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祖母绿中的包裹体种类
- 格式:docx
- 大小:199.45 KB
- 文档页数:5
包裹体1、包裹体:指宝⽯⽣长过程中被包裹在晶格缺陷中的外来物质。
宝⽯中的内含物指在宝⽯⽣长过程中,由于⾃⾝或外界因素使宝⽯内部含有⼀些物质、⽣长现象、缺陷等特征。
宝⽯中的内含物包括:包裹体(⽓、液、固相物质)、解理、裂隙、双晶、⽣长纹、⾊带、⽣长蚀象等包裹体的分类:按形成时间:原⽣包体、同⽣包体、次⽣包体原⽣包体:指包裹体在宝⽯的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包体,后在宝⽯的⽣长过程中被包裹到宝⽯内部。
特征:均为固态包体,如阳起⽯、透闪⽯、云母、磷灰⽯、锆⽯、⾦红⽯、橄榄⽯等。
原⽣包体的成因:1) 晶体⽣长溶液过饱和度的变更2) 晶体的差异性⽣长3) 晶⾯上杂质的吸附作⽤4) 落在晶体⽣长⾯上的外来质点(矿物颗粒、⽓泡、油珠)等的影响。
b 同⽣包体:形成时间与宝⽯形成的同时形成的包体。
特征:有⽓、液、固态同⽣包体形成机制:1) 晶体⽣长过程中裂隙的愈合2) 浸蚀坑的充填3) 幻影晶体4) 负晶形次⽣包体:宝⽯形成以后形成的包体。
是宝⽯晶体形成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形成的。
次⽣包体特征:次⽣裂隙、充填裂隙、有特殊图案或具有熔融、溶蚀特征的固体包体。
次⽣包体的形成机制:1)裂隙结晶化,晶体形成后,因应⼒作⽤产⽣裂隙,裂隙不会愈合,外来物质渗⼊并沉淀.如风景玛瑙2)固熔体的出溶作⽤3)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多相包裹体的形成机制:包裹体形成时是液相,且介质流体中溶解了很多的矿物质,温度降低后有些矿物质结晶成固相,由于体积的收缩会形成⽓泡。
不同相态包体的特征:固态包体通常有⼀定的晶体形状;液态包体形态不规则,呈星点状或密集排列的管状。
常为⽆⾊透明液体;⽓态包体则呈球形或椭圆形,⽓泡边缘呈⿊⾊,中⼼发亮。
三:优化处理宝⽯中的内含物:1.加热处理:容易产⽣裂隙 2. 辐照处理:易产⽣辐照圈3. 染⾊和有⾊灌注处理:易产⽣染料在裂隙中聚集 4. 裂隙充填 5. 激光打孔四,合成宝⽯中的内含物:常见弧形⽣长纹、⽓泡、残余助熔剂、残留的种晶⽚等包裹体的形成机制: 宝⽯中包裹体形成与矿物包裹体形成⼀样,往往也和晶体形成过程中产⽣的晶体缺陷有关。
第三节祖母绿一、祖母绿的基本性质二、祖母绿的产状及产地特征三、祖母绿与仿制宝石的鉴别四、合成祖母绿的鉴别五、优化处理祖母绿的鉴别六、祖母绿的品质评价一、重点:1.掌握祖母绿的主要宝石学性质。
2.掌握祖母绿优化处理的方法的特点和鉴定特征。
3.掌握合成祖母绿的合成方法的特点和鉴定特征。
4.了解祖母绿的主要产地和产地特征。
二、难点1.掌握祖母绿品种划分的依据。
2.理解祖母绿中结构水的特点、分类和宝石学意义。
3.理解祖母绿的内含物和产状的联系。
祖母绿属于绿柱石族宝石,是最著名和珍贵的品种,祖母绿呈翠绿色,它是由铬和钒的氧化物致色的,它的英文名称由古波斯语起源,又由拉丁语转化而成,Emerald即绿色的意思。
是最名贵的五大宝石之一。
祖母绿以青翠悦目的颜色使人着迷(图10-3-1),祖母绿是五月的生辰石,代表着春的承诺和忠诚。
图10-3-1 12ct重的哥伦比亚祖母绿一、祖母绿的基本性质1.化学成分祖母绿是铍铝硅酸盐,化学式为Be3Al2Si6O18,含有Cr、V、Fe、Na等微量元素,其中Cr是主要的致色元素,Cr离子类质同像取代晶体结构中的Al离子,含量通常达0.3%—1.0%。
2.结晶习性祖母绿属六方晶系,祖母绿常形成六方柱状晶体,柱面发育有平等柱状的条纹。
在柱状体端元发育有六方双锥和平行双面等晶形。
祖母绿的晶体结构中,6个硅氧四面体组成六方环,并叠加成六方管柱状体,管内可含碱性离子如D+、Na+、Cs+等和水分子,当水分子H—O平行于六方柱延伸方向,称为Ⅰ型水,当水分子中氧被碱金属离子吸引,H-O-H与柱状体角度相交时称为Ⅱ型水(图10-3-2)。
图10-3-2 祖母绿中的结构水3.解理:底面不全解理,断口呈贝壳状或参差状。
4.硬度和韧性:摩氏硬度为7.25-7.75。
祖母绿韧性较差,脆性。
5.相对密度:2.67-2.78,通常为2.716.颜色祖母绿呈翠绿色,可略带黄色或蓝色色调,其颜色柔和而鲜亮。
宝石次生包裹体到掩盖宝石裂隙的目的。
油脂向裂隙内的渗透,也会形成网状、指纹状、雨滴状等各种形态的液态次生包裹体。
由于油脂折射率与宝石的不同,在浸油的裂面上会出现虹彩干涉效应;宝石经轻微加热后,会有油脂沿宝石裂隙渗到掩盖宝石裂隙的目的。
油脂向裂隙内的渗透,也会形成网状、指纹状、雨滴状等各种形态的液态次生包裹体。
由于油脂折射率与宝石的不同,在浸油的裂面上会出现虹彩干涉效应;宝石经轻微加热后,会有油脂沿宝石裂隙渗出。
宝石浸油在性脆、裂隙发育的祖母绿、碧玺、海蓝宝石等宝石中常可见到;3)充填处理宝石。
主要是沿宝石开放性裂隙注入蜡、有机胶、硅胶、硼砂或玻璃等物质[7],以达到掩盖裂隙、提高透明度的目的。
由于裂隙充填物质与宝石的折射率和硬度的不同,沿宝石表面观察,裂隙充填物折射率相对要低,有些充填物部位也会明显低于宝石表面。
充填处理常在高档、性质稳定的宝石中出现,如钻石、红宝石和蓝宝石等;注胶绿松石酸浸蚀和注胶翡翠(B货)半成品4)热处理宝石。
将宝石置于一定温压条件下进行处理,达到提高宝石净度、增加或减少颜色、产生或消除星光等目的。
宝石经热处理后,原生包裹体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如气-液包裹体消失,产生气泡、非晶化玻璃质包裹体[8]和膨胀裂隙等;对宝石的星光化处理时,会在宝石近表面出现较多细小定向排列的针状包裹体;消除星光处理则会导致原针状包裹体消失,而留下断续的点线状包裹体残余。
热处理宝石也主要针对于一些性质比较稳定的宝石进行,如红宝石、蓝宝石、锆石等。
[NextPage]热处理红宝石的膨胀气泡热处理蓝宝石中定向金红石点状残余及膨胀裂隙5)辐照处理宝石。
利用一定的高能射线作用于宝石上,达到提高净度和改变颜色的目的。
由于是在高能量状态下的处理,宝石也会同热处理作用一样,出现原气液包裹体的消失和膨胀裂隙的出现,并且产生均匀的颜色,与原生宝石产生的色带明显不同。
辐照处理主要应用于钻石、黄玉、水晶等宝石和珍珠中。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因为我的本科学校很普通。
当时,我并没有想过。
直到这几年的学习,出于自身对专业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想要继续深入系统的学习,而我们本科对专业课的学习知识一点皮毛,是远远不够的!怀着专业的热爱,我毅然决定考研,在大三上册就开始准备复习。
充满信心地去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是做好它的前提,最开始自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方向。
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查资料、看考研经验分享、问学长学姐,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考研,所以无所畏惧!对于考研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坚持。
一年的考研时间,我想,对于这个词,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我以为自己是个能坚持的人,但是考研这一年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不易!正如很多研友的分享所说,考研谁不是一边想放弃一边又咬牙坚持着,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都会迎来他们的曙光。
文章可能有点长,末尾我也加了一些真题和资料的下载方式,大家放心阅读即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工专考研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65)宝石学先综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建议吧。
如何做阅读?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看题干,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大致讲什么内容,然后对应题干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做出答题选择的依据标注出来,便于核对答案时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毕竟重要的不是这道题你最后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你答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此外,每次做完阅读题也要稍微归纳一下错误选项的出题陷阱,到底是因果互换、主观臆断还是过分推断等,渐渐地你拿到一道阅读题就会条件反射出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这也有助于你检验自己选择的答案的合理性。
对于真题上的每一篇阅读,我做完核对答案后都重新精读了一遍,把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标注通过查阅字典和手机弄懂消化,然后对每一篇阅读进行口头翻译,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自己对阅读这一块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翻译能力。
对于阅读理解B有些年份考查排序,有些年份考查小标题,还有些年份考查将抽出的句子还原,解答这类题型主要突破点是找出相关性和提示词,就拿排序来说,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很多时候都有包括转折、递进、因果等相关性,文章中也往往会给出一些表示这些关系的提示词,这些地方就是你答题的突破点,具体细节大家认真阅读真题的解析都可以看到。
依据包体与宝石形成的相对时间,可将包体分为原生包体、同生包体和次生包体。
1.原生包体原生包体是指比宝石形成更早,在宝石形成之前就已结晶或存在的一些物质,在宝石晶体形成过程中被包裹到宝石内部。
原生包体的形成主要与介质环境(如成矿溶液成分和浓度的变化)及晶体的快速生长有关。
宝石中的原生包体都是固态的,它可以与寄主矿物同种,也可以不同(见图1-2-1)。
合成宝石一般不存在原生包体,但对于有种晶的一些合成方法,也可把合成宝石中的种晶视为一种原生包体。
2.同生包体同生包体是指在宝石生成的同时所形成的包体,它们的形成主要与晶体的差异性生长、晶体的不规则生长结构、晶体的生长间断、溶液过饱和度的变化、外来杂质的出现、体系温度或压力的突然变化等因素有关。
此类包体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含有呈各种组合关系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甚至空洞或裂隙等,还可以是导致分带性的化学组分变化所形成的色带、幻晶等。
(1)同生固态包体在某些情况下,若包体矿物与宝石晶体沿结合面的原子结构相似,当宝石晶体停止生长时,包体矿物可聚集和生长在宝石晶体的表面;晶体的重新生长会覆盖这些生长在表面的矿物,使之成为包体。
纤维状矿物的生长速度比主体宝石的生长速度快,因而可以形成长丝状的包体,如水晶中呈针状的金红石、闪石包体(见图1-2-2)。
在高温下结晶均匀的固溶体矿物,当温度缓慢下降时,固溶体的溶解度减小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出溶成为两个彼此不同的矿物,可使宝石晶体中含有片状或针状矿物晶体,而且它们的方向往往与寄主晶体的某个结构方向平行。
例如:从刚玉中出溶的金红石结晶成三组针状的晶体,相互的交角为120。
,而且均平行于刚玉的底轴面。
钛化合物如金红石、榍石和钛铁矿是宝石中最常见的出溶矿物。
这是由于Ti元素的丰度大,易于为寄主晶体所容纳并从寄主晶体晶格中出溶。
大量的出溶针状物可在刚玉、石榴石和尖晶石等宝石中产生猫眼和星光效应。
其他的出溶矿物有日光石、堇青石中的赤铁矿;月光石中的钠长石;拉长石中的针铁矿等。
祖母绿颜色成因探讨 摘要:祖母绿是一种结构较复杂的硅酸盐矿物。祖母绿是四大名贵宝石之一,以青翠悦目著名。本文先是介绍了祖母绿作为宝石所具备的宝石学特征,然后从其形成之地质环境、矿物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方面探讨绿柱石的颜色成因。在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祖母绿颜色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它的致色机理、影响因素等。最后以此为根据,对祖母绿的优化处理以及合成鉴定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祖母绿、颜色成因、优化处理
一、祖母绿宝石学基本特征 祖母绿化学式为Be3Al2[Si3O18],常含有Cr、Cs、V、Fe、Ni等色素离子。六方晶系,单形常呈六方柱状(m、a),具六方双锥(s、p、o)和平行双面(c)(图1-1)。柱面可见纵条纹,不含碱质者比含碱质者柱面的条纹明显。有一组不完底面解理(c)。
图1-1 祖母绿晶体形态 硬度在7.5左右,非常脆。相对密度2.69-2.9g/cm3,RI1.577-1.600,DR0.004-0.010,色散0.014。一轴晶负光性。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可具有特殊光学效应如猫眼、星光。有明显多色性。
祖母绿 祖母绿猫眼 哥伦比亚契沃尔达碧兹 紫外荧光通常很弱。常见有平行排列的管状包体,延长方向与柱面平行。
二、矿物矿床特征与祖母绿颜色的关系 除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外,绝大多数祖母绿矿床是花岗岩浆期后酸性热液交代基性-超基性岩的结果。祖母绿通常呈不均匀的浸染状或斑晶赋生在变质片岩中或其与酸性岩脉的接触带中。形成祖母绿所需的Be、Al、Si等元素来源于酸性侵入岩或伟晶岩,而其致色元素Cr、V一般来源于基性和超基性围岩。对祖母绿矿床比较认同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成矿特征将其分为热液型、气成一热液型和伟晶岩型。也有残坡积砂矿床,但因祖母绿性脆且裂隙发育,在搬运过程中较易磨损碎裂,所以不做宝石学讨论。 1.卤水-热液型 祖母绿赋生于强烈碳酸盐化和钠长石化的炭质页岩、灰岩及其他沉积岩中的方解石脉、白云石-方解石脉及黄铁矿-钠长石脉内,与石英、白云石、方解石连生或充填在方解石脉的孔洞中。 如哥伦比亚卤水热液型祖母绿矿床。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富含有机质的黑色碳质灰岩和页岩,并己强烈钠长石化和碳酸盐化;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显著,矿体主要产于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交汇部位的构造破碎带内;祖母绿矿化发生在受层控和受裂隙控制的薄(小于8cm)的白云石-方解石脉、钠长石-黄铁矿组成的脉体中,脉体通常强烈角砾岩化并含有容矿岩石碎屑。共生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磷灰石、萤石、金红石、奥长石、氟碳钙铈矿等。因此含有方解石、黄铁矿、磷灰石等包裹体。此外,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包裹体研究表明,热液流体来源于蒸发沉积盆地的残余卤水,祖母绿成因是由于热卤水在钠交代的过程中淋滤了黑色页岩中的Be、Cr、V等元素形成祖母绿。所产祖母绿颜色鲜艳含翠绿、深绿、蓝绿、浅绿等,多为蓝绿及微带蓝色调的绿色。 T.L.0ttaway等人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在与祖母绿矿脉相关的强烈蚀变的页岩内Cr元素浓度值29士5×10-6低于页岩中的Cr浓度值38士5×10-6;V的含量值46士5×l0-6,低于页岩中V的含量83士5×10-6;同时页岩中的Fe与富H2S的热卤水反应使Fe呈黄铁矿从体系中转移出来,这对形成Muzo祖母绿特有的颜色也是关键性因素。 2.气成-热液型 祖母绿晶体以斑晶的形式赋存在超基性岩的变质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等岩层中。其形成过程是,在侵入到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酸性岩浆活动后期,熔点低、流动性大的残余岩浆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发生结晶分异,先形成伟晶岩,余下富含Be、Al、Si、F、Cl等挥发组分的高温气成热液与超基性岩发生组分交换,从蚀变超基性围岩中萃取金属Cr、V,在花岗岩和超基性岩的接触带上结晶形成祖母绿晶体。祖母绿矿体的围岩一般为有花岗细晶岩和伟晶岩侵入的超基性岩的变质岩,如果变质较深,则成为角闪岩或片麻岩。成矿温度一般在300℃-500℃。 张世涛、胡世荣等对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矿床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云南祖母绿矿床产于越北古陆寒武纪的区域变质片麻岩,云母片岩和花岗片麻岩中。区内构造较发育,以老君山旋卷构造及文山麻粟坡北西向压扭性断裂为主;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主要为燕山早期的酸性侵入岩(以中粒二云母花岗岩、中粗粒含斑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为主)和中三叠世印支期超基性-基性岩的顺层侵入和喷发。矿物组成有石英、铬云母、钠长石、钾长石、电气石、绿泥石、白钨矿、萤石、方解石和绿柱石等。祖母绿的形成系花岗岩浆熔融体带来的含铍的成矿溶液与矿区东北部顺层侵入的超基性岩浆带来的Cr、V等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产宝石级祖母绿呈六方柱状,透明到半透明,裂纹较发育。颜色有翠绿色、深绿色、黄绿色、浅绿色等,以黄绿色居多。颜色分布不很均匀,有分带现象,表现为内浅外深的正环带,这可能与祖母绿的多期多阶段生长有关。 3.伟晶岩型 伟晶岩型祖母绿矿床主要产在强烈褶皱带和花岗岩侵入体发育区,围岩经常是区域变质岩、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围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伟晶岩的自身分异作用和有序结晶作用,并且影响伟晶岩演化各个阶段的物质组成。祖母绿晶体中的Be、Al、Si等元素来源于伟晶岩或花岗岩浆,Cr、V等致色元素来源于变质围岩。成矿温度在200℃-600℃之间。在酸性岩浆活动晚期,由于温度降低,熔浆中的矿物依次结晶,在比较稳定的封闭环境中,由于挥发份的作用,使得结晶分异后的残余溶浆形成具有带状构造的伟晶岩矿床。伟晶岩脉中的矿石矿物分布常具分带性,从脉壁到中心一般为长石带、石英带和电气石带,祖母绿一般产于中心部位。晶洞是由伟晶岩脉形成后挥发组分逸出形成,为后期含矿气水溶液交代早期形成的矿物提供了自由结晶的空间。 李强研究了云南麻栗坡祖母绿后,认为燕山期酸性花岗岩在矿区呈岩基产出,后期经受强烈变质。成分中挥发组分丰度高,并富含铍、钨、锡、砷、锂等元素,是祖母绿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源。围岩为一套中-深变质岩,富含Cr、V、Fe、Co等致色杂质元素,在高温蚀变过程中,这些致色元素充分淋漓析出,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祖母绿,形成祖母绿系列颜色。 澳大利亚伟晶岩矿祖母绿与石英、钠长石、奥长石、黄玉、电气石、萤石、白云母、黑云母等共生,呈浅黄绿色调。巴西伟晶岩矿祖母绿近于无瑕,颜色较浅。 总之,祖母绿的颜色和包裹体因成矿环境不同、所赋存的岩石性质不同而异。围岩中Fe元素含量高,则祖母绿含Fe量也高,使颜色变黄或变暗;围岩中Cr、V元素含量高,则祖母绿含Cr、V也高。伟晶岩中的祖母绿气液态包裹体较多,导致颜色较暗。一般产在蚀变带的祖母绿含大量阳起石、透闪石矿物,云母片岩中祖母绿含大量云母,滑石片岩中滑石、透闪石和铬铁矿云母含量高都会影响宝石颜色色调和饱和度。
西安科技大学选修课论文绿柱石基本性质及其成因分析学科专业地质工程1001班姓名汤廉超学号1009040119摘要本文以绿柱石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对绿柱石的特征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从其基本性质、包裹体的形态特征以及成因与产地进行了大体的介绍。
对绿柱石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一个综述。
关键字:绿柱石、包裹体、成因、产地1.1基本性质 1.1.1结晶学性质[1]晶系:六方晶系。
结晶习性:晶体呈六方柱状,主要由六方双锥和平行双面等单行组成。
图1.1 绿柱石的晶体示意图表面特征:表面常见横纹,轴面上可见六方形蚀痕,柱面上可见长方形蚀痕。
1.1.2化学成分绿柱石的化学分子式为6323)SiO (Al Be 。
不同的宝石种可含铬、铁、锂、锰、钒等微量元素,并因此而致色。
1.1.3物理性质(1)光学性质颜色:变化大,常为绿色、蓝色、黄色、黑色、红色和无色。
光泽:一般为玻璃光泽。
透明度:透度—半透明—不透明。
折射率:1.56~1.59,具体取决于宝石种。
双折射率:0.004~0.009, 具体取决于宝石种。
光性:一轴晶,负光性。
色散:色散低。
多色性:明显,具体取决于宝石种。
表1.1 绿柱石的多色性吸收光谱:吸收光谱不典型,海蓝宝石吸收光谱不明显,在蓝区456nm处显示模糊弱带,紫区427nm处显示较强的宽带,偶尔在537nm处显示一吸收带。
(2)力学性质解离:具有与晶体地面平行的不完全解离。
断口:贝壳状。
硬度:7.25~7.75。
韧度:祖母绿性脆,其他绿柱石族宝石韧度较好。
密度:2.65~2.9g/cm3,具体取决于宝石种。
2.1包裹体包裹体,原是矿物学中使用的一个术语,指矿物中由一相或多相物质组成的并与宿主矿物具有相的界限的封闭系统。
包裹体的物质来源可以是与宿主矿物无关的外来物质或是相同于宿主矿物的成岩、成矿介质。
包裹体的成分多样,形状和大小各异,既有固相,也有液相和气相的,还有这三种相态的不同组合。
祖母绿产地鉴别研究综述郑育宇;余晓艳;许博;郭鸿舒;闫颖;张艺;汤峻;赵思艺【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杂志》【年(卷),期】2024(43)3【摘要】祖母绿是一种名贵彩色宝石,其产地来源对祖母绿价值的评定具有重要影响。
祖母绿的产地鉴别因而成为宝石实验室的重要技术,也是宝石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祖母绿的包裹体、谱学特征和化学成分是常用且关键的产地鉴别信息,但随着祖母绿产地研究数据的积累,传统的产地鉴别方法备受挑战。
文章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了全球各产地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信息、谱学特征和主微量成分数据,在综述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目前祖母绿产地鉴别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不同产地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和包裹体特征,划分了紫外-可见光-近红外(UV-VIS-NIR)光谱类型,揭示了各产地祖母绿的成分指纹信息,并以案例的形式阐明区分祖母绿常见重要产地的方法。
全球尺度的对比虽然表明不同产地祖母绿包裹体种类多数雷同、光谱趋同、成分含量范围重叠明显,但也从包裹体出现频率、UV-VIS-NIR光谱样式类型、重水吸收样式和成分投图参数的选择上提供了产地鉴别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文章旨在促进祖母绿鉴别技术的发展,为祖母绿的产地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37页(P525-561)【作者】郑育宇;余晓艳;许博;郭鸿舒;闫颖;张艺;汤峻;赵思艺【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8.953【相关文献】1.祖母绿中包裹体及其鉴别之研究2.天然祖母绿和助熔剂法培育祖母绿的鉴别方法探究3.矿物宝石精品鉴赏产地:祖母绿(emerald)4.五个常见产地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5.基于SPSS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的祖母绿产地溯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基斯坦祖母绿的红外光谱和包裹体特征研究郭鸿舒; 余晓艳【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杂志》》【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9页(P724-732)【关键词】祖母绿;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包裹体; 巴基斯坦【作者】郭鸿舒; 余晓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8.953; P575祖母绿是世界公认的四大珍贵宝石之一,虽然其产量少,但在五大洲均有产出。
其中,哥伦比亚、巴西、赞比亚、俄罗斯、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主要的祖母绿产出国(Giuliani et al., 2016)。
巴基斯坦祖母绿在20世纪60~80年代的北美市场名噪一时,但因产量稀少,被称为“祖母绿中的大熊猫”,且市场价格高昂,国内市场上并不常见。
近年来,随着祖母绿热的兴起,巴基斯坦祖母绿又逐渐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然而,宝石商家和大众对巴基斯坦祖母绿了解甚少,国内研究也不多。
因此,通过包裹体和红外光谱特征对比研究,为巴基斯坦祖母绿的产地鉴别提供研究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巴基斯坦有4个主要的祖母绿矿床,其中明格拉(Mingora)、古加乞力(Gujar Killi)和甘道(Gandao)祖母绿矿床位于斯瓦特(Swat)山谷,而卡合特罗(Khaltaro)祖母绿矿床位于卡合特罗山谷东北部。
巴基斯坦斯瓦特祖母绿矿床通常出现在富含菱镁矿的岩石(菱镁矿±滑石±石英±白云石)中,其主要分布在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与变质沉积的(含石墨)碳酸盐岩接触处(Arif et al., 2011),该产地矿床的形成与变质的构造岩浆型矿床围岩或隐藏的花岗岩侵入相关(Giuliani et al., 2019)。
斯瓦特祖母绿常呈浸染状和群集状出现在含少量石英脉的滑石-碳酸岩内的褐铁矿化剪切带中,并常与铬云母和铬碧玺共存。
此外,祖母绿也出现在石英脉和强破碎含石英菱镁矿的岩石网脉中(Groat et al., 2008)。
天然祖母绿中的包裹体种类(三相包裹体、二相包裹体、透闪石、阳起石、云母片)的辨别
2007/11/27 , by 珠宝实验室 , From 本站整理
几乎所有的天然祖母绿都含包裹体。
这些包裹体对把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以及其他绿色宝石区分开是很重要的。
一些包裹体在特定产地的祖母绿中常见。
把这与RI(折射率)、SG(比重)的资料相结合,有可能指明产地。
祖母绿中的主要包裹体和产地实例:(仅供参考)
三相包裹体(含晶体和气泡的由液体充填的孔洞) 哥伦比亚
二相包裹体(含气泡的由液体充填的孔洞) 印度
透闪石(通常为纤维状或针状晶体) 津巴布韦
阳起石针状晶体 西伯利亚
云母片 许多产地
哥伦比亚祖母绿中的三相包裹体(素描图)
哥伦比亚祖母绿中的三相包裹体(彩色图)
印度祖母绿中的两相包裹体(素描图)
印度祖母绿中的两相包裹体(彩色图)
Sandawana祖母绿(津巴布韦祖母绿)中的透闪石晶体(彩色图)
Sandawana祖母绿(津巴布韦祖母绿)中的透闪石晶体(素描图)
阳起石晶体(彩色图)
阳起石晶体(素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