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学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21
第一章引论[目的和要求]简要地了解普通逻辑学的对象范围、学科性质、发展简史,以及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系统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好思想准备。
要求学生围绕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维实际,初步了解普通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方法,以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时] 2课时[要点] 一、什么是逻辑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三、逻辑简史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一、什么是逻辑1.逻辑的语源学:逻各斯、Logic、名学、辩学等。
2.“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1)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例如:“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2)指人类的思维规律例如:“律师讲话的逻辑性很强”。
(3)指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例如:“今天上逻辑课”。
3.逻辑的定义(1)狭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的理论。
有效推理就是正确地从已知推出未知,并且不会出现真前提而假结论。
(2)广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和有效交际的理论。
有效交际就是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并且理解与表达相一致。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1.普通逻辑的对象(1)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
(2)逻辑基本规律——主要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3)简单的逻辑方法——主要指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2.逻辑的性质(1)基础性: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列于七大基础科学中,位居第二。
“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2)工具性:提供逻辑手段和方法;“思维的文法”;《工具论》、《新工具》(3)无阶级性或全人类性:自古以来,中国、印度和西方都曾对逻辑这门学科的发生、发展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3.逻辑形式的结构(1)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表示思维的形式;(2)逻辑变项——表示思维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学习提示]本章是关于普通逻辑的概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概括了解逻辑的对象、性质和作用,初步明确学习逻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系统学习逻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运用逻辑的基本技能打下思想基础。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一、什么是普通逻辑?1.什么是逻辑?(1)语源上:音译词,20世纪初译自英文Logic,源于希腊文λόγος。
它的原意比较复杂,有理性、思想、规律性、语词、推理等多种含义。
古希腊学者用这个词来命名推理论证的学问。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仍然是个多义词。
①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搞干部教育的,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②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如:“说话写文章要讲逻辑”,“要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③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
如:“中学生要学点逻辑。
”2.什么是普通逻辑?逻辑学是一个相当庞大而又多层次的学科系统。
它包括两大门类,一是形式逻辑,一是辩证逻辑。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是指形式逻辑。
在形式逻辑中,又可以区分为传统形式逻辑(简称传统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简称现代逻辑)。
传统逻辑主要包括以演绎推理为基本内容的演绎逻辑,也包括以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为基本内容的归纳逻辑。
现代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或叫符号逻辑),也包括那些非标准逻辑,如模态逻辑、多值逻辑、时态逻辑等,此外,还包括现代归纳逻辑,如概率逻辑等。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二、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思维的逻辑形式(1)什么是思维?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思维是指人们在理性认识阶段的思考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间接、概括的反映。
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等思考方法,不断抽取出同一类对象的特有的、共同的属性,逐步形成概念、判断,并进一步根据这些判断做出推理,从而得出新的判断的过程。
普通逻辑学【第一章】引论[目的和要求]简要地了解普通逻辑学的对象范围、学科性质、发展简史,以及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系统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好思想准备。
要求学生围绕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维实际,初步了解普通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方法,以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要点] 一、什么是逻辑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三、逻辑简史【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一、什么是逻辑1.逻辑的语源学:逻各斯、Logic、名学、辩学等。
2.“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1)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例如:“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2)指人类的思维规律例如:“律师讲话的逻辑性很强”。
(3)指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例如:“今天上逻辑课”。
3.逻辑的定义(1)狭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的理论。
有效推理就是正确地从已知推出未知,并且不会出现真前提而假结论。
(2)广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和有效交际的理论。
有效交际就是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并且理解与表达相一致。
【思维训练题】一个猜帽子的游戏有甲乙丙三人,同向站立。
在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主持人给三人各戴上一顶子:红帽或白帽。
三人都知道有三顶红帽和两顶白帽。
丙可看见甲和乙的帽子,乙可看见甲的帽子。
主持人问丙是否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帽子,丙答不知道;又问乙是否知道,也答不知道;问甲是否知道,甲答知道了,是——。
甲是怎么知道的?他的推理过程是——。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1.普通逻辑的对象(1)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
(2)逻辑基本规律——主要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3)简单的逻辑方法——主要指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2.逻辑的性质(1)基础性: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列于七大基础科学中,位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