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制冷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共26页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26
电冰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电冰箱的结构电冰箱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储存和保鲜食物。
它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 外壳:电冰箱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保持冷藏室内的温度稳定。
2. 冷冻室和冷藏室:电冰箱内部通常分为冷冻室和冷藏室两个区域。
冷冻室用于储存需要长时间保存的食物,而冷藏室则用于储存需要短时间保存的食物。
3. 冷却系统:电冰箱的冷却系统是实现冷藏和冷冻功能的核心部分。
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等组件。
4. 控制面板:电冰箱上方通常有一个控制面板,用于设置和调节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以及其他功能设置。
5. 门和密封条:电冰箱的门用于打开和关闭冷藏室和冷冻室,密封条则用于保持冷藏室内的温度稳定,并防止冷空气泄漏。
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电冰箱通过冷却系统实现食物的冷藏和冷冻。
下面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1. 压缩机工作:当电冰箱启动时,压缩机开始运转。
压缩机的作用是将制冷剂(通常是氟利昂)压缩成高压气体,使其温度升高。
2. 冷凝器散热: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其冷却并转化为高压液体。
冷凝器通常位于电冰箱背部,通过散热片和风扇散发热量。
3. 节流阀控制:高压液体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
节流阀的作用是降低液体的压力,使其迅速膨胀并降低温度。
4. 蒸发器吸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冷藏室和冷冻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制冷剂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空气温度下降。
5. 冷空气循环:冷空气通过风扇循环,将冷藏室和冷冻室内的热空气排出,保持室内的温度稳定。
6. 温度控制:电冰箱上的控制面板可以设置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
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压缩机会停止工作,直到温度再次升高时重新启动。
总结:电冰箱的结构包括外壳、冷冻室和冷藏室、冷却系统、控制面板、门和密封条等部分。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冷却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等组件,实现食物的冷藏和冷冻。
电冰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电冰箱的结构外形组成部件电冰箱由箱体、制冷系统、控制系统和附件构成。
在制冷系统中,主要组成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节流器四部分,自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控制系统中主要有温控器、热继电器、过载保护器、门碰开关等。
二、工作原理系统里充灌了一种叫“氟里昂12(CF2Cl2,国际符号R12)”的物质作为制冷剂。
R12在蒸发器里由低压液体汽化为气体,吸收冰箱内的热量,使箱内温度降低。
变成气态的R12被压缩机吸入,靠压缩机做功把它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排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R12不断向周围空间放热,逐步凝结成液体。
这些高压液体必须流经毛细管,节流降压才能缓慢流入蒸发器,维持在蒸发器里继续不断地汽化,吸热降温。
就这样,冰箱利用电能做功,借助制冷剂R12的物态变化,把箱内蒸发器周围的热量搬送到箱后冷凝器里去放出,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以达到制冷目的三、故障维修检查三要素(一)看1、看制冷系统各管路是否有断裂,各焊接点处是否有泄漏,如有泄漏,必有油渍出现。
2、看压缩机吸、排气(高、低压)压力值是否正常。
3、看蒸发器和回气管挂霜情况。
如冷冻蒸发器只挂有一部分霜或不结霜均属于不正常现象。
(冷藏蒸发器不能照次判断)4、注意冷藏室或冷冻室的降温速度,若降温速度比正常运转时显著减慢,则属不正常现象。
5、看冰箱主控制板的各种显示状态。
6、看冰箱放置的环境。
7、看冰箱门封、箱体、台面、保温层状态和保温环境。
(二)听1、听压缩机运转时的各种声音全封闭机组出现“嗡嗡”的声音是电机不能正常启动的过负荷声音。
“嘶嘶”声是压缩机内高压管断裂发出的高压气流声,“咯咯”声是压缩机内吊簧断裂后发出的撞击声。
压缩机正常运转时,一般都会发出轻微但又均匀的“嗡嗡”的电流振动声。
如出现“通通”声,是压缩机液击声,即有大量制冷剂湿蒸气或冷冻机油进入气缸。
“当当”声是压缩机内部金属撞击声,这响声说明内部运动部件有松动(注意与开停时撞缸声区别)2、听蒸发器里气体流动在压缩机工作的情况下打开箱体门,侧耳细听蒸发器内的气流声,“嘶嘶嘶”并有流水似的声音是蒸发器内制冷剂循环的正常气流声。
电冰箱为什么能制冷?
现在,大部分家庭中都有电冰箱,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但是你知道电冰箱为什么能制冷呢?让我们在电冰箱的结构中寻找答案吧。
电冰箱可以分为制冷系统、控制系统和箱体3个部分。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冷系统,它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和蒸发器等部分组成。
它们围绕着压缩机,连接成一条循环的闭路: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
在这个环路中循坏流动的就是制冷剂。
氟利昂是最常用的制冷剂,这样一来,我们就清楚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压缩机运转,推动制冷剂进入制冷循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大量热量,从而带走冰箱中食物的热,最后通过冷凝器排到冰箱外,散发在空气中。
电冰箱正是这样为我们服务的。
电冰箱的箱体隔热性能极好,它把电冰箱分隔为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
电冰箱里一般包括冷冻室和冷藏室两部分,电冰箱的蒸发器设置在冷冻室,所以冷冻室里温度较低,冷藏室中的温度比冷冻室高一些。
这样食品放入电冰箱中,就可以进行冷冻或冷藏了。
由于氟利昂排放到大气中,会分解产生一些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成分,不利于环保,所以现在正在大力推广无氟冰箱。
家用电冰箱制冷原理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实现制冷必须包括消耗能量(如电能,机械能等)的补偿过程。
借助制冷系统消耗一定的电能,利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液态→气态),放热(气态→液态)物理过程,强制热量由低温物体(冷柜内的食物)转至高温物体(室内空气)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冰箱的制冷是一个热泵的原理,就是利用机械能,在冰箱保温的条件下,将热量从冰箱里面移出,这些热量在冰箱外面散去。
家用电冰箱制冷系统循环过程,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R-600a或HFC-134a)气体吸入气缸,经过压缩机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R-600a或HFC-134a,并排到冷凝器内,在冷凝器内,高温高压的R600a或HFC-134a气体与温度较低的环境进行交换,温度降低并冷凝为液体;液体R-600a或HFC-134a通过毛细管节流,降低压力后进人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吸热汽化,(未汽化的暂留在储液管里),汽化后被吸回压缩机,重新压缩。
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使柜内温度降低。
整个制冷循环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绝热压缩:压缩机将蒸发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吸入,这时气体的理想状态是充分汽化,无液滴,稍微过热,经压缩机活塞的急剧压缩,对气体所做的机械功转换为热,使之变成高温高压气体,此压缩过程很短,被升温气体的热量几乎没有传到外部,故此过程称为绝热压缩过程。
(2)等温压缩:压缩机将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送至冷凝器中冷却到其完全液化,这段时间放出冷凝潜热,在此过程中,因制冷剂温度不变,仅发生气一液状态变化,故称为等温压缩。
在冷凝器末端,制冷剂全部液化后,温度有所下降,即为过冷。
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吸收的热量和压缩机活塞做功转换的热量已全部放出,这时已完成了将低温物体的热量送到高温的外界空气中的任务。
(3)绝热膨胀:液态制冷剂在毛细管中受到节流作用,使液体压力急剧降到蒸发压力,制冷剂在此过程中温度虽剧降,但因时间极为短暂,未能吸收外界的热量,故称绝热膨胀。
电冰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电冰箱是现代家庭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冰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常用家电。
正文内容:1. 冷冻室结构1.1 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
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散热后变成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1.2 冷冻室隔热层:冷冻室外部覆盖有一层隔热材料,如聚氨酯发泡层,以减少热量的传导,保持冷冻室内的低温环境。
1.3 冷冻室门:冷冻室门采用双层结构,中间填充有隔热材料,确保冷空气不泄露。
2. 冷藏室结构2.1 空气循环系统:冷藏室内置有风扇和通风口,通过循环空气,保持冷藏室内的温度均匀。
2.2 温度控制装置:电冰箱内部设有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冷藏室的温度,保持食物的新鲜度。
2.3 冷藏室隔热层:冷藏室外部同样覆盖有隔热材料,以减少热量的传导,保持冷藏室内的低温环境。
3. 控制系统3.1 温度传感器:电冰箱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冷冻室和冷藏室的温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3.2 控制面板:电冰箱上方设有控制面板,通过按钮或旋钮可以设置温度、开关灯光等功能。
3.3 电路板:电冰箱的控制系统由电路板控制,它接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要求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
4. 附加功能4.1 除菌功能:一些高级型电冰箱配备了除菌装置,可以杀灭冰箱内的细菌,保持食物的卫生。
4.2 自动化功能:现代电冰箱还具备自动化功能,如自动制冰、自动解冻等,提供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4.3 节能功能:电冰箱在设计上注重节能,采用高效压缩机和隔热材料,以降低能耗。
5. 工作原理5.1 利用制冷剂的物理性质: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制冷剂的物理性质,通过循环制冷剂的相变过程,将热量从冷冻室和冷藏室中吸收并排出,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
5.2 热量的传导和对流:电冰箱通过隔热层减少热量的传导,同时通过空气循环系统促进热量的对流,实现室内温度的均匀分布。
电冰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冰箱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它能够将食物和饮料冷藏或冷冻,以延长其保鲜时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冰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电冰箱的结构1. 外壳:电冰箱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用性,同时也起到保温和美观的作用。
2. 绝缘层:位于外壳和内腔之间的绝缘层,通常采用聚氨酯泡沫或其他绝缘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隔离外界温度,提高冷藏效果。
3. 内腔:电冰箱的内腔是存放食物和饮料的空间,通常由金属制成,如铝或不锈钢,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和易清洁性。
4. 门:电冰箱的门通常由两层玻璃或塑料制成,中间夹有绝缘层,以减少冷气的流失。
门上还配备有密封条,确保门的严密性。
5. 制冷系统:电冰箱的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等组成。
压缩机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冷凝器将高压气体冷却成高压液体,蒸发器通过蒸发制冷剂吸收热量,使内腔温度降低,节流阀则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6. 控制系统:电冰箱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传感器和电路板等。
温度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来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传感器用于监测内腔的温度变化,电路板则负责传递信号和控制制冷系统的各个部件。
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基于制冷循环和热力学原理。
1. 制冷循环:电冰箱的制冷循环主要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四个部分。
首先,制冷剂从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使内腔温度降低;然后,经过压缩机的作用,制冷剂被压缩成高压气体;接着,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变成高压液体;最后,经过节流阀的控制,高压液体变成低压液体,重新进入蒸发器,完成一个循环。
2. 热力学原理:根据热力学原理,热量会自然地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
电冰箱利用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内腔中的热量,使内腔温度降低;然后,在冷凝器中散发热量,将热量释放到外界。
通过不断循环这个过程,电冰箱能够保持内腔的低温状态。
3. 温度控制:电冰箱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来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
电冰箱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电冰箱制冷系统是通过循环工作流程来实现制冷的。
该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将制冷剂气体从蒸发器中吸入,然后通过增加其压力和温度将其压缩成高压气体。
2. 冷凝器: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在外部环境的帮助下,释放热量并冷却为液体。
这个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下降,但压力保持不变。
3. 膨胀阀:冷却的液体制冷剂经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膨胀阀的作用是将高压液体制冷剂的压力降低,使其变为低压液体,同时也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4. 蒸发器:低压液体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在内部环境中吸热并蒸发。
这个过程中,蒸发器吸收了冰箱内部的热量,使冷藏室或冷冻室的温度降低。
5. 循环过程:上述部分工作循环不断重复。
当制冷剂在蒸发器蒸发后,压缩机将其再次吸入,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通过这个循环工作流程,电冰箱制冷系统可以将冷冻室或冷藏室内部的热量吸收并释放到外部环境中,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实现制冷效果。
电冰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冰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它通过特定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来实现保鲜、冷藏和冷冻食物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冰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结构1.1 冷冻室:冷冻室是电冰箱中最低温的区域,用于冷冻食物。
1.2 冷藏室:冷藏室温度较冷冻室高,用于储存需要低温保存的食物。
1.3 机械部件:电冰箱内部包含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机械部件,用于循环制冷。
二、工作原理2.1 压缩机:压缩机是电冰箱的心脏,负责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2.2 蒸发器:高温高压气体通过蒸发器散热冷却,变成低温低压气体,吸收外界热量。
2.3 冷凝器:冷凝器将低温低压气体重新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释放热量到外界。
三、制冷循环3.1 制冷剂循环:制冷剂在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循环流动,完成制冷循环。
3.2 制冷效果:通过不断循环制冷剂的高温高压和低温低压状态,实现冷冻室和冷藏室的保鲜效果。
3.3 温度控制:电冰箱内部设置温度控制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冷冻室和冷藏室的温度。
四、节能原理4.1 绝热设计:电冰箱外部采用绝热设计,减少热量传导,提高制冷效率。
4.2 高效压缩机:采用高效压缩机,降低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4.3 循环利用热量:冷凝器释放的热量可以用于加热水或其他用途,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五、维护保养5.1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冷凝器和蒸发器,保持制冷系统通畅。
5.2 避免过载:避免将过多食物放入电冰箱,以免影响制冷效果。
5.3 定期维修:定期维修电冰箱,保障机械部件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电冰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通过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机械部件的协同作用,实现食物的保鲜、冷藏和冷冻功能。
定期维护和保养是保障电冰箱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电冰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电冰箱的结构电冰箱是家庭和商业场所常见的电器设备,它通过制冷系统将食物和饮料保持在低温状态,延长其保鲜时间。
下面是电冰箱的主要结构部分:1. 外壳:电冰箱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能够保护内部的制冷系统。
2. 内胆:内胆是电冰箱的储存空间,用于放置食物和饮料。
内胆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以便快速传递制冷效果。
3. 门:电冰箱的门用于打开和关闭冷藏室和冷冻室。
门通常由两层玻璃制成,中间填充有真空层,以减少热量传递。
4. 制冷系统:制冷系统是电冰箱的核心部分,用于产生低温。
它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等组成。
压缩机负责压缩制冷剂,增加其温度和压力;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冷却并转化为高压液体;蒸发器将高压液体制冷剂蒸发为低温蒸汽,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从而降低内部的温度;节流阀用于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
5. 温控装置:温控装置用于监测和调节电冰箱的温度。
它通常由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组成,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来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
6. 附属设备:电冰箱还包括一些附属设备,如内部照明灯、可调节的储物架和抽屉等,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储存空间。
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基于制冷循环。
下面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的详细描述:1. 压缩机工作阶段:压缩机开始工作时,它会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并将其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电能。
2. 冷凝器工作阶段: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外部环境接触,散发热量并冷却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从气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
3. 节流阀工作阶段:冷却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
节流阀的作用是降低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使其进入蒸发器时能够蒸发为低温蒸汽。
4. 蒸发器工作阶段:制冷剂低温蒸汽进入蒸发器,吸收冷藏室和冷冻室内部的热量,从而降低内部的温度。
同时,制冷剂再次变为低温低压的蒸汽。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电冰箱是现代家庭中常见的家电之一,它可以将食物和饮料保持在低温状态,延长其保鲜时间。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制冷系统实现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
1. 压缩机:电冰箱的核心部件是压缩机,它负责将制冷剂进行压缩。
制冷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高的汽化热,能够在低温下吸收热量。
2. 蒸发器: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时,由于蒸发器内部的低压和室温的热量,制冷剂开始蒸发。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吸收蒸发器内部的热量,使得蒸发器周围的温度下降。
3. 冷凝器:冷凝器位于蒸发器的后面,它的作用是将制冷剂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当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时,由于冷凝器的高压和外界的低温,制冷剂开始冷凝。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释放出吸收的热量,使得冷凝器周围的温度上升。
4. 膨胀阀:膨胀阀是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管道中的一个装置。
它的作用是调节制冷剂的流量,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
膨胀阀通过调节流量来控制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从而实现对冷冻室内温度的控制。
5. 制冷循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制冷循环来实现的。
制冷循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不断循环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吸收热量,使得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6. 绝缘层:除了制冷系统,电冰箱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绝缘层。
绝缘层的作用是阻止外界热量的进入,保持冷冻室内的低温状态。
绝缘层通常由聚氨酯泡沫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总结: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制冷系统实现的。
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不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对冷冻室内温度的控制。
绝缘层的存在可以有效阻止外界热量的进入,保持冷冻室内的低温状态。
通过这种工作原理,电冰箱可以为我们提供长时间保鲜的食物和饮料。
电冰箱电路工作原理
电冰箱采用的电路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等四个主要组件相互配合来实现制冷的过程。
首先,电冰箱内的压缩机起到了核心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使其压力和温度升高。
随后,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其结构类似于一组金属管,这些管通常位于电冰箱背后或底部。
冷凝器外界的空气通过金属管散热,将高压气体冷却并转化为高压液体。
接下来,高压液体通过节流阀进入到蒸发器,蒸发器位于电冰箱内部。
蒸发器的作用是将高压液体迅速减压为低压液体,并在此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从而使低压液体蒸发成低温低压的蒸汽。
最后,蒸汽通过压缩机再次被压缩成高压气体,开始下一个循环。
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不断循环工作,使电冰箱内的温度得以降低,实现制冷效果。
整个过程中,制冷剂起到了传递热量的作用,通过不断压缩和膨胀的过程,使得热量从冰箱内部转移到外部,从而实现了降低温度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只是一个简化的工作原理,实际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还包括一些辅助组件,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等,以实现对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电冰箱循环原理电冰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电之一,它能够有效地保持食物和饮料的新鲜和冷藏。
那么,电冰箱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本文将介绍电冰箱的循环原理,并对其相关组成部分进行解析。
一、冷冻循环系统电冰箱的核心部件是冷冻循环系统,它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通过物质的压缩和蒸发来实现冷藏的效果。
1. 压缩机在电冰箱的冷冻循环系统中,压缩机是起到压缩工质的作用。
通过给制冷剂增加压力,使其温度升高,从而为后续的冷凝提供条件。
2. 蒸发器蒸发器是冷冻循环系统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它位于电冰箱内部。
蒸发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制冷剂从液体状态转变为蒸汽状态,吸收食物和饮料的热量,实现冷藏的效果。
3. 冷凝器冷凝器是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排出的地方,其工作原理正好与蒸发器相反。
冷凝器通过大面积的散热,将制冷剂的温度降低,使其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4. 节流装置节流装置位于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其作用是控制制冷剂的流速和压力,调节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
通过节流装置的调节,可以实现电冰箱的温度控制。
二、制冷循环过程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不断重复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步骤,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1. 压缩过程压缩机通过提供足够的压力,将制冷剂从蒸汽状态压缩为高压蒸汽。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升高。
2. 冷凝过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在散热的作用下,温度逐渐下降并转变为液体状态。
这个过程中,制冷剂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3. 膨胀过程冷凝后的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流向蒸发器。
在节流装置的限制下,制冷剂的压力骤然下降,从而引起其温度的降低。
4. 蒸发过程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以低温蒸发,吸热并将其转移到制冷剂上。
通过吸收冷藏室内物体的热量,制冷剂从液体状态转变为蒸汽状态。
通过不断循环上述的制冷循环过程,电冰箱可以持续地将热量从冷藏室中排出,从而保持室内的低温,实现食物和饮料的冷藏效果。
电冰箱工作原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电冰箱由箱体、制冷系统、控制系统和附件构成。
在制冷系统中,主要组成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节流器四部分,自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其中蒸发器安装在电冰箱内部的上方,其他部件安装在电冰箱的背面。
系统里充灌了一种叫“氟里昂12(CF2Cl2,国际符号R12)”的物质作为制冷剂。
R12在蒸发器里由低压液体汽化为气体,吸收冰箱内的热量,使箱内温度降低。
变成气态的R12被压缩机吸入,靠压缩机做功把它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排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R12不断向周围空间放热,逐步凝结成液体。
这些高压液体必须流经毛细管,节流降压才能缓慢流入蒸发器,维持在蒸发器里继续不断地汽化,吸热降温。
就这样,冰箱利用电能做功,借助制冷剂R12的物态变化,把箱内蒸发器周围的热量搬送到箱后冷凝器里去放出,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以达到制冷目的电冰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电冰箱的结构外形组成部件电冰箱由箱体、制冷系统、控制系统和附件构成。
在制冷系统中,主要组成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节流器四部分,自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控制系统中主要有温控器、热继电器、过载保护器、门碰开关等。
二、工作原理系统里充灌了一种叫“氟里昂12(CF2Cl2,国际符号R12)”的物质作为制冷剂。
R12在蒸发器里由低压液体汽化为气体,吸收冰箱内的热量,使箱内温度降低。
变成气态的R12被压缩机吸入,靠压缩机做功把它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排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R12不断向周围空间放热,逐步凝结成液体。
这些高压液体必须流经毛细管,节流降压才能缓慢流入蒸发器,维持在蒸发器里继续不断地汽化,吸热降温。
就这样,冰箱利用电能做功,借助制冷剂R12的物态变化,把箱内蒸发器周围的热量搬送到箱后冷凝器里去放出,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以达到制冷目的三、故障维修检查三要素(一)看1、看制冷系统各管路是否有断裂,各焊接点处是否有泄漏,如有泄漏,必有油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