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侦查模式——从诉讼程序的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407.40 KB
- 文档页数:5
试论侦查程序若干问题论文摘要:侦查权的正确行使有利于人权的保障,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体现了这一点。
笔者结合此次新的修正案分析了侦查权的性质,侦查权的模式与手段,指出了此次修正案对于新的侦查手段的不足之处。
论文关键词:侦查权性质;侦查模式;侦查手段一、侦查权的性质关于侦查权的性质问题,存在三种学说。
一是侦查权属于司法权,二是侦查权属于行政权,三是侦查权具有双重属性,既有司法权的性质又有行政权的性质。
笔者认为侦查权具有双重属性。
司法权具有被动性,中立性,行政权具有主动性。
侦查中,侦查机关为了侦查案件,会积极主动的查明犯罪事实;司法权具有独立性,终局性,而侦查机关必须接受上级机关的领导,侦查权的行使,是刑事案件的起步阶段。
但侦查权存在于刑事诉讼中,它不像工商,税务制度一样以行政法为背景;一般的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但侦查权却不可以提起复议,如此看来,又不是典型的行政权。
我国学者孙笑侠先生认为,司法权和行政权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司法权以判断为本质内容是判断权,而行政权以管理为本质内容,是管理权。
将侦查权理解为司法权,它无所谓司法控制;理解为行政权,则要司法审查,法院可以介入;所以笔者认为,侦查权为行政权,兼有司法权的性质。
二、侦查权的分配模式(一)现行的侦查权的分配模式在英美国家,主要是检警一体化的模式,而我国的分配模式是不同于英美国家的。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笔者认为,在我国可以建立检察机关引导警察的模式。
1、检警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把侦查权全部交由检察官,由其组织侦查、刑事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领导指挥下,从事案件的具体调查和侦查工作。
在这种模式下检察官负责组织指挥,具体调查、侦查事务由警察实施。
减少了警察与检察官之间的矛盾,二者的结合紧紧围绕起诉目标,满足起诉的需要。
这样就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
2、检警分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侦查权交给警察,由警察自己组织指挥,侦查终结后交给检察官决定是否起诉。
第一专题侦查模式选题的意义:侦查模式是审前程序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
侦查模式论是在刑事诉讼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侦查程序自身的特点提出的,侦查模式的设置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侦查目的及诉讼价值的实现。
无疑侦查模式的选择和建构对侦查法治化具有标志性作用。
因此通过对侦查模式的研究,可以为理顺侦查程序中的各项法律关系,保障侦查权的正当运作,完善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护等能起到指导作用。
具体地讲,就是要改变我国现有的侦查模式,吸收和借鉴当事人主义侦查模式的对抗性因素,实现侦查程序诉讼化改造。
一、侦查模式的内涵语义分析法学大师哈特曾指出,任何一个法律、法学的词语都没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意义,而是依其被使用的语境有着多重意义,只有弄清这些语境,才能确定它们的意义。
1侦查模式一语目前有多种解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处于不同的语境中,侦查模式有着不同的内涵。
目前我国关于侦查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两个视角:1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与方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02页。
一是从侦查学的角度来对侦查模式下定义并具体研究我国侦查模式的不足及改进办法,着重强调的是侦查破案及证据收集的方式和重点2;二是从整个刑事诉讼法的角度来研究侦查模式,并着重从诉讼构造的角度来对侦查模式下定义并研究不同侦查模式的优劣以及对我国侦查模式重新建构的方向进行预测。
本专题着重从刑事诉讼法的视角来对侦查模式及其相关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侦查模式研究的侦查学视角从侦查学的角度来研究侦查模式主要是指从侦查破案的方法、手段以及在侦破案件过程中侦查人员所采用的侦查思维的角度来对侦查模式下定义、进行分类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此角度对侦查模式进行研究的学者们又依据所研究的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标准对侦查模式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1、以侦查人员和侦查机关对待物证和口供两种不同种类证据的态度及侦破案件的侧重点的不同,将侦查模式分为“由供到证式的侦查模式”和“由证到供式的侦查模式”。
论我国的侦查模式的缺陷与完善摘要:不同国家基于自身的刑事诉讼法理论指导下建立不同的刑事侦查模式,科学合理的侦查模式关系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目标的实现,而我国的刑事侦查呈现出明显的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超职权主义特征,其缺陷也日益暴露,而对比两大法系的侦查模式不同特点,进一步分析我国侦查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期完善侦查模式。
关键词:侦查模式侦查模式类型制度缺陷一、刑事侦查模式的概述1、侦查模式的含义侦查程序的模式,也被称为侦查构造,是指各个程序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检察官、司法警察职员、法官、辩护人以及犯罪嫌疑人自身,各自均有一定的权限。
侦查程序就是上述程序参与人行使各自的权限,为了实现起诉或不起诉,或为了进入审判程序而进行的活动1。
有的学者称之为侦查构造,是基于不同的诉讼构造而形成的,由一定侦查目的所决定的,行使不同诉讼职能的主体在刑事侦查程序中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
刑事侦查模式是指以侦查权的行使为视角所形成的侦查机关、辩护方、检察机关、裁判机关在侦查阶段的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诉讼权力利及侦查权的运作方式。
22、侦查模式的类型由于各国文化背景,法律观念、诉讼价值、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的差异,必然导致各国刑事侦查模式的不同。
当今世界,由于两大法系在刑事诉讼制度方面的差异,形成了英美法系国家当事人主义的双轨制侦查模式和大陆法系国家职权主义单轨制侦查模式两大侦查模式。
(一)大陆法系国家职权主义单轨制侦查模式的特点:(1)侦查的单向职权性。
大陆法国家受职权主义的支配实行单轨制侦查,侦查程序一般是侦查机关单方面依职权对犯罪嫌疑人或嫌疑事实进行的官方调查程序,因此不存在控辩双方平行的两种调查收集证据活动。
(2)在警检关系方面紧密配合,采取结合型的侦诉结构。
大陆法国家普遍实行检警合一的关系模式。
检察院集侦查权和控诉权于一身,检察院不仅可以自行侦查,而且可以命令、指挥警察机关侦查犯罪。
1[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2渠丽华:《论侦查模式的完善》,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9期(3)主要由检察官和预审法官对警察的强制侦查行为进行司法抑制。
浅谈公诉引导侦查机制研究公诉引导侦查机制是指公诉机关在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充分利用调查取证、调查技术和侦查手段,引导侦查机关开展案件侦查工作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安排。
其目的在于确保依法公正办案,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公诉引导侦查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公诉先行、控制权在检察院",即依法刑事诉讼必须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为中心,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的处置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权力。
公诉引导侦查机制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公诉引导侦查机制有效地解决了侦查不公的问题。
在我国早期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依照行政权力行使调查取证的权力,容易受到欠缺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干扰。
而公诉引导侦查机制明确了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和地位,有效避免了侦查机关的不公行为,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公诉引导侦查机制有助于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侦查模式中,侦查机关主要依靠逼供、刑讯逼供等手段进行取证,导致取证不全面、不准确以及延误办案时间。
而公诉引导侦查机制的实施,侦查机关在取证过程中能够得到检察机关的专业指导和监督,使取证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条不紊,从而提高了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和案件办理的效率。
再次,公诉引导侦查机制还能增强司法公正和社会公信力。
公诉引导侦查机制强调检察机关作为刑事诉讼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并规定了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应当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这既有助于公正审判的实现,也能够提高社会对司法的信任和满意度。
然而,公诉引导侦查机制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是实施公诉引导侦查机制的前提和关键,而当前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办案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
其次,公诉引导侦查机制的实施需要检察机关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在调查取证、技术手段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强培训和提高。
综上所述,公诉引导侦查机制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其能够有效解决侦查不公、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等问题。
试论侦查程序诉讼化研究摘要:程序正义是人们所公认的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侦查程序诉讼化是侦查程序存在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发展过程。
针对侦查程序进行诉讼化研究必须以侦查程序正义理念的基本价值为起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剖析我国侦查程序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侦查程序诉讼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程序正义;侦查程序;侦查程序诉讼化中图分类号:df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03-02程序是一个经常出现在诉讼领域中的一个概念。
从人类文化发展史看,程序也是贯穿在每个发展阶段。
“一切都是程序,21世纪是程序世纪”。
这也许是因为这一法律与之保护的实体权利交错在一起,与权利概念的力量以及实际享有权利日渐上升的要求交错在一起。
”由此可见程序关系着社会资源的配置,以及通过程序设置限制权利的行使。
任何事务只要涉及到程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的评价与判断都可以纳入到程序正义的讨论中。
程序正义源于英美人的一种法律传统,也称为看的见的正义,正所谓一句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这里所谓看得见的正义就是法律程序(相对于实体结论而言)的正义。
几年前震惊美国的辛普森杀妻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为什么连那些自始自终都呼吁法院判处辛普森死刑的人都接受了“辛普森无罪,并当庭释放的结果,”因为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接受,怀着对法律虔诚和尊敬的接受—因为宣布无罪是一个法律程序的结果。
法理曰:法的正义包含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但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我们要如何作出取舍?康德曾就此有过精彩的阐述,他说:“一次不准确的判决污染的只是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污染的却是水源。
”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无论那一个,都不比另外一个距离真正的正义更近。
但是,程序正义,却离法律的正义更近。
对于侦查程序诉讼化,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
侦查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体现诉讼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