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证
- 格式:docx
- 大小:28.21 KB
- 文档页数:4
议论文论证的方法
议论文论证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列举了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 举例法:通过提供具体例子或实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举例法能够使观点更具说服力,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比较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形成对论点的判断。
3. 逻辑推理法:通过使用逻辑演绎或归纳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逻辑推理法能够从逻辑上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证更加有条理和严密。
4. authority:通过引用权威人士、专家或学术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观点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因为权威的意见通常被认为是可信的。
5. 情感论证法:通过调动读者的情感和利益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论证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态度和情感,使其更加认同自己的观点。
总之,议论文论证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结合使用多种方法可以使论证更加全面、有效。
同时,还需要确保论证过程逻辑严密、证据可靠、观点明确,以增加读者对论点的接受和认同。
议论文论证方法
1. 归纳法:通过收集大量的具体事例和观察结果,从中总结出普遍规律或结论。
例如,观察到许多人在发烧时都有相似的症状,可以得出结论:发烧会导致身体不适。
2. 演绎法:基于已知的前提和逻辑关系,推导出一个结论。
例如,假设所有的人都会死亡,而李明是人,那么可以推断出李明会死亡。
3. 对比法:将不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异或共同点,得出结论。
例如,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可以得出结论:教育水平高的国家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4. 逻辑推理法:通过推理和推断来证明一个观点。
例如,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关证据和推理,证明某个政策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
5.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际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数据,证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6. 排除法: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例如,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头痛的原因,如缺乏休息或饮食不当,可以得出结论:头痛的原因是由于紧张和压力过大。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论证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同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
前提的准确性以及逻辑推理的合理性,以确保论证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议论文四种常见论证方法
议论文是一种通过论证来表达观点和分析问题的文体。
在写议
论文时,常常使用不同的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下面介绍四
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1. 演绎论证法:演绎论证法是一种通过推理和逻辑关系来达到
论证的方法。
它基于一个普遍真理或原则,通过逻辑推导来得出具
体的结论。
例如,如果一个人想要证明所有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可以以道德原则和社会安全为基础,通过逻辑关系推理出交通规则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归纳论证法:归纳论证法是一种通过事例和具体情况来达到
论证的方法。
它基于观察到的个别事实,通过归纳总结来得出普遍
的结论。
例如,如果一个人想要证明抽烟有害健康,可以通过列举
各种科学研究和案例,展示抽烟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3. 比较论证法:比较论证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或观点来
达到论证的方法。
它基于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一个人想要证明自己的手机更好,可以
通过比较其手机和其他品牌手机的功能、性能和价格,来展示其手机的优势。
4. 排除论证法:排除论证法是一种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来达到论证的方法。
它基于对其他可能解释或观点的排除,从而推出唯一可能的结论。
例如,如果一个人想要证明某个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特定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来得出该特定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四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在写议论文时都可以使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恰当地运用这些论证方法,可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和逻辑性。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议论文是一种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者抨击反对观点而展开的一种文章形式。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可信性和真实性,需要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
以下是六种常见的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例证论证法:使用实际的案例或者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证论证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将抽象的观点转化为具体的实例,从而使论点更加直观和可信。
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提供实实在在的证据,从而增强读者对观点的认同感。
2.比较论证法:将两个或多个相似或者相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通过对比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比较论证法可以揭示出事物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论证出自己的观点的独特性或优势。
3.引用权威论证法:引用来自权威人士或者专家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权威论证法通过引用专家的观点来增加自己的信誉度,因为专家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的。
这种论证方法能够增加读者对观点的信任,并且使得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4.归纳论证法:通过归纳总结其中一现象的共性和特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归纳论证法通过观察和总结多个个别情况或案例的共同点和规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提供一定的数据或者统计事实来支撑观点,从而增加其可信度。
5.演绎论证法:利用一系列的前提和逻辑推理来推导出结论。
演绎论证法通过建立一个由“前提-主张-结论”组成的逻辑链条,通过推理和推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在逻辑上的可靠推理来增加观点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6.统计数据论证法:通过引用相关的统计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统计数据论证法通过引用科学调查或者实验证明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提供数量上的证据支持观点,从而增强其可信度。
这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确保观点的正确性和可信度,同时还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清晰性,以增加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度。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论证方法,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议论文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议论文论证是指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文论证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议论文的四种基本论证方法议论文论证方法一、例证法论证是指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在一些同学的写作过程中,要么自己分析到底,要么一味地罗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应的论述,使文章显得单薄无力。
这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抓住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阐述,让自己的论述有理有力。
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例证法就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
例如有一篇题为《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的考场(20xx年全国卷Ⅱ)写道:“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
”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
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
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
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
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为论述“感恩”这一话题,作者列举了诸葛亮和李密两个人的事例,并且分析了两人的感恩之举,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避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
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例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
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证兼备,以证为主:古往今来。
有许多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路都是铺满荆棘的。
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
失聪,预示着一个音乐家音乐生命的结束,而贝多芬却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
张海迪,高位截瘫,但她却靠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成了著名作家。
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强大生命力!这生命力本身也是一种美。
美,是生活中的曲折,是挫折时的意志,是逆境中的抗争,是山重水复中的欣喜!谁能说曲折不美呢?2.引用论证: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作用: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感时花溅泪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
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
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
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
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
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 归谬论证──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手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一.举例论证举例论证又叫事实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
它的好处是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分析举例论证。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苏洵《六国论》《六国论》开篇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在论证过程中,又把这个中心论点具体阐释为两个方面,即“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在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个分论点时,从“不赂者”入手,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这个道理。
作者把“不赂者”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与秦交好,不助他国。
如齐国;一种是反抗秦国侵略的,如燕、赵两国。
先分析齐国灭亡的原因:“与赢而不助五国”,所以“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在分析燕、赵灭亡的原因:燕国是由于派遣刺客,赵国是自毁长城,杀了良将李牧,不能坚持用武力抗秦的方针。
它们因为策略上的某些错误招致灭亡,但是仍然值得赞赏。
因为它们都处于“革灭殆尽之际”,陷于“智力孤危”的境地,“战败而亡”,这样就把燕、赵灭亡的主要责任归在“赂者”上。
作者列举了齐、燕、赵三国的事例,直接证明了中心论点。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举例论证的“例”要和中心论点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个“例”能直接论证中心论点。
二.道理论证就是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常见的论证方法之一是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案例来支持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当我们要论证“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时,可以列举一些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如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减轻压力等,以此来支持我们的论点。
通过举例论证,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观点,从而更容易被说服。
其次,比较论证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比较论证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观点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当我们要论证“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优劣”时,可以通过对城市和乡村的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我们的观点。
通过比较论证,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优劣,从而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另外,因果论证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是通过阐述某种行为或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当我们要论证“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时,可以通过阐述环境污染对空气、水源、土壤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从而得出我们的观点。
通过因果论证,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某种行为或现象的成因和结果,从而更容易相信作者的观点。
最后,权威论证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权威论证是通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例如,当我们要论证“阅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时,可以引用一些教育专家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而支持我们的论点。
通过权威论证,读者可以看到专家学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从而更容易被说服。
综上所述,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和权威论证。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论题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从而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一、议论文的论证判断下列语段运用的论证方法。
1.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
世界著名文豪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的。
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
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
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
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苍鹰不停歇的身姿。
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利看起来多么诱人,可我们一旦沉湎其中,就如同鸟儿的翅膀上系上了眩目的黄金,难以展翅高飞了。
俗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只有那些淡泊于名利的人才能攀登到科学的顶峰,才会创造出辉煌业绩。
不是吗?居里夫人曾把自己获得的奖品给她的小女儿当玩具,她如此看淡荣誉,她成功了,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而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便沉溺于其中,以后再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落得个江郎才尽的结局。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正确对待名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痴心为方,明哲为圆。
人生之理想、事业、感情,皆有痴心与明哲之二法。
痴心者如尼采,醉心于自己的超人哲学,自己的热血烧死了自己,落得一个发疯的下场;明哲者更为多,芸芸众生之中多少人精于算计,深谙明哲保身之道,而历史的淘洗却隐去他们的姓名,终被岁月遗弃。
尼采之痴心,使自己走向疯狂;世人之明哲,使自己陷入庸碌;却也有痴心而明哲之人如张大千,热爱艺术也不排斥世俗,懂得进退之中见风华。
痴心而明哲,明哲而痴心,方圆之间,尽是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位哲人曾说:“青春不是生理的一段时期,而是一种心理状态。
”若将青春这一状态,终期地维持下去,又何必追求那老去的不朽。
一生风骨凝成诗的牛汉,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血讴出了史一样的诗歌,描绘真正的历史。
在八十高龄时他仍然说:“我以前是热血青年,如今是热血老年。
”长期维持那份对生活热爱的他,谁又可以说,他的青春早已腐朽?不,在他永不停息的脉搏中,“青春”永存。
昔日,晋代王右军兰亭上书“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感慨青春生命的易逝;苏东坡在赤壁之下也曾书道“渺沧海之一粟”,感叹生命之渺小。
可我更倾情那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我们又何必妄求青春永驻,岁月不朽;若是不断实现人生价值,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那什么青春的朽与不朽,何有于我哉?我坚信,我生存过,我来过,我见过日出与朝阳,我听过清风,我爱过世间美好,我怜过大地悲音……这些已使我的生命丰满,使我的青春绚丽,我不需要什么所谓的“不朽”,这已足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议论文论据的使用1.根据下面这篇文章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论据。
得于所失①天疏云淡秋霜冷,唯有幽菊一脉香。
幽菊没有春花的缤纷,夏花的绚烂,若开在温暖和煦的春夏,定无名于百花异草之中,但它放弃温暖的气候,盛放在冷峻的严秋,反而得于所失,流芳百世。
做人,亦要如菊般,学会舍弃,而得于所失。
②佛曰:众生芸芸,而渡者如一,将倾所有,而得众生之无苦。
僧人舍弃了自己的幸福,却渡众生于苦海,最终也得到了幸福。
这就是舍弃的伟大与力量。
而有些人却不懂得舍弃,就好像还没长大的孩子,看到瓶中有可口的榛果,就尽可能去抓,结果手卡在瓶口,只能号啕大哭。
③不会舍弃的人太过狭隘于细,只有取舍分明,能屈能伸的人才能走向成功。
聪明如田忌,他放弃了首轮的胜利,以驽马来对战敌手的良驹,但剩余两轮却大获全胜。
他观大局,衡利弊,选择放弃一次胜利却因而收获了全局的成功。
④小事如赛马,大则至于家园。
一个国家,想要时时赢、处处赢显然不切实际,这就要求主事的人能够懂得舍弃。
睿智如刘邦,他先入咸阳,但他小心翼翼“秋毫不为所动”。
舍弃一时的享受却得到了项王的原谅,至于后来四面楚歌,项死而王,都源自于这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舍弃。
⑤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
陶渊明舍弃了官场俸禄,而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恣意山水,李太白舍弃了十丈软红,而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一醉千年;陆放翁舍弃了一时繁华,而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与民同乐。
2.根据下面这篇文章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论据。
面壁求真,拒绝炒作①“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灵中种菊修篱。
”《林徽因传》的作者白落梅在这本传记中如是说。
年轻的欧雷·布尔面对评论家的意见,没有在浮躁的炒作中随波逐流,而是虚心接纳,潜心钻研,终成一代名家。
可见,面壁求真是我们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②“人生本是一场修行。
”有人在这条路上选择衔着艰辛含着奋斗,涉过险滩蹚过激流,用脚踏实地的步步为营面对人生,走出一路繁花。
有人却急功近利寻找捷径,妄图在平原洼地与山峰绝顶间架筑不切实际的索道,选择炒作跟风,最终泯然众人矣。
③当中国文坛呈现一种浮躁颓势时,有这样一个人,迈着坚定的步伐,在漫漫黄沙中求索,在悠悠大漠中沉淀,在道士塔前呐喊出文人的真挚独白,在爱琴海畔寻找人类文明的起源。
他从不在意外界的质疑和空穴来风的指责,他从不追求所谓炒作而来的名号头衔,只是坚定的面对人生。
默默苍天,沉沉大地,他用苦心孤诣与真才实学,书写文化苦旅的奇迹,成就千年一叹的辉煌,铸就行者无疆的不朽篇章。
他就是余秋雨,用画壁求真之心,毅然拒绝炒作,走出了一条文人应有的勤勉踏实之路。
④同样,乐坛娱乐炒作之风愈演愈烈之时,有这样一个人,她摒弃了曾经的如潮好评,决心铸就一个全新的音乐人生。
远走青藏,自学梵文。
蓝天、白云、雪莲,她体会安静的力量,经幡、祷告、修禅,她感受到修行的智慧。
正是在清苦而执着的奋斗里,萨顶顶携一曲《万物生》惊艳世人。
不以炒作包装自我,她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⑤然而,反观当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浮躁的娱乐之风中把握一颗求真面壁之心。
美国一位媒体人在《娱乐至死》中说,人类终究会被自己娱乐死。
的确,看着荧屏上无真才实学者招摇卖弄;瞧着报纸上明星绯闻层出不穷;听着名流微博骂战攻击喋喋不休……我不禁感慨,这世界,是被物欲的荆棘捆绑住了肉体,还是被浮躁之风裹挟了灵魂?在泥沼中蹀躞不前,我们将何去何从?⑥“非洲圣人”史怀泽说:“我忧心忡忡看未来,却心怀美好希望。
”是的,举世皆浊不能随其波而扬其流,斯世混乱不能哺其糟而啜其醴。
面对人生,像小提琴家一样,拒绝浮躁炒作,选择面壁求真,用勤勉奋斗铸就美好明天。
三、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模式研读下面材料,运用一种结构模式在下面横线列出提纲。
材料一有钱难买幼时贫——美学大师朱光潜材料二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生于欧登赛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幼年家境贫穷,父亲是修鞋匠,母亲是洗衣妇,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材料三富裕病(affluenza)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名词,由“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两个单词合成,指的是由于父母供给太多,造成孩子过度沉溺于物质、缺乏生活目标等“病症”。
[材料分析]材料一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一句名言,这则名言暗含的信息是“幼时的贫困是一笔财富”;材料二写的是童话大王安徒生童年的贫困生活,强调了儿时的贫穷对他成为影响世界的作家的重要意义;材料三则是美国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富裕病”,反映出的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儿时生活的富足非但没有给孩子带来幸福,反而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三则材料两“正”一“反”,就需要把握其共性含义。
三则材料的共性是:“童年贫困的生活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
”这就是这道题的最佳立意角度。
“有钱难买幼时贫”“贫困是一笔财富”“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让孩子吃苦是最大的爱”等均可作为中心论点。
分析:(1)并列式(主体部分)分论点一:童年的贫困能让人产生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论据:名言“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连稠一点儿的粥都难以喝到;司马光亦出身寒门。
分论点二:童年的贫困能让人克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惰性。
论据:名言“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却坚持刻苦读书;丹麦童话家安徒生出身于鞋匠家庭,衣不蔽体;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分论点三:童年的贫困更能激发强者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论据: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凡·高也曾一文不名,却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成大器。
(2)对照式(主体部分)正面论证:童年的贫困能让人产生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激发强者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论据:范仲淹、司马光、宋濂、安徒生、高尔基。
反面论证:童年安逸的生活易使人沉溺于安乐富贵、养尊处优,陷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磨灭奋斗的动力,丧失进取之心。
论据:嗜好骑马、斗鸡和蹴鞠的唐僖宗,当今负面新闻缠身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如:郭美美、李启铭、张默、李天一等。
(3)层进式(全文思路)是什么:提出论点“贫困是一笔财富”为什么:生活的贫困可以使人意志消沉,也可使人成就伟业,那么,贫困为什么会成为有些人的财富?它能给人带来哪些有益的品质?怎么办:我们并不是让孩子吃糠咽菜,而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提高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强化孩子的心理素质。
结合下面这篇优秀作文的旁批,简要赏析其语言特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