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太平天国运动
- 格式:docx
- 大小:69.29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03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讲解1.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1851 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定都天京: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
(1853 年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4)《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 年颁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制,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实际上没有实行)(5)北伐和西征:西征取得重大胜利标志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鼎盛时期。
(6)天京事变:标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6 年)(7)《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8)后期军事领导人:陈玉成和李秀成(9)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时间:1864 年,洪秀全病逝)4.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864年天京的陷落,对农民起义者来说,意味着()A.太平天国的失败B.大清帝国的灭亡C.北洋政府的结束D.国民政府的败亡【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解答】1864年7月,湘军攻入城内,天京陷落。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故选:A。
2.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军起义。
材料强调了太平天国运动()A.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D.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专题三第一节太平天国【学习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
3.【教学难点】: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自主学习】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腐败的和沉重的剥削,导致激化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外民族矛盾激化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组织准备:1843年,洪秀全在广西创立拜上帝教2、兴起和发展:兴起: 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攻克永安后,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发展:1853年太平军攻克,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3、全盛时期(1853年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西征: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天京突围:打垮了江南江北大营,巩固了天京,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二、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内容:土地分配:废除封建地主阶级,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圣库)。
3、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圣库制,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落后性:《天朝田亩制度》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违背了的客观规律。
三、转折-----天京变乱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
专题三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测试要求】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知识梳理】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1.背景:(1)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封建地主的残暴剥削激化阶级矛盾。
(主要原因)(2)民族矛盾激化:鸦片战争后战争赔款的转稼,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3)西方宗教的影响: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把基督教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和儒家大同思想结合起来以发动农民。
(4)自然灾害严重:19世纪50年代初广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直接原因)2.经过:(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王爵,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天京: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4)西征和北伐:1853年北伐和西征并举。
①北伐:A.过程: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清政府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B.结果:由于孤军深入,北伐最终失败。
C.影响:但它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西征:A.过程:西征军连续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同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
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水师,进军江西,迅速占领许多州县。
B.结果:太平军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为太平天国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1856年,“韦杨事件”和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失败:1864 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洪秀全颁布1.目的: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理想社会。
2.内容:(1)中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型:新课制作:~~~ 审核:~~~ 使用时间:第十周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重点: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出现的新特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比较。
自学质疑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原因⑴激化(原因)⑵的侵⑶(直接原因)⑷西方宗教的影响⑸“拜上帝会”的组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2、过程1.标志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事件是2.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是3.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4. 标志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的事件是⑴北伐:目的:,分散清军兵力,减轻天京的军事压力。
败因:因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没有援军,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及气候等方面的原因而失败。
意义:但它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⑵西征:目的:夺取长江中上游地区,巩固意义:最终西征军攻入江西,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⑶东征:目的:占领富庶的江浙地区,断绝,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意义:东征军先后攻破江北和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
5.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是6.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事件是7.太平天国前后期的纲领性文件各是和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中心:解决问题(2)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
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1)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_____________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未经一番寒彻骨 哪的梅花扑鼻香 1
学案08专题三:(一)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1.根据教材和所学知识,准确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及结果。
2.识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
3.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重难点】
重点: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津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
难点: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导学流程】
一、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及结果 1.思考:天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1) (2) (3)
2.经过 (1)兴起
①金田起义: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初步。
③ 1853年,太平军定都,标志着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军事上的全盛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天京突围巩固了天京,至此,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3)衰败:
①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②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结果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二、太平天国的治国方案
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和发展势力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该如何评价? (1)主要内容:
(2)评价:
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空想性):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资政新篇》 (1)主要内容:
(2)评价: 进步性: 空想性: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
【基础达标】
1.从兴起的原因看,太平天国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各阶级的矛盾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 ( ) A.金田村 B.东乡 C.永安 D.天京
未经一番寒彻骨 哪的梅花扑鼻香 2
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 )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群众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4.太平天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因为它( )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革命政权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历史小天地】
洪秀全 名字的来源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后参加科举考试,接连三次都没有考中。
第三次科举失败后,就在家里病倒了,四十天卧床不起,久治不愈,为了身体早日康复,便改名为“洪秀全”。
洪秀全这个名字后来在其建立“拜上帝教”时,既成为一个联络暗语,又是一个政治谶语。
其姓“洪”由“三八二十一”组成,这个“三八二十一”
就是“拜上帝教”的联络暗语、立会之号。
其名“秀全”两字是由“禾”、“乃”、“人”、“王”组成,因“禾”字与“我”字读音相近,而读作“我乃人王”,也就是说,洪秀全是上帝派来的领袖。
天王不用读书人
据说,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左宗棠曾去拜见洪秀全,献攻守建国之策,并劝天王尊崇儒教,放弃拜上帝会。
因洪秀全不以为然,左某悄然离去,成为湘军中平定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之一。
忠王李秀成日后的自供词一语破的:“天王不用读书人”。
【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