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3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考纲解读】1、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梳理与练习】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包括有哪些要素?(2)请举例说明他们之间如何作用、影响的?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1)请举例证明上述理论的正确性。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自然带的分布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填出图中代号分别指代的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单峰驼荒漠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温带荒漠带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亚寒带针叶林带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土苔原带苔原气候(极地气候)苔原驯鹿,北极狐冰沼土冰原带冰原气候(极地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2、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_________ _________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_________ _________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_________ _________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2)、垂直地带性的判读①基带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②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的关系③同一自然带阳坡与阴坡的分布高度:④自然带的数量:在山脉纬度足够低、海拔足够高时,垂直自然带的变化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⑤雪线与纬度、阴阳坡、迎风背风坡的关系(3)非地带性分布:(典型地区)1.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区域差异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列表比较法:地域分异规律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
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①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引导式教学法: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
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3、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4、联系法:地理环境由气候、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六大要素所构成,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
因此,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首先要抓住气候要素的特殊性,再结合具体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复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要联系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记忆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名称及相应的动物与土壤。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以上就是查字典地理网高考频道为您整理的2019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欢迎大家进入高考频道了解2019年最新的信息,帮助同学们学业有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地理环境体系。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影响大气圈和水圈是地球上两个最主要的自然圈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
大气圈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影响着水圈水汽的凝结和降水,从而影响了地表的水文循环。
2. 地壳运动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地球上的地壳板块在不断运动,地壳运动也带动了地貌形态的变化。
地壳运动还引发了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影响。
3. 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气候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的分布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形成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不同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平衡。
二、地域分异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各种特征和规律。
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分异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湿润,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气候分异会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土壤分异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各有特点。
土壤的养分含量、排水性等特征对植被的生长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貌分异地球上的地貌形态千奇百怪,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各具特点。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各具特色,对当地的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 经济发展分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条件不同,导致了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