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开发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96
gis开发知识点总结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显示和管理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GIS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农业、应急救援等。
因此,GIS开发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对于GIS开发人员来说,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GIS开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1.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GIS的基础知识是GIS开发的入门必备知识,包括地理坐标系统、地理数据类型、地图投影、地理空间分析等内容。
地理坐标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概念,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和投影坐标系统。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日常的GIS开发工作至关重要。
2. 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GIS在处理空间数据时需要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常见的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方式包括文件存储、数据库存储、云存储等。
在GIS开发过程中,需要掌握如何进行空间数据的导入、导出、查询、分析等操作。
3. 空间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可视化是GIS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空间数据可视化方式包括地图制作、三维可视化、热力图、散点图等。
在GIS开发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关的可视化技术,以便将分析结果有效地展现出来。
4. 地理空间分析地理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之一,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缓冲区分析、路径分析、空间插值等内容。
在GIS开发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关的地理空间分析算法和技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
5. 网络地图开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地图成为了GIS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网络地图开发需要掌握WebGIS技术,包括HTML、JavaScript、CSS、地图API等内容。
在GIS开发过程中,需要使用这些技术来实现各种网络地图的功能。
6. GIS开发框架GIS开发框架是为了简化GIS开发过程而设计的,包括开源框架和商业框架两种。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软件开发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一门涉及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领域,致力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GIT的应用领域涵盖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对软件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述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集地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学科,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实现对地理现象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地理信息技术通过获取、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提供了便捷的工具来支持决策制定和规划设计。
在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软件开发与应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软件开发涉及到各种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以满足不同领域对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的需求。
应用方面主要包括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领域,为决策者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地理信息技术专业软件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分析这些数据,地理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软件开发的意义地理信息技术专业软件开发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提供支持决策制定的信息。
通过开发适应各个行业需求的地理信息软件,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
2.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软件应用的效益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广泛应用能够提供精确、全面的地理数据和空间分析能力,为各个行业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地理信息软件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在城市规划方面,地理信息软件可以辅助城市规划师进行城市布局的优化,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科学生作业姓名学号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__地理信息系统班级08级地理信息系统_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指导教师及职称开课学期2010 _至_2011_学年_上学期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编印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答:(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系统硬件:它的基本作用是用以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或空间数据,它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设备(卫星遥感影像接收机、GPS、扫描仪、数字化仪等)、数据处理设备(PC或工作站、服务器或大型机)、数据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大屏幕)。
2、系统软件: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于执行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各种操作,它包括数据输入、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等,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有很多的软件协同作用,这些软件按照功能可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软件(GIS功能软件)、基础支持软件、操作系统软件(Microsoft windows系列、UNIX/Linux系列和Apple Mac OS系列等)。
3、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地理数据,它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地理数据包含:<1>、空间数据,它是指描述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数据,它分为矢量数据(点、先、面等)、栅格数据(平面、曲面);<2>、属性数据,它是对地理现象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的数据描述;<3>、时态数据,它是描述对象的时空变化的状态、特点和过程。
4、应用人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及其应用成败的关键。
5、应用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某一特定的实际工作而建立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其构建和选择也是系统应用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
例如:选址模型、洪水预测模型、人口扩散模型、森林增长模型、水土流失模型、最优化模型和影响模型。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编辑: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通常归纳为不同性质的专题和层,数据的采集与编辑就是把各层地理要素转化为空间坐标及属性对应代码输入到计算机中:(2)、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库是数据存储与管理的主要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或称为空间数据库)是地理要素特征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3)、数据处理和变换: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涉及的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同一种类型的数据的质量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数据的处理和变换极为重要,常见的数据处理的操作有:数据的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抽取。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的跨平台开发技术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相应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在跨平台开发技术的进步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的开发也日益向跨平台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跨平台开发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跨平台开发技术的背景和发展现状跨平台开发技术是指一种能让一套代码在多个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上运行的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跨平台开发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开发方式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编写不同的代码,而跨平台开发技术可以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近年来,跨平台开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主流的跨平台开发框架如React Native、Flutter和Ionic等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框架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统一的代码库,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
此外,还有一些开源的跨平台开发工具如Apache Cordova和Xamarin等也在广泛应用中。
二、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的跨平台开发需求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跨平台开发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的开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需要在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上运行,并保持一致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因此,跨平台开发技术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的跨平台开发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跨操作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需要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包括Windows、MacOS和各种Linux发行版等。
跨平台开发技术可以消除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使得开发人员只需编写一套代码,即可在多个操作系统上运行。
2. 跨设备: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上运行,包括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
跨平台开发技术可以让开发人员使用相同的代码库,在不同设备上开发出具有一致性的应用程序。
3. 一致性和兼容性: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需要在不同平台上保持一致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gis 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主要介绍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GIS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GIS的概念、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关键技能,为将来在地理信息领域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一、引言1. GIS 概述2.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GIS 数据模型1. 矢量数据模型2. 栅格数据模型3. 图层和要素类的概念与关系4.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GIS设计中的应用三、GIS 数据采集与处理1.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2. 数据预处理3. 数据和属性的关联与整合四、GIS 空间分析1. 空间关系的建模与分析2. 缓冲区分析3. 叠置分析4. 网络分析5. 邻域分析6. GIS 空间分析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五、GIS 地图绘制与可视化1. 地图设计的基本原则2. 地图符号学3. 地图渲染与图层叠加4.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六、GIS 开发技术1. GIS 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2. GIS 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3. 前端和后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4. 常见的GIS开发框架和库七、GIS 应用案例1.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2. 基于GIS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3. 基于GIS的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4. 基于GIS的应急管理与灾害防控八、GIS 设计与开发实践1.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2.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践案例3.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地图绘制的实践案例4. GIS应用开发的实践案例九、总结与展望1.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挑战2. 未来GIS发展的趋势与前景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GIS的基本理论基础,了解GIS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核心概念和技术,并能够进行GIS应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GIS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GIS地理信息系统概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获取、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学原理,实现对地理现象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应用,为决策者和用户提供科学的地理信息支持。
GIS在很多领域如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都得到广泛应用。
GIS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
硬件通常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软件是实现GIS功能的核心,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地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模块。
数据是GIS的核心,包括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地理数据库等,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GI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员是GIS的关键,包括GIS技术人员和领域专家,他们需要具备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存储、空间分析与建模、查询与显示以及应用开发等。
数据采集与存储是GIS的基础,可以通过现场调查、遥感技术、卫星遥感和地理数据库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然后存储到地理数据库中。
空间分析与建模是GIS的核心功能,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揭示地理现象和规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查询与显示是GIS的常见功能,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查询和显示,以便用户快速查找和分析需要的信息。
应用开发是GIS的重要应用领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开发各种定制化的GIS应用,如地图导航、位置服务等。
GIS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地质勘察、社会经济等。
在城市规划方面,GIS可以用于地形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GIS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等,为自然资源相关部门提供可视化分析工具。
在环境保护方面,GIS可以用于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的预警和应急决策。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获取“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一级”认证、“地图制图员”国家职业资格的课程。
是在对该专业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
该课程以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等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独自承担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建议学时90学时三、课程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在教学中引入《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13923-200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等国家及行业规范。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地形测量》、《地图学与地图制图》、《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之后,与《GPS定位测量》、《遥感技术应用》课程同步开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操作一种GIS软件,熟悉完整的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数据分析和制图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具备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建库、空间分析、图形整饰及制图输出等职业能力和素质。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参加“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一级”考试,获得从事地理信息工程的职业资格。
四、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在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测绘技术应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基于工作工程,按照任务引领知识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选取教学项目,以项目驱动教学。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本课程立足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员”岗位,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数据分析和地图制图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入手,通过六个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据生产岗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建库、分析与专题地图制作的能力。
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使用简单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基本操作。
1.2 教学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
1.3 教学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级应用。
二、教学内容2.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定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系统。
起源与发展:从地图制图、遥感技术到现代GIS技术。
2.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硬件:计算机设备、GPS定位设备等。
软件:GIS软件、遥感软件、地图制作软件等。
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等。
人员:GIS操作人员、数据分析师、项目管理者等。
2.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采集与输入:遥感影像、地图、实地调查数据等。
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查询、更新、删除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空间分析、属性分析、模型分析等。
数据可视化与展示:地图制作、三维可视化、动态演示等。
2.4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与管理: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等。
资源管理与规划:水资源管理、矿产资源调查、林业管理等。
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污染监测、洪水预警、地震预测等。
军事与安全:战场分析、军事设施管理、安全监控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功能。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PPT、地图、遥感影像等。
计算机:进行GIS软件操作和实践。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在线地图等。
4.1 课时总共20课时,每课时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