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居民垃圾分类差异化处理机制的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51.12 KB
- 文档页数:3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5.21•【字号】杭政函〔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污染防治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函〔2024〕4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5月21日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部署,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碳达峰工作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试点定位。
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和制度三大优势,创新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路径,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碳达峰数智赋能标杆区、科技引领样板区和制度创新示范区,为全国产业轻量型城市实现碳达峰提供杭州经验。
(二)试点目标。
以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建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数智治理体系,建设破解“双碳”技术瓶颈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行动自觉,凝练形成一批示范效应突出的碳达峰实践经验,打造“协同城市发展、突出创新引领、媲美国际先进”的全国碳达峰试点杭州样板,为全国城市碳达峰作出引领示范。
到2025年,“双碳”数智赋能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城乡建设、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总结凝练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和模式。
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国碳达峰数智治理标杆区、科技引领样板区和制度创新示范区,探索形成产业轻量型城市碳达峰实现路径。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双碳”智治架构体系攻坚行动。
1.构建“双碳”智治架构体系。
杭州垃圾分类措施概述杭州市作为中国垃圾分类的先行者之一,自2019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措施,旨在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
本文将介绍杭州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城市分类准则杭州市垃圾分类采用的分类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垃圾:1.可回收垃圾:–纸类:包括废纸、包装纸、报纸等–塑料类:包括瓶子、容器、塑料袋等–金属类:包括铁罐、铁皮等–玻璃类:包括玻璃瓶、玻璃器皿等–复合纸类:如饮料盒等2.厨余垃圾:–餐厨废料:如剩菜、剩饭、果皮等3.有害垃圾:–电池类:包括纽扣电池、干电池等–荧光灯管类:包括荧光灯、节能灯等–涂料和溶剂类:如废漆桶、废油漆–农药类:如废农药容器等4.其他垃圾:–无法归类于上述三类的垃圾,如纸巾、破碗碟等垃圾投放方式为了方便市民投放垃圾,杭州市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垃圾投放容器。
具体投放方式如下:1.可回收垃圾:–将可回收垃圾放入专用的可回收垃圾桶中,在投放前最好将废纸、废塑料进行分类压平。
2.厨余垃圾:–将厨余垃圾用有机袋或直接放入厨余垃圾桶中,垃圾桶在投放后将自动密封。
3.有害垃圾:–将有害垃圾放入专用的有害垃圾桶中,在投放前将垃圾分类,并注意避免损坏垃圾桶。
4.其他垃圾:–将其他垃圾放入专用的其他垃圾桶中。
垃圾收运和处理在杭州市,垃圾收运和处理实行中央化处理模式。
即所有垃圾都会通过垃圾收集车进行收集,然后被运送至指定的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分拣和处理。
在垃圾处理中心,可回收垃圾会被进一步分拣,并进行相应的再利用处理。
厨余垃圾则会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生产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则会经过专业处理,确保其安全处理和环境友好。
其他垃圾则会进行填埋处理或热力发电。
推广和宣传为了推广垃圾分类生活方式,杭州市采取了一系列宣传和教育措施。
市政府在媒体、公共场所、社区等多个渠道发布垃圾分类宣传信息。
同时,也组织了一些宣传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文化节等,以增加市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19•【字号】杭政函[2012]174号•【施行日期】2012.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2]17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加大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力度,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根据《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2〕6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把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作为加强城市管理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控制和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教育引导、全民动员,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全程控制、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快推进生活处理工作,到2015年,市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零增长;成为省内首个、国内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建成以清洁直运为主体的收运体系;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10000吨/日以上,其中焚烧处理能力达8500吨/日以上;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50%以上;建成1-2个生活垃圾处理示范项目;建立标准统一、在线监管和巡查监管相结合的专业监管体系。
五县(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小区达4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3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第一篇: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为保护杭州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与文明素质,巩固与深化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成果,特制定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目标和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要求,坚持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与处置工作,建立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与处理,促进城市精神文明与生态环境建设。
二、工作原则(一)以点带面。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二)简便易行。
结合分类收运和处置方式,制定科学分类方法,方便市民操作。
(三)整体规划。
系统考虑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各环节间的衔接,做好环卫收运设施选型工作。
(四)条块结合。
坚持统一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属地管理、综合协调和分工协作运行机制,加强宣传引导,保障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规范管理。
三、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生活垃圾的投放、收运、处置及相关管理活动。
本方案所称生活垃圾为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产生的日常生活垃圾。
四、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
到2012年年底,构建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及分类处置的管理和运行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政策、标准体系和长效管理监督考核体系。
(二)阶段目标。
2010年上半年,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完成试点工作,建立分类收集处置体系,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2010年年底,达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率40%的目标。
2011年,巩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成果,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达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率60%的目标。
2012年,杭州市区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率80%的目标。
杭州垃圾分类标准
垃圾分类是指将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举措,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而在杭州,垃圾分类工作也已经成为了一项必须认真对待的日常任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杭州的垃圾分类标准,特在此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杭州的垃圾分类标准主要分为四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药品等;湿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如剩饭剩菜、果皮果核等;干垃圾则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其次,对于可回收物,市民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投放,如废纸应放入纸类垃圾桶,塑料、玻璃、金属等应放入对应的可回收物垃圾桶。
对于有害垃圾,市民应将其投放至指定的有害垃圾收集点,切勿随意丢弃。
对于湿垃圾,市民应将厨余垃圾装入生活垃圾袋,并投放至指定的湿垃圾收集点。
而对于干垃圾,则应投放至普通垃圾桶中。
再次,市民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垃圾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其次,要正确使用生活垃圾袋,
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最后,要遵守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不得随
意倾倒混合垃圾。
总之,垃圾分类是一项关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工作,
而杭州的垃圾分类标准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城
市的环境质量而设立的。
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够认真对待垃圾分类
工作,做到言传身教,共同营造一个清洁、整洁的生活环境。
让我
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美丽的杭州努力奋斗!。
杭州建筑垃圾治理方案设计一、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建筑垃圾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难题。
建筑垃圾主要由废弃建筑材料和产生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构成,占据城市垃圾总量的相当比例。
建筑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将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制定科学的建筑垃圾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筑活动频繁,建筑垃圾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设计一套针对杭州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方案,从资源回收利用、减量化处理、分类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期为杭州市的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方案设计1. 建筑垃圾分类管理为了提高建筑垃圾处理的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建议在建筑施工现场和居民区设置建筑垃圾分类处理点,建立分类管理制度。
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
可回收物包括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等,应当进行集中搜集并送往专门处理单位进行回收利用。
有害垃圾包括废涂料、废油漆桶、废灯管等,必须进行专门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废木材、砖瓦碎片等,应当进行减量化处理或填埋处理。
2. 建筑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中的部分废弃物可以作为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如旧木料可以制成木质颗粒板、旧砖瓦可以用来铺设道路等。
建议设立建筑垃圾回收点,进行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
3. 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建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减量化设计,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可以采取精细化施工管理,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建议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了有效处理建筑垃圾,建议在城市设置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建筑垃圾回收站、建筑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填埋场等。
建议建设现代化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配备专业设备,确保建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5. 建筑垃圾治理政策法规建议政府出台相关建筑垃圾治理政策法规,明确建筑垃圾的处理标准和责任主体。
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修正)【发布部门】杭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发文字号】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批准部门】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 【批准日期】2019.08.01【发布日期】2019.08.15 【实施日期】2019.08.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全文】【法宝引证码】CLI.10.1534568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5年6月26日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15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根据2019年6月21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19年8月1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设施管理第三章源头减量第四章分类投放第五章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置第六章促进措施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乡环境,保障公民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区域的生活垃圾的减量、投放、收集、运输、利用、处置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具体区域,由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按照稳步推进原则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杭州以“垃圾分类和清洁直运”
杭州以“垃圾分类和清洁直运”
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
为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和争创文明城市~杭州市以“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为目标~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和清洁直运”杭州模式。
从去年3月25日~杭州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处理以来~截至目前~杭州已经有843个小区~实施了垃圾分类~占杭州小区总数的55%。
其主要做法有: ,一,免费发放可降解垃圾袋。
为试点小区的每户人家每天发放2个垃圾袋,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各1个垃圾袋,。
此外~还准备了一些小型的家用垃圾桶~发放给有需要的家庭。
,二,推出垃圾分类投放积分绿卡。
小区每户居民可获得一张垃圾分类投放积分绿卡~投放1个可回收或有毒垃圾获得1颗星~达到一定积分后~可到社区领取环保垃圾袋、肥皂、洗衣粉等奖品。
,三,大范围实施垃圾清洁直运。
小区的生活垃圾~直接由垃圾压缩车运到处置场~坚持新小区不再新建垃圾中转站~老小区现有垃圾中转站全部进行改造提升~切实做到桶车直运、车车直运。
,四,理顺体制。
区城管部门下属相关机构不再承担城市生活垃圾集、疏、运等任务~并将直运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1。
垃圾分类管理的挑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垃圾问题日益严重。
垃圾分类管理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垃圾分类管理却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垃圾分类管理的基础在于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
然而,目前大部分人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并不了解,缺乏相关知识。
这造成了垃圾分类效果的不佳。
对策: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好处。
垃圾分类知识可以通过广告、教育类节目、社区教育等方式向公众普及。
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相关资讯,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认知度。
二、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垃圾分类涉及到数十万家庭和各类公共场所,监管的难度较大。
当前的监管手段相对单一,无法有效掌握垃圾分类的信息,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
对策:建设智能化监管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设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监管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各地的垃圾分类情况,提供数据分析和监测功能,从而实现科学的垃圾分类管理。
三、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目前,不同地区制定的垃圾分类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导致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模糊,执行起来困难。
对策: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政府应当制定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和规范,并向社会公布。
同时,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促进垃圾分类管理的一体化和统一化。
四、垃圾收运系统落后垃圾分类管理的前提是有良好的垃圾收运系统。
但目前不少地区的垃圾收运系统仍然落后,无法有效处理分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问题。
对策:加大投资改善垃圾收运系统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垃圾收运系统的设施和设备,更新和扩建垃圾处理场所。
同时,可以引入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
五、缺乏垃圾分类产业链垃圾分类管理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但当前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发展还相对薄弱,市场化程度不高。
对策:鼓励垃圾分类产业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垃圾分类产业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兴办相关产业。
杭州市居民垃圾分类差异化处理机制的研究作者:穆可欣姜权芳陈雨周裕昕蔡婉晨
来源:《商情》2020年第08期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我国垃圾产量日益增长。
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出台,杭州市也相继颁布《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指南》等条例。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热议的制度开始逐步实行。
本文聚焦在杭州市,通过实证分析,旨在探究杭州市居民垃圾分类差异化机制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杭州市垃圾分类差异化处理实证分析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在很多外国的国家,对垃圾分类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例如,德国各种垃圾都被严格分类,德国的垃圾分类重立法更重执法;美国的垃圾分类城镇全覆盖,早在1965年和1990年,美国就制订了《固定废弃物处置法》和《资源保护回收法》,并且其50个洲各自制定了适合本州的垃圾分类地方立法:在比利时,垃圾分类是家庭的必修课,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辨认垃圾,学习不同的垃圾处理,大约有95%的比利时家庭会按照规定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家庭垃圾回收率居世界前列;新加坡采用源头治理与回收利用并举的管理,新加坡政府、工业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签署“自愿包装协议”,并将整个国家分为七大区域,采用统一招标方式,由有资质的垃圾收集商参与招标,而且新加坡为了把垃圾变成能源。
我国垃圾分类起步较晚,加上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垃圾分类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填埋或焚化引起的环境污染,还能够变废为宝,比如一吨废塑料可以炼成600公斤的柴油。
垃圾分类制度更好地执行不仅有利于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可以切实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调查简介
1、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众多,有关于垃圾分类现状的分析、政府职能方向的分析等等,但大多存在太过宏观、停留在理论阶段等问题。
作者在前期进行大量文献参考的基础上,针对杭州当地的情况和垃圾分类政策设计了问卷,并在杭州市8个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的每个区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小区为样本,进行原始数据采集。
广泛的、且有针对性的信息采集必然有利于后期的数据分析。
2、问卷设置主要由四部分,即个人信息、垃圾分类情况、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共设置问题36题和开放式建议1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样本数据分析:
此次样本统计量中男性占52.6%,女性占比47.4%:18岁以下占比8.8%,18-30岁年龄段占比37。
5%,31-45岁占比16.7%,46-60岁占比26.3%,60岁以上占比10.8%:学历水平(包括正在攻读)为本科占比53%,大专占比14.3%,高中及以下占比27.1%。
个人月收入水平在3万元以上占4.8%,8000-3万元占30.3%, 8000元以下占比63.8%。
关于职业类型,自由职业者占比17.1%,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工作人员占比20.7%,在校学生占比32.7%,退休人员占比4.8%,教科卫生领域人员占比16.3%,其他占比8.4%。
2、线性回归和显著性检验: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14.如果垃圾分类有奖励制度,你愿意进行垃圾分类(态度)、18.居民对于对于垃圾分类准则的了解程度、22.只有大的企业或少数科学家或有权势的人才能对环境问题的改善有所影响(感知)、25.你能清楚分辨垃圾的可回收、有害垃圾和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26.周围人会对垃圾进行分类、33.垃圾分类政策影响您的日常生活方式这六个问题呈显著,其对居民的垃圾分类状况產生影响。
题项22对垃圾分类状况呈负相关.其余题项对垃圾分类状况呈正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1、意识引导。
依据分析,不难发现,居民在感知方面对于垃圾分类制度是正向的。
如果垃圾分类有奖励制度,居民有非常明显的意愿进行垃圾垃圾分配:同时居民对垃圾分类准则的了解程度,是否能清楚了解垃圾分类准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情况。
杭州垃圾分类制度不同于上海,只需要将垃圾简单地分为4大类,政府对于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和引导也相对容易,加强社区宣传、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垃圾分类意识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2、设置激励制度。
目前,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鼓励政策,大多停留在标准制定和企业补贴方面,既缺少对普通居民的直接奖励,又还未涉及垃圾分类领域。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建议相关部门着力设计一下更具针对性的、适用于不同水平群体的激励政策。
3、营造氛围。
在感知方面,周围人对垃圾分类的态度以及大企业或少数科学家对垃圾分类的感知程度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影响。
因此,在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的情况下,还应该发挥社会各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由非政府组织和全民的参与度,营造全面参与、全民相应的社会氛围。
作者简介:穆可欣(1999年7月26日一),女,汉族,浙江建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