来说,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酸碱盐与溶液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初中化学所有重点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离子或原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产生新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产物位于方程式的右边。
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了物质的组成。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中子是中性粒子,也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带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
它包含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四、离子与离子键 1.离子: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2.离子键: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脆性等特点。
五、物质的凝聚态与相变 1.物质的凝聚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凝聚态。
固体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紧密排列;液体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分子之间间距较大;气体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间距较大。
2.相变: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相变,包括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和升华等过程。
六、溶液与溶剂 1.溶液: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2.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称为溶解度。
溶解度受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力、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1、一个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2、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两种分类:化学反应类型、无机物的简单分类
5、两种推断:元素、物质的推断
6、三种常见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7、三种示意图: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基本仪器、典型实验装置图
8、三个规律: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金属活动顺序规律、物质间反应规律
9、三种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10、三种元素〈0、H、C〉及其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
11、五种关系:化合价与化学式、无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2、五个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结果、物质性质描述的判断
13、十个实验:H2、 O2 、、 CO2的制取和收集、H2、C CO还原性实验、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和常用药品取实验、鉴别几种重要物
质实验、除杂的实验、实验置上的纠错、重要实验的操作程序、证明金属活动序的实验、重要物质的性质实验
初中化学学习广场初中化学教参研究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初中化学教材精解
初中学好化学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初中化学复习策略初中化学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初中化学课堂实验初中化学课外实验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知识考点初中化学解题指导初中化学考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