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能与太阳能发电介绍

风能与太阳能发电介绍

风能与太阳能发电介绍
风能与太阳能发电介绍

太阳能及风能发电介绍

众所周知,地球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能力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球能源日渐枯竭的21世纪,在经济不断发展同时,能源消耗不断增加,传统能源无以为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一种替代能源,未来能极大的缓解我们能源大量需求,可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当今社会传统能源产生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代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发电手段分为三类:

火电:火电需要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一方面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越烧越少,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据估计,全世界石油资源再有30年便将枯竭。另一方面燃烧燃料将排出二氧化碳和硫的氧化物,因此会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恶化地球环境。

水电:水电要淹没大量土地,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而且大型水库一旦塌崩,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一个国家的水力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还要受季节的影响。三峡造成的不利影响依然还是评估当中。

核电:核电在正常情况下固然是干净的,但万一发生核泄漏,后果同样是可怕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使90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这一影响并未终止。在这次日本的地震中,核电造成的问题能够引起人们的这么强烈的关注,说明了人们对核电安全性的担忧。

这些都迫使人们去寻找新能源。新能源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蕴藏丰富不会枯竭;

二是安全、干净,不会威胁人类和破坏环境。目前找到的新能源主要有这几种,太阳能、燃料电池。以及风力发电等。其中,最理想的新能源是太阳能。

太阳能(Solar)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太阳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高达 1.05×1018千瓦时,相当于 1.3×106亿吨标准煤,大约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的一万多倍。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1010年,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太阳能光伏技术(Photovoltaic)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的技术,其核心是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地壳硅储量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光伏电池有两层半导体,一层为正极,一层为负极。阳光照射在半导体上时,两极交界处产生电流。阳光强度越大,电流就越强。太阳能光伏系统不仅只在强烈阳光下运作,在阴天也能发电。其优点有:燃料免费、没有会磨损、毁坏或需替换的活动部件、保持系统运转仅需很少的维护、系统为组件,可在任何地方快速安装、无噪声、无有害排放和污染气体等。

早在 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打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 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光电转换效率为4.5%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此后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在 1990-2006 年这十几年里,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了 50 多倍。随着全球能源形势趋紧,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替代方式,于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并首先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在国际市场和国内政策的拉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兴起,并迅速成为后起之秀,涌现了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和天威英利等一大批优秀的光伏企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链正在形成。

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 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 21 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 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 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 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 20%以上;到 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 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 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太阳能光伏材料分为三大类:

?单晶硅具有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但是成本较高;

?非晶硅太阳则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但是转换效率较低,而且效率衰减得比较快;

?铸造多晶硅太阳能则具有稳定的转换的效率,而且性能价格比最高;

?薄膜晶体硅太阳能则现在还只能处在研发阶段。

硅系列太阳能中,单晶硅和多晶硅继续占据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单晶硅和多晶硅的比例已超过80%,而这一发展趋势还在继续增长。

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独立光伏电站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通信信号电源、阴极保护、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带有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可调度性,可以根据需要并入或退出电网,还具有备用电源的功能,当电网因故停电时可紧急供电。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常常安装在居民建筑;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不具备可调度性和备用电源的功能,一般安装在较大型的系统上。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有2种主要途径:以上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光电装置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即“太阳光发电”,常称为“光伏发电”;另一种是收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即“太阳热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太阳的热能发电.通过集热装置将太阳辐射的热能集中,驱动发电机发电。热发电系统一般包括集热系统、热传输系统、蓄热储能系统、热机、发电机等。集热系统聚集太阳能后。经过热传输系统将热能传给热机。并由热机产生动力。而热发电中应用较广泛的应属太阳能塔式热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聚光器聚集太阳能,经吸收器吸收后,转化成热能,产生高温蒸汽或气体进入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产生电能。按聚光形式不同,太阳能热发电可分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和碟式太阳能热发电。

一、塔式太阳能热发电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利用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群,将阳光聚集到1个固定在塔顶部的接收器上,用以产生高温。加热工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气体,驱动发电机组发电,从而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

统包括:聚光子系统、集热子系统、发电子系统、蓄热子系统和辅助能源子系统。具有规模大、热传递路程短、热损耗少、聚光比和温度较高等特点,极适合于大规模并网发电。

二、槽式太阳能热发电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将多个槽型抛物面聚光集热器经过串并联的排列,产生高温,加热工质,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规模大、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商业并网发电。整个系统包括:聚光集热子系统、换热子系统、发电子系统、蓄热子系统和辅助能源子系统。

三、碟式太阳能热发电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利用旋转抛物面反射镜.将入射阳光聚集在焦点上,放置在焦点处的太阳能接收器收集较高温度的热能,加热工质,驱动发电机组发电或在焦点处直接放置太阳能斯特林(stir.1ing)发电装置发电。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寿命长、效率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可以单台供电,也叮以多套并联使用,非常适合边远山区发电。

新能源的另一个代表就是风能。风能就是空气的动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风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太阳每小时辐射地球的能量是174,423,000,000,000千瓦,换句话说,地球每小时接受了1.74 x 10^17瓦的能量。风能大约占太阳提供总能量的百分之一,二,太阳辐射能量中的一部分被地球上的植物转换成生物能,而被转化的风能总量大约是生物能的50~100倍。

风电的优势在于技术日趋成熟,产品质量可靠,可用率已达95%以上,已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风力发电的经济性日益提高,发电成本已接近煤电,低于油电与核电,若计及煤电的环境保护与交通运输的间接投资,则风电经济性将优于煤电。风力发电场建设工期短,单台机组安装仅需几周,从土建、安装到投产,只需半年至一年时间,是煤电、核电无可比拟的。投资规模灵活,有多少钱装多少机。对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以及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达到的农村、边疆来说,可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现代风力发电机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就像飞机的机翼一样。风并非"推"动叶轮叶片,而是吹过叶片形成叶片正反面的压差,这种压差会产生升力,令叶轮旋转并不断横切风流。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并不能提取风的所有功率。理论上风电机能够提取的最大功率,是风的功率的59.6%。大多数风电机只能提取风的功率的40%或者更少。

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风力机部分――它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发电机部分――它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大体上可分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铁塔三部分。(大型风力发电站基本上没有尾舵,一般只有小型(包括家用型才会拥有尾舵)风轮是吧风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两只(或更多只)螺旋桨形的叶轮组成。当风吹向浆叶时,桨叶上产生气动力驱动风轮转动。由于风轮的转速比较低,而且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经常变化着,这又使转速不稳定;所以,在带动发电机之前,还必须附加一个把转速提高到发电机额定转速的齿轮变速箱,再加一个调速机构使转速保持稳定,然后再联接到发电机上。为保持风轮始终对准风向以获得最大的功率,还需在风轮的后面装一个类似风向标的尾舵。

铁塔是支承风轮、尾舵和发电机的构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较高,为的是获得

较大的和较均匀的风力,又要有足够的强度。铁塔高度视地面障碍物对风速影响的情况,以及风轮的直径大小而定,一般在6-20米范围内

发电机的作用,是把由风轮得到的恒定转速,通过升速传递给发电机构均匀运转,因而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风电机组的结构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转子

又叫叶轮、风轮,包括三个叶片和轮毂,以及相应的附件。

(二)传动系统

包括主轴、齿轮箱、联轴器三个部分。

主轴是指叶轮与发电机或者齿轮箱之间的连接部分,起支撑叶轮和传动风转矩的作用;

齿轮箱也叫增速齿轮箱,起到增速作用;

联轴器是连接传动轴(driving shaft,指齿轮箱高速轴)和非传动轴(driven shaft,指发电机前轴)的弹性部件。

对于直驱型机组,其传动系统由较大区别。以金风1.5WM系列机组为例,传动系统比较特殊,没有齿轮箱、联轴器、主轴等部件,叶轮直接与发电机外转子(永磁体)相连接。

(三)发电机

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物。从机械角度看,发电机的安装、对中、减震等都很重要。

(四)液压系统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液压系统是机组重要的执行系统,从液压系统的组成上来说,它主要包括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控制阀、辅助元件——蓄能器和油箱等;从液压的应用上来说,液压系统主要包括高速轴(或低速轴)机械刹车、液压变桨、叶尖扰流器控制、偏航阻尼控制等四个方面。

(五)偏航系统

偏航系统的机械部件主要包括:偏航电机、偏航减速器、偏航驱动齿轮、偏航轴承、偏航卡钳。其中偏航卡钳分为机械式偏航卡钳和液压式偏航卡两种,偏航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两种。

(六)支撑系统

机组的主要支撑件构成机组的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机舱架(机架)、塔架与基础三大部分。

(七)电气柜体

电气柜体主要包含了机组的电气控制部件,从机械角度来看,电气柜体的布置、固定也非常重要。

(八)其它附件

除了上述七大件之外的其他部分,称为附件。如机舱罩、爬梯、助爬器、塔底支架等附属设备。

以上八个系统的主要机械件包括:叶片、轮毂、变桨机构与变桨轴承、主轴与主轴承、齿轮箱、联轴器、机械刹车、偏航机构与偏航轴承、液压站结构、机组润滑装置、机舱架、机舱罩、塔架、基础等十四个部分。

风能与太阳能发电介绍

太阳能及风能发电介绍 众所周知,地球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能力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球能源日渐枯竭的21世纪,在经济不断发展同时,能源消耗不断增加,传统能源无以为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一种替代能源,未来能极大的缓解我们能源大量需求,可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当今社会传统能源产生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代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发电手段分为三类: 火电:火电需要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一方面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越烧越少,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据估计,全世界石油资源再有30年便将枯竭。另一方面燃烧燃料将排出二氧化碳和硫的氧化物,因此会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恶化地球环境。 水电:水电要淹没大量土地,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而且大型水库一旦塌崩,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一个国家的水力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还要受季节的影响。三峡造成的不利影响依然还是评估当中。 核电:核电在正常情况下固然是干净的,但万一发生核泄漏,后果同样是可怕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使90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这一影响并未终止。在这次日本的地震中,核电造成的问题能够引起人们的这么强烈的关注,说明了人们对核电安全性的担忧。 这些都迫使人们去寻找新能源。新能源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蕴藏丰富不会枯竭; 二是安全、干净,不会威胁人类和破坏环境。目前找到的新能源主要有这几种,太阳能、燃料电池。以及风力发电等。其中,最理想的新能源是太阳能。 太阳能(Solar)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太阳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高达 1.05×1018千瓦时,相当于 1.3×106亿吨标准煤,大约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的一万多倍。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1010年,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太阳能光伏技术(Photovoltaic)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的技术,其核心是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地壳硅储量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光伏电池有两层半导体,一层为正极,一层为负极。阳光照射在半导体上时,两极交界处产生电流。阳光强度越大,电流就越强。太阳能光伏系统不仅只在强烈阳光下运作,在阴天也能发电。其优点有:燃料免费、没有会磨损、毁坏或需替换的活动部件、保持系统运转仅需很少的维护、系统为组件,可在任何地方快速安装、无噪声、无有害排放和污染气体等。 早在 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打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 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光电转换效率为4.5%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此后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在 1990-2006 年这十几年里,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了 50 多倍。随着全球能源形势趋紧,

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风能是一种淸洁而稳定的新能源,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日益严重的今天,作为 全球公认可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安全、促进低碳经济增长的方案,得到各国政府、 机构和企业等的高度关注。此外,由于风电技术相对成熟,且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资源有 效性,因此,风电也成为近年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之一。 1、全球发展概况 2016年的风电市场由中国、美国、徳国和印度引领,法国、上耳其和荷兰等国的表现 超过预 期,尽管在年新增装机上,2016年未能超过创纪录的2015年,但仍然达到了一 个相当令人满意的水平。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全球风电发展年报》显示,2016年 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54.600MW,同比下降14.2%,英中,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 23328MW (临时数据),占2016年全球 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42.7%o 到2016年年底, 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86J49MW,累计同比增长 12.5%。其中,截至2016年底, 中国总量达到16&690MW (临时数据),占全球风电累计装机总量的34.7%。 2001-2016年全球风电装机置计容量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土 250.000 W 200.000 150,000 1W.OOO 50.00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 ■ ■ ■ 11 nUr l ■蛊计装机容蚤

按照2016年底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计算,全球前五大风电市场依次为中国、美国、徳国、印度和西班牙,在2001年至2016年间,上述5个国家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风电行业概况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统讣数据,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截至2001年12月31 日的23.9OOMW增至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486.749MW,年复合增长率为22.25%, 而同期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9.53%,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3328MW (临时数据),占当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2.7%,位居全球第一。 (1)我国风能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陆地而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包括岛屿)达32,000 千米,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并具有巨大的风能发展潜力。根据中国气象局2014年公布的最新评估结果,我国陆地7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达到150瓦/平方米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72亿千瓦,风功率密度达到200瓦/平方米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50 亿千瓦;8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达到150瓦/平方米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02亿千瓦,达到200瓦/平方米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75亿千瓦。 ①风能资源的地域分布 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广泛,苴中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此外,近海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A. 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千米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瓦/ 平方米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

风力发电机介绍

风力发电机介绍 目录 1. 风力发电发展的推动力 2.风力发电的相关参数 2.1.风的参数 2.2.风力机的相关参数(以水平轴风力机为例) 3.风力机的种类 3.1.水平轴风力机 3.2.垂直轴风力机 4.水平轴风力机详细介绍 4.1.风轮机构 4.2.传动装置 4.3.迎风机构 4.4.发电机 4.5.塔架 4.6.避雷系统 4.7.控制部分 5.风力发电机的变电并网系统 5.1.(恒速)同步发电机变电并网技术

5.2.(恒速)异步发电机变电并网技术 5.3.交—直—交并网技术 5.4.风力发电机的变电站的布置 6.风力发电场 7.风力机发展方向 1. 风力发电发展的推动力: 1) 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和运用; 2) 大型风力机制造技术及风力机运行经验的积累; 3) 火电发电成本(煤的价格)上涨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一套脱硫装置价格相当 一台锅炉价格)。 2. 风力发电的相关参数: 2.1. 风的参数: 2.1.1. 风速: 在近300m的高度内,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公式为: V:欲求的离地高度H处的风速; V0:离地高度为H0处的风速(H0=10m为气象台预报风速的高度); n:与地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的指数,平坦地区平均值为0.19~0.20。 2.1.2. 风速频率曲线:

在一年或一个月的周期中,出现相同风速的小时数占这段时间总小时数的百分比称风速频率。 图1:风速频率曲线 2.1. 3. 风向玫瑰图(风向频率曲线): 在一年或一个月的周期中,出现相同风向的小时数占这段时间总小时数的百分比称风向频率。以极座标形式表示的风向频率图叫风向玫瑰图。 图2:风向玫瑰图

风力发电现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风力发电现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而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一、国外发展状况 目前,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已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陆地和近海并网运行,风电增长率比其它电源增长率高的趋势仍然继续。如表1所示,截止2005年12月31日世界装机容量已达58,982MW,年装机容量为11,310MW,增长率为24%;风力发电量占全球电量的1%,部分国家及地区已达20%甚至更多。2005年世界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多的十个国家见表2,前十名合计,约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2005年国际风电市场份额的分布多样化进程呈持续发展趋势:有11个国家的装机容量已高于1,000MW,其中7个欧洲国家(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英国、荷兰、葡萄牙),3个亚洲国家(印度、中国、日本),还有美国。亚洲正成为发展全球风电的新生力量,其增长率为48%[5]。2002年欧洲风能协会(EWEA)与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 International)发表了一份标题为“风力 12(Wind Force 12)”的报告,勾画了风电在2020年达到世界电量12%的蓝图。报告声明这份文件不是预测,而是从世界风能资源、世界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电网容量、风电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增长率、与核电和大水电等其他电源技术发展历程的比较以及减排CO2等温室气体的要求,论证了风电达到世界电量12%的可能性。 二、国内发展现状 经过前几年的低谷期,国内的风电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期,特别是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趋势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得风电产业站上了风口。 (一)我国风电发展进入新阶段 风电是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全球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气候变化日趋明显,风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世界风能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世界上开发风能的国家已经达到103个,年发电量达到6400亿千瓦时,占全球总电力需求的4%。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家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风电产业从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风电产业进入稳定持续增长的新阶段。200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只有50万千瓦,排名世界第十。2013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10万千瓦,占当年世界新增容量的45%;累计装机容量突破9000万千瓦,占世界累计装机容量的28%,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144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到7716万千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容量的%。今年1至9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858万千瓦;到9月底,累计并网容量8497万千瓦,同比增长22%。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可达到1亿千瓦,从而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风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也将由2008年的%增长到%,连续两年超过核电,成为国内继火电、水电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 (二)财政优惠 根据财政部文件,为鼓励利用风力发电,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自2015年7月1日起,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秦海岩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项政策实际并非新政,2001年相关主管部门在对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增值税征收政策进行规范时,就提到了风电也是“减半征收”。但“减半征收”在操作层面比较复杂,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在2008年的文件中提出即征即退50%。现在只是为了重新梳理政策,把之前的资源综合利用的目录作废,并对风电提出来单独进行了规范说明。 分析人士表示,这实际上是之前风电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延续。今年以来,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到国家电网公司,再到新能源装机大省的地方政府都在围绕风电发展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今年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十二五”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项目共计3400万千瓦,超出业界预期;5月下旬,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风电年度开发方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弃风限电比例超过20%的地区、年度开发方案完成率低于80%的地区,不安排新项目。 (三)风电企业业绩逐步向好 近期,A股风力发电板块展示出了高景气度。截至7月1日,A股风力发电概念板块23家公司(以设备制造商为主)中,有9家已预告或发布中报业绩情况,除1家净利润变动幅度为负,其余8家净利润增幅在24%至350%之间。其中,

编制“十四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和热发电)

编制“十四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和热发电)发 展规划 工作大纲 A1-CS-2019-006 背景 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是中国政府(GOC)与世界银行(WB)及全球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开发和投资项目,该项目的宗旨是在调查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借鉴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为电力市场提供高效的、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燃煤发电,减少对我国和全球环境的影响。 CRESP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以便随着行政和监管机构能力的增强,以及随着商业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壮大,逐步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 为实施CRESP项目的二期,GEF委员会已批准提供2728万美元的GEF赠款,帮助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能效,理顺发电上网等措施,逐步实现可持续性的商业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促进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CRESP二期项目的重点包括: 1. 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 2. 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技术设计; 3. 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 4. 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 5. 能力建设与投资项目支持。 GEF为本项目提供的赠款将由项目办负责管理。 特定背景

面对新的能源形势和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改革开放40年来,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赶超,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能源领域最耀眼的亮点,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的绿色新名片越来越亮,不仅为我国节能减排、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全球能源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正引领着全球。 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国家在体制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如国家能源局专门成立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众多相关法律和政策,包括总量目标、强制上网、分类补贴、专项资金保障等制度,以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可再生能源产业从无人问津,到形成了全面发展的开发格局。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开展风电并网示范研究,开启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化道路。与改革开放40年同步,我国风电产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成长之路。近年来,我国风电建设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2018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2059万千瓦,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按地区分布,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47%,风电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到2018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1.84亿千瓦,按地区分布,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27.9%,“三北”地区占72.1%。全国风电发电量3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平均利用小时数2095小时,同比增加147小时;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中,云南2654小时、福建2587小时、上海2489小时、四川2333小时。 近年来,风电发展迅速,但由于资源富集地与电力消费地不匹配、技术因素以及体制障碍导致的新能源消纳难、并网难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目前,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建设,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弃风现象,风能发电有较多无处可用的尴尬境地。2018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27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42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为7%,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继续实现弃风电量和弃风率“双降”。大部分弃风限电严重地区的形势进一步好转,其中吉林、甘肃弃风率下降超过14个百分点,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新疆弃风率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弃风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内蒙古,新疆弃风电量、弃风率分别为107亿千瓦时、23%;甘肃弃风电量、弃风率分别为54亿千瓦时、19%;

最新风力发电现状与发展

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前景 1 2 许文石沂东刘博高海松冯东洋 3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4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还有世界的风力发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 文章 5 首先介绍了全球风力发电的现状,分析了风力资源的能量总量和分布情况, 讨 6 论了各国目前的装机容量, 并具体讨论了利用风能发电所涉及实际技术的产生 与运用, 介绍了国内外使用风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并对风电系统中所采用发7 8 电机的性能、风力发电系统的类型、风电系统中所采用发电机的性能与特点以 9 及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 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前景提供了参考。 10 11 关键词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 风能的开发和利用; 风电转换; 风力发 12 电。 13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Wind Energy 14 Xu Wen Shi Yidong Liu Bo Gao Haisong Feng Dongyang 15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Abc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extensive use of wind 16 17 energy proposed by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18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wind energy and the total amount 19 and distribution of wind energy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and alternative 20 direct application of wind energy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wind 21 power generation and its relative technology are reviewed including 22 performance and feature of generators applied in wind power generation 23 system,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future wind power generation 24 technology, which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well learning about the

(完整版)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

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风力资源占有率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据资料统计,我国10m 高度层风能资源总量为3226 GW ,其中陆上可开采风能总量为253 GW ,加上海上风力资源,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近1000 GW 。如果风力资源开发率达到60% ,仅风能发电一项就可支撑我国目前的全部电力需求。 我国利用风力发电起步较晚,和世界上风能发电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风力发电是20 世纪80 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发展初期研制的风机主要为1 kW 、10 kW 、55 kW 、220 kW 等多种小型风电机组,后期开始研制开发可充电型风电机组,并在海岛和风场广泛推广应用,目前有的风机已远销海外。至今,我国已经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山东荣城、辽宁营口、黑龙江富锦、新疆达坂城、广东南澳和海南等地建成了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灌云及盐城等地兴建GW 级风电场。截止2007 年底,我国风机装机容量已达到6.05 GW ,年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0.8% 左右,比2000 年风电发电量增加了近10 倍,我国的风力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5 位。 1.1 小型风电机组的发展 目前,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相当成熟,建设速度也较快,特别是5 kW 以下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成熟,已大量使用,并达到批量生产的要求。100 、 200 、300 、500 W 及1 kW 、2 kW 、5 kW 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年生产能力可达到5 万台以上。 1.2 大型风电机组的发展

我国大型风电机组的开发研制工作也正在加快。我国大型风电机组基本上依赖进口,通过多年来的开发研制,如今,大型风电机组的主要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其成本比进口机组低20% ~30% ,国产化是我国大型风电机组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大型风电机组从建设之初的山东荣成第一个风力发电场开始,到后来的广东南澳4 台250kW 机组、辽宁营口安装660 kW 风电机组、黑龙江富锦单机960 kW 机组,再到即将在山西、山东、江苏等地安装的大型机组,我国已建成一大批大型风力发电场,使我国风力发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国风能资源虽然蕴藏丰富,但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还远不及发达国家,故我国的风力发电普及率还很低。在我国,还有一些无电村,其中部分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应开发利用风力发电。 2 国外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 风能的开发利用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相当普及,尤其在德国、荷兰、西班牙、丹麦等西欧国家,风力发电在电网中占相当比重。20 世纪70 年代发生了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欧美国家政府加大补贴投入,鼓励开展风力发电事业。1973 年联邦德国风能资源投入30 万美元,到1980 年投资就增至6800 万美元;美国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安装了1700 多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3 MW ;1979 年丹麦能源部决定给风轮机设备厂投入补贴,政府拨款建立小型风轮机试验中心,承担发风轮机许可证任务。到20 世纪80 年代末,全球共有大型风轮机近2 万台,总装机容量2 GW 。国际市场风力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有些条件较好的风力发电场,机组发电成本仅为8 美分/kWh ,风场运行维修费为1.5 美分/kWh 。从当前世界风力发电情况来看,无论从风机容量投资、年发电量、运行费用及运行稳定性等指标衡量,200 ~500 kW 的中型风电机组都具有较大竞争

风电企业中上市公司介绍

风电企业中上市公司介绍 第一类从事或参股风力发电设备生产的个股.如金风科技(002202),东方电气(600875),华仪电气(600290),湘电股份(600416),长征电气(600112),银星能源(000862),上海电气(601727),特变电工(600089). 第二类从事风力发电设备零部件生产的个股.如长城电工(600192),泰豪科技(600590),汇通集团(000415),鑫茂科技(000836),天奇股份(002009),汇通集团(000415),天威保变(600550),棱光实业(600629),中材科技(002080),九鼎新材(002201),方圆支承(002147), 天马股份(002122),宁波韵升(600366),中科三环(000970). 第三类承建风力发电项目的个股.如海油工程(600583). 第四类经营风力发电场发电业务的个股,以电力股居多.如广州控股(600098),金山股份(600396)能热电(600578),汇通能源(600605),申华控股(600653),国电电力(600795)粤电力A(000539),宝新能源(000690),吉电股份(000875). 各企业基本情况: 1,金风科技(002202):国内最大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公司在08年实现了业绩连续第八年的100%增长,公司产品在07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占25.1%,国内排名第一.公司在整机制造与销售的基础上,拓展了风电技术服务和风电场开发与销售的盈利模式,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海上1.5MW风机.截至08年11月公司待执行的在手订单有750kW机组817台,1.5MW机组1221台,此外公司还有已经中标但未签订正式协议的订单910.5MW,相当于607台1.5MW机组.预计公司08年结算750kW风机840台,1.5兆瓦风机500台.未来两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风电机组的市场空间将继续扩大 2,东方电气(600875):集风电,核电,水电,火电设备制造于一身的龙头.2007年公司产出风电机208台,2008年预计1.5MW机型产量将达800台,成为08年国内风电设备最大供应商.09年年产将达到1200台.公司风电方面在手订单200亿元,拥有1MW,1.5MW,2.5MW,3MW涵盖了双馈式,直驱式,半直驱式产品系列的研发能力,2008年预计1.5MW机型产量将达800台,成为国内风电设备最大供应商,预计2009年风电机组将达到1200台.风电项目达产后,未来将形成双馈式1.5兆机组2000台以上,1兆和2.5兆机组500台以上;直驱1.65兆500台以上的生产能力. 3,华仪电气(600290):全资子公司乐清华仪风能开发公司持有浙江华仪金风风电49%股份,国内风电设备老大新疆金风科技持有另外51%股份.华仪电气计划08年-09年完成开发1.2MW,1.5MW风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2万kW;2010年开发风场装机容量25万kW,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08年6月,公司与华能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就风场建设及风力发电:开发,建设,风力发电设备及所需配套电器设备供应,使用等方面全面合作并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08年7月,公司与吉林省发改委签订风电合作开发协议,共同打造通榆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设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主要产品为1.5兆瓦风机整机,年配套能力50万千瓦,09年5月投产.支持全省特别是通榆境内风电开发企业选用该项目所产风电设备.同时建设华仪通榆风电园区,总建设规模70万千瓦(包括1.5兆瓦风机整机项目在内),并将继续扩大建设规模.

中国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前言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正在把更多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其中风能因其自身优势,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别,在地球上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具有巨大蕴藏量、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成为全球普遍欢迎的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成为目前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 风,来无影、去无踪,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一台单机容量为1兆瓦的风电装机与同容量火电装机相比,每年可减排2000吨二氧化碳、10吨二氧化硫、6吨二氧化氮。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中国已把风能利用放在重要位置。 一、国内外风电市场现状 1.国外风机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各国政府制订的相应政策支持和推动下,风力发电产业也在高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世界风电装机量达到237669MW,新增装机量43279MW,增长率22.3%,增速与2010年持平,低于2009年32%的增速。由表一,可以看出中国风电装机量62364MW,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装机量,而德国依然是欧洲装机量最多的国家。从图表三中,很明显的看出,从2001年到2004年,风电装机增速是在下降的,2004年到2009年风电有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直到近两年风电装机的增速又降为22%左右,可见风电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由快速扩张到技术提

升的阶段。 图表 1 世界风电装机总量图 图表 2 世界近10年新增装机量示意图

图表 3 世界风电每年装机量增速

图表 4 总装机量各国所占份额

图表 5 2011年新增装机量各国所占份额 2.国内风电发展现状 中国的风电产业更是突飞猛进:2009年当年的装机容量已超过欧洲各国,名列世界第二。2010年将新增1892.7万kW,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装机总量到达惊人的62364MW。在图6中可以看出,中国风电正经历一个跨越式发展,这对世界风电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图8 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出自2007年以后,虽然新增装机量很大,但增速却明显下降,而其他国家,比如美国、德国,这些年维持着一个稳定的增速。由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风电,尤其是陆上风电,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从量的追求进入到对质的提升。 图表 6 中国每年风电装机量示意图

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尤其是风力发电技术已被国家政 府所重视。本文概述了风力发电的基本现状,分析了风电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主要面临的问 题及其解决途径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风力发电;现状;发展趋势 1.风力发电概述 众所周知, 可再生能源有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六大形式。其中, 风能源于太阳辐射使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均而使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所获得的动能。据估计, 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为2*107 MW, 是水能的10倍, 只要利用1%的风能即可满足全球能源的需求[1]。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在中国,10m 高度可开发的风能为10亿kW 以上(陆地2.5亿kW ,海上7.5亿kW )[2]。 在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短缺及大量化石能源燃烧导致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加剧的现实面前, 风力发电作为当今世界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技术最成熟、发展最迅速、商业化前景最广阔的发电方式之一已受到广泛重视[3]。 2.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机的分类 2.1.风力发电原理 力发电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风吹动风力机叶片旋转, 转速通常较低, 需要齿轮箱增速, 将高速转轴连接到发电机转子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发电机输出端接一个升压变压器后连接到电网中。典型的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力机(叶片、轮毅等部分)及其控制器、转轴、换流器、发电机及其控制器等。风速、作为风力机及其控制器的输入信号, 风力机控制器将风速与参考值进行比较, 向风力机输出桨距角信号, 调整输出机械转矩T 和机械功率 。转轴输出的机械功率输入到发电机中, 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经过换流器输送到变压器中, 最终输送至电网。 风能的表达式为: 32 1νρts E = (式1-1) 式中:s —单位时间内气流流过截面积(m 2) ρ—空气密度(kg/m 3) v —风速(m/s)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风能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中国更是风能大国,据统计中国风能的技术开发量可达3亿千瓦-6亿千瓦,而且中国风能资源分布集中,有利于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据考察中国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两个带状地区,一条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 区丰富带”即西北、华北和东北的草原和戈壁地带;另一条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即东部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地带。这些地区一般都缺少煤炭等常规能源并且在时间上冬春季风大、降雨量少,夏季风小、降雨量大,而风电正好能够弥补火电的缺陷并与水电的枯水期 和丰水期有较好的互补性。 一、风电发展现状 据统计,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截至2017年底,中国 以约4182.7万千瓦的累积风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较 瓦,到2020年可达1.5亿千瓦。 (二)风电投资企业 风电投资企业包括开发商与风电装机制造企业。从风电开发商的分布来看,更向能源投资企业集中,2017年能源投资企业风电装机在已经建成的风电装机中的比例已高达90%, 其中中央能源投资企业的比例超过了80%,五大电力集团超过了50%。其他国有投资商、外资和民企比例的总和还不到10%,地方国有非能源企业、外企和民企大都退出,仅剩下中国风电、天润等少数企业在“苦苦挣扎”,当年新增和累计在全国中的份额也很小。从风 电装机制造企业来看,主要是国内风电整机企业为主,2017年累计和新增的市场份额中,前3名、前5名和前10名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55.5%和 发电;由沈阳工业大学研制的3mw风电机组也已经成功下线。此外,中国华锐、金风、 东汽、海装、湘电等企业已开始研制单机容量为5mw的风电机组。中国开始全面迈进多mw级风电机组研制的领域。2017年,国际上公认中国很难建成自主化的海上风电项目,然而,华锐风电科技集团中标的上海东海大桥项目,用完全中国自主的技术和产品,用两 年的时间实现了装机,并于2017年成功投产运营,令世界风电行业震惊。 (四)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 目前,风电并网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风电异地发电机组技术对电网安全稳定产生影响、风 的波动性使风电场的输出功率的波动性难以对风电场制定和实施准确的发电计划。它们使 得风电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种电力上网“不给力”的现况,国家和电网企业都在积极 努力地解决好风电基地电力外送问题,除东北的风电基地全部由东北电网消纳和江苏沿海 等近海和海上风电基地主要是就地消纳之外,其余各大风电基地就近消费一部分电力和电 量之外的电力外送的基本考虑是:河北风电基地和蒙西风电基地近期主要送入华北电网;

风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风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Wind Power Technique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wind power technique. Abstract: Key words: anemo-electric generator ; current situation ; developing trend 0 引言 风电古老而现代,但之所以到近代才得以发展,是因为在这方面存在许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1)风本身随机性大且不稳定,对其资源的准确测量与评估存在误差;(2)风速大小、风力强弱、风的方向都随时间在变化,设计制造在不同风况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的风电系统,并使其风电输出功率效率高且理想平滑十分困难;(3)风为间歇式能源,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都将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在与电网连接时,需要考虑输出功率的波动对地区电网的影响。此外,在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如何延长的寿命以及改善系统储能措施使其容量更大、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且寿命更长等问题上尚有待于得到更完善的解决。 1 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风力发电系统由风能资源、组、控制装置及检测显示装置等组成。组是风电系统的关键设备,通常包括风轮机、发电机、变速器及相应控制装置,用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完整的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见图1。

率曲线比较 长期以来风力发电系统主要采用恒速恒频发电方式( Constant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简称CSCF)和变速恒频发电方式(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简称VSCF)两种。 恒速恒频发电方式,概念模型通常为“恒速风力机 +感应发电机”,常采用定桨距失速或主动失速调节实现功率控制。在正常运行时,风力机保持恒速运行,转速由发电机的极数和齿轮箱决定。由于风速经常变化,功率系数C p不可能保持在最佳值,不能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效率低。 变速恒频发电方式, 概念模型通常为“变速风力机+变速发电机(双馈异步发电机或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采用变桨距结构,启动时通过调节桨距控制发电机转速;并网后,在额定风速以下,调节发电机反转矩使转速跟随风速变化以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从而获得最大风能;在额定转速以上,采用变速与桨叶节距的双重调节限制风力机获取的能量以保证发电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 前者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但其发电效率较低,而且由于机械承受应力较大,相应的装置成本较高。后者可以实现不同风速下高效发电从而使得系统的机械应力和装置成本都大大降低。两者运行功率曲线比较如图 3所示。可以看出,采用变速恒频发电方式, 能在风速变化的情况下实时调节风力机转速,使之始终在最佳转速上运行,捕获最大风能[2]。 2 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风能和太阳能互补性

风能运行内部相关设计 姓名: 学号:200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班 教师:(教授)

风能和太阳能互补性 摘要 风能和太阳能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和发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科学、实用而又和生活关系密切的科学、可再生而又能保护环境的科学、现时又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是一次投资可多年受益的产业。在众多新能源领域中,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和利用被首当其冲优先发展,是当今国际上的一大热点,因为风能和光能的利用,是不用开采、不用运输、不用排放垃圾、没有环境污染的技术,是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工程。 风能和太阳能都是清洁、储量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丰富,据估算,我国陆地可开发风能储量约为2.5×l08 kW,海上风力资源量更大,可开发风能储量绚为7.5×l08 kW。太阳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高达1.05×l018 kWh,相当于1.3×106亿吨标准煤。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104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kWh/m2以上。风能和太阳能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用于发电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关键词:风能,太阳能,风光互补

1·风光互补 风能、太阳能都是无污染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电系统在我国已得到初步应用。这两种发电方式各有其优点,但风能、太阳能都是不稳定的,不连续的能源,用于无电网地区,需要配备相当大的储能设备,或者采取多能互补的办法,以保证基本稳定的供电。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和地域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我国属季风气候区,一般冬季风大,太阳辐射强度小;夏季风小,太阳辐射强度大,在季节上可以相互补充利用。白天太阳光最强时,风很小,晚上太阳落山后,光照很弱,但由于地表温差变化大而使风能加强。夜间和阴雨天无阳光时由风能发电,晴天由太阳能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两者同时发挥作用,实现了全天候的发电,比单用风能和太阳能更经济、科学、实用。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具有的互补性,开发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弥补太阳能和风能相互之间的不足,年发电量图如图1所示。

风力发电机结构介绍

风力发电机结构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是由风轮、传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发电机、控制与安全系统、机舱、塔架和基础等组成。该机组通过风力推动叶轮旋转,再通过传动系统增速来达到发电机的转速后来驱动发电机发电,有效的将风能转化成电能。风力发电机组结构示意图如下。 1、叶片 2、变浆轴承 3、主轴 4、机舱吊 5、齿轮箱 6、高速轴制动器 7、发电机 8、轴流风机9、机座10、滑环11、偏航轴承12、偏航驱动13、轮毂系统 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简述如下 (1)叶片叶片是吸收风能的单元,用于将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叶轮转动的机械能。叶轮的转动是风作用在叶片上产生的升力导致。由叶片、轮毂、变桨系统组成。每个叶片有一套独立的变桨机构,主动对叶片进行调节。叶片配备雷电保护系统。风机维护时,叶轮可通过锁定销进行锁定。 (2)变浆系统变浆系统通过改变叶片的桨距角,使叶片在不同风速时处于最佳的吸收风能的状态,当风速超过切出风速时,使叶片顺桨刹车。 (3)齿轮箱齿轮箱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 (4)发电机发电机是将叶轮转动的机械动能转换为电能的部件。明阳1.5s/se机组采用是带滑环三相双馈异步发电机。转子与变频器连接,可向转子回路提供可调频率的电压,输出转速可以在同步转速±30%范围内调节。 (5)偏航系统偏航系统采用主动对风齿轮驱动形式,与控制系统相配合,使叶轮始终处于迎风状态,充分利用风能,提高发电效率。同时提供必要的锁紧力矩,以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6)轮毂系统轮毂的作用是将叶片固定在一起,并且承受叶片上传递的各种载荷,然后传递到发电机转动轴上。轮毂结构是3个放射形喇叭口拟合在一起的。 (7)底座总成底座总成主要有底座、下平台总成、内平台总成、机舱梯子等组成。通过偏航轴承与塔架相连,并通过偏航系统带动机舱总成、发电机总成、变浆系统总成。 MY1.5s/se型风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机组: 机组额定功率:1500kw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现状与发展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30年来,国际上在风能的利用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步。风力发电技术日臻完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单机额定功率最大已经到5MW,叶轮直径达到126m。截止2005年世界装机容量已达58,982MW,风力发电量占全球电量的1%。中国成为亚洲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其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8位,2005年新增装机容量居世界第6位。今后,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 1 引言 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是太阳对地球表面不均衡加热而引起的“空气流动”,流动空气具有的动能称之为风能。因此,风能是一种广义的太阳能。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分析,地球上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00亿kW,是地球上可利用水能的20倍。中国陆地10m高度层可利用的风能为2.53亿kW,海上可利用的风能是陆地上的3倍,50m高度层可利用的风能是10m高度层的2倍,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风能是一种技术比较成熟、很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1]。风能的利用方式不仅有风力发电、风力提水,而且还有风力致热、风帆助航等。因此,开发利用风能对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具有极强的魅力,从而唤起了世界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风能利用方面的研究。在本文中,将对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2 风力发电基本知识 2.1 风能的计算公式 空气运动具有动能。风能是指风所具有的动能。如果风力发电机叶轮的断面积为A,则当风速为V 的风流经叶轮时,单位时间风传递给叶轮的风能为 (1) 其中:单位时间质量流量m=ρAV (2) 在实际中,(3) 式中: P W—每秒空气流过风力发电机叶轮断面面积的风能,即风能功率,W; C p—叶轮的风能利用系数; ηm—齿轮箱和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一般为0.80—0.95,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为1.0; ηe—发电机效率,一般为0.70—0.98; ρ—空气密度,kg/m3; A—风力发电机叶轮旋转一周所扫过的面积,m2; V—风速,m/s。 2.2 贝茨(Betz)理论 第一个关于风轮的完整理论是由德国哥廷根研究所的A·贝茨于1926年建立的。 贝茨假定风轮是理想的,也就是说没有轮毂,而叶片数是无穷多,并且对通过风轮的气流没有阻力。因此这是一个纯粹的能量转换器。此外还进一步假设气流在整个风轮扫掠面上的气流是均匀的,气流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