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44.01 KB
- 文档页数:11
精品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斜墙坝一、 大体资料:一、河谷地形见附图。
二、天然材料。
在坝址周围3千米范围内渗透系数为k=10-5cm/s 的土料储量丰硕,砂石料散布较为普遍。
覆盖层厚度:岸坡3——5m ,河床5——7m 。
覆盖层渗透系数平均为10-2cm/s ——10-3cm/s.3、内外交通。
工程紧靠公路,与铁线路相距约10千米,交通便利,不需另外修建对外临时施工道路。
4、水库计划资料。
该工程要紧为下游城市和农田供水,供水工程的最大引用流量为20m 3/s 。
水库正常蓄水位590 m 、设计洪水位592 m 、校核洪水位593m 。
设计洪水流量1200m 3/s,下泄许诺最大单宽流量18m 3/s 。
水库最大风速12m/s ,吹程D=5km 。
灌区位于左岸,浇灌输沟渠渠首设计水位572m 。
二、 设计报告(一) 土石坝的剖面尺寸及构造 经分析,该设计选择斜墙坝。
1、 坝顶高程:坝顶高程=水库静水位+坝顶超高,取4种运用条件: 1) 设计洪水位+坝顶正常超高值 2) 正常蓄水位+坝顶正常超高值 3) 校核洪水位+坝顶正常超高值4) 正常蓄水位+坝顶正常超高值+地震平安加高 中的最大值。
坝顶超高值:d R e A =++式中:d —坝顶超高,m ;R —波浪在坝坡上的设计爬高,m ;e —风浪引发的坝前水位壅高,m ;A —平安加高,m 。
1) 风壅水面高度:2cos 2mKW De gH β=式中,K —综合摩阻系数,取63.610-⨯;D —风区长度,取吹程5km ;β—计算风向与坝轴线的法线间的夹角,该坝0β=︒;m H —风区内水域平均深度,设为35m ;W —计算风速,m/s ,2级坝采纳连年平均最大风速的—倍,此处取2倍。
算得,e=2) 波浪爬高R 的计算:平均波浪爬高m R :当坝坡系数m=~时,m R =式中,K ∆—斜坡的糙率及渗透性系数,查表得;w K —体会系数,查表得;m h —平均波高,m ;m L —平均波长,m 。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学分:2 学时:2周课程性质:必修面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执笔人:李天科审定人:颜宏亮一、前言《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的、全面的深化理解和巩固水工建筑物这门专业课的有效教学过程。
通过课程设计,可使学生针对所给定的设计资料,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初步训练,从而学会查阅有关资料和参考书,锻炼对本课程知识和相关知识和综合利用能力。
二、《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目的和要求了解《水工建筑物》设计的一般原理、方法和步骤,熟悉方案论证、有关指标和参数选取、设计说明书和撰写、施工图纸的绘制。
培养学生运用有关设计规范、手册、各种标准图集和有关参考书。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培养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经济统一的思想方式。
逐步培养合作协调、工程责任等方面的素质。
2.主要设计内容(以河岸式溢洪道为例)1)熟悉、筛选、整理原始资料2)进行总体布置和方案比较3)建筑物总平面布置4)建筑物纵向剖面布置5)荷载计算6)抗滑稳定计算7)选择一个典型构件作结构计算8)基础防渗处理9)其它问题说明10)工程量计算及工程概算3.提交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计算机打印,约20页(15000字)2)设计图纸2…4张(2号图)4.时间安排在《水工建筑物》课程基本结束后集中进行,由教务处安排三、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考勤、设计成果质量按五级记分评定方法评定。
凡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平时考查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独立完成设计等几方面。
设计成果的检查,着重检查课程设计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成绩的评定要按课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参考标准如下:《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成绩考核标准说明:各考核单元按100分制打分,其中: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水工建筑课程设计一、引言水工建筑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水利工程、水处理工程和港口工程等领域。
水工建筑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水工建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水工建筑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水工建筑课程设计为标题,介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设计要点。
二、课程目标水工建筑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水工建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水工建筑问题,并具备设计水工建筑的能力。
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水工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1. 水工建筑概论:介绍水工建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水工建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水力学基础:讲授水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式,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和水力机械等内容,为后续水工建筑设计打下基础。
3. 水工结构力学:介绍水工建筑结构的基本力学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等内容,培养学生进行水工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
4. 水工材料与施工技术:介绍水工建筑常用的材料及其性能,包括混凝土、钢筋、水泥和岩石等,以及水工建筑的常见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
5. 水工建筑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项目,教授水工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水工建筑设计任务。
6. 水工建筑安全与环境保护:介绍水工建筑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要求,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水工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四、课程设计要点1.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环节:设置实验课和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水工建筑的实践操作和工程项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项目设计:要求学生参与实际水工建筑项目的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制定、计算分析和施工图纸的绘制等,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土石坝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组成部分;2. 使学生了解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土石坝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石坝工程案例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土石坝结构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土石坝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水利事业;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土石坝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对水利工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强化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土石坝的基本概念- 土石坝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土石坝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案例2. 土石坝的结构与组成- 坝体、坝基、坝壳、排水系统等基本结构- 各组成部分的材料及性能要求3. 土石坝设计原理- 坝型选择、坝体稳定性分析- 坝体材料的选择与配合设计4. 土石坝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施工方法及工艺-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5. 土石坝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 分析典型土石坝工程案例,了解工程实际应用- 评价土石坝工程的优缺点,探讨改进措施6. 土石坝结构图绘制- 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土石坝结构图- 学会标注、注释及图纸规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土石坝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第二周:土石坝结构与组成、材料性能要求第三周:土石坝设计原理、坝型选择第四周:土石坝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第五周:土石坝工程案例分析、评价第六周:土石坝结构图绘制、图纸规范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土石坝工程”章节相关,涵盖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土石坝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土石坝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2. 使学生了解土石坝的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3. 帮助学生认识土石坝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石坝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土石坝方案并进行合理优化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土石坝结构分析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职业责任感;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水利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土石坝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土石坝概述- 土石坝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组成- 土石坝的工作原理及功能特点2. 土石坝设计原则与要求- 设计原则:安全、经济、环保、美观- 设计要求:坝体稳定性、渗流控制、结构强度、变形控制3. 土石坝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材料选择、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法:填筑、压实、防渗、排水、护坡- 施工质量控制:碾压、检测、验收4. 土石坝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 国内外典型土石坝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评价: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工程效益5. 土石坝管理与维护- 管理制度与措施:巡视、监测、维修、加固- 维护方法:坝体加固、渗流控制、环境整治教学大纲:1. 土石坝概述(1课时)2. 土石坝设计原则与要求(2课时)3. 土石坝施工技术(3课时)4. 土石坝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2课时)5. 土石坝管理与维护(1课时)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2周:土石坝概述、设计原则与要求3-4周:土石坝施工技术5周:土石坝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6周:土石坝管理与维护教材章节:参考《水利工程概论》第3章“土石坝工程设计”相关内容。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一、引言水工建筑物是指用于控制、利用和改变水资源的工程构筑物,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从水工建筑物的概念、分类、设计原理以及实际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水工建筑物的概念和分类水工建筑物是指用来改变水流动状态、控制水体运动、调节水位、提供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工程构筑物。
按照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水工建筑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水坝:用于拦截、堵塞水流,形成水库,储存水资源,供应生产和生活用水。
常见的水坝有重力坝、拱坝、土石坝等。
2. 水闸:用于控制水流量、调节水位、分洪、排涝等。
水闸根据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移门式水闸、斗门式水闸等。
3. 泵站:用于提升、输送水体,供应特定区域的用水需求。
泵站通常包括水泵、输水管道、控制设备等。
4. 渠道:用于引导和分配水流,向特定地区输送水源。
渠道可以分为主渠、支渠、排水渠等。
5. 塘坝:用于水库蓄水、灌溉和养殖。
塘坝一般是由土石材料构筑而成,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
三、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原理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文学、土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知识。
设计过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水工建筑物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水压、水流、地震等外力作用。
2. 经济性原则: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应尽量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选取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3. 可持续性原则: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水工建筑物设计实例以某水库大坝设计为例,介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过程和要点:1. 水文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水文数据,包括降雨量、径流量、洪水过程等。
确定设计洪水位和设计洪水量。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引言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探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以提高学生对水工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二、设计基本原理1.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功能:承受水压、抵抗水流冲刷、保护基础和结构稳定。
2.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确定结构的受力形式、选取适当的结构形式、确定荷载和计算设计参数、进行结构计算和验算。
3. 荷载分析:包括静水压力、水流冲击力、地震力等荷载的计算和分析。
三、结构设计步骤1. 确定结构形式:根据工程需求、场地条件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重力坝、溢流堰、水闸等。
2. 确定结构尺寸: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要求,确定结构的尺寸和截面形状。
3. 计算结构荷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结构所受的静水压力、水流冲击力、地震力等荷载。
4. 进行结构计算:根据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设计要求,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5. 设计构造与配筋:确定结构的构造形式和配筋方案,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 编制施工图纸:根据设计计算结果,编制详细的施工图纸,指导实际施工过程。
四、施工技术要点1. 模板工程:模板的搭设要牢固稳定,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质量。
2. 钢筋工程:钢筋的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结构的受力性能。
3. 混凝土浇筑工程: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浇筑工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4. 防水处理:采取合适的防水措施,防止结构受到水的渗透和侵蚀。
5. 结构验收:对已完成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验收,检查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案例分析以水坝工程为例,进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根据工程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重力坝作为结构形式。
根据设计荷载和地质勘察报告,确定结构尺寸和截面形状。
通过荷载分析和结构计算,确定结构的受力分布和配筋方案。
根据设计结果,编制施工图纸,指导实际施工过程。
水工建筑物水闸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工建筑物水闸的基本概念、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水闸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熟悉水闸的主要结构组成及其作用;(3)掌握水闸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具备一定的绘图和计算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水闸设计图纸。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水工建筑物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水闸的基本概念:介绍水闸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使学生了解水闸在水工建筑物中的重要性。
2.水闸的结构组成:讲解水闸的主要结构组成,包括上游连接段、下游连接段、闸室、工作闸门、启闭设备等,并分析各部分的作用。
3.水闸的工作原理:阐述水闸的工作原理,包括上游水位上升、下游水位下降、闸门开启和关闭等过程,使学生掌握水闸的运行规律。
4.水闸的设计要求:介绍水闸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则,包括结构稳定性、泄洪能力、过船条件等,为学生后续学习水闸设计打下基础。
5.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水闸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闸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水闸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水闸工程,亲身体验水闸的运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水工建筑物水闸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坝工课程设计》平山水利枢纽设计计算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1 基本资料及设计数据 (1)1.1基本资料 (1)1.2设计数据 (2)2 枢纽布置 (4)2.1 枢纽的组成建筑物及等级 (4)2.2各组成建筑物的选择 (4)2.3 枢纽总体布置方案的确定 (5)3 土石坝设计 (6)3.1坝型选择 (6)3.2坝体剖面设计 (7)3.3防渗体设计 (8)3.4 坝体排水设计 (9)3.5 反滤层和过渡层 (9)3.6 护坡设计 (11)3.7 顶部构造 (11)3.8 马道和坝顶、坝面排水设计 (11)3.8 地基处理及坝体与地基岸坡的连接 (12)3.9 渗流计算 (12)3.10 坝坡稳定计算(只作下游坡一个滑弧面的计算) (14)4 溢洪道设计 (16)4.1 溢洪道路线选择和平面位置的确定 (16)4.2 溢洪道基本数据 (16)4.3 工程布置 (16)4.4溢洪道水力计算 (17)4.5构造设计 (2)4.6地基处理及防渗 (2)5 设计成果说明 (8)附图一:枢纽布置平面图 (8)附图二:坝轴线处地质剖面图 (8)1 基本资料及设计数据1.1基本资料1.1.1概况平山水库位于G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平山河中游,该河系睦水的主要支流,全长28公里,流域面积为556平方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31平方公里;沿河道有地势比较平坦的小平原,地势比较平坦的小平原,地势自南向东由高变低.最低高程为62.5m左右;河床比降3 ‰,河流发源于苏塘乡大源锭子,整个流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下游盛产稻麦,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木材,竹子等土特产.由于平山河为山区性河流,雨后山洪常给农作物和村镇造成灾害,另外,当雨量分布不均时,又易造成干旱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作了多次勘测规划以开发这里的水利资源。
1.1.2枢纽任务枢纽主要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并结合防洪,航运,养鱼及供水等任务进行开发。
水工建筑课程设计一、引言水工建筑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是指利用水力学原理和土木工程知识,进行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工作。
水工建筑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二、课程目标1. 熟悉水工建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水工建筑的设计原理和规程;2. 能够运用水工建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3. 具备水工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水工建筑工程项目;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三、课程内容1. 水工建筑基础知识1.1 水工建筑的概念和分类1.2 水工建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1.3 水工建筑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1.4 水工建筑的监测和维护2. 水工建筑的设计方法2.1 水工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2.2 水工建筑设计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2.3 水工建筑设计的软件工具和技术手段2.4 水工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价3. 水工建筑工程实践3.1 水工建筑工程的调研和勘测3.2 水工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3 水工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监理3.4 水工建筑工程的验收和维护四、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授水工建筑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水工建筑的实际操作和设计实践,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水工建筑相关实验,加深对水工建筑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撰写水工建筑相关的课程论文,提高其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五、课程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
2.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水工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报告,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课程资源1. 教材:《水工建筑设计与施工》、《水工建筑原理与设计》等。
水利水电工程课程设计(精选5篇)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研究了水工专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编排,提出了关于将两门课程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建议。
引言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
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
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
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1.1课程的合并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
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水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水工建筑物(如大坝、水闸、渠道等)的结构和功能。
- 学生能够理解水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水工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水工工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则。
- 水工工程中的力学分析和稳定性计算。
2. 教学难点:- 复杂水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 水工工程中的环保和生态保护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入水工工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水工工程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2. 课堂讲解- 水工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 常见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则。
- 水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 水工工程中的力学分析和稳定性计算。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水工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实验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水工实验操作,如大坝模型制作、水闸模拟实验等。
-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水工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水工工程的理解。
2. 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著名水工工程案例。
3. 设计一个小型水工工程,如简易水闸或小型渠道,并进行模拟实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沟通、分析能力等。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水库及大坝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和目的水库和大坝是水工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涉及到人类工程建设中关键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水库和其附属的大坝结构,让学生深刻理解水库和大坝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掌握相关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技巧,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一)水库选址和水量计算1. 在某个地区选定一块土地,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水文特点确定水库选址,绘制水库选址图。
2. 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数据,计算出水库的总库容、常水位和死水位。
3. 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确定设计年径流量和设计灌溉面积。
(二)水库形状和结构设计1. 根据已有的水文特征和选址条件,确定水库的形状和尺寸,绘制水库的三维模型和平面图。
2. 根据水库的尺寸和水位高程,进行坝体和坝基的设计计算,包括坝的高度、宽度、厚度等参数,以及坝基的基础承载力和抗滑稳定性计算。
3. 设计水库取水口和泄洪口,包括取水设计流量和滤水设计流量的确定,以及泄洪水位和泄洪能力的计算。
(三)大坝材料和施工方法选择1. 根据水库选址条件和周边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大坝材料和施工方法,包括土石坝、混凝土坝、拱坝等,以及相关的建造工艺和流程。
2. 对所选的大坝材料和施工方法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和比较,确定最终方案。
(四)结构稳定性和安全评估1. 对设计的坝体和坝基结构进行力学计算,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对大坝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计算地震力矩和地震引起的坝体位移等参数。
(五)施工图绘制和报告撰写1. 根据所设计的水库和大坝结构,绘制详细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图等。
2. 撰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选址和水量计算、结构设计、材料和施工方法选择、结构稳定性和安全评估、施工图绘制等内容,以及分析和评价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课程设计评价标准1. 设计方案切实可行,符合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
水工建筑物水闸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闸的基本概念、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水闸工程的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3. 学生能了解水闸施工技术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水闸设计的基本理论,独立完成小型水闸的设计方案;2. 学生能运用水工建筑物相关软件,对水闸工程进行模拟和分析;3. 学生具备解决实际水闸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合理选择水闸类型和设计参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热爱,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社会责任感;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水利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水闸概述:水闸的定义、分类、作用及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2.1节 水闸工程概述2. 水闸结构设计:水闸各部分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包括闸室、上下游连接段、基础和闸门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2.2节 水闸结构设计3. 水闸设计流程与参数计算:设计流程、主要设计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如流量计算、水位计算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2.3节 水闸设计参数计算4. 水闸施工技术: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教材章节:第二章 2.4节 水闸施工技术5. 水闸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水闸工程案例,了解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教材章节:第二章 2.5节 水闸工程实例分析6. 水工建筑物软件应用:介绍水工建筑物相关软件,如AutoCAD、Revit 等,并应用于水闸工程设计;教材章节:附录 水工建筑物软件应用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教学进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
电大水工钢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特性。
2. 使学生了解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类型及构造要求。
3. 引导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阅读与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分析和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绘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水利事业。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本课程针对电大水工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包括材料力学性能、受力分析、截面设计等基本理论。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内容:混凝土、钢筋的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截面设计方法。
2.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涵盖梁、板、柱、墙等构件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
- 教材章节: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内容:梁、板、柱、墙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配筋计算。
3. 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类型及构造要求:介绍水工建筑物中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构造要求。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 内容:水工建筑物常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要求及设计要点。
4.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施工图纸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内容:施工图的组成及阅读方法;常见符号及标注;案例分析。
城市水工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水工施工的基本原理,理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联性;2. 让学生了解城市水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3. 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水工工程施工的标准与规范。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城市水工施工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城市水工工程施工方案的能力,能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优化;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进行水工工程施工图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水利工程事业,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城市水工施工中关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将来从事城市水工工程施工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水工施工基本原理:包括城市水工工程施工的特点、分类及施工流程,重点讲解各类水工建筑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水工工程施工基本原理》2. 城市水工工程施工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及环保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城市水工工程施工问题及解决办法》3. 城市水工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学习如何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四章《城市水工工程施工方案设计》4. 城市水工工程施工图绘制:运用CAD等软件,学习绘制水工工程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一、课程名称水工基本技能培训二、课程目标1. 了解水工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水工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3. 熟悉水工材料的使用和施工工艺。
4. 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水工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水工基础知识1. 水工概念及分类2. 水工结构的功能与特点3. 水工施工的基本流程第二部分:水工材料与施工工艺1. 水工常用材料及其性能2. 水工混凝土施工工艺3. 水工钢筋施工工艺4. 水工砌体施工工艺第三部分:水工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1. 水工施工质量控制要点2. 水工施工安全操作规程3. 水工施工事故案例分析第四部分:水工施工案例分析1. 水工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2. 水工施工成功案例分析3. 水工施工失败案例分析第五部分:实践操作与考核1. 水工施工工具的使用2. 水工材料的质量检验3. 水工施工工艺的实践操作4. 水工施工安全操作的模拟训练5. 考核与总结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水工基本知识和施工工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现场演示和学员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员动手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员进行讨论,激发学员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水工基础知识第2周:水工材料与施工工艺第3周:水工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第4周:水工施工案例分析第5周:实践操作与考核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员对课程知识的吸收情况。
3.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考核成绩:综合以上评估结果,给出学员的培训成绩。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水工基本技能培训教材》2. 教学视频:水工施工工艺演示视频3. 实践操作材料:水工施工工具、材料等4. 案例分析资料:水工施工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八、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注重学员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重力坝枢纽初步设计任务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二○一五年六月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一)课程设计目的1、使学生融会贯通本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系统地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工程设计计算过程,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利工程坝设计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步骤,加深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奋进的精神。
4、训练和提高学生在设计、计算、查阅参考书、应用规范、绘图、编写说明书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二)课程设计要求1.要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
在设计中应遵循技术规范,借鉴参考已成工程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2.对待设计、计算、绘图等工作,应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使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并从中得到锻炼。
3.必须充分重视和熟悉原始资料,明确设计任务,在2周时间内圆满完成要求的设计内容。
4.成果包括: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图纸不少于2张2号图(根据布图需求确定)。
(三)设计任务1.根据工程地质、地形条件以及水文气象资料,经方案比较,本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确定采用重力坝坝型。
要求按照给定的基础资料和选定的坝址,进行重力坝设计,包括重力坝布置,非溢流重力坝和溢流重力坝剖面设计,绘制平面布置图、下游立视图、非溢流重力坝断面、溢流坝剖面及相关的细部构造设计图。
2.非溢流重力坝的剖面设计:拟定剖面尺寸并进行典型剖面的稳定,和应力分析并绘制设计图。
3.溢流重力坝剖面设计:拟定溢流坝剖面,绘制下泄水位流量曲线,进行消能设计与计算,绘制剖面图。
4.细部构造设计,包括:混凝土标号分区、分缝、止水等。
5.地基处理设计:开挖、地基加固,防渗排水、软弱带处理等。
(四)进度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要求充分利用每天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开展设计,时间安排如下:1、布置任务和熟悉资料:0.5天2、枢纽布置:1.0天3、非溢流坝设计:2.5天4、溢流坝设计:2.5天5、细部构造与地基处理 0.5天6、绘图及写说明书2.5天7、说明书整理1.5天(五)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第一章基本资料第二章工程总体布置(包括设计标准、工程等级划分等)第三章非溢流坝坝体设计(剖面拟定,稳定、应力分析,构造设计等)第四章溢流坝坝体设计(剖面拟定,消能防冲计算等)第五章细部构造设计第六章地基处理及两岸的连接二、基本资料(一)工程概况拟建的夕昌水库位于青海省循化县东南部的清水河左岸支流夕昌沟上。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端,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县境北部。
县域东西长68km,南北宽57km,总面积2100km2。
东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临夏县接壤,南临甘肃省夏河县和青海省同仁县,西靠尖扎县。
北同化隆回族自治县为邻,东北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相连。
图1 工程地理位置图夕昌水库综合利用功能有:三乡农业灌溉(含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三乡林业灌溉、三乡人畜饮水、生态用水兼顾防洪等功能。
其功能主次顺序即为①农业灌溉②人畜饮水③河道内生态用水④防洪。
夕昌水库的修建具有特殊的社会效益,对于改善该流域的灌溉及人畜饮水现状,促进当地农业的较快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二)工程规模夕昌水库担负多项综合开发任务,其要达到的效益目标为:解决2020年设计水平年的城镇供水、人畜饮水问题。
彻底改善项目控制区内的原水浇地(30113.5亩)的用水问题,解决项目区旱变水(7982.2亩)的灌溉用水问题,根据水量情况新增部分耕地500亩和林地4000亩,总计效益面积42595.7亩。
其中设计水平年农业万灌溉用水量为1724.70万m3/年,城镇与农村人畜饮水量为135.48m3/年,河道内生态用水量为360.00万m3/年,,合计2220.20m3/年。
基本的工程参数特征表见下表1-1:(三)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工程规模、工程等别、防洪标准及设计标准。
夕昌水库总库容1121.76万m3,在1.0-0.1亿m3之间,属于Ⅲ等中型工程。
供水对象为整个循化县的核心部分,可以列为中等,属于Ⅲ等中型工程。
保护城镇为清水乡,属于一般,保护农田在5-30万亩之间,属于Ⅳ等小(1)型工程。
根据规范,按各指标中最高等级确定工程等别:综合取夕昌水库工程等级为Ⅲ等中型工程。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中“水库大坝提级指标”表中的规定,混凝土和浆砌石重力坝大坝高度超过了100m,按提高一级的规定,大坝的建筑物级别提高为2级。
其余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中的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4级,而洪水标准不提高。
(四)气象水文资料1.流域概况拟建的夕昌水库位于青海省循化县东南部的清水河左岸支流夕昌沟上。
清水河(又称清水沟、起台沟)是循化县境内除黄河干流以外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循化县境东南隅达里加山的达力加错天池以西约1km的砾石地,海拔为4155m,自南向北流经循化县的刚察乡、白庄乡、道帏乡、清水乡,在县城积石镇以东约7km处的清水乡境内从右岸汇入黄河,干流全长50.5km,流域面积689km2,天然落差达2319m,河道比降37.4‰。
清水河流域属典型的黄土低山丘陵山区,上游地区由于受气候的影响,降水较丰沛,植被良好;中下游地区,沟壑纵横,农业生产较发达,是循化县的重要农业区之一。
清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在1000-1800t/.km2a。
水土流失主要以暴雨作用下产生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形式存在。
2.气象清水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高原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有冷暧季和干温季之分,春季冷暧多变,干旱风大,在回暧升温中常遇剧烈降温现象;夏季凉爽,降雨较多,雨热同季;秋季较短暂,气温骤降,逐日平均气温下降可达4~7℃;冬季漫长,干旱寒冷。
根据循化县气象站1959~2006年气象要素统计,坝址多年平均气温8.0℃;极端最高气温达32.0℃,极端最低气温-25℃,多年平均冻土深度为150cm,无霜期约150天;多年平均风速3.6m/s,主导风向为东南风,50年重现期最大风速达20m/s;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264.9mm,年内分配不均,一般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2月)的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6.2%、63.5%、19.9%、0.4%。
3、径流与洪水水文分析主要参照清水河水文站、同仁站和隆务河口站的资料按无资料地区进行计算,径流分析成果和洪水分析成果见表1-2与表1-3。
表2夕昌水库不同频率洪峰流量表表3 夕昌水库不同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4.泥沙根据隆务河的成果,采用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59t/km2.a,计算水库坝址处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65万t,推移质泥沙按悬移质的20%计,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8万t。
5.河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水库特征曲线根据1:1000库区地形图绘制的夕昌水库上坝址横断面如图2,计算可知该河段纵比降i=43‰。
根据该河段的基本情况,河床糙率取n=0.067,由曼宁公式计算某一水位时河道的天然流量,天然水位和流量关系如图3。
夕昌水库的水库特性曲线如图4。
图2 夕昌水库上坝址横断面图)图3 夕昌水库坝址天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坝址)水位Z (m )286028702880289029002910292029302940295029602) 3)水位Z (m )Z~V 曲线Z~A 曲线图4 夕昌水库特性曲线(上坝址)(五)地质资料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当于地震烈度为7度。
库区不存在渗漏,浸没等问题,固体径流物为洪水期由夕昌沟上游及两岸冲沟带来的推移质。
经取水样分析,坝区地下水与河水对普通混凝土不具腐蚀性,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河水除细菌含量,大肠菌群超标外,其它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
1.坝址区工程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坝区段河谷呈“V”型,两岸山体雄厚,地形坡度30º-70º。
坝区河谷狭窄,谷宽40-70m,发育有不对称的二级阶地,一级阶地高于河床1.5-2.0m,阶面宽20-50m,略倾向于河床,二级阶地高于河床8-10m,向河床倾斜,阶面宽10-30m。
两岸地形完整,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山体雄厚,在地形上具有较好的建坝条件。
(2)地层岩性坝址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按成因可分为:a、坡积碎石土:分布于坡鹿及山体斜坡,浅黄色,以砂土为主,碎石与角砾含量30-40%,结构松散,厚度4-8m。
b、冲洪积漂砾卵石层:,灰白—青灰色,以卵石为主,砾石含量30%,漂石含量20-30%,砂土充填,结构松散,厚度8-12.5m,分布于现代河床,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
c、洪积砂砾卵石层:淡黄色,以卵石为主,砾石含量30-40%,砂土充填,结构松散,厚度5-8m,分布于两岸冲沟之沟口。
d、崩积坡积碎块石层:灰白色,以块石为主,碎石含量30%,具架空结构,厚度10-20m,分布于河谷左岸。
e、侵入岩,坝区广泛分布着燕山期花岗岩,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20-30%,长石30-40%,角闪石20%,及少量黑云母,以岩株产出。
(3)坝址区物理地质现象与边坡稳定评价坝区冲沟不发育,地形较完整。
坝区物理地质现象有泥石流与崩塌。
泥石流见坝址右岸上游冲沟及下坝址左岸下游冲沟,但方量不大,对坝区无大的影响。
规划坝址区的坝肩由花岗岩边坡构成,坡度35º-70º,岩体节理较发育,其组合关系对边坡稳定影响不大。
自然边坡仍处于稳定状态。
由崩积体构成的边坡坡度30º-45º,根据探坑揭露,崩积体主要由块石构成,碎石含量30%,角砾与砂土充填,具架空结构;一般粒径20-40cm,最大粒径80cm,成份为花岗岩,具棱角,边坡稳定性较差;坡积碎石土边坡30º-45º,自然边坡为稳定—基本稳定。
2.坝址基岩物理力学参数根据9组岩石试验:花岗岩的天然密度2.6-2.78g/cm3,比重2.73-2.83,吸水率0.51-0.83%,平均值为0.64%,干抗压强度101.3-168.2Mpa,饱和抗压强度78-143Mpa,软化系数0.75-0.85,平均值为0.8。
上坝址岩体的弹性模量为1075-391738Mpa,平均值为3698.25Mpa,波泊桑比0.01-0.28。
花岗岩的允许承载力可取8.0Mpa,混凝土与花岗岩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可取1.35,凝聚力c'可取1.30Mpa,变形模量E0可取15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