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3.1化学平衡状态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6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压强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①温度②浓度③催化剂④压强⑤反应物本身的性质A. ①②③④⑤B. ⑤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2. 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A. 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B. 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 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 Cu与浓硫酸能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3. 设C+CO22CO,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A. 同时增大B. 同时减小C. v1增大,v2减小D. v1减小,v2增大4. A、B在溶液中发生反应:A+B C。
现将A、B两种反应物进行以下五个实验,其中①~④在20 ℃时进行,⑤在40 ℃时进行,实验刚开始时,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①20 mL 0. 2 mol·L-1 A+20 mL 0. 2 mol·L-1 B②50 mL 0. 5 mol·L-1 A+50 mL 0. 5 mol·L-1 B③10 mL 1 mol·L-1 A+10 mL 1 mol·L-1 B+30 mL H2O④20 mL 1 mol·L-1 A+60 mL 0. 4 mol·L-1 B⑤30 mL 0. 6 mol·L-1 A+30 mL 0. 6 mol·L-1 BA. ②④⑤①③B. ⑤④②③①C. ④②⑤①③D. ③⑤④②①5. 对于反应M+N 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2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40%需要60 min,将温度提高到40℃完成反应的40%需要的时间为()A. 2 minB. 4 minC. 6 minD. 7. 5 min6. 20 ℃时,将0. 1 mol·L-1 Na2S2O3溶液10 mL和0. 01 mol·L-1 H2SO4溶液10 mL混合,2 min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已知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 ℃时,同样的反应要看到同样的浑浊,需要的时间是()A. 40 sB. 15 sC. 48 sD. 20 s*7. 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与应用1.如图是可逆反应X(g)+3Y(g) 2Z(g)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B.t2时,反应未达到限度C.t2~t3时,反应已停止进行D.t1时,反应只向正反应方向进行2.(经典题)(2023黑龙江铁人中学月考)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A.X2为0.2 mol·L-1B.Y2为0.2 mol·L-1C.Z为0.3 mol·L-1D.Z为0.45 mol·L-13.(2024江苏苏州月考)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N2O4(g) 2NO2(g)ΔH>0。
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64 s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达到化学平衡前,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C.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最多为2.6 mol·L-1D.若该容器与外界无热传递,则反应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升高题组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4.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为3SiCl4(g)+2N2(g)+6H2(g) Si3N4(s)+12HCl(g)。
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3v(N2)=v(H2)B.v正(HCl)=4v正(SiCl4)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D.c(N2)∶c(H2)∶c(HCl)=1∶3∶65.(2023河北省示范高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2H4(g)+H2(g) C2H6(g)ΔH<0。
113 mol L min --;112 mol L min --;111 mol L min --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v )()>乙丙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B .①④⑧C .只有①④D .只有⑦⑧【例4】如下图,向A 中充入1 molX 、1 molY ,向B 中充入2 molX 、2 molY ,起始时A 、B 的体积相等都等于 a L ,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 ,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g)Y(g)2Z g W ((g))−−→++←−−;H<0△。
A 保持恒压,B 保持恒容,达平衡时,A 的体积为1.4a L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速率:()()vB v A >B .A 容器中X 的转化率为80%C .平衡时Y 体积分数:A B <D .打开活塞K 重新达平衡A V =2.2a L【例5】反应()()()2A g 2B g C 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逆反应速率降低,A 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减压B .降温C .加压D .增大B 的浓度【例6】下列图像能正确地表达可逆反应3A(g)B(g)2C(g)−−→←−−+;H 0<△的是( )A .AB .BC .CD .D【基础特训】1.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B .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C .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D .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2.25℃和51.0110Pa ⨯时,()()()25222N O g 4NO g O g −−→←−−+;H 56.7 kJ /mol △=+,其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 .反应是放热反应B .反应是吸热反应C .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D .是熵减小的反应3.下列改变可确认化学平衡一定移动的是( )A .化学平衡常数发生了改变B .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 .正逆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D .有固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移走适量的固态物质4.向1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X 、0.3 molZ 和一定量的Y 三种气体。
化学反应平衡图像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汽车尾气中NO 产生的反应为:N 2(g )+O 2(g )⇌2NO (g )。
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 2(g )和O 2(g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 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 下N 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 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 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度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1210)(4c c c - B. 温度T 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 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 若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 <02.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 (g )⇌Y (g ),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 (X )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B. T 2下,在0~t 1时间内,v (Y )=1t ba -mol·L -1·min -1 C. 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 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减小3. 已知:CO 2(g )+3H 2(g )⇌CH 3OH (g )+H 2O (g ) ΔH =-49. 0 kJ·mol -1。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 2和3 mol H 2,测得CO 2和CH 3OH (g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3 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B.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 225 mol·L-1·min-1C. 13 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D. 13 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CO2的转化率增加4. 有如下可逆反应:A(g)+B(s)⇌C(s)+D(g)ΔH>0。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一、填空题1.某反应,当升高反应温度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若只增加体系总压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则此反应为热反应,且反应物分子数(大于、小于)产物分子数。
2.对于反应,其反应级数一定等于反应物计量系数,速度常数的单位由决定,若k的单位为L2·mol-2·S-1,则对应的反应级数为。
3.可逆反应A(g)+ B(g)⇌C(g)+Q达到平衡后,再给体系加热正反应速度,逆反应速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4.在500K时,反应SO2(g)+1/2O2(g)⇌SO3(g)的K p = 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K p =。
5.反应:HIO3+3H2SO3→HI+3H2SO4,经实验证明,该反应分两步完成;(1)HIO3+H2SO3 → HIO2+H2SO4(慢反应),(2)HIO2+2H2SO3 →HI+2H2SO4(快反应),因此反应的速度方程式是。
6.在298K温度下,将1摩尔SO3放入1升的反应器内,当反应2SO3(g)⇌2SO2(g)+O2(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0.6摩尔的SO2,其K C是,K p是。
(R = 8.314 kPa·L·K-1·mol-1)。
7.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H2S(g),K c=1.0 ×10-3;S(s)+O2(g)⇌SO2(g),K c= 5.0 ×106;H2(g) + SO2(g)⇌H2S(g) + O2(g)的平衡常数K c为。
8.简单反应A= B + C,反应速度方程为,反应级数为,若分别以A、B两种物质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度,则V A与V B。
9.阿仑尼乌斯公式中e-Ea/RT的物理意义是。
10.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它改变了反应的,降低了反应的,从而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1.某温度下2N2O5= 4NO2 + O2该反应的速度和以各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度的关系为:V = 1/2V N2O5= 1/4V NO2= V O2 。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上)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A.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 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2. 将C(s)和H2O(g)以物质的量之比1∶2置于恒容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s)+H2O(g)H2(g)+CO(g)ΔH>0。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v(H2O)=v(CO)B. H2和C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C. 形成2 mol H-O键,同时生成1 mol CD. 混合气体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保持不变3. 对于可逆反应4 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时,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4. 温度不变时,在恒压容器a与恒容容器b中,分别充入体积比为1∶3的N2和H2。
若开始时两容器的体积相等,则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N2的转化率应当是()A. a中大B. b中大C. a、b一样大D. 无法判断*5. 可逆反应mA(s)+nB(g)p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B的体积分数φ(B)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m+n<pB. n>pC. X点时v(正)>v(逆)D. X点比Y点的正反应速率大6. 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A. 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B.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C.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D. 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二、填空题*7. 对于反应A(?)+2B(g)n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1)改变A的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课标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要点精讲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贴士:①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
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③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将趋于稳定,这种状态被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但并不表示反应停止。
1.1 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少,同时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加。
当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生成物的浓度开始增加,直到达到一定比例。
此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趋于稳定,达到化学平衡。
1.2 平衡常数化学平衡过程中,可以使用平衡常数(K)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之间的浓度有关,表明了反应的相对程度。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的速率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1 浓度的影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反应会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当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时,反应会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以重新平衡。
2.2 温度的影响改变反应系统的温度,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位置。
在一些反应中,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因为这个方向具有吸热的特点。
但是并非所有反应都遵循这个规律,一些反应在升高温度后,会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2.3 压力的影响当化学反应中存在气体组分时,改变系统的压力也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位置。
增加压力会使反应向物质摩尔数较少的那一侧移动,以减小容器体积并达到平衡。
减少压力则会使反应向物质摩尔数较多的那一侧移动。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速率常数3.1 反应速率的定义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和生成物产生的数量变化。
反应速率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快。
3.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催化剂的存在等。
3.3 反应速率常数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速率常数(k)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某一时刻、某种反应物的瞬时反应速率B. 化学反应速率为0. 8 mol·L-1·s-1是指反应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 8 mol·L-1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推知化学反应的快慢D.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其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2.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密闭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xC(g),若经2 s后测得A物质的量为2. 8 mol,C的浓度为0. 6 mol·L -1,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①2 s内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3 mol·L-1·s-1②2 s内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6 mol·L-1·s-1③2 s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70%④x=2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3. 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X、Y、W、Q四种物质,经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上述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是()A. X+2Y=2W+2QB. 3X+Y+2W=2QC. X+3Y+2Q=2WD. X+2Y+3Q=2W4. 在N2+3H2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0. 6mol/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45mol/(L·s),则所经历的时间是()A. 0. 44秒B. 1秒C. 1. 33秒D. 2秒5. 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0。
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3.1 化学平衡状态(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14CO 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 )A.14CO2B.14CO2、14COC.14CO2、14CO、14C D.14CO解析:14CO2与C反应生成14CO(正反应)的同时,逆反应14CO的分解(生成14CO2和14C)也在进行,故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14CO2、14CO、14C。
答案: C2.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2Y(g) 3Z(g)+2W(g),X、Y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5 mol·L-1和2.0 mol·L-1,达平衡后,下列各生成物的浓度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A.c(Z)=1.5 mol·L-1B.c(Z)=2.4 mol·L-1C.c(W)=1.6 mol·L-1D.c(W)=2.0 mol·L-1解析: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
由于反应中X、Y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所以X过量,若Y完全反应,则c(Z)=3.0 mol·L-1,c(W)=2.0 mol·L-1。
但Y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0 mol·L-1<c(Z)<3.0 mol·L-1,0 mol·L-1<c(W)<2.0 mol·L-1。
故D项肯定错误。
答案: D3.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2NH3,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②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③N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④容器的压强不再改变;⑤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⑤ D.②③④解析: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N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容器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容积固定,质量不变,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密度都不变。
答案: A4.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3Fe 2O 3(s)+CO(g) 23Fe(s)+CO 2(g) ΔH <0,欲提高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增加Fe 2O 3的量 ②移出部分CO 2 ③提高反应温度 ④减小容器的容积 ⑤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⑥降低反应温度A .①③B .②⑥C .②④D .④⑥解析: ①氧化铁是固体,增加Fe 2O 3的量,平衡不移动,CO 的转化率不变,错误;②移出部分CO 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增大,正确;③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错误;④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减小容器的容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 的转化率不变,错误;⑤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错误;⑥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反应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增大,正确。
答案: B 5.对于反应:2X(g)+Y(g) 2Z(g)在不同温度(T 1和T 2)及压强(p 1和p 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 (Z)和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1<T 2,p 1<p 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T 1>T 2,p 1>p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T 1>T 2,p 1>p 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T 1>T 2,p 1<p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和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相同压强(p 2)下,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达平衡时所需时间越短,故T 1>T 2;在相同的温度(T 2)下,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达平衡时所需时间越短,故p 1>p 2。
由于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根据上图不难看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选C 。
答案: C6.在下列可逆反应中,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均可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是( )A .2SO 2(g)+O 2(g)2SO 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4NH 3(g)+5O 2(g)4NO(g)+6H 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2NH 3(g) N 2(g)+3H 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SO 2(g)+NO 2(g) SO 3(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A项,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项,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项,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A7.在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B(g) 2C(g) Δ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的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解析:A率提高,错误;B项,加入C,因为只有一种生成物,相当于对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A 的体积分数减小,错误;C项,加压,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正确;D项,该反应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错误。
答案: C8.(2016·南京高二检测)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X(g) b Y(g)+c 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的浓度是原来的1.8倍。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a>b+cB.压缩容器的容积时,v(正)增大,v(逆)减小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解析:体积缩小,假设平衡不移动,则Y的浓度应该为原来的2倍,而现为1.8倍,则表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增大,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向Y、Z 消耗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则b+c>a、X的转化率减小,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 C9.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X(?)+Y(g) Z(s)已达到平衡,此时升高温度则气体的密度增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 可能是气态、液态或固态B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 一定为气态C .若X 为非气态,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若加入少量的Z ,该平衡向左移动解析: 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升高温度气体的密度增大,说明气体质量增加,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放热,平衡逆向移动,Y(g)的质量增加,所以不管X 是气态、液态或固态,气体的密度都增大,故A 正确。
答案: A 10.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 +O 22NO 2 ΔH <0,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 、b 、c 、d 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解析: d 点、b 点均在平衡曲线上,表示d 点与b 点均达到平衡状态;c 点时,若温度不变,NO 的转化率将增大,说明反应没达到平衡,且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v (正)>v (逆),符合题目要求;a 点时,若温度不变,NO 的转化率将减小,说明反应没达到平衡,且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v (正)<v (逆),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现有反应:m A(g)+n B(g) p 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 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 的质量分数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且m +n ________p (填“>”“=”或“<”)。
(2)减压使容器体积增大时,A 的质量分数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3)若加入B(维持体积不变),则A 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 、C 的浓度之比c B c C将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
解析: 对反应:m A(g)+n B(g) p C(g)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时,B 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 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m+n>p,A的质量分数增大;加入B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增大,c(B)减小,即c B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c C答案:(1)放热> (2)增大(3)增大(4)减小(5)不变12.一密封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2+3H22NH3ΔH<0,下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t0~t1B.t2~t3C.t3~t4D.t5~t6解析: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必定相等,从图中可看出t0~t1、t2~t4、t5~t6时间段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t1时刻,条件变化使v(正)、v(逆)都加快,且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对照反应式可看出条件变化应是“升高温度”。
t3时刻,v(正)、v(逆)都同幅度加快,应是“加催化剂”;t4时刻,v(正)、v(逆)都减慢,且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是由“降低压强”引起的。
由于t1~t2时间段和t4~t5时间段中,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氨百分含量都减小,所以应是t0~t1时间段氨百分含量最高。
答案:(1)t0~t1t2~t4t5~t6(2)升高温度加催化剂降低压强(3)A13.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盐酸,烧杯乙中盛放100 mL冷水。
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 g 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 g 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