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患者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葡萄胎清宫术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摘要】葡萄胎清宫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术前护理方法包括做好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病情等;术中护理方法主要是监测患者情况、保持手术区域清洁等;术后护理方法则包括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康复等。
护理效果评估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要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感染情况。
护士还需要留意并发症的出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严谨的护理方法和评估,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葡萄胎清宫术,护理方法,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护理效果,并发症,评估,结论1. 引言1.1 介绍葡萄胎清宫术葡萄胎清宫术,又称清除宫内异位孕囊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用于清除宫内异常植入的孕囊组织。
葡萄胎是一种由滋养层细胞或合体细胞发育异常形成的囊性肿块,常见于异位妊娠或葡萄胎性骨胎。
葡萄胎清宫术一般分为手术清宫和药物清宫两种方法,其中手术清宫是更常用的方式。
清宫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操作,需要严谨的护理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配合。
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确保患者安全。
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细致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葡萄胎清宫术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 正文2.1 术前准备护理方法术前准备是葡萄胎清宫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恰当的术前准备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葡萄胎清宫术术前准备的护理方法:1.患者宣教: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葡萄胎清宫术的整个流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2.体征监测: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征监测,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指标,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生理状态稳定。
葡萄胎及侵蚀性葡萄胎病人的护理一、葡萄胎葡萄胎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疾病,又称良性葡萄胎。
良性葡萄胎病变局限于子宫内,不侵入肌层,也不发生远处转移。
其病理特点为滋养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间质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
葡萄胎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类,大部分为完全性葡萄胎。
病因葡萄胎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可能与营养不良、病毒感染、种族因素、卵巢功能失调、细胞遗传异常及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1.阴道流血是最常见的症状。
2.子宫异常增大、变软。
3.卵巢黄素化囊肿:葡萄胎病人滋养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于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双侧或一侧卵巢往往呈多发性囊肿改变,称之为卵巢黄素化囊肿。
4.妊娠呕吐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腹痛6.咯血7.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辅助检查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
2.超声波检查。
治疗原则1.清除宫腔内容物葡萄胎的诊断一经确定后,应立即给予清除。
2.子宫切除术年龄超过40岁的病人,可直接切除子宫、保留附件。
3.黄素化囊肿的处理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处理,但当发生囊肿扭转时应手术治疗。
4.预防性化疗①年龄大于40岁;②葡萄胎排出前β-hCG值异常升高;③葡萄胎清除后,hCG下降曲线不呈进行性下降,而是降至一定水平后即持续不降或始终处于较高值;④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⑤黄素化囊肿直径大于6cm;⑥第二次清宫仍有滋养细胞高度增生;⑦无条件随访者。
预防性化疗一般选用单药化疗,如氟尿嘧啶(5Fu)、放线菌素D(KSM)、甲氨蝶呤(MTX)等。
护理问题1.焦虑:与担心清宫手术及预后有关。
2.功能障碍性悲哀:与分娩的期望得不到满足及对未来妊娠担心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阴道出血、贫血造成免疫力下降有关。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2.严密观察病情3.做好治疗配合刮宫前配血,建立静脉通路并备好催产素、抢救药品及物品,以防大出血造成的休克。
4.预防感染5.清宫术的术前护理(1)术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备血,防止术中大出血,准备好抢救措施。
临床葡萄胎护理指导、出院指导及健康宣
教
葡萄胎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转变成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是良性疾病。
葡萄胎一经发现,要进行清宫术,术后多数人均可痊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发展成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一、护理指导
1、加强营养:注意蛋白质、糖及铁等,以增强抵抗力,预防贫血。
2、注意休息:阴道有出血时,应卧床休息。
3、保持外阴清洁:阴道排液多时,应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禁止盆浴。
勤更换会阴垫,防止引起感染。
4、观察出血量:若阴道持续流血时,应注意流血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出血量,必要时给予处理,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
二、出院指导
1、加强营养促进机体康复。
2、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防止感染。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紧张。
4、清宫后连续检测血HCG,最初每周一次,连续三次正常后改为每月一次,半年后改为三个月一次,一年后改为六个月一次,随访两年。
清宫术后如果持续阴道出血及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5、葡萄胎患者至少避孕两年。
6、遵医嘱定期复诊。
一例葡萄胎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摘要】葡萄胎是妊娠后女性高发疾病,因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发生明显水肿,机体出现一串呈葡萄状水泡,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2种[1]。
目前,关于葡萄胎发病机制临床尚无明确定论,在治疗时主要通过清宫治疗缓解病情,但由于该疾病复发率极高,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清宫,容易发生子宫穿孔[2]。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定期对HCG进行复查,治疗后两年内必须做好避孕措施,以免再次妊娠影响病情恢复。
【关键词】葡萄胎患者;护理一、病史资料患者,女,5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月,加重2天”就诊,末次月经为2021年09月26日,月经来潮1天结束,经期期间患者无不适感,10月06日患者阴道有不规则少量出血,颜色为褐色,27天前彩超检查疑似子宫肿瘤,2天前阴道出血量增多,量大约为500ml,颜色呈鲜红色于我院急诊科就诊,体温36.2℃,血HCG>20万mIU/ml,白细胞5.3X10*9/L,中性粒细胞数75.0%,淋巴细胞:16.9%,红细胞2.92X10*12/L,血红蛋白88g/L,血小板计数124X10*9/L,凝血时间APTT:23.2秒,凝血酶原时间10.9秒;尿常规、尿糖为PRO:4+,血HCG为2035127.8mIU/ml,D二聚体为2.02mg/1FEU;呼吸20次/分;脉搏100次/分;平扫+增强扫描:宫腔扩张发现宫腔内占位,且存在少量出血灶,明显强化不均,有增粗扭曲血管,宫壁肌层薄,疑似滋养细胞疾病;双肺中野、右肺下野疑似有模糊小结节影;阴道彩超检查子宫中有不均质回声团,宫颈管有强回声;有胆囊结石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他传染病史,无外伤、过敏、输血及特殊病史;11月23日在我院接受手术,清宫术中出血汹涌立即停止操作,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止血。
术中冰冻回示:<宫内组织>查见水肿胎盘绒毛伴中央水池形成,考虑葡萄胎。
术后患者转送回病房,11月24日,术后第1天查房,患者腹部有轻压痛,宫底于脐下2横指,阴道有少量出血,双下肢及足踝部呈凹陷性水肿,加强心电监护和护理,并告知家属患者病情,通过床旁超声确认宫腔积血情况,HB67g/L,有中度贫血,可能与术中宫腔操作出血量过多有关,因血容量不足不足而尿量少,给予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3u纠正贫血,给予500ml平衡液+缩宫素40u以50ml/h泵入促进子宫收缩,并补液1500ml,输白蛋白10g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先锋美他醇预防感染。
葡萄胎患者的护理孙艳玲发表时间:2013-05-21T08:51:30.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孙艳玲[导读] 由于绒毛失去吸收营养的功能,致使胚胎早期死亡,并自溶吸收而消失。
孙艳玲(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劲松镇卫生院 165014)【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262-02 【摘要】目的讨论葡萄胎患者的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
【关键词】葡萄胎护理葡萄胎是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过度增生,绒毛变成犬小不等的半透明水泡,相连成串,形似葡萄而得名,又称水泡状胎块。
因其病变局限于子宫腔内,属于良性滋养细胞疾病,可发生在生育期任何年龄。
其主要病理变化是:绒毛上皮细胞增生;绒毛间质水肿;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
由于绒毛失去吸收营养的功能,致使胚胎早期死亡,并自溶吸收而消失。
由于滋养细胞产生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过度黄素化,形成卵巢黄素囊肿。
绝大部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少部分为部分性葡萄胎。
一、葡萄胎1.护理评估健康史/致病因素葡萄胎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其发生与染色体变异、营养状况、年龄、种族等因素有关。
应询问病人的年龄、生育史、孕产史及既往史,尤其是曾患滋养细胞疾病的病史及时间,并了解其营养状况等。
身体状况症状评估停经后阴道流血:多数病人于停经后发生不规则、间断性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开始多为暗红色、少量,反复发生,逐渐增多,可伴随水泡样组织排出。
大量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反复长时间流血可引起贫血和感染。
应重点询问阴道流血的次数、量、颜色,流血量多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病人,应询问有无头晕、心悸等不适。
妊娠呕吐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征象:部分病人妊娠呕吐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征象出现较早,并且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腹痛:阴道流血前病人可出现阵发性腹部隐痛,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可发生急性腹痛。
葡萄胎患者的护理韩文彦发表时间:2013-07-29T10:02:04.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韩文彦[导读] 对于完全性葡萄胎,营养状况与社会经济因素是可能的高危因素之一。
韩文彦 (塔河县塔林卫生所 1652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272-02【摘要】目的讨论葡萄胎患者的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通过护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纠正其错误认识,解除恐惧和焦虑。
【关键词】葡萄胎护理葡萄胎是一种滋养细胞的良性病变,局限于子宫,主要为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和绒毛间质水肿,终末绒毛变成水泡状物,水泡状物相连成串,形如葡萄而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
葡萄胎分为两类:完全性葡萄胎:整个子宫内充满水泡状组织,胎盘绒毛全部受累,无正常绒毛,无胚胎及脐带、羊膜等胎儿附属物。
部分性葡萄胎:仅部分胎盘绒毛发生水泡变性及滋养细胞增生,可见胚胎或胎儿。
部分性葡萄胎的特点是很少转化为恶性。
【高危因素】葡萄胎发生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相关病因有以下方面。
1.完全性葡萄胎对于完全性葡萄胎,营养状况与社会经济因素是可能的高危因素之一。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及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者发生葡萄胎的几率显著升高。
年龄是另一高危因素,大于35岁和40岁的妇女及小于20岁妇女妊娠时葡萄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前次妊娠有葡萄胎病史也是高危因素。
遗传学方面,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目前认为完全性葡萄胎染色体的孤雄来源是导致滋养细胞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发现一类双亲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该类葡萄胎的发生可能与母系印迹基因的破坏有关。
2.部分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的发病率远低于完全性葡萄胎,相关高危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较少,有研究表明,其与不规则月经、前次活胎妊娠为男性、口服避孕药大于4年等有关,而与饮食因素无关。
遗传学上,部分性葡萄胎其核型90%以上为三倍体,多余一套染色体多来自父方,此为滋养细胞增生的主要原因。
葡萄胎患者的护理
摘要】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
绒毛转变成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
目的讨论葡萄胎患者的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阴道出血及排出物,
保持外阴清洁。
【关键词】葡萄胎护理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绒毛
转变成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
葡萄胎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类,其中大多数为完全性葡萄胎,且具较高的恶变率;少数为部分性葡萄胎,恶变罕见。
两类葡萄胎从发病原因至临床病程均不相同。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孕卵本身的缺陷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他原因
还可能为蜕膜变性以致发生胚胎营养障碍,或是卵巢功能衰竭发生卵巢激素功能
紊乱,但这些说法均待进一步探明。
临床曾见有多次妊娠发生葡萄胎史,同时也
有在葡萄胎以前与以后均为正常妊娠者。
因此,有人认为可能与精子一时未能生
长成熟或胎卵本身的病理变化有关。
(二)发病机制
正常的胎盘绒毛滋养细胞都有侵蚀母体组织的特性,而母体组织亦有对抗使
之不受侵害的能力,成为葡萄胎后的绒毛滋养细胞的侵蚀能力,较正常妊娠时的
绒毛更为强劲,超过母体组织的对抗能力,使母体组织受到更多的侵蚀。
其阴道
流血量,随着绒毛滋养细胞对蜕膜组织血管侵蚀的增加而增多,也随葡萄胎组织
不断地形成及从宫壁剥离面积的扩大而不断加大。
故葡萄胎的出血,先为少量褐
色的血性分泌,逐渐变为多量的出血,并带水疱状组织的排出。
在大量的水疱状
组织排出时,可有大量的出血,伴失血性休克。
二、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闭经(停经):100%的患者有停经史,从4~37周不等,平均为12周。
(2)阴道流血: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多为断续性少量流血,也可突然大量流血。
部分出血可蓄积于子宫内,从而使闭经时间延长。
(3)腹痛:一般在阴道流血之前,常有隐隐阵发性腹痛,是子宫阵发性收缩及
子宫胀大所致,一般不剧烈。
(4)子宫异常增大: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符者占半数以上,是葡萄胎的又一
症状特点。
(5)早孕剧吐,中孕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甚至抽搐。
(6)发现下腹双侧包块:为双侧卵巢黄素囊肿,一般不产生症状,偶有急性扭
转而致急腹痛。
(7)贫血与感染:反复出血或突然大出血而未及时治疗者常呈不等程度的贫血。
反复的阴道流血,宫颈口开放,贫血患者抵抗力低,阴道内细胞乘机而入,造成
感染。
2.体征做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大而软,下段较宽,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符。
子宫大于5个月者尚触不到胎体,听不到胎心,无胎动感。
卵巢黄素囊肿可因子
宫过大而不易触及。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葡萄胎时血β-hCG异常升高,在100U/L以上,且持续不降,但在孕12周左右,即在正常妊娠血β-hCG处于峰值时,需根
据动态变化或结合超声检查做出诊断。
(2)胎盘催乳素(HPL)检测:HPL存在于细胞胞浆内,正常妊娠孕5周即可检出,34周浓度上升维持平稳,产后即消失。
葡萄胎患者HPL水平比相应月份的正常妊娠者低10~100倍。
HPL半衰期短,局部病变去除后,HPL很快消失,有活动病
灶时血中可测出β-hCG,但HPL则不能检出。
2.特殊检查
(1)超声诊断:超声检查对患者安全无创伤,可重复检查,配合hCG测定可提
高早期诊断率。
对于完全性葡萄胎,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
其超声图像表
现为子宫增大,多数大于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
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
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
子宫壁薄,但回声连续,无局灶性透声区。
常可测到两侧或一侧卵巢囊肿,多房,囊壁薄,内见部分纤维分隔。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动脉血流丰富,但子宫肌层内无血流或仅稀疏“星点状”血流信号。
对于部分性葡萄胎,超声诊断
也较敏感,符合率也高。
临床上在胎块排出前不易发现部分性葡萄胎,其超声图
像表现为子宫增大或无增大,宫腔内含有水泡样结构及一部分正常胎盘组织,并
可见胎儿或羊膜腔等。
胎儿常合并畸形,有胎儿者官腔内可见水泡样胎块,同时
有一完整胎盘及胎儿。
(2)多普勒胎心测定:葡萄胎仅能听到子宫血流杂音,无胎心音。
(3)组织病理学诊断:完全性葡萄胎可见水泡状物占满整个宫腔,无胎儿及附
属物或胎儿痕迹。
镜下见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和间质内胎原性血管消失。
部
分性葡萄胎仅部分绒毛变为水泡,常合并有胚胎或胎儿组织。
镜下见部分绒毛水肿,轮廓不规则,滋养细胞增生程度较轻,且常限于合体滋养细胞,间质内可见
胎原性血管及其中的有核红细胞。
此外还可见胚胎和胎膜组织结构。
三、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反复出血而又未及时治疗致贫血,抵抗力下降,阴道内病
菌乘机而入有关。
2.有活动无耐力的危险与阴道反复出血或大量出血有关。
3.预感性悲哀与切盼胎儿,又被明确诊断为葡萄胎有关。
4.恐惧与不了解病情及将要接受清宫术有关。
四、护理目标
1.患者能掌握减轻恐惧的技能,积极配合刮宫手术。
2.患者能接受葡萄胎及流产的结局。
3.患者能陈述随访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五、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鼓励患
者表达不能得到良好妊娠结局的悲伤。
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和手术治疗过程,纠正错误认识,解除顾虑和恐惧,增强信心。
2.严密观察病情。
3.清宫一经确诊,立即施行。
一般采取吸宫术清除子宫内容物并送病检,术
前备血。
4.子宫切除年龄在40岁以上,无生育要求,尤其子宫迅速增大者需行预防
性子宫切除避免复发。
5.预防性化疗用于高危葡萄胎或随访困难者。
6.随诊极为重要,随访内容包括询问症状,做妇科检查,观察尿或血hCG的
变化。
随访在第一次清宫术后,每周查尿一次,直至尿妊娠浓缩试验阴性,以后
每月查一次,半年后改2个月查一次,1年后改6个月查一次,直至随访2~3年。
患者出现阴道流血、咳嗽、痰中带血时随时复查。
随访期应避孕,宜用阴茎套或
阴道隔膜,不宜采用宫内节育器和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
7.注意观察阴道出血及排出物,保持外阴清洁。
参考文献
[1]袁进萍,王秀英.侵蚀性葡萄胎化疗的护理体会.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7,5(3):196.
[2]周吕菊,陶新陆,丁娟.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