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在皮肤科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40
词条名称:SQ308LED紫外线光疗仪发展历史紫外线光疗(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rapy)是指利用紫外线照射人体来防治疾病的物理治疗技术,是皮肤科多种慢性皮肤病如白癜风、银屑病临床治疗的基础方法之一。
紫外线光疗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紫外光源的不断更新也在不断进步。
公元前,人们利用太阳光照射来治疗多种疾病。
近代Finsen应用碳弧灯治疗寻常狼疮是应用人工光源治疗皮肤病的最早记录,Finsen也因此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20世纪Goeckerman开始使用高压汞灯联合外用煤焦油治疗银屑病,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是现代光治疗学的开端。
随后70年代Parrish等将补骨脂素与长波紫外线(UVA)结合治疗白癜风和银屑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又称为PUVA紫外线光疗法。
1988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发出可以发出较窄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VB,NBUVB)311nm的荧光灯管,因NBUVB在治疗白癜风及银屑病等紫外治疗敏感疾病时,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明显少于PUVA疗法,从而迅速在临床普及。
NBUVB紫外线光疗法在各个临床治疗指南中也因此成为多种慢性皮肤疾病治疗的基础疗法。
1997年,氯化氙激光器以及灯泡开始用于皮肤科临床,因其发出的308nmUVB波长单一,能量集中,且波长短于311nm,生物学效应更强,可以缩短治疗疗程,因此广泛用于局限性白癜风和银屑病的治疗,通常称为308nm准分子激光紫外线光疗和308nm准分子光紫外线光疗。
2001年开始,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开始普遍应用于照明领域,紫外固态LED光源也开始了研发和生产。
但因发光效率较低,十余年内都不能真正用于临床治疗。
近年来,随着深紫外领域的市场规模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紫外(UV)LED相关技术突飞猛进,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某些特定波段的UVA、UVB以及UVC等LED光源的商业应用。
紫外线的物理原理及应用1. 紫外线的定义与产生方式•紫外线是指波长介于100纳米至400纳米之间的电磁辐射,处于可见光和X射线之间。
•紫外线主要通过电子跃迁和分子振动产生,包括太阳辐射、人工光源和电子设备等。
2. 紫外线的分类和特点•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紫外A波(UVA)、紫外B波(UVB)和紫外C波(UVC)。
•UVC波长最短,能量最高,但被地球大气层吸收,对人体影响最小;UVB波长稍长,能量适中,主要影响皮肤;UVA波长最长,能量最低,容易穿透大气层和皮肤,对人体影响最大。
3. 紫外线的物理原理•紫外线的产生源于电磁辐射,主要通过太阳、人造光源和电子设备等发出。
•紫外线是电磁谱中波长较短的部分,其能量高于可见光,但低于X射线。
•紫外线通过电子跃迁和分子振动等过程产生,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引起化学和生物反应。
4. 紫外线的应用领域• 4.1 化学领域–紫外线在化学分析中广泛应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分析法等。
–紫外线可用于催化反应、光催化材料的制备,还能促进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选择性。
• 4.2 医疗领域–紫外线在医疗领域中被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如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灯治疗白癜风等。
–紫外线能够杀灭细菌和病毒,消除皮肤上的疱疹和湿疹等皮肤病。
• 4.3 工业领域–紫外线可用于固化涂层,如油墨、涂料和染料等,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紫外线还用于杀菌、杀虫和除臭等工业应用,净化空气和水源,保证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 4.4 生命科学领域–紫外线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如DNA测序、DNA复制和蛋白质电泳等。
–紫外线还可用于细胞培养、细胞分离和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领域。
5. 紫外线的健康风险与防护•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皮肤癌、眼睛疾病和免疫系统抑制等。
•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伤害,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减少太阳照射时间,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段外出;–使用防紫外线吸收剂的化妆品和防晒霜;–穿着长袖衣物和帽子,戴上太阳镜保护眼睛。
各种波长的光的用途
1. 可见光:这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波长范围,从 400nm 到 700nm,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可见光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照明、显示技术、摄影等。
2. 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 10nm 到 400nm,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
紫外线在医学、杀菌、固化、检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例如用于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固化油墨和胶粘剂等。
3. 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 700nm 到 1mm,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
红外线在热成像、夜视、通信、加热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用于夜视仪、遥控器、红外加热灯等。
4. X 射线:X 射线的波长范围为 0.01nm 到 10nm,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X 射线在医学诊断、工业检测、科学研究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例如用于 X 光检查、CT 扫描、材料探伤等。
5. 微波:微波的波长范围为 1mm 到 1m,主要用于通信、雷达、微波炉等领域。
微波通信用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微波雷达用于气象探测、航空导航等;微波炉则利用微波加热食物。
6. 激光: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亮度高等特点。
激光在工业加工、医疗、科学研究、通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用于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治疗、光通信等。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上不同波长的光在各个领域都有特定的用途。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光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涌现。
紫外线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400纳米的电磁波,它包含着很强的能量,对生物体具有极大的影响。
虽然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会对生物体造成危害,但是在生物学中,紫外线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讨论紫外线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DNA分子的检测紫外线在DNA分子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DNA是人类基因的核心,它是一条长长的螺旋状分子,包含着传递人类遗传信息的基因。
当DNA分子暴露在紫外线下时,这些能量会刺激DNA分子中的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两个碱基)发生紫外线吸收,从而发出独特的荧光信号。
这样就可以对DNA分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应用于许多领域,比如基因测序、遗传病的诊断等等。
二、杀菌另一个紫外线的应用是杀菌。
人们在饮用水的消毒、医院设施空气的净化、食品加工等领域广泛使用紫外线辐射进行消毒。
紫外线辐射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破坏其核酸,从而避免其在水和空气等中的繁殖。
三、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一种集成了紫外线辐射和荧光反应的显微镜,它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和分子的观察和研究。
在荧光显微镜中,样本需要在染料或特殊的荧光探针中浸泡,这些荧光探针可以在紫外线的激发下发出明亮的荧光信号,从而产生细胞或分子的清晰图像。
四、皮肤科治疗紫外线辐射也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科治疗。
在皮肤科医学中,紫外线辐射通常用于治疗牛皮癣、皮肤癌等疾病。
暴露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下可以刺激皮肤中的皮脂溢出,并促进新细胞的生长和再生,加速皮肤愈合和恢复。
五、药品研发在药品研发过程中,紫外线在药物分析和品质控制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药物的分子结构被照射在紫外线下可以产生荧光信号,帮助科学家快速和准确地分析药物的成分和质量。
总之,紫外线在生物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包括DNA分子检测、杀菌、荧光显微镜、皮肤科治疗以及药品研发等领域。
这些应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科学研究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医疗和生物制药的发展。
浅谈光疗和光化学疗法(—)UV的物理特性(1)日光包括紫外线(UV)、可见光、红外线等。
UV在自然界中是由太阳辐射而产生。
①UV光谱:180—400nm,UVA:320—400nm ,两个亚段UVAⅠ340—400nm,UVAⅡ320—340nm;UVB:290—320nm,UVC:180—290nm;②可见光光谱:400—760nm;③红外线光谱:760—1800nm。
(2)紫外线波长与穿透力成正比(指人体而言)UVB仅被表皮吸收,UVA可达真皮上部,能作用于血管和其他组织。
自然界中<290nm者容易被空气、水汽、云层及尘粒吸收或散射。
而>320nm者仅对具有光感的个体发生作用。
使人体产生红斑反应的光谱波长为UVB。
(3)UVB需大量照射才能起生物作用,能使皮肤发黑或色素增加(黑光)。
UVB 对人体皮肤的后天性老化起作用,UVC有杀死细菌、病毒、真菌等单细胞的能力(紫外线消毒)。
(二)UV生物作用1.光化学效应波长在254—265nm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因其易被核酸、蛋白质和DNA吸收,尤其能使DNA的分子丧失复制能力,转录过程发生障碍,导致细菌发生致病的突变——死亡,此为紫外线的直接光电效应,有些细菌含有光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吸收紫外线后使之发生破坏和凝固,这是继发性致有丝分裂辐射引起的间接效应。
感光异构是紫外线作用的另一重要表现,紫外线使组织发生光解,蛋白质分解为较简单结构直至氨基酸。
光解作用释放出组胺、已酰胆碱、组胺酸、生物胺和肝素等高活性物质,也可使一些起重要作用的酶活性发生变化。
2.光致敏作用在光致敏中,常见的光化学反应。
光动力作用:指反应过程中必须有氧参与的光化反应。
煤焦油、染料等产生的作用属光动力作用。
3.光合作用使两个相同的分子聚合为一个。
在320nm以下的紫外线作用下,DNA链中两胸腺嘧啶单体聚合为一个胸腺嘧啶二聚体,发生这种改变后,DNA正常功能改变,细胞功能受抑或手损。
不同波长的紫光的用途紫光,是一种波长较短的光线,具有许多独特的用途。
在不同波长的紫光中,我们能够发现各种各样的应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不同波长的紫光的用途。
1. 紫外线(UV)紫光:紫外线紫光是波长最短的紫光,它具有较高的能量。
紫外线紫光被广泛应用于紫外线消毒、杀菌和净化领域。
在水处理中,紫外线紫光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从而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此外,紫外线紫光还被用于医疗设备的消毒,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紫外线紫光还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物质,如荧光显微镜中的荧光染料。
2. 可见光紫光:可见光紫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紫光。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紫光具有不同的用途。
紫色的可见光紫光常用于美学和装饰,如舞台灯光和照明灯具。
蓝色的可见光紫光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技术中,用于传输和接收数据。
绿色的可见光紫光常用于激光显示器和其他光学设备。
黄色和橙色的可见光紫光则常用于交通信号灯和警示灯。
3. 紫外线A(UVA)紫光:紫外线A紫光是位于紫外线和可见光之间的紫光波段。
它在日光灯、黑灯等照明设备中被广泛使用。
此外,紫外线A紫光还用于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如光敏催化剂。
紫外线A紫光还可以用于某些荧光材料的激发,使其发出可见光。
4. 紫外线B(UVB)紫光:紫外线B紫光是一种中等波长的紫光,具有较高的能量。
它是导致晒伤和皮肤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紫外线B紫光也有一些医疗用途。
例如,在治疗一些皮肤疾病时,紫外线B紫光可以刺激皮肤细胞产生更多的色素,从而减少症状。
紫光在各个波长中都有着重要的用途。
无论是用于消毒净化、光通信、美学装饰还是医疗治疗,紫光都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紫光的应用领域还将继续扩大。
紫光的发展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让我们期待紫光未来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
康复科紫外线疗法【适应症】紫外线有抗炎、镇痛、抗佝偻病、脱敏、促进组织再生和促进皮下淤血吸收的作用。
用于治疗疖、痈、淋巴结炎、肺炎、带状疱疹、中耳炎、关节炎、神经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佝偻病、骨质软化症、白癜风、银屑病等。
【禁忌症】红斑狼疮、急性多发性湿疹、血卟啉病或日光性皮炎、皮肤癌变、着色性干皮病等。
【操作】(一)高压汞灯灯管点燃10分钟且发光稳定后,开始照射,低压汞灯灯管点燃后,可立即照射。
(二)照射前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服用过光敏剂,如碘剂、奎宁及磺胺药。
向患者说明照射后皮肤应出现的反应。
(三)照射部位皮肤应清洁,膏药、油脂等应清除,伤口先换药。
(四)操作者和患者均带防护眼镜。
(五)患者初次照射应先测定其生物剂量,亦可用平均生物剂量。
(六)生物剂量(MED)测定法:长方形金属片或X线胶片,中间挖6或8个长方形孔,每孔为1.5cm×0.5cm,孔距0.5cm,上置一可遮盖或暴露各孔的活动板,测定时将其放在一定的部位上,用布巾遮盖四周。
测定部位多选下腹正中线旁或上臂内侧。
测定时灯距高压汞灯常为25~50cm,低压汞灯照射多采用直接接触照射。
将稳定后之光源垂直于测定部位,按一定时间(一般为5秒)依次抽动插板,照射各孔。
此时各孔接受的照射时间逐渐递增。
照射后8小时观察测定部位,以出现弱红斑孔的照射时间为一个生物剂量。
如照射后各孔均未出现红斑或全部出现红斑,则应适当增或减每孔照射时间,重新测定。
测定生物剂量局部避免做热敷。
(七)以同等条件测得20名以上不同年龄、性别的正常成年人的生物剂量,求出平均值,即为该灯的平均生物剂量。
每3~6个月重复测定一次,更换灯管时应重新测试。
(八)非照射区用孔巾或白布盖好,以后每次照射都要与上次照射之边缘对齐。
(九)按医嘱要求准确计算照射剂量。
由于身体各部位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同一剂量所需的照射时间不同,如所用灯的平均生物剂量为4秒,患部皮肤的敏感系数为2,医嘱上定为中红斑(5MED)照射,首次照射时间为4×2×5=40秒,以后视皮肤反应每次递增上次量的10%~30%。
紫外线灯使用范围及照射时间紫外线灯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照射物体的设备。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较短,能量较高,对于许多物质具有杀菌、杀虫和去除异味等作用。
紫外线灯的使用范围广泛,包括医疗、工业、家庭等领域。
不同领域的紫外线灯使用的时间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首先,医疗领域是紫外线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紫外线灯可以用于疾病治疗和消毒。
在疾病治疗方面,紫外线灯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光敏性疾病和一些血液病等。
医生会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要来决定使用紫外线照射的时间和频率。
消毒方面,紫外线灯可以用于空气和物体的消毒。
医院、实验室等场所常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其次,工业领域也广泛使用紫外线灯。
紫外线灯可以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光氧催化等领域。
在水处理方面,紫外线灯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水的安全和卫生。
在空气净化领域,紫外线灯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净化空气质量。
在光氧催化方面,紫外线灯可以和特定的催化剂一起使用,对有害的气体进行光催化降解。
这些应用的时间和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工艺和设备。
另外,家庭中也可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一些特定的处理。
例如,紫外线灯可以用于食品杀菌和饮用水的消毒。
食品杀菌方面,可以将紫外线灯照射在食材表面,杀死细菌,延长食材的保鲜期。
饮用水消毒方面,可以将紫外线灯放置在饮水机或者水龙头处,照射经过过滤的水,杀死其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在使用紫外线灯时,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
首先,紫外线具有一定的辐射能量,如果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对人体可能产生危害。
因此,使用紫外线灯时,要避免直接接触紫外线,可以通过透明材料来隔离紫外线。
其次,不同的紫外线波长对物体的杀菌效果不同,所以在使用紫外线灯时,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
此外,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期清洁灯管,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使用效果。
总结起来,紫外线灯的使用范围广泛,包括医疗、工业和家庭等领域。
在不同领域中,紫外线灯的使用时间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紫外线波段405nm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nm至400nm之间的电磁波。
紫外线波长较短,能量较高,对物质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化学活性。
紫外线可进一步细分为UVA、UVB和UVC三个波段,其中405nm波段主要属于UVA波段。
405nm紫外线波段具有多种特性和应用。
首先,它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405nm紫外线能够穿透大气层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因此可以在夜晚或有大量水蒸气存在的环境中观测到紫外线现象。
其次,405nm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
因此,405nm 紫外线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加工和水处理等领域。
此外,405nm紫外线还具有较强的荧光激发能力。
许多物质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会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这种现象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和矿床勘探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405nm紫外线被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光敏性疾病。
例如,405nm紫外线可以用于治疗白癜风和银屑病等皮肤病。
此外,405nm紫外线还可以用于治疗光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和光敏性荨麻疹等。
紫外线治疗通过照射患者的皮肤,刺激皮肤细胞的代谢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在食品加工领域,405nm紫外线被用于杀菌和保鲜。
紫外线杀菌是一种非热处理方法,可以在不改变食品品质的情况下杀灭微生物。
405nm紫外线可以破坏细菌和真菌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此外,405nm紫外线还可以用于保鲜食品。
紫外线可以抑制食品中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生长,延缓食品的变质和腐败。
在水处理领域,405nm紫外线被用于消毒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405nm紫外线可以破坏水中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此外,405nm紫外线还可以激发水中有机物的荧光,方便监测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总结起来,紫外线波段405nm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杀菌作用和荧光激发能力。
它在医疗、食品加工和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05nm紫外线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光化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及护理进展目的光化学疗法(PUV A)也称黑光疗法,是一种治疗某些皮肤疾病的新疗法,治疗原理主要是使用具有光感作用的补骨脂素类药物后加长波紫外线照射,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在近十多年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为更好地应用光化学疗法,必须严格掌握其应用指证及护理要点。
标签:光化学疗法;皮肤科;应用;护理;进展临床上应用单纯紫外线疗法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其存在治愈率低、不良反应多等缺陷,使多数患者无法接受。
近十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完善,光化学疗法开始被皮肤科临床应用,且经过在皮肤科范围内进行多种疾病的临床实践,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光化学疗法(PUV A)也称黑光疗法,是一种治疗某些皮肤疾病的新疗法,治疗原理主要是使用具有光感作用的补骨脂素类药物后加长波紫外线照射[1]。
紫外线光源及光敏剂是光化学疗法中最主要的两大要素。
PUV A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其方法及禁忌症,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造福于患者。
现将光化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分析如下,旨在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
1 光化学疗法的作用机制目前,关于光化学疗法的作用机制尚无最明确的说法,但多数学者均公认其作用机制主要为以下几点:①促进黑素细胞的分裂及移动:紫外线照射可影响脑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使表皮中尚未完全破坏或正常的黑素细胞受到刺激,增加酪氨酸酶活性及数量,使表皮细胞对黑色素颗粒的吞噬作用得以加强,进而使皮损毛囊内残存的黑素细胞增生、肥大,从而加强皮肤的色素沉着现象;②引起皮肤光毒作用:补骨脂素分子在皮肤内被被黑光敏化后形成交链,与细胞内核酸等物质结合,从而使核酸与蛋白质且的合成及细胞的分裂受到抑制;③减少炎性反应:PUV A能穿透到真皮,故对真皮的炎症细胞或血管内增生的皮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同时也具有损伤表皮下细胞浸润的作用,限制淋巴因子的释放,从而减少皮肤炎性反应[2]。
紫外线三个波段的作用紫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较短,能量较高,被分为三个波段:紫外C波段(UVC)、紫外B波段(UVB)和紫外A波段(UVA)。
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波段的作用。
首先是紫外C波段(UVC),它的波长最短,能量最高,也是最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紫外线波段。
UVC能够破坏细菌、病毒和真菌的遗传物质DNA和RNA,从而阻止它们繁殖和生长,起到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因此,UVC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空气净化、水处理等领域。
在疫情期间,UVC紫外线灯被广泛使用来对抗病毒,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其次是紫外B波段(UVB),波长稍长一些。
UVB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能够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和感染源。
然而,长时间暴露在UVB紫外线下会引起皮肤灼伤、晒斑、皮肤癌等问题。
因此,在户外活动时,应注意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穿戴防晒帽和遮阳衣物等,以减少对皮肤的伤害。
最后是紫外A波段(UVA),波长最长。
UVA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紫外线,它能够穿透云层和玻璃,因此即使在阴天或室内也会受到UVA的照射。
UVA对皮肤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皮肤衰老、皱纹、色斑等。
此外,UVA还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防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紫外A波段下。
紫外线的三个波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各自的作用。
UVC能够杀灭微生物,起到消毒作用;UVB对皮肤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长时间暴露会引起皮肤问题;UVA能够穿透云层和玻璃,对皮肤造成损伤。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紫外线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在户外活动时,应注意防晒措施,减少对皮肤的伤害;在公共场所,可以使用UVC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紫外线的三个波段,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