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术语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一、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接触的粉尘、有毒有害、放射性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疑似职业病:与职业病概念相对应,即有患病现象,有可能是职业病,但是没有经过正规医疗机构的检查。
三、观察对象: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响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的观察者。
简单点说,就是肺部有一定改变,但尚未达到诊断分级起点。
四、粉尘禁忌症:是指从事粉尘作业人员接触粉尘后比一般人群耿容易患尘肺,或在接触粉尘时诱发一些其他疾病。
五、职业禁忌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和个人特色生理或病理状态。
六、矽肺: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至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七、职业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及环境中产生和存在对职工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业,并导致疾病的因素。
八、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定颗粒。
九、游离二氧化硅:岩石或矿物中没有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相结合而呈游离状态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变化越快)。
十、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的1/20)。
十一、总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粉尘的质量和颗粒数(每月测定2次或采用在线监测)。
十二、呼吸性粉尘浓度:粒径在5um以下能进入人体肺泡区的颗粒物。
十三、粉尘分散度: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
粉尘组成中,小于5u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粉尘中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漂浮越长,故吸入可能性越大。
十四、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理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劳卫名解1.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和工作相关疾病。
2.工作有关疾病:是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病史。
3.氧需: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
其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呼吸器官的功能。
4.氧债:氧量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5.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6.动力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7.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①化学有害因素②物理有害因素③生物有害因素),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8.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9.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10.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11.蓄积: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12.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微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性质):1无机粉尘2有机粉尘3混合性粉尘。
13.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1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考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
15.声强: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声强。
其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波能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W/M2。
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3.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4.空气动力学直径是指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算作为a的AED。
5.可吸入性粉尘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
6.可呼吸性粉尘5μm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7.矽肺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达一定量后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混合性尘肺由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硅酸盐肺由长期吸入含结合二氧化硅(石棉、滑石、云母)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锡、钡、铁)吸入人体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肺纤维化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或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或X 线胸片阴影消退。
11.矽尘作业通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12.速发型矽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13.晚发型矽肺接触较高浓度粉尘,但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此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14.尘细胞石英尘被吸入肺泡后,引起肺泡巨噬细胞聚集,吞噬尘粒成为尘细胞。
15.矽性蛋白沉积: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
16.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X线表现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小于10mm,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其致密度越高,分为三种类型:p(<2.5mm)、q(1.5-3.0mm)、r(3.0-10mm)。
一、职业毒物总论1、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卫生学观点出发,着重研究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
2、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从临床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职业病在个体上的发生、发展规律。
3、毒物(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4、中毒(poisoning) 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
5、*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毒物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7、*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定义:散布在气体尤其空气中的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的多相系统。
8、雾(Mist): 为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常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而成。
如电镀铬时形成的铬酸雾、喷漆时的漆雾。
9、烟(Fume): 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
主要为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而成,如铅烟、铜烟。
有机物燃烧也可形成烟。
10、粉尘(Dust):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particle)。
其粒子直径多在0.1-10μm。
固体物质经破碎或碾磨可产生粉尘。
11、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产物在接触间隔期,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在体积累。
12、贮存库(Storage depot):若蓄积部位并非其毒作用部位时,此部位又称该毒物的储存库,如铅蓄积于骨骼。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2、职业流行病学是研究职业人群中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性损害、疾患和工伤出现的频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3、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产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4、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
5、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是指接触有害化学物劳动者生物材料(血、尿、呼出气等)中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或其引起生物反应的限量值。
6、职业环境监测:对职业从事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7、尘肺: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增生为主的全身体疾病。
8、砂肺(silicosis):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扯较高的粉尘引起。
9、硅酸盐肺(silicalosis): 由于长期吸人含有结合二氧化硅的粉尘如石棉、滑石、云母等引起。
10、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 : 由于长期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引起。
11、金屈尘肺(metallic pneumoconiosis) : 由于长期吸入某些致纤维化的金属粉尘如铝尘引起。
12、混合性尘肺(mixeddust pneumoconiosis) : 由于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如煤尘等引起。
13、砂肺(silicosis):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silicondioxide,Si02)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4、石棉肺(asbestosis):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石棉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5、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gases)是指被机体吸入后,可使氧(oxygen,02)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的总称。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以下是一些职业安全卫生的常见术语:1. 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关于保护和促进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领域。
2.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与特定工作环境或工作活动相关联的疾病。
3. 职业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的工作环境或工作活动。
4. 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员工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危险条件的情况。
5. 安全措施(Safety Measures):用于预防和减少职业伤害和疾病风险的措施,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实施安全培训等。
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以确保组织符合相关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和标准的管理系统。
7.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通过识别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评估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风险来确定预防措施的过程。
8. 紧急情况应对计划(Emergency Response Plan):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如火灾、泄漏等)而制定的计划,包括疏散程序、急救措施等。
9. 工作场所安全巡视(Workplace Safety Inspection):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场所的安全条件和安全措施的过程。
10. 职业安全培训(Occupational Safety Trning):向员工提供相关的安全培训,以增强员工对安全意识和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这些术语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中常常被使用。
在实践中,可能还会有其他特定的术语,具体取决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行业。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不安全行为:失职行为、违章作业、无视规章制度、危险性操作、放弃防护措施等作业环境: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办公室、实验室、工厂等作业场所:装卸作业、储藏室、技术设备操作台、机具和机械操作台、拾灰炉等安全教育:安全文明文化、全面安全意识培育、安全讲解、安全操作方法教育、安全应急保护教育等安全会议:安全生产报告会、安全生产制定会、安全检查会议、安全管理会议、安全培养及提高会议等安全设施:安全栏杆、安全警示牌、安全照明灯具、噪声放置、通风进出口、破碎橡胶垫等防护用品:安全帽、护目镜、耳塞、防护压痛手套、外穿工作服、安全鞋等应急救援:一键报警、灭火器、急救箱、现场应急管理、救护车等诊断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对容易导致职业病的工作活动进行管理、防护和治疗等安全检查:设备安全检查、安全警示牌检查、现场安全状况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检查、企业安全责任体系建立检查等职业危害:锐器、滑动、高温、冷冻、过敏、振动、噪音、毒物、化学物质等职业病:尘肺病、听力疾患、噪声性聋、皮肤病、肝脏病、放射性疾病等安全协议:安全协议、安全培训协议、安全生产整改协议、职业安全协议、环境安全协议等安全管理:用人单位安全管理、安全事故整改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安全检查流程管理、安全告知管理等安全应急:应急疏散管理、应急处置管理、应急演练管理、关闭/停止紧急管理等安全培训:岗前培训、培训制度管理、安全操作培训、应急培训规程管理、安全责任培训等安全认证: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OSHA-安全环境认证、职业技能认证、作业安全认证等。
安全风险:生产风险、设备风险、人员风险、环境风险等安全报告:职业危害白皮书、安全事故报告、安全检查报告、职业病危害报告、安全检视报告等安全应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安全门禁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生产计划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等。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是指在职场上保障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术语。
它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的使用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职场中的风险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职业安全卫生术语的解释:
1. 职业病:职业病是指由于在某种工作环境下长期接触某种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某种特殊的工作条件下,而引起的某些疾病。
2.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指在职场中采取一些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和健康。
这些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呼吸器等。
3. 安全标识:安全标识是指在职场中用来提示员工有关危险和安全措施的标识。
这些标识包括警告标识、指示标识等。
4. 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定期对员工进行的身体健康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在职场中采取一些措施,以保障员工身
体健康。
这些措施包括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卫生保洁等。
以上是一些职业安全卫生术语的解释。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切实关注职业安全卫生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1. 安全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员工人身安全,预防事故
的发生,并使生产环境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2. 事故:指生产或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见、突发的事件
或灾害,能够造成人身、财产及环境的损失。
3. 风险:指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引发某种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4.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完全正常状态。
5. 干扰物:在生产或工作场所出现的一切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对工作、生产过程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的现象。
6. 职业病: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因素导致的工作者患病,属于职业卫生范畴。
7. 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劳动者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一切物质、能
量和环境条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等。
8. PPE:个人防护设备,是指工作时为了保护工人的生命和身
体健康,由工人个人佩戴的一种防护装备。
比如安全帽、手套、防
护服、面罩等。
9.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化学品危险评估、使用
方法、危害控制等信息。
10. 资料记录:按照法律规定,采取有法可依的方式,记录和
保留重要的安全卫生信息资料,包括事故记录、安全控制制度、PPE
使用记录等。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整理!!!一、重要名词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病损;病因预防;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职业病;动力定型;靶器官;毒性;最高容许浓度;中毒阈剂量;职业中毒;刺激性气体;硅肺;矽尘作业;不良照明;眩光;接触评定;健康工人效应;职业接触机会;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职业禁忌症;“三同时”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一级预防二、重要知识点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作用于人体,就能引起生理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称为毒物。
早在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第一个认识到铅是腹绞痛原因的人。
中欧的阿格里科拉(Agricola,1494-1555年)于16世纪出版了《论冶金》一书。
同一时期,意大利的拉马兹尼(Ramazzini,1633-1714年)于1700年出版了《论手工业者疾病》,该书描述了50多种职业病,被誉为职业医学之父。
英国国会在1802年颁布的《学徒健康法》被认为最具代表性,成为了现代劳动法律制度诞生的标志。
1906年英国颁布了《工人赔偿法》,将6种职业病纳入工伤赔偿范围,由此开创了将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纳入一体化管理的历史。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应关注的职业人群主要是:临时工、下岗职工、退休人员、特殊劳动者、脑力劳动者、服务行业职工。
纺织女工、警察等职业易于出现的职业病患为:下背疼、下肢静脉曲张、扁平脚、尘肺病、腹疝。
目前尘肺病病例数最多的行业是煤炭行业。
对作业人员影响最大的噪声是:脉冲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间断性噪声;稳态性噪声。
晕车晕船属于振动。
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劳动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如何采用工程的方法和手段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专业术语,这些术语不仅仅是一些名词的简单堆砌,而是对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概念和原则的具体体现。
掌握这些术语,对于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职业安全卫生术语进行介绍,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 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职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伤害的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噪音、振动、放射性物质等。
了解和控制职业危害是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重要前提。
2. 职业病。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例如尘肺病、职业中毒等。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化工、矿山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和控制,保护和促进职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卫生工作包括职业病防治、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等内容。
4. 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保障职工在工作中免受伤害。
职业安全工作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等内容。
5. 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对职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使其在工作中不受伤害,身心健康。
职业健康工作包括定期体检、心理健康辅导、职业康复等内容。
6.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职业安全卫生法规。
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是国家和地方对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
遵守和执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是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
总结,职业安全卫生术语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基础,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卫生相关术语1 卫生标准 health standards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保护人体健康,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涉及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制定的各类技术规定。
2 工作场所 workplace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3 工作地点 work site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
4 职业性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5 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
6 自然疫源地 natural infectious focus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并造成动物间流行的地区。
7 卫生防护距离 hygienic buffer zone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
8 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 annual (summer) minimum frequency of wind direction全年(或夏季)各风向中频率出现最少的风向。
9 夏季主导风向 summer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累年夏季各风向中最高频率的风向。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劳动者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研究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其首要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是指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是指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证。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是指职工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物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使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或死亡的事件。
有害物质(harmful substances)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s)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危害因素(hazardous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尘作业(dusty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有毒作业(toxic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OELs)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1.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工作地点: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火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4.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极可能的健康影响。
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 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 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8.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9.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 A的倍数值。
10.噪声:从主观需要来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可称之为噪声。
从物理特性来讲,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组合。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导言: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职业安全卫生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在职场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术语,对于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安全卫生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一、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特定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或者工作方式、工种等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职业性中毒、职业性肌骨骼疾病等。
员工应该保持警惕,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因素。
二、安全带安全带是一种用于保护员工在高空作业中不掉落的装备。
它通常由带子、腰扣和接头三部分组成。
员工在高空作业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带,并牢固固定,确保自身安全。
三、防护服防护服是一种用于保护员工在特定工作环境下不受伤害的服装。
根据工作需要,防护服可以包括防火服、防化服、防静电服等。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服,确保工作安全。
四、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它包括灾害事故的预测、应变措施和救援方案等内容。
员工和企业应该熟悉并遵守应急预案,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五、职业卫生检查职业卫生检查是指对从事特定职业的员工进行的身体检查,以评估其工作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职业卫生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职业病相关指标检测等。
员工应定期参加职业卫生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六、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员工和企业应该共同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七、工伤赔偿工伤赔偿是根据劳动法或相关法律规定,由雇主向员工支付因工作导致的伤害或身体损失的经济补偿。
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后应及时向雇主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提出工伤赔偿申请。
结语:职业安全卫生术语是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员工可以更好地预防职业病、降低工伤风险,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卫生术语汇总职业卫生原称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在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能力的目的的学科。
劳动条件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
生产工艺过程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
劳动过程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有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
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作业场所又称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职业病危害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罹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职业禁忌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职业健康监护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健康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职业卫生术语汇总
职业卫生
原称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在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能力的目的的学科。
劳动条件
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
生产工艺过程
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
劳动过程
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有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
生产环境
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作业场所
又称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职业病危害
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罹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
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职业禁忌
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职业健康监护
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健康
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