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9
当代地区性建筑创作的尝试——丽江瑞雪广场住区设计作者:唐硕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12期【摘要】面对地方建筑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运用科学合理、富于创造性的建筑设计,来解决城市现代化与地域性之间,历史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文通过丽江瑞雪广场住区的规划设计,对当代地区性建筑创作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域性划;复原;重构;再生“以用户为本,以市场为导向”是房地产开发销售成败的关键。
“小区的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住宅形象独特”是业主的明确要求。
“尊重文脉,以人为本。
人车分流,绿色环保,生态概念,环境优先,空间渗透,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新的设计理念是我们取胜的法宝。
建筑植根于孕育它生长的这一片土地,它从这一片土地中吸取营养、获得养分并茁壮成长,从建成的那一刻起,它便为这一块土地所见证,并打下了地方文化世代传袭的深深烙印。
丽江瑞雪广场住区位于云南丽江古城外,距丽江古城仅5 公里。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现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及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44 个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该项目的设计力图在千年古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作为一个文化继承和更新的环节,成为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1、城市肌理的复原丽江民居在悠悠历史长河的发展和传承中,形成了独特而细密的城市肌理。
立足于苍山上,整个丽江古城尽收眼底,民居灰色的双坡青瓦屋顶互相错落,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青山绿野的映衬下,焕发出历史文化恒久的神韵。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历史的变迁。
丽江古城的传统肌理在新功能格局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有一些改变是在悄悄地进行中,延续了丽江古城一贯的肌理,而有些改变则是以突然的、快速的方式进行着,这些新的功能单体以一种直接的、粗暴的姿态,简单而生硬的改变了古城丽江原有细腻的格局和丰富的纹理。
在丽江瑞雪广场的创作中,我们力图改变后一种局面,在总图规划上将新的建筑群体充分融入到丽江的城市布局中,提出适应丽江城市肌理的设计原则。
丽江市新团片区城市设计一、本文概述1、丽江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丽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6°08′47″~26°52′58″、东经99°59′16″~102、新团片区的地理位置和现状概述丽江市新团片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区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片区北靠玉龙雪山,南邻金沙江,距离丽江古城仅有10公里,是丽江市区南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团片区现状概述新团片区是一个以居住和商业为主的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该片区的城市设计应注重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同时提高城市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和居住。
目前,新团片区的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较为齐全。
该片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环境卫生、城市绿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新团片区的居住环境也较为拥挤,需要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新团片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区域,未来可以通过城市设计和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成为丽江市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设计的目标和意义丽江市新团片区城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区域。
其目标包括:首先,提高城市的功能性。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优化城市交通,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效率,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其次,注重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创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健康、愉悦的生活环境。
再次,关注环境保护。
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绿色建筑和生态技术的应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打造低碳、环保的城市形象。
最后,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丽江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设计应充分挖掘和传承当地文化,将民族特色融入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实现上述目标,将有助于提升丽江市新团片区的城市品质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1、概况简介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丽江古城占地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多民族聚居,纳西、彝、白、傈僳、普米、苗、藏、傣、回、壮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占了全市113万总人口的58%。
在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之初(1997年前后),丽江共有6200多户,2.5万多以纳西族为主的居民。
丽江核心旅游资源:“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三项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2003)、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2003)丽江发展阶段本地居民数量,从1996年的3万人下降到6000人,主要是老人。
占地4700亩的祥和丽城和11000亩的玉龙新县正在建设,总建面8万平米的鱼米河步行街也在建设。
2、丽江旅游发展的特点:(1)旅游收入增长来自游客数量增长1999-2013年,14年间,丽江的旅游人次从280.4万人增长到2079.6万人,旅游总收入又15.87亿元增长为278.7亿元,人均消费水平由2001年的634.28元增长为2013年的1250元,其中旅游人次增长了7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7倍,而人均消费水平则仅仅增长不到2倍,分析可知,旅游总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游客数量的激增,由消费品质和消费档次的提升所增加的收益较少。
(2)旅游的受惠群体和付出群体不一致,常年财政赤字旅游收入巨量,丽江政府财政常年赤字,旅游收益分配的不均衡状态自丽江旅游发展以来一直持续。
丽江2010-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大大超过旅游收入增速,然总量仅占旅游收入总量的1/6,使得旅游投入主体和收益主体不一致。
丽江人均消费水平自2009年开始平缓增长,2011年小幅回退。
除去住宿费用,游客消费水平与国内其他热门旅游景点相当,证实几年来丽江的业态结构没有大的转变。
(3)星级酒店激增2013年,丽江拥有7个五星级酒店,其中有两个国际品牌酒店1。
丽江客栈总数为4600多家。
丽江古城民居空间文化的探讨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丽江古文化的重要遗产。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文化是研究丽江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以木质结构为主,古朴典雅,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民居通常由几个庭院围合而成,每个庭院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
庭院是古城民居的核心空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
庭院的布局通常是以水井为中心,四周是厅堂、房间等功能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庭院的设计考虑了光照、通风、水源等因素,使得庭院内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文化也体现在庭院的装饰上。
庭院中常见的装饰有木雕、石雕、壁画等。
这些装饰物体现了丽江古城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居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古城民居的空间布局也反映了丽江古城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古城中的庭院既可以私人使用,也可以作为社区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间。
庭院的设计使得居民之间有着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又能够实现邻里交流和互助。
古城民居空间文化还体现在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中。
丽江古城居民注重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因此在居民的庭院中常常可以看到花草树木和小池塘。
庭院中的植物和水景不仅美化了环境,还给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文化还反映了居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城中的民居通常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的建筑可以更好地适应丽江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庭院的设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追求,如庭院中常常会有小桥流水和后花园等。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文化是丽江古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居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对丽江古城民居空间文化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丽江古城的文化遗产。
文旅创新案例一、文旅创新案例:云南丽江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是一处成功的文旅创新案例。
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
为了保护古城的文化遗产和提升游客体验,丽江市政府积极推动文旅创新,引入了现代科技和创新理念。
1. 引入智慧导览系统:丽江古城通过引入智慧导览系统,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导览设备获取各个景点的详细信息和导览路线。
这样既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又减少了传统导游的成本和对古城环境的影响。
2. 文化创意产品推广:丽江古城积极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如丽江纳西族传统手工艺品、纳西族服饰等。
通过与当地手工艺者合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独特的产品,并在古城内设立专门的销售点,吸引游客购买。
3. 打造特色文化节庆:丽江古城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如丽江纳西族火把节、丽江古城音乐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4. 智慧交通管理:为了解决丽江古城狭窄道路和游客车辆增加的问题,丽江市政府引入了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通过道路监控摄像头和实时交通信息,可以实现道路拥堵监测和交通指引,提高了古城交通的效率和游客的出行体验。
5. 推广传统手工艺体验:丽江古城通过推广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如丝绸染色、木雕制作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保护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一处成功的文旅创新案例。
作为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一个主题公园,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保留迪士尼经典元素的同时,融入了中国文化和创新理念,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1. 融入中国元素:上海迪士尼乐园在设计和装饰上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如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节日等。
这样不仅增加了乐园的吸引力,也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2.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上海迪士尼乐园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通过VR设备和3D影像等技术,为游客打造了更加逼真的游乐体验。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一、引言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
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
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
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
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
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1丽江古城概况雪⼭脚下的丽江古城是遐迩闻名的⼈⽂旅游景点,整个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和浓郁民族特⾊的建筑风格让世界叹为观⽌,曾被世⼈誉为“东⽅的瑞⼠”、“⼭国⼩苏州”、“⼈间花园”。
1997年12⽉,丽江古城与⼭西的平遥古城、湖南的凤凰古城⼀并被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为世界⽂化遗产(如图1-1)。
1.1丽江古城的⾃然地理环境丽江纳西族⾃治县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6°34’⾄27°26’,东经99°23’⾄100°32’之间,⾯积7648平⽅公⾥,⼈⼝32.9万⼈。
这⾥居住着纳西、栗栗、普⽶、汉、⽩、彝、藏等⼗多个民族。
其中、纳西族18.4万⼈,占总⼈⼝的57%。
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
海拔最⾼点在⽟龙⼭主峰扇⼦陡为3396⽶,最低海拔在⾦沙江河⾕,为1219⽶,⾼差达4337⽶。
丽江古城坐落在⽟龙⼭下⼀块海拔2400⽶的⾼原台地上,全城⾯积达3.8平⽅公⾥。
1.2丽江古城的历史⽂化渊源丽江古城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秦汉以前,丽江就有古⼈类活动的⾜迹。
丽江地区历史悠久,然⽽,丽江古城的雏形究竟形成于何时,⽬前仍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有两种观点:⼀是宋末元初说,按此说,丽江古城的历史有七⼋百年;⼆是唐初说,古城的历史当再上溯五百年。
古城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古以来是汉、藏、⽩、纳西等民族⽂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到了明清两代,古城成为丽江府府城。
明朝洪武年间,⽊⽒⼟司仿北京紫禁城之制对古城进⾏了⼤规模的建设和扩张,但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古城在杜⽂秀回民起义中⼜遭到很⼤破坏。
经清末、民国及建国后的修复和建设,古城的布局和形制仍保留着明清的格局。
2丽江古城的规划原则及营造⼿法丽江古城的规划原则及营造⼿法,既存在对北京紫禁城⼀些建制形式的效仿和吸取,⼜考虑到了⽤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理⾏为特征,既融合了汉、⽩、彝、藏各民族精华,⼜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
旅游景区规划姓名:代玉年级:2010级学号:**********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丽江古城案例分析目录案例概述 (1)丽江古城标识、标牌和解说 (1)丽江古城旅游安全管理 (3)丽江古城旅游产品管理 (4)丽江古城旅游营销管理 (6)旅游景区规划之·云南丽江古城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 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
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
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
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
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本文将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旅游安全管理、旅游产品管理和旅游营销管理四个方面对丽江古城经行分析。
二、丽江古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一方面,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局专门设有旅游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丽江古城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在标识、标牌等管理方面主要包括: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整改:由数字化分公司负责完善了单位内部公共信息符等相关工作。
如引导标识,在景区内设置了位置合理,指示清楚的规范标识导览系统,分别设有中文、英文、日文、法文等四国文字,增加特色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向游客展示纳西族传统文化。
丽江建筑方案丽江建筑方案丽江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旅游城市,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的建筑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同时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来描述丽江建筑方案。
首先,丽江建筑方案应该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
丽江古城是中国最完整、最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建筑风格独特,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修复和保护古城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建筑的原有风格和特色。
同时,还要修复古城的城墙和古建筑群,以保持建筑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丽江建筑方案应该注重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的统一。
丽江古城的建筑风格和材料应该保持一致,以保持城市的整体美感和风格。
虽然每座建筑都有其独特之处,但整体上应该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建筑风格可以参考丽江本地的传统风格,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和理念,创造出适合当地环境的建筑。
此外,丽江建筑方案还应该注重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丽江是一个旅游城市,需要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服务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游客的需求,设计出人性化的建筑和公共区域。
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最后,丽江建筑方案还应该注重文化交流和创新。
丽江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应该通过建筑来传承和展示这些文化。
可以通过建设博物馆、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向游客和居民介绍丽江的文化遗产。
同时,还可以鼓励创新和新的建筑理念的引入,以丰富丽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丽江建筑方案应该兼顾历史保护、整体规划、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的丽江城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丽江精神堡垒设计理念丽江精神堡垒设计理念丽江,是一座美丽而古朴的城市,蕴藏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丽江精神堡垒的设计理念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丽江的精神文化,同时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空间。
首先,丽江精神堡垒的设计理念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在设计中融入了丽江的古建筑和传统工艺,力求保留和展示丰富的文化遗产。
建筑的外观采用木结构和石材,以模拟传统的古建筑风格。
内部的设计则融入了传统的手工艺品和装饰,如彩绘的木雕和刺绣的窗帘。
通过这种设计,丽江精神堡垒能够充分展示和传承丽江的文化特色。
其次,丽江精神堡垒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
丽江周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景观,如玉龙雪山和黑龙潭。
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以打造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场所。
建筑的布局采用了开敞的设计,使人可以享受到自然光线和空气。
同时,在建筑周围种植了各种植物,营造了一个绿色和生态的环境。
这种设计理念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丽江的自然之美,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系。
再次,丽江精神堡垒的设计理念是以创新和活力为核心。
丽江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需要不断吸引游客和创新产品的开发。
因此,丽江精神堡垒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在建筑内部设置了多个活动区域,可以举办各种展览、演出和娱乐活动。
同时,为了提高游客体验,还引入了一些先进的科技设施和互动体验,如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
通过这些设计,丽江精神堡垒能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空间,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创新人才。
总结起来,丽江精神堡垒的设计理念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创新和活力为核心。
通过这种设计,希望能够保护和传承丽江的精神文化,同时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空间,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创新人才。
2024年度国内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2024年国内那些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超酷的创新发展案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先来说说丽江古城吧。
你要是以为丽江古城还是以前那种只靠古街古巷吸引游客的地方,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2024年,丽江古城像是一个时髦的弄潮儿,玩起了高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走进古城,你能看到好多小店铺里,传统的纳西族手工艺品旁边,摆着虚拟现实(VR)设备。
游客戴上VR眼镜,就仿佛穿越回了几百年前的丽江,能看到纳西族祖先们建造古城的场景,那热闹的劳作画面,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播放。
我遇到一个游客小张,他兴奋地跟我说:“哇塞,这也太酷了吧!以前来丽江就是看看古建筑,现在感觉自己像个时间旅行者。
”这还不算完呢,古城里的一些客栈也进行了创新。
他们不再是简单提供住宿,而是推出了“文化住宿套餐”。
住客可以跟着纳西族的老艺人学习传统的东巴文字书写,这就像一场独特的文化寻宝之旅,每一个笔画都像是打开古老文化大门的钥匙。
再瞧瞧乌镇,这个江南水乡在2024年就像是一个精心打造的艺术舞台。
乌镇把戏剧文化玩出了新花样。
以前的乌镇戏剧节就已经很有名了,可现在呢?整个乌镇就像一个巨大的戏剧场。
在古镇的角落里,随时可能会有街头戏剧表演。
你走着走着,突然就有一群穿着古装的演员在你面前演起了经典的越剧片段,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我和当地的居民李大爷聊天,他乐呵呵地说:“咱乌镇啊,现在天天都像在过节。
这戏剧表演到处都是,游客们看得高兴,我们也觉得热闹。
”而且乌镇的水上游览项目也有了创新。
不再是那种单调的游船看风景,而是加入了灯光秀和水上舞台表演。
夜晚的乌镇河道上,灯光映照在水面上,舞台上的演员们翩翩起舞,游客们坐在船上,就像置身于仙境之中,那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
还有黄山景区呢。
黄山一直是个很有名的旅游胜地,可2024年它就像一个不断进化的生态乐园。
景区开发了很多环保又有趣的游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