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构成版面设计的基本元素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平面设计中图形与文字的关系平面设计的三大关键要素分别为图形、文字、色彩,这三种要素在平面设计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图形与文字是构成平面设计其中的两大要素,以各自的特点在设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一、图形与平面设计的关系图形在传播信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平面设计的要素之一在创意、信息传达及表现中占重要位置,因为视觉对象首先应该是可视的形象,所以图形是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视觉中心。
在平面设计中图形具有视觉冲击力强、便于记忆的特点,其传播速度要比文字说明快得多。
越是形象生动的图形越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图形以其不可替代的特征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平面设计的视觉重点。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图像是平面设计的直接承担着。
无论是抽象的符号还是具象的图片,我们都可以自由的安排和处理适合与场合的设计组合。
尤其是电脑科技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图形可以随意的压缩、拉长、挤压、扭曲、变形、变色等等,使得设计组合更加的便利,形成一种现实社会中不可能有的形式,它有别于人的眼睛所把握物象的远近、色彩、大小及瞬间影像的传统空间概念。
(二)图形间的相互关系。
在平面力学中,人通过对各种物象产生某种心理作用而达到某种联系的心理状态,比如说几何中的两点成线,三点成平面的视觉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强化了各单元物象的关联性,也使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得以紧密地联系着。
因此各个图形以同等的价值参与图形的设计,使图形成为在平面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要注意图形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首先,内容要与形式相统一,图形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内容要与形式相统一。
要表达某种诉求就要有诉求的内容,但在图形设计中光有诉求的内容是不够的。
归结于一点就是形式、内容要统一。
其次,力求做到设计的简约性。
图形设计是一种特定的视觉传达设计,所以在视觉上要做到简约不繁杂,给视觉一种轻松感。
再次,贯彻艺术的审美原则。
以艺术的审美原则审视图形设计的美感,体现图形设计的独特气质。
编排设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编排设计中,以下哪个元素不属于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A. 图像B. 色彩C. 文字D. 声音答案:D2. 在编排设计中,版面布局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对称性B. 平衡性C. 重复性D. 随机性答案:D3. 以下哪种排版方式不属于常见的版面布局?A. 网格布局B. 线性布局C. 自由布局D. 列表布局答案:B4. 在编排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色彩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A. 色彩对比B. 色彩饱和度C. 色彩数量D. 色彩亮度答案:C5. 编排设计中,以下哪种字体风格不适合用于正式的商务文档?A. 宋体B. 黑体C. 隶书D. 草书答案:D6. 在编排设计中,以下哪个元素是用于引导读者视线的?A. 图像B. 色彩C. 线条D. 文字答案:C7. 编排设计中,以下哪种元素不是版面设计中的视觉焦点?A. 标题B. 副标题C. 图像D. 页码答案:D8. 在编排设计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增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A. 使用大号字体B. 使用对比色彩C. 使用过多装饰D. 使用留白答案:C9. 以下哪种排版方式不适合用于制作宣传册?A. 网格布局B. 自由布局C. 列表布局D. 网格布局与自由布局结合答案:C10. 在编排设计中,以下哪种元素不用于增强版面的层次感?A. 不同大小的文字B. 不同粗细的线条C. 不同深浅的色彩D. 统一的字体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编排设计中,以下哪些元素可以增强版面的视觉吸引力?A. 色彩对比B. 图像C. 留白D. 重复元素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编排设计的整体效果?A. 字体选择B. 版面布局C. 图像处理D. 文字内容答案:ABCD3. 在编排设计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版面的可读性?A. 合适的字体大小B. 清晰的标题C. 恰当的行距D. 过多的装饰元素答案:ABC4. 以下哪些元素在编排设计中起到了平衡版面的作用?A. 色彩B. 图像C. 文字D. 线条答案:ABCD5. 在编排设计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增强版面的视觉焦点?A. 使用大号字体B. 使用对比色彩C. 突出重要信息D. 使用过多装饰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编排设计中,文字的行距越大,版面看起来越紧凑。
招聘排版设计岗位笔试题及解答(某世界500强集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Adobe InDesign中,如果要调整页面上多个对象的位置,并希望这些对象严格地按照网格对齐,应该使用以下哪个功能?A. 自由变换工具B. 对齐面板C. 旋转工具D. 缩放工具答案:B. 对齐面板解析:在排版软件Adobe InDesign中,对齐面板提供了多种对齐选项,可以帮助用户确保页面上的元素相对于彼此或相对于页面边界精确对齐。
自由变换工具主要用于自由拖拽对象改变其大小或位置;旋转工具用于旋转对象;缩放工具用于改变对象大小,它们都不提供严格的对齐功能。
2、下列哪项不是字体设计中的术语?A. 行距B. 字重C. 字体间距D. 字母间距答案:C. 字体间距解析:在字体设计中,“行距”指的是行与行之间的垂直距离,“字重”指的是字符线条的粗细程度,“字母间距”指的是字符之间的水平空间。
而“字体间距”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排版术语,通常我们会说字符间距或字偶间距等。
3、在排版设计中,以下哪个术语通常用于描述文字在页面上的分布和对齐方式?A. 布局B. 色彩搭配C. 字体选择D. 版式设计答案:A 解析:术语“布局”在排版设计中用于描述文字、图片、图形等元素在页面上的分布和对齐方式。
它涉及如何合理地安排内容,以实现最佳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色彩搭配(B)关注的是颜色选择和搭配,字体选择(C)关注的是字体类型和样式的选择,版式设计(D)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术语,包括了布局在内的所有排版元素的设计。
4、在进行版式设计时,以下哪种设计原则有助于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A. 对比B. 平衡C. 对齐D. 重复答案:A 解析:在设计原则中,“对比”原则有助于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对比可以通过字体大小、颜色、粗细、形状等元素来实现,使重要的信息更加突出,引导读者的视线流动。
平衡(B)原则确保页面各部分视觉上均匀分布,对齐(C)原则确保元素整齐排列,重复(D)原则则通过重复使用某些元素来增强设计的一致性和记忆度。
版式设计考试知识点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页面的布局、文字的排版、图像的处理等方面。
在版式设计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知识点,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版式设计考试知识点。
一、版面结构版面结构是指页面的整体布局和组织形式。
在版式设计中,常见的版面结构包括单栏结构、多栏结构、栅格结构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版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能灵活运用于设计中。
二、字体选择字体是版式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设计的效果和风格。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知道不同字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如衬线字体、非衬线字体、手写字体等,并能准确选择合适的字体进行排版。
三、文字排版文字排版是版式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字体的大小、行距、段落间距、文字颜色等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文字排版的基本原则,包括层次感、对齐方式、间距控制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文字排版。
四、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版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起到吸引眼球、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图像处理技巧,如裁剪、调整色彩、加入滤镜等,并能运用这些技巧来处理图像,使其与文字和版面相协调。
五、配色方案配色是版式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它可以为设计增加视觉冲击力,传递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颜色的特点和搭配原则,如冷暖色的使用、对比度的运用等,并能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进行设计。
六、空白处理空白是版式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加页面的美感和整洁感,让设计更具吸引力。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空白的运用原则,如留白的大小和位置、版面的分割等,并能合理运用空白来提升设计的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版式设计考试中的一部分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针对具体的考试要求进行系统学习和练习。
通过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版式设计考试备考有所帮助!。
平面设计的三要素
平面设计的三要素是指图形、文字和色彩,它们是构成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
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1. **图形**:图形是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包括插图、图标、标志、照片等。
图形的作用是直观地传达信息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好的图形设计应该具有简洁、明确、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等特点。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图形风格、形式和组合方式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2. **文字**:文字是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包括标题、副标题、正文、注释等。
文字的作用是传达信息和帮助观众理解设计的内容。
好的文字设计应该具有清晰、易读、简洁、美观等特点。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字体、字号、颜色、排版等方式来提高文字的视觉效果和可读性。
3. **色彩**:色彩是平面设计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包括主色、辅助色、背景色等。
色彩的作用是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
好的色彩设计应该具有协调、和谐、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等特点。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对比度、饱和度等方式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以上就是平面设计的三要素。
当然,这只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还有很多其他的元素和技巧,如版面设计、印刷工艺、插画设计等,也都是平面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山东理工大学版式设计复习题一、单选题1、在版面的编排中,大面积的留白会白表现出设计对象()。
A、丰富的信息量 B 、缺乏信息量 C 、高品质与高格调 D 、单纯和简洁2、版面设计中点属于()。
A、抽象形 B 、具象形 C 、寓意形 D 、简洁形3、点、线、面是版式设计中的( ) 。
A、基本样式 B 、非基本样式 C 、基本元素 D 、非基本元素4、版式设计中“力场”的大小()。
A、与线的粗细虚实有关 B 、与点的大小有关 C 、与面的大小有关D、与空间有关5、三角形在版面构成中具有()。
A、稳定感 B 、圆满感 C 、稳重感 D 、方向感6、能够打破所有的条条框框,使版面更加活泼、新颖的是( ) 。
A、图文穿插 B 、首字强调 C 、自由编排 D 、标题编排7、图版编排的构成中,图形面积大会感觉版面()。
A、注目度高 B 、简介精致 C 、感染力弱 D 、富有张力8、在版面中,对重心、稳定、均衡、轻重,在心理上有很大的牵引力的是()。
A、方向 B 、位置 C 、空白 D 、节奏9、不符合规则重复描述的是( ) 。
A、严谨 B 、趣味 C 、平稳 D 、静态10、单向视觉流程表现为三种方向关系,其中竖向视觉流程产生的性格特征是()。
A、稳定、平静 B 、冲击力强、注目度高 C 、运动、灵活 D 、坚定、肯定11、对比是强调版面元素间的( ) 。
A、单纯性 B 、差异性 C 、秩序性 D 、统一性12、能够打破版面设计中单调乏味气氛的是()。
A、渐变 B 、重复 C 、特异 D 、对称13、散构的视觉流程特点是()。
A、追求感性、自由 B 、富于韵律、秩序 C 、饱满富有变化 D 、简洁、有序14、在版面中,为求视觉心理上的静止稳定感,通常会用( ) 。
A、节奏与韵律 B 、对称与均衡 C 、虚实与留白 D 、对比与和谐15、暗色是版面中的()。
A、近景 B 、远景 C 、中景 D 、前景二、多项选择题1、版面设计的基本元素是指( ) 。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是指设计师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各种元素。
这些元素可以帮助设计师创建出既美观又易于阅读的版面。
1. 格局:版面设计的格局是指版面中各个元素及其排列的位置和方式。
设计者需要考虑版面的整体比例、元素之间的间距、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等因素。
2. 字体:字体在版面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该设计的字体类型、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
3. 颜色:颜色在版面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颜色方案,使得版面的整体风格美观和谐。
同时,不同的颜色还可以用来突出版面中的重点信息。
4. 图像:图像在版面设计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图像来强化版面的主题或突出重点信息。
5. 间隔:间隔指的是版面中各元素之间的距离。
设计师需要控制好各元素之间的间隔,使得版面显得整洁、美观且易于阅读。
6. 对齐:版面中各元素的对齐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对
齐方式来使得版面整体看起来更加协调、统一。
7. 块状元素:块状元素是指版面中较大的元素,如标题、图片等。
这些元素需要被放置在版面中最显著的位置,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8. 行内元素:行内元素是指版面中较小的元素,如正文、图例等。
这些元素需要被放置在版面中较为次要和合适的位置。
以上就是版面设计构成要素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风格,灵活运用这些要素来创造出最佳的版面设计。
文字是构成版面设计的基本元素,各种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映,赋予了版面以无限的魅力,因此研究版面中的文字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字体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上的文字全靠手抄,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影响了书的批量生产以及书的传播。
随着宋代雕版印刷的盛行,字体逐渐地得到了发展。
1、宋体所谓宋体字,是后人对宋代雕版印刷中书体的指称,其笔画特征在当时并不是十分明显,其特征真正定型于明代,因此日本也称其为“明朝体”。
宋体基本笔画特征出自于楷体,其中包括点、横、竖、撇、捺、勾、挑、折等笔画。
字体特点概括为: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横画及横、竖画连接的右上方有顿角,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等,结构饱满、端庄典雅、整齐美观。
宋体字既适用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的基本阅读需要,因此一直沿用至今,而且成为了当今设计中最常使用的字体之一。
在宋体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系列接近的字体,如:特粗宋、粗宋、大标宋、小标宋、报宋、书宋、中宋、仿宋、长宋、宋黑等。
其中特粗宋、粗宋、大标宋、小标宋、中宋由于横竖笔画粗细对比较大,不适合于大篇幅地排印正文,因此通常用于标题字的设计,报宋、书宋、长宋适合排印长篇正文,仿宋多用于排印引言、图注等说明性文字。
2、黑体随着无饰线西文字的出现,20世纪初在日本出现了一种新的印刷字体——黑体,也称“方头体”、“平体”。
其特点:横竖笔画粗细一致,没有宋体字角的装饰性,结构严谨、笔力遒劲、庄重醒目、严肃且富有现代感。
黑体字系列通常有:特粗黑、粗黑、大黑、中黑、细黑、中等线、细等线等。
其中特粗黑、粗黑、大黑、中黑适用于编排标题,细黑、中等线、细等线适用于编排正文。
3、楷体楷体是在楷书技术上规范出来的一种字体,与手写体相近似,流畅和谐,富有韵味。
通常用于正文及说明性文字。
近年来,字体设计者又将一些手写字体及POP字体也加工为电脑用字,如行楷、隶书、魏碑、舒体、琥珀体、彩云体、竹节体等。
在纷繁复杂的字库里选择合适的字体进行版面编排尤为重要,设计时应反复斟酌,不可随意使用。
如笔画复杂、字形过于生动、活泼等字体不适于排印正文,否则就容易使阅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再如有些变体字体本身就存在间架结构失调、笔画不统一、缺乏美感等问题,使用这类字体只会对整体版面起到破坏作用,因此选择字体过程中应当要谨慎。
二、字体的使用初学者对字体使用没有经验,往往认为字体种类越多设计就会显得越丰富,因此同一版面中会出现多种字体,这样恰恰会造成版面的复杂与凌乱。
其实在同一版面中,字体的使用不宜过多。
通常来说,即便同一版面中有多种不同层级的信息,最多也就使用两三种不同字形的字体即可。
至于信息之间的区分,可以通过文字的字号、颜色以及同字形但不同笔画粗细的字体来加以区别。
三、字距、行距字距和行距对版面设计的文本编排以及整个版面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常来说,正文的字符间隔一般设定为“0”,但有时为了营造版面的节奏感与情趣性,也需要对部分文字的字距进行调整,以求得丰富的视觉效果,如:标题字的设计,广告语的设计等。
行距的设定应视设计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字高的1/2到1个字高之间,小行距的文字阅读通常没有大行距文字疏朗,但却对节省版面空间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这里要强调的是,字距和行距二者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从阅读的流畅性角度看,行距必须大于字距,否则就会造成文字阅读上的不连接性。
然而,现代设计中,有些设计师为了故意造成局部文字阅读的障碍性,有时也采用行距等于字距或行距小于字距的设计手段,那种耐人寻味感往往也能收到一些奇效。
四、字号正文的字号设定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通常9—12磅适合于排印正文,个别设计中为了考虑到整体版面的美观性、版面空间的经济性也会使用7磅或8磅,但由于6磅以下的字不便于阅读,因此5—6磅的文字一般不使用或是单纯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来考虑。
标题、引言、正文、图注之间的字号大小设定应本着对比与协调的原则,这样才能方便不同层级之间信息的区分,同时也能营造出版面文字的节奏感。
五、文字的基本编排形式(一)、左右齐整通常出版物的正文都采用这种方式,整体文本形态呈规矩、严谨感,方便人阅读。
(二)、居中排列这种形式适合较短小的内容,如标题短语和短篇文字,居中排列同时也能形成庄重、古典感。
(三)、左齐右不齐以左边为基准,每一个字符和下一行都对齐,右边可长短不一,给人以优美愉悦、自然流畅感。
(四)、右齐左不齐以右边为基准,每一个字符和下一行都对齐,左边可长短不一,有停滞感、阻碍感,借此标新立异,达到个性的视觉效果。
(五)、自由编排自由编排在现代设计中也往往被使用,它是在打破前几种编排形式的基础上,为了营造某种版面氛围“或是快乐,或是自由,或是急促,或是新奇……”而采取的一种文字编排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这种编排形式时应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文字阅读的完整性与舒适性;2、版面与版面之间文本形状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单向视觉流程使版面的导向简洁明了,通过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引导,直接诉求主题内容。
其表现为三种方向关系:竖向视觉流程——坚定、直观的感觉;横向视觉流程——给人稳定、恬静之感;斜向视觉流程——以不稳定的动态引起读者注意。
曲线视觉流程能使构图变得更丰富,形式感更强,例如圆形或弧线形,给人以节奏韵律、幽雅柔美的感受,营造轻松随意的阅读气氛。
通过诱导元素,主动引导读者视线向一定方向的顺序运动,由主及次,把版面设计各构成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发挥最大的信息传达功能。
版面中的导向形式多样,有虚有实,有直接的形象表现,也有间接的心理暗示。
散点视觉流程是指图与图、图与文之间自由分散地排列,呈现出感性、无序、个性的形式。
这样的阅读过程常给人以活跃、自在、生动有趣的视觉体验。
重复与交错在版面构成中,不断重复使用相同的基本形或线,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是相同的。
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
但重复构成后的视觉感受有时容易显得呆板、平淡、缺乏趣味性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版面中可安排一些交错与重叠,打破版面呆板、平淡的格局。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差异性的强调。
对比的因素存在于相同或相异的性质之间。
也就是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之下,产生大小、明暗、黑白、强弱、粗细、疏密、高低、远近、动静、轻重等对比。
对比的最基本要素是显示主从关系和统一变化的效果。
调和是指适合、舒适、安定、统一,是近似性的强调,使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要素相互具有共性。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的。
在版面构成中,一般事例版面宜调和,局部版面宜对比。
对称与均衡对称给人以稳定、沉静、端庄、大方的感觉,产生秩序、理性、高贵、静穆之美。
体现了力学原则,是以同量不同形的组合方式形成稳定而平衡的状态。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安定、自然、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
均衡结构是一种自由稳定的结构形式,一个画面的均衡是指画面的上与下、左与右取得面积、色彩、重量等量上的大体平衡。
在画面上,对称与均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前者端庄静穆,有统一感、格律感,但如过分均等就易显呆板;后者生动活泼,有运动感,但有时因变化过强而易失衡。
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把对称、均衡两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是来自音乐的概念。
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地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
节奏在视觉艺术中是通过线条、色彩、形体、方向等因素有规律地运动变化而引起人的心理感受。
它有等距离的连续,也有渐变、大小、明暗、长短、形状、高低等的排列构成。
相对来说,节奏是单调的重复,韵律是富于变化的节奏,是节奏中注入个性化的变异形成的丰富而有趣味的反复与交替,它能增强版面的感染力,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变化与统一变化是一种智慧、想象的表现,是强调种种因素中的差异性方面,通常采用对比的手段,造成视觉上的跳跃,同时也能强调个性。
统一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达成和谐。
最能使版面达到统一的方法是保持版面的构成要素要少一些,而组合的形式却要丰富些。
统一的手法可借助均衡、调和、秩序等形式法则。
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总法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版面构成上的应用。
两者完美结合,是版面构成最根本的要求,也是艺术表现力的因素之一。
这种视觉编排绝非随机而为,而是形式上有目的、凭直觉的素材安排:在素材中窥见内在的视觉关系与对比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与观众的联系。
有时候,设计师把这种方法当作设置网格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但是,这种方法作为组织编排设计理念而单独使用时,确是相当有效的。
这种视觉构成方法快捷而随意:设计师运用设计素材,更像是画家在画画一样,素材往跟前一放,就能迅速作判断,以最快的速度看到其中的各种关系。
各种元素的不同视觉特点,一旦产生相互联系,设计师就可以判断出哪种特点是来自于最初选择的影响,就需要采用最适合视觉传达的方式进行调整,要么提升,要么舍弃。
这种编排方法的内在活力,与拼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即时性与直接性,可以用来吸引观众,激发观众阅读兴趣,为观众提供简单、易懂而又得以心里满足的体验。
这种编排的结果是一种结构,它不仅依赖于视觉构成的紧张关系,还有这些紧张关系在空间内与信息层次体系的相互联系。
这种感性编排的方法一般遵循均衡、对比、自由等原则。
均衡时编排设计最基本的构图形式之一。
均衡就是将文字图形按照其形态的大小、多少,色调与肌理的明暗、轻重等关系在平面上均衡地进行布局。
均衡主要是通过协调画面各要素在主次、强弱的差异关系,来取得设计视觉的美感及与内容相配的逻辑性。
均衡构图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大小均衡、位置均衡、色调均衡、肌理均衡等。
各种均衡样式在设计实践中是综合地加以运用的。
位置均衡:是最为普遍的均衡样式,指利用文字图形的高低、左右等空间上的位置来进行各种均衡设计。
有平直排列均衡、斜向排列均衡,综合排列均衡等方式。
大小均衡:指利用文字、图形形态上的大小获得的视觉上的平衡。
色调均衡:指运用各种色彩构成的既统一又有对比的均衡色调。
方法上可以有各种细分,如运用色块的大小变化,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的变化,中间色的间隔等。
肌理均衡:指运用各种不同的肌理来取得画面视觉上的平衡。
如密度很高的画面可以运用一些肌理感平滑或平涂的色彩来取得平衡;反过来,在平涂的背景上加上一些有肌理变化的色块,可以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均衡主要是在一种不平衡中求得平衡的设计方法。
对比是将相互对比的画面视觉要素进行处理、配置的构图方式。
将对比细分有许多类型:如形态对比、大小对比、动势对比、色调对比、肌理对比等。
在形态对比中也可以细分为字体对比、图形对比、字体与图形对比。
字体对比:指运用字体形象的不同性质进行对比。
如饰线体代表古典意味,无饰线体则具有现代风格。
两种不同的字体出现于同一版面能产生对比效果,手写文字与印刷体也可以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