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理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6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分析患儿病情、药物特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药物费用最优化的目的。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证儿童的安全性:儿童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谢水平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2、提高治疗效果: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节约医疗资源:以合理用药为基础,能够避免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过度的治疗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浪费医疗资源。
1、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年龄、生长发育水平、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慎用具有一定毒性和不确定药物安全性的药物,尤其是新型药物。
2、正确计算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水平、代谢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能够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剂量,防止药物超剂量使用和药物滥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根据儿童年龄、体重、消化吸收能力、肝、肾功能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口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等已成熟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效起始时间等影响给药途径选择的因素。
4、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程度和药物的药效特点等因素,掌握合适的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把合理用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遵循药物治疗规范,严格把握治疗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坚持长期观察疗效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
儿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经验分享儿童临床合理用药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涉及到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计算、用药的方式等多个方面。
在儿童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管理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丰富的儿童用药知识,还需要重视家长的参与和合作。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儿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经验,以期帮助医务人员和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个挑战。
一、儿童用药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合理用药的前提是医务人员对儿童用药的知识掌握要全面准确。
针对0~18岁的儿童,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计算、用药的方式等都有相应的差异,因此医务人员需要熟悉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为儿童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
及时更新和学习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也是医务人员提高儿童药物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个性化用药是合理用药的关键每个儿童的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在给儿童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其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合并症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方式。
在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时,可以参考相关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同时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三、合理用药需家长配合儿童患者的用药管理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遵循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的要求。
需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在给儿童患者用药时,家长还需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适应症、禁忌症、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以便在必要时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四、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药物的安全性对儿童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给儿童患者用药时,医务人员应注重药物的安全性评估,包括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
特别是对于儿童靶向治疗药物、免疫调节剂等高危药物的使用,需要格外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五、药物监测有助于用药效果评估药物的监测在儿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合理用药管理2024年湖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参考答案附后温馨提示:湖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题为随机抽取题库内部分题目进行考试,该文档列出了该科目的所有考试题目及答案1.(单选):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角化层薄,皮肤粘膜给药容易()A.吸收B.代谢C.分布D.中毒2.(单选):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岁以下儿童A.2B.6C.8D.183.(单选):布洛芬适合于()以上婴儿A.1岁B.1个月C.2个月D.6个月4.(单选):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是()A.双氯芬酸钠栓B.布洛芬口服液C.对乙酰氨基酚D.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5.(单选):新生儿使用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肝脏损害B.肾脏损害C.听神经和肾脏毒性D.灰婴综合征6.(单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对()有一定毒性,6岁以下禁用A.肝脏和肾脏B.听神经和肾脏C.骨骼生长D.血液系统7.(单选):下列正确的服药时间是()A.铁剂宜在饭后服B.驱虫药宜空腹服C.利尿药和泻药宜早餐后服D.催眠药晚饭后服8.(单选):6岁前的儿童用药宜选用()剂型A.片剂B.胶囊剂C.颗粒剂D.注射剂9.(单选):按成人剂量计算,1-4岁儿童用药剂量是成人剂量的()A.1/3B.1/2C.2/3D.1/6-1/410.(单选):新生儿期避免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A.四环素类B.青霉素类C.头孢菌素类D.大环类酯类参考答案:。
儿童合理用药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等生长阶段。
与成人的药动学相比,新生儿药物分布容积较大肝代谢和肾排泄药物的能力较差;儿童的药效学特点与成人基本相似,但由于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异,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也有例外,有时不仅表现为量的差异,甚至可能发生质的改变,也就是说有其自身的药效学特点。
(一)、儿童对药物的特殊反应性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不仅在药动学方面与成人有很大差异,而且可能引起不同用药后果,出现某些婴幼儿期特殊反应。
如对某些药物敏感:吗啡易引起呼吸抑制;利尿剂易产生缺钠缺钾;铁剂易引起呕吐;氯丙嗪易引起肠梗阻。
再如,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药物可使血中胆红素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尤其是已存在的黄疸,要特别注意所用药物是否加重黄疸危险。
(二)、影响儿童用药的因素1.母亲用药与新生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用药对新生儿产生影响,多种药物可通过孕妇用药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
当然,也可通过母体用药来防治新生儿疾患。
(三)、儿童合理用药1、给药剂量的计算儿童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很多,包括按体重、体表面积、年龄等方法计算,目前多采用前二者。
应注意,在婴幼儿时期对某些药物的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按体重计算有较大差别,尤其在新生儿时期差异更大。
因此,按体表面积计算药量不适于新生儿及小婴儿。
(1)、根据体重计算:每次或每日剂量=儿童体重×药量/kg(成人,每次或每日);6个月内的儿童体重=月龄×0.6+3kg;7~12个月内的儿童体重=月龄×0.5+3kg;1岁以上儿童体重=年龄×2+8kg;(2)、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科学性强,适用于成人即各年龄的儿童。
体表面积(㎡)=0.035×体重(kg)+0.1,适于30kg以下者;对体重超过30kg者,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计算;成人可按1.72㎡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儿科是医学的一个专业领域,主要关注儿童的健康和疾病。
在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类。
中成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具有方便、口服易咽、疗效较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就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首先,儿童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应该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器官功能存在差异,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也有差别。
因此,儿童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选择药物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疾病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当的药物。
其次,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对剂量较敏感。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对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同时,对于含有酒精或其他不宜儿童使用的成分的药物应当慎用或避免使用。
此外,要合理地选择中成药种类。
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食管反流、胃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儿童肠病宝颗粒、太婆素颗粒等中成药常常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是,针对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前,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立准确的病因和诊断,并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中成药。
最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中成药对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手段。
对于某些病情较重、需要手术干预或其他特殊治疗措施的患儿,中成药往往只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配合,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短暂而重要,对于药物的影响也较为敏感。
因此,监测患儿的病情和用药效果,注意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如果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儿科常用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方面,需要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中成药种类,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儿童常见病及合理用药常识摘要:按国际惯例,18周岁以下均属于儿科治疗范围,而按我国儿科学教科书定义,治疗范围是14周岁以下儿童。
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是儿童机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期,特别容易患各种疾病。
儿童患病大多为以下几种:如感冒,发热,腹泻,咳嗽等。
适当了解一些用药方法,症状轻时在家里用药治疗。
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本文只提供儿童期家庭治疗的一些方法,仅供家长参考,选择。
关键词:儿童常见病;合理用药;家庭护理;一、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儿童与成年人在生理、病理方面有很大差别,儿童的各种器官及生理功能处于生长发育、逐渐成熟时期,由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性和耐受性等方面与成人比有明显差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药物解毒的酶系统、代谢系统均未发育成熟,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效学特点对于儿童来说都异于成人。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代谢产物排泄快,对水、电解质调节能力差,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于成人。
而且儿童多有病情较急、变化快的特点,用药更需及时确切。
二、儿童常见疾病及对策2.1感冒常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内感染,并常伴有头痛、发热、鼻塞、喉痛及全身疼痛等症状。
首先要通过化验确定感染的病菌类型对因治疗,并根据感冒体征对症治疗。
如果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用些抗病毒的药就可以,如:大青叶合剂、双黄连、银黄冲剂、病毒灵(吗啉胍)、板蓝根冲剂、金刚烷胺、抗病毒口服液、抗感解毒冲剂等。
只要不合并细菌感染,就不要用抗菌素。
2.2咳嗽首先要弄清情况,如有无痰液、痰量多少、黏不黏。
更重要的还要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合理使用止咳药与化痰药。
咳嗽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儿童呼吸道较窄,发炎时黏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在呼吸道感染时应多使用祛痰药,少用镇咳药,因为使用镇咳药后不利于痰液排出,可能会加重感染。
儿童临床用药指南最新版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殊性,用药需要格外谨慎。
最新版的儿童临床用药指南为儿童用药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和安全的指导。
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代谢和排泄功能相对较弱,对药物的反应也与成人有所不同。
因此,在为儿童选择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首先,用药剂量是关键。
儿童用药剂量不能简单地按照成人剂量进行折算,而是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
最新版指南中,对于常见药物的儿童剂量有了更详细和精确的规定。
比如,对于退烧药布洛芬,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推荐剂量就有所差异。
其次,药物的剂型选择也很重要。
儿童往往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较差,因此,一些适合儿童的剂型如混悬剂、糖浆剂、栓剂等更受青睐。
这些剂型不仅便于儿童服用,而且剂量也更容易控制。
在用药种类方面,要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牙齿和骨骼发育,在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另外,联合用药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新版指南对常见的联合用药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帮助医生和家长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对于儿童常见疾病的用药,最新版指南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比如,在儿童感冒的治疗中,不建议过度使用复方感冒药。
因为这类药物中往往含有多种成分,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对于咳嗽症状,如果不影响儿童的休息和生活,一般不建议使用止咳药,而是通过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方法来缓解。
在儿童腹泻的治疗中,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补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指南中明确了不同程度腹泻时的补液方法和补液量,以防止儿童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儿童过敏也是常见问题。
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
除了治疗疾病的用药,儿童预防疾病的用药也在指南中有相应的规定。
儿童合理用药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药品儿童不能服用:()A氧氟沙星B红霉素C苯巴比妥D以上3项2、下列哪些抗菌药不宜儿童使用:()A3A4A5A6A7A8ABCD作用剧烈,在使用时有引起急性中毒的可能9、婴幼儿口服铁剂()可引起严重中毒反应。
A0.5gB1gC1.5gD2g10、新生儿卡那霉素易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的原因是:()A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B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重的80%,较成人高C新生儿酶系统不健全D新生儿的组织中脂肪含量低11、婴幼儿给药途径的特点:()A口服混悬剂在使用前不用充分混匀B注射给药:常用肌内注射C口服给药:以糖浆剂为宜D维生素AD滴剂可以给熟睡、哭吵的婴儿喂服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13A14ABCDE(1-4A.四环素类药B.地西泮C.吗啡D.对乙酰氨基酚E.吲哚美辛1.新生儿禁用()2.1岁以下幼儿禁用()3.8岁以下儿童禁用()4.14岁下儿童禁用()(5-8题共用备选答案)A.高钙血症B.血尿C.库欣综合征D.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E.瑞夷(Reye's)综合征5.儿童病毒性感冒使用阿司匹林退热可引起()6.儿童使用去痛片易出现()7.治疗儿童佝偻病时长期大量使用鱼肝油丸可引起()8.儿童使用感冒通退热可引起()(9-13题共用备选答案)A.氯喹B.氯霉素C.氯丙嗪D.阿司匹林E.噻嗪类利尿药孕妇应用一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影响910111213(14-15A1415(16-20A1617181920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AEBBE6-10DCABD11-14CCCE二、配伍选择题1-5DCAEC。
儿童安全用药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儿童,他们也需要药物来帮助其更好的康复。
孩子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使用药物时更需要注意儿童安全用药。
以下是几条帮助您合理用药的建议。
药品存放儿童好奇心强,往往会把药品当作玩具来使用。
为了避免意外,家长应将药品放置在不易触及的高处或者设在锁柜内。
如果需要长期服药,应将药品放置在联系不到的地方并标明名称和用途,以免混淆。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儿科药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孩子的不同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或口服剂量,避免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用量,否则可能会引起逆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注意药物过敏孩子体质幼嫩,很容易出现药物过敏症状。
如果孩子在服用药物时出现皮肤过敏、呼吸急促、腹泻、呕吐或者休克等异常反应,家长应该通过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及时向医生求救或取得药物想使用或停止使用的指导。
避免药品混淆家里常有多种药品,家长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药品混淆。
要经常检查药品包装,以免发生用药混淆,导致孩子服用错误药物。
注意药物储存期药物的储存期有一个有效期限。
如果超过有效期,药物与其包装可能发生变化,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因此,家长在使用之前要做好药品包装的观察,确认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建议不要再使用。
小心激素类药物激素是一种非常强力的药物,可能会对儿童安全产生负面效应,如影响生长发育,增加患感染的风险,甚至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要遵嘱医嘱、严格按照剂量服用,尤其是在孩子生长动态阶段要避免过量的使用。
药品的使用对于孩子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用药建议和药品指导,同时在孩子处于药物治疗状态时,要定期复查并遵照药品规定的使用时间,药物剂量和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