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149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一、填空题1.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称为三传一反.2.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一般表达式为输入—输出=累积。
3.着眼组分A转化率x A的定义式为x A=(n A0-n A)/n A0.4.总反应级数不可能大于 3 。
5.反应速率—r A=kC A C B的单位为kmol/(m3·h),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m3/(kmol·h ).6.反应速率-r A=kC A的单位为kmol/kg·h,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m3/kg·h.7.反应速率的单位为mol/L·s,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mol)1/2·L-1/2·s.8.反应速率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为,其活化能为83.14kJ/mol .9.某反应在500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是400K时的103倍,则600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 时是400K时的105倍。
10.某反应在450℃时的反应速率是400℃时的10倍,则该反应的活化能为(设浓度不变)186。
3kJ/mol 。
11.非等分子反应2SO2+O2==2SO3的膨胀因子等于-0。
5 .12.非等分子反应N2+3H2==2NH3的膨胀因子等于–2/3 。
13.反应N2+3H2==2NH3中()= 1/3 ()= 1/214.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转化率为x A,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倍时,反应物A的出口浓度为C A0(1-x A)n,转化率为1-(1-x A)n。
15.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转化率为x A,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倍时,反应物A的出口浓度为,转化率为。
16.反应活化能E越大,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17.对于特定的活化能,温度越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18.某平行反应主副产物分别为P和S,选择性S P的定义为(n P—n P0)/ (n S-n S0) 。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1.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反应机理是指反应的分子层面的步骤和中间产物,它对理解和控制反应过程非常重要。
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了解反应速率规律,通过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2.反应条件的选择反应条件的选择包括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反应物配比和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往往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质量。
3.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反应器是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其设计和优化对反应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反应器类型有批式反应器、连续式反应器和循环式反应器等。
反应器的选择和设计要考虑反应物性质、反应过程的控制方式、热传导和质量传递等因素。
4.反应工艺的控制反应工艺的控制包括对反应过程的监测和调节,以维持所需的反应条件和优化产品质量。
常用的控制策略有温度、压力和反应物供给的控制等。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和工艺实际操作的特点。
5.安全与环保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品和能量的变化,单个反应步骤可能会产生副产物和废物。
因此,反应工程也需要关注安全性和环保性。
安全性考虑的因素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毒性、易燃性和爆炸性等,以及反应条件的选择和操作的威胁。
环保方面,需要考虑减少废物的生成,回收利用资源,优化反应条件以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6.规模放大与工业化化学反应工程要实现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规模放大和工艺转化。
这涉及到规模放大的技术、成本评估和安全规范,以及将实验室的合成路线或方法转化为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工艺。
同时,也需要考虑工艺的稳定性和连续运营的可行性。
以上是化学反应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化学反应工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是化学工程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高反应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器设计和反应条件优化的学科。
其基本原理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传热学和质量传递等多个方面。
在化学工业、制药工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化学反应工程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1.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热性质和能量转换的学科。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平衡状态均与热力学有关。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力学性质会决定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物态和量。
在热力学中,常用的量有物态函数、能量、熵、焓和自由能等。
物态函数是指与温度、压力和物质量有关的函数。
比如,摩尔焓表示单位物质的能量和摩尔基本热容表示温度变化单位物质的热容。
熵表示物质分子的运动状态的无序程度,是一个复杂的物理量。
自由能是描述热力学过程能量变化的重要物理量。
2. 动力学基础动力学研究物质在时间上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速率、动力学模型、反应路径等都与动力学有关。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对于工艺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主要受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物质分子的能量等影响。
化学反应的速率常被表述为反应物消失和产物生成的速率。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和碰撞的方式有关,速率常数是用来描述反应速率大小的参数。
通过测量反应物的消失和产物的生成速率,可以推导出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和反应路径。
3. 传热学基础传热学是研究热量的传递过程和方法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传热传质的机理、传热传质的基本定律和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等。
在化学反应工程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化学反应需要吸热或放热,传热的效率和传热方式会直接影响反应的温度和速率。
常见的传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等。
传热系数是描述传热的重要参数,其大小受传热的方式、材料特性和流体性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4. 质量传递基础质量传递是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物质的传递。
化学反应中会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质量传递,比如,反应物的输送、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_______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
2、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3. 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
4. 均相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
2.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式来表达各参数间的关系。
3. 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包括:动力学方程式、物料恒算式、热量恒算式、动量恒算式和参数计算式。
4. 所谓控制体积是指: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
5. 模型参数随空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分布参数模型”。
6. 模型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动态模型”。
7. 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式为: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1. 均相反应是指:在均一的气相或液相中进行的反应。
2. 对于反应aA + bB → pP + sS,则rP = _______rA。
3.着眼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反应的量/反应开始的量。
4. 产物P的收率ΦP 与得率ХP和转化率xA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A =kCCAαCBβ,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C,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kP ,则kC=_______kP。
6.对反应aA + bB → pP + sS的膨胀因子的定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7.膨胀率的物理意义为:反应物全部转化后系统体积的变化分率。
8.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9. 反应级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速率”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总结一、填空题: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高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0,t tE tt t⎧∞=⎪=⎨≠⎪⎩,其无因次方差2θσ=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9.对于反应22A B R+→,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 A):(-r B):r R=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
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50%需要30 min, 而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并且等于(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原理和应用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化学反应的全过程,设计和开发实际化学反应装置以及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工程学科。
它是现代化学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应用广泛,可以制造各种产品,如化学品、制药品、塑料、聚合物、石油化工产品等等。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原理和应用是工程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再组合过程。
两种或以上物质因发生转化而形成一种或多种新的物质的过程,称之为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会产生一些新的化学物质,这些新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而这种转化的过程,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及工业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化学反应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工业:可以制造各种化学品,如硫酸、氨水、氢氧化钠等等。
2. 制药工业:可以制造各种药品,如抗菌药、麻醉药等等。
3. 石油化工工业:可以制造各种石油化工产品,如石油、天然气、汽油等等。
4. 聚合物工业:可以制造各种聚合物,如塑料、橡胶、纤维等等。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和了解,开发出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来生产所需的各种产品。
因此,化学反应工程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理:1. 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和机理。
2. 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规律。
3. 流体力学:研究流体的流动规律,掌握化学反应的流动规律。
4. 物质传递:研究物质的传递规律,掌握化学反应的物质传递规律。
化学反应工程的应用化学反应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如下:1. 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因素,是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降低反应温度的重要工具。
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和经济性。
2. 设计和开发化学反应装置:根据化学反应的要求和工艺条件,设计、开发和生产适用于不同化学反应的反应装置,是化学反应工程的重点之一。
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反应基础、反应动力学、反应工程、反应器设计、反应工艺优化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关键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工程是将化学反应原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和应用,以达到控制和优化反应过程的目标。
它是化工过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工工业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化学反应工程主要研究反应的速率、选择性、稳定性和收率等关键问题,通过设计合适的反应器以及优化反应工艺,来实现预期的反应目标。
反应体系的研究对象包括单一物质和复杂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如气相反应、液相反应、固相反应、催化反应等。
二、化学反应工程的关键内容1. 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型的建立,可以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方程。
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反应过程的深入理解和反应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反应器设计反应器是进行化学反应的装置,其设计旨在实现高效率、高选择性和高产率的反应过程。
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常见的反应器有批式反应器、连续式反应器、循环式反应器等。
反应器设计考虑到传热、质量传递、混合和流动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反应物的利用率。
3. 反应工艺优化反应工艺优化是指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改变反应器结构和优化操作参数等手段,提高反应过程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优化方法包括响应面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通过建立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寻求最优解,以达到能源节约、资源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目标。
三、化学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化学反应工程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的各个环节,包括新材料制备、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医药制造等。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应用案例:1. 新材料制备化学反应工程在新材料制备中发挥重要作用,如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催化剂的研发等。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一、引言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它涉及到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传质和传热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反应过程的设计、优化和控制等工程实践。
化学反应工程的原理是化学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化学反应热力学原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是研究反应的热效应和反应的平衡条件的理论基础。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关系为:$$ \\Delta H = Q + W $$其中,$\\Delta H$为化学反应的焓变,Q为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W为反应对外界做功。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反应速率理论给出。
例如,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A \\rightarrow B$ ,其平衡常数K c可由下式给出:$$ K_c = \\frac{{[B]}}{{[A]}} $$其中,[B]和[A]分别表示反应物B和A的浓度。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是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的理论基础。
根据化学动力学理论,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浓度的函数来表示,通常可用速率常数k表示。
一般来说,反应速率可根据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率表示,即:$$ \\frac{{d[A]}}{{dt}} = -k[A] $$其中,[A]表示反应物A的浓度,t表示时间。
化学反应的速率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通过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优化化学反应的条件,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四、化学反应传质和传热原理化学反应的传质和传热过程是研究反应物质的输运和能量转化的理论基础。
化学反应中的传质包括质量传递和浓度分布等方面的问题,传热则涉及到温度变化和热传递等相关内容。
在化学反应工程中,传质和传热的过程对于反应速率和能量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此,合理设计反应器的结构和操作条件,优化传质和传热过程,对于提高化学反应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反应工程基础知识总结(笔记)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涉及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
如何将其在工业规模上实现是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任务。
2、理想置换反应器的特点:①由于流体沿同一方向,以相同速度向前推进,在反应器内没有物料的返混,所有物料通过反应器的时间都是相同的②在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同一截面,不同径向位置的流体特性是一致的③在定常态下操作,反应器内状态只随轴向位置改变,不随时间改变。
3、全混流反应器的特性①物料在反应器内充分返混②反应器内各物料参数均一③反应器的出口组成与器内物料组成相同④反应过程中连续进料与出料,是一定常态过程。
4、返混的定义:物料在反应器内不仅有空间上的混合而是有时间上的混合,这种混合过程称返混。
5、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①反应组分从流体主体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传递②反应组分从外表面向催化剂内表面传递③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上吸附④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⑤反应产物在催化剂表面上解吸⑥反应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向外表面传递⑦反应产物从催化剂的外表面向流体主体传递6、兰格缪尓(Langmuir)吸附模型条件①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中心分布是均匀的②吸附活化能和脱附活化能与表面吸附的程度无关③每个活性中心仅能吸附一个气相分子④被吸附分子间互不影响,也不影响空位对气相分子的吸附。
7、焦姆金(Temkhh)吸附模型:一般吸附活化能随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大,脱附活化能则随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吸附热必然随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小。
8、催化剂颗粒内气体扩散:多孔催化剂颗粒内的扩散现象是很复杂的。
除扩散路径极不规则外,孔的大小不同时,气体分子扩散机理亦有所不同。
当孔径较大时,分子的扩散阻力要是由于分子间碰撞所致,这种扩散通常所称的分子扩散或容积扩散。
当微孔的孔径小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机会超过了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从而使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成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称为克努森(Knudson)扩散。
第一章 绪论1.“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_______。
2.“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_______。
3.一级连串反应AS P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max ,P C ______、=opt τ______。
4. 一级连串反应AS P在平推流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max ,P C _______、=opt t ______。
5.一级连串反应AS P在间歇式全混流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max ,P C _______、=opt t ______。
6.一级连串反应AS P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 的收率,应______12/k k 。
7.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P K ,则P K =_______C K 。
A. βα+-)(RT B. )()(βα+RT C. )()(βα-RT D. )()(βα+-RT8.反应C 4H 2C 2H 4 + H2,10.2-=s k ,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 0 B. 1 C. 2 D. 39.反应A + B → C ,已知115.0-=s k ,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 0B. 1C. 2D. 3 10.反应3A → P ,已知s l mol k ⋅=/15.0,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 0B. 1C. 2D. 311.反应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 2H 5 + H 2O,已知mol s l k/3.2⋅=,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 0B. 1C. 2D. 312.反应N 2+ 3H 22NH3,已知mol s l k /81.0⋅=,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 0 B. 1 C. 2 D. 313.反应NaOH + HClNaCl + H 2O ,已知mol s l k /1.0⋅=,则反应级数n=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