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电子教案-第07章过滤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70
第七章 过滤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单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 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 流体阻力 阻力系数 重力场中颗粒的沉降过程 重力沉降 沉降速度的计算沉降分离设备离心力场中颗粒的沉降分析旋风分离器 离心沉降 旋流器工作原理旋流分流器 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电除尘器的原理 电沉降电除尘器的优点其他沉降 惯性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惯性沉降惯性除尘器特点沉降【重点难点归纳】一、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1.过滤过程过滤是分离液体和气体非均相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过程是混合物中的流体在推动力(重力、压力、离心力等)的作用下通过过滤介质时,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而流体通过过滤介质,从而实现流体与颗粒物的分离。
2.过滤介质①固体颗粒;②织物;③多孔固体;④多孔膜。
3.过滤分类(见表7-1)表7-1 过滤的种类分类标准种类表面过滤表面过滤的过滤机理如图7-1所示,表面过滤(滤饼过滤)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滤饼层容易形成的情况下机理深层过滤深层过滤的现象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过滤介质的过滤操作中,如图7-2所示。
在过滤时,颗粒物随流体可以进入过滤介质层,在拦截、惯性碰撞、扩散沉淀等作用下附着在介质表面上而与流体分开。
深层过滤一般适用于待过滤流体中颗粒物含量少的场合,如水的净化、烟气除尘等推动力①重力过滤;②真空过滤;③压力差过滤;④离心过滤图7-1 表面过滤示意图(a )滤饼过滤;(b )架桥现象图7-2 深层过滤示意图二、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1.过滤基本方程(1)表面过滤的基本方程以液相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为例,表面过滤的基本方程如下(7-1)(7-2)式中,dt 为微分过滤时间,s ;dV 为dt 时间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A 为过滤面积,m 2;K 为过滤常数,m 2/s 。
(2)表面过滤的基本方程含义表示某一时刻过滤速率与推动力、滤饼厚度、滤饼结构、过滤介质特性以及滤液物理性质的关系,是计算过滤过程的最基本的关系式。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二节质量衡算1、什么是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2、以物料的全部组分为衡算系统时,其衡算方程如何表述?3、以某种组分为衡算系统时,其衡算方程如何表述?4、什么是转化速率?如何确定其正负?第三节能量衡算1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热量衡算方程?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热量衡算方程?第03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道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2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什么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牛顿型流体有哪些?4简述温度和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影响。
第四节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1写出圆直管中阻力损失通式。
2试推导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和阻力损失公式。
(课后练习)3圆管内,层流流动的摩擦系数如何确定?4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直管中稳态层流流动,试分析以下情况下,管内压力差如何变化:a.管径增加一倍;b.流量增加一倍;c.管长增加一倍。
5试分析圆管湍流流动的雷诺数和管道相对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第五节管路计算1管路设计中选择流速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简单管路具有哪些特点?3分支管路具有哪些特点?4并联管路具有哪些特点?5分析管路系统中某一局部阻力变化时,其上下游流量和压力的变化。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教案标题:环境工程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环境工程中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环境工程中的处理技术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实例。
3. 实验室和实践环境。
教学过程:1. 导入环境工程的概念和意义(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工程的定义和作用。
- 介绍环境工程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环境工程原理的讲解(15分钟):- 介绍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原理和理论,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 解释这些原理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 环境工程处理技术和方法的介绍(20分钟):- 介绍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如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 分析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4. 环境工程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的环境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讨论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5. 学生实践和实验(30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实践和实验活动,例如废水处理实验、空气质量监测等。
- 指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进行总结。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环保企业、参与社区环境改善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深入探讨特定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和竞赛活动,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评价。
2. 实践和实验报告评价。
3. 小组项目研究报告评价。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教案标题:环境工程原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环境工程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环境工程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如环境污染、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等。
3. 理解环境工程原理中的基本原理,如污染物迁移转化、环境监测和治理等。
教学难点:1. 理解环境工程原理中的复杂概念和原理。
2. 运用环境工程原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原理。
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课:环境工程原理概述- 环境工程原理的定义和意义- 环境工程原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课:环境污染与污染物迁移转化- 环境污染的概念和分类-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和模拟方法第三课: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四课:环境治理与修复- 环境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污染物治理与减排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与案例分析第五课:环境工程原理的应用与展望- 环境工程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原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项目的展示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项目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个人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教科书:《环境工程原理导论》2. 案例分析:相关环境工程案例和实际问题3. 实验设备和材料:环境监测和治理实验设备4. 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等教学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