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伤亡人员报表
- 格式:docx
- 大小:7.34 KB
- 文档页数: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TheClassificationStandardfortheCasualtyAccidentsofEnterprisestaffandworkers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名词、术语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9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事故类别2.1物体打击2.2车辆伤害2.3机械伤害2.4起重伤害2.5触电2.6淹溺2.7灼烫2.8火灾2.9高处坠落2.10坍塌2.11冒顶片帮2.12透水2.13放炮2.14火药爆炸2.15瓦斯爆炸2.16锅炉爆炸2.17容器爆炸2.18其它爆炸2.19中毒和窒息2.20其它伤害3.伤害分析3.1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细分类详见附录A.1)。
3.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确定原则: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A.2)。
3.3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3.7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细分类.详见附录A.7)。
4.伤害程度分类4.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试行)1995-04-01 煤炭工业部批准文件:各煤炭工业管理局、省(区)煤炭工业厅(局、公司)、各直管矿务局(公司)、华能精煤公司、华晋焦煤公司、北京矿务局、伊敏煤电公司:部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并针对当前安全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自1995年起,安全统计在执行〈〈煤炭工业伤亡事故调查统计报告与事故调查处理规程》(能源安保〔1990〕735号)的同时,要按照新〈〈规定》要求,进行统计。
二、1995年的安全控制指标仍按原〈〈规程》统计口径的百万吨死亡率下达和考核,按新〈〈规定》统计数字作为参考。
三、各煤炭管理机构要将试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报部安全司。
第■章总贝U第一条为认真执行〈〈统计法》、〈〈矿山安全法》及国务院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及时准确报告、统计煤炭行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研究安全生产状况;为进行安全决策、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策提供依据,特制定〈〈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煤炭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从事煤炭生产、基本建设、地质勘探、机械制造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企业在生产区域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职工(不论用工形式)伤亡事故,均按本〈〈规定》统计。
第四条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有负责安全统计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并配备计算机等必要的事故管理、统计工具,统计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术职务。
企业法人代表对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负责。
统计人员依据本〈〈规定》要求和〈〈统计法》赋予的职责权力,进行统计。
第五条对伤亡事故>瞒不报、谎报和故意拖延报告的,除责令补报外,根据情节对该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同时取消企业评选年度先进的资格,评上的要撤销其名>称号。
2024年伤亡事故快报制度各分公司要认真执行____第____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按规定做好伤亡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
1、工伤事故概念,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①伤亡事故分类。
伤亡事故按其伤害程度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按照建设部第____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即:一级事故:一次死亡____人以上或经济损失____万元以上。
二级事故:一次死亡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经济损失____万元以上____万元以下。
三级事故:一次死亡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或经济损失____万元以上不满____万元。
四级事故:一次死亡____人以下或重伤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或经济损失____万元以上不满____万元的事故。
②事故类别:有物体打击、提升、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弱、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煤气爆炸等其他伤害。
2、事故报告调查程序。
①事故快报: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上报,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最迟不得超过____小时,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和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等,企业按规定每月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并做到准确、及时,可比(如千人重伤率____(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____103)。
②保护好现场,并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需要移动现场物体时,必须做出标记、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伤亡事故现场的清理,如无特殊原因,应经事故调查机关同意。
3、事故调查。
企业发生轻伤事故,一般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组织安监、工会等部门进行调查,发生一次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当地劳动部门、工会组织等部门进行调查,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由省级有关部门组织调查。
最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全文(199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号公布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三章事故调查第四章事故处理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四条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五条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七条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第八条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第三章事故调查第九条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十条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前两款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二)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一)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二)确定事故责任者;(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四条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五条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七条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第八条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第三章事故调查第九条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十条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前两款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 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二) 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一) 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二) 确定事故责任者;(三)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四)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指事故次数、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数、事故经济损失的钱数(一般以万计),以及为计算相对指标所需的平均职工人数、主要产品产量(一般以万吨计)等绝对数字指标。
总量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企业、部门、地区安全状况的好坏,但是由于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情况不同,采用总量指标无法对事故的情况进行比较,也难以对安全工作的好坏进行鉴别,因此往往还要采用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表示伤亡情况的有关数值与基准总量的比例。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常用的伤亡事故相对统计指标有:(一)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干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计算公式是: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二)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计算公式是:千人重伤率=重任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千人死亡率、干人重伤率则主要是为完成国家的统计报表而制定,它易于统计,但不利于综合分析。
(三)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次数之和。
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
计算公式是: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亡人次数/实际总工时×106实际总工时的计算方法为:实际总工时=统计时期内平均职工人数×该时期内实际工作天数×8(四)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
计算公式是: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损失工作日数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附录B进行计算。
总损失工作日系指标统计时期内每一受伤害者的损失工作日的总和。
(五)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
计算公式是:伤害平均率(N)=B/A=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数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事业单位、部门、地区安全工作的状况和安全措施的效果,所以有利于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评价指标。
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是为了有效记录和分析公司内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情况,并根据统计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
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如下:
1. 报告对象: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职工伤亡事故的报告。
2. 报告要求:发生职工伤亡事故后,相关部门或人员需立即将事故情况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伤亡事故报告表。
3. 报告内容:伤亡事故报告表应包括以下内容:
- 事故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具体事故经过等。
- 伤亡人员信息:包括伤亡人员的姓名、年龄、职务、受伤程度等。
- 事故原因分析:对伤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人为原因、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等方面。
- 采取的措施:对伤亡事故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后续预防措施进行说明。
4. 报告流程:伤亡事故报告应由当事人或相关部门填写,并及时向公司安全保卫部门或专业负责人提交。
安全保卫部门或负责人应对报告进行审核和分析,并适时向上级汇报。
5. 统计与分析:公司安全保卫部门或专业负责人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伤亡事故统计和分析,包括事故发生数量、伤亡人数、事故类型等方面,并形成统计报告。
6. 预防措施:根据统计报告的结果,公司应制定相应的职工伤亡事故预防措施,并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7. 监督与反馈:公司应定期对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公司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伤亡事故的情况,加强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司的正常运营。
伤亡事故得统计指标伤亡事故得统计指标常用得有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指事故次数、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数、事故经济损失得钱数(一般以万计),以及为计算相对指标所需得平均职工人数、主要产品产量(一般以万吨计)等绝对数字指标、总量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企业、部门、地区安全状况得好坏,但就是由于不同地区、部门与单位得情况不同,采用总量指标无法对事故得情况进行比较,也难以对安全工作得好坏进行鉴别,因此往往还要采用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表示伤亡情况得有关数值与基准总量得比例。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常用得伤亡事故相对统计指标有:(一)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干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得死亡人数。
计算公式就是: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二)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得重伤人数。
计算公式就是:千人重伤率=重任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千人死亡率、干人重伤率则主要就是为完成国家得统计报表而制定,它易于统计,但不利于综合分析、(三)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得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次数之与、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
计算公式就是: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亡人次数/实际总工时×106实际总工时得计算方法为:实际总工时=统计时期内平均职工人数×该时期内实际工作天数×8(四)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得损失工作日数。
计算公式就是: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损失工作日数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附录B进行计算、总损失工作日系指标统计时期内每一受伤害者得损失工作日得总与。
(五)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得平均损失工作日、计算公式就是:伤害平均率(N)=B/A=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数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事业单位、部门、地区安全工作得状况与安全措施得效果,所以有利于伤亡事故得统计分析,可作为安全管理工作得分析评价指标。
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部(已撤销),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1992.10.15•【文号】劳计字[1992]74号•【施行日期】1992.10.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劳计字<1992>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各有关部(局)、公司、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解放军总后勤部:根据国务院第75号令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劳动部国家统计局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五日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为进一步搞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定期统计工作,劳动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在原有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制定了新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办法》(以下简称《统计办法》)。
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统一填报范围原来的几种报表在填报范围上是不统一的,如是否包括县以下集体企业、乡村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
调整后的填报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制、城镇集体所有制、乡村集体所有制、其他各种所有制、私营等各种所有制企业。
2、基层表的调整在原《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和《矿山企业因工伤亡事故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出企业填报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基层表(A表)。
调整后的基层表共计520项数据栏(基本情况6项,表体514项),比原来的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的777项减少了33%,但必要信息并未减少。
各类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统一填报A表,矿山企业不再另外填报单独的报表。
因此,该项调整不仅有助于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也有助于减轻基层负担。
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制度范文1、职工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直接领导报告,直接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将事故简况报告公司安全处、主管经理;公司视伤害程度分别报告市建委、安监站、公安局、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
事故的正式快速报告须在事故发生后的____小时内报到公司安全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与企业名称,伤亡人数及人员情况,简要经过,初步原因及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
2、项目部、公司对已发生的事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严肃认真及时、准确地调查报告,并对事故调的全过程负责。
(1)、轻伤事故。
由项目部负责____,公司视情况派员参加。
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将登记表报表及时报到公司。
(2)、重伤事故。
由公司负责____派员参加。
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拟定整改措施。
由项目部填写《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____日内报公司,公司呈报市安监站及有关部门。
(3)、死亡事故。
公司会同市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调查组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拍照或者录像。
收集伤亡事故当事人和现场有关人员的陈述和证言,索取有关当事人、生产、技术和诊断资料。
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拟定整改方案提出处理意见。
项目部填写《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____日内报公司。
公司按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3、发生事故的单位领导和现场人员必须严格保护好现场。
如因抢救负伤人员或为防止事故扩大而必须移动现场设备、设施时,现场领导和现场人员要共同负责弄清现场情况,做出标记,记明数据,并画出事故的详图。
对故意破坏、伪造事故现场者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依照程序批准后方可清理现场。
(1)、轻伤事故现场清理,由项目经理报经公司安全处批准。
(2)、重伤事故现场清理,由项目部报经公司主管经理批准。
(3)、死亡事故现场清理,由公司报请有关部门批准。
事故/意外伤害报告表
员工——全职()兼职住客()参观者()
所属部门年龄
受伤日期受伤时间出生日期
姓名电话男/女
地址
处于紧急情况中的伤者(姓名、电话)
遇到事故的人员或受伤人员是否送医:是()否()
是否有医生到事故现场急救:是()否()医生所属医院:
酒店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位置:
伤害的类型:
请圈出身体上受伤的部位:描述事故发生的情形。
(有需要可另附纸)
事故是否可以避免?
事故、伤害事件发生时的天气状况:
是否有目击者?
与事故或伤害有关的:地面不平坦()更衣室()楼梯()泳池平
面()地板()电力设备()其他()
具体说明
伤者签名日期
上级主管签名日期
物业经理日期
送医伤者的治疗情况
医院检查报告(复印件,可粘贴在此处)
保安部门经理填写单独的报告。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表单位:XXXXX报表编号:XXXXX报告日期:XXXXX一、事故概况本报表统计了本公司在报告期内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情况。
涵盖了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及处理情况等重要内容。
1. 事故基本情况在报告期内,本公司共发生职工伤亡事故X起。
其中,工伤事故X起,致死X人,重伤X人,轻伤X人;非工伤事故X 起,致死X人,重伤X人,轻伤X人。
2. 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地点主要分布在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以及仓库等工作场所。
3. 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工作日内的非工作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早晨和下午。
二、事故原因分析针对每起职工伤亡事故,本公司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进行了分类汇总,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安全管理不严格一些员工违规操作,违反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同时,部分管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发现和解决不及时,导致未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2. 设备维护不到位部分设备未能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出现故障或运转不顺畅,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3. 职工培训不足部分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问题,未能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三、事故处理情况对于每起职工伤亡事故,本公司及时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救治,事故现场得到控制。
同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具体处理情况如下:1. 救治措施对伤者及时送医救治,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
2. 赔偿事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妥善处理伤者的赔偿事宜,确保其合法权益。
3. 事故原因分析会议召开事故原因分析会议,由相关部门及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制定整改措施。
四、预防措施本公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职工伤亡事故的预防工作: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操作技能。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