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2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28
1944年7月,二战进入尾声,战后新秩序已在重新制定。
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ZF代表受美国ZF之邀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商讨战后经济复苏并确定美国金融霸权。
会后,各方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此诞生——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
该体系一直维持到1971年,最后由总统尼克松宣告废除。
布雷顿森林会议也促成了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
会议目的就是终结英帝国1944年7月召开的这场会议共有44国700名代表参与。
这就是1919年巴黎与会之后最隆重的国际会议,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希望借此展现盟国的决心与团结。
这场会议的主导者就是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小亨利·摩根索,此人与纽约权贵交往甚密,自称种苹果的农民,没多少文化,对经济学知识所知甚少,这使得她高度依赖她的助手哈里·怀特。
“也许我可以说,怀特就是20世纪美国最令人着迷的金融、政治人物,同时我们对她知之甚少。
实际上摩根索与怀特两人对经济都有很强的见解,她们相信,1920年代的货币与贸易战争,就是西方产生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的重要原因。
她们认为,就是英国退出金本位导致了之后欧洲的一系列灾难。
”本·斯泰尔在讲座中说,她们两人希望能通过建立一个固定的汇率来终结货币与贸易战争,这个汇率当然就是围绕着美元来的,而美元的汇率牢牢固定在黄金身上,也就就是一盎司兑换35美元。
这样的体系,需要有一个新的机构来监管,这个机构就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摩根索与怀特还有一个秘而不宣的计划。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控制了全球大部分地区,它统治了全球25%的人口,美国认为,必须终结英国这种霸权非常态存在。
”本·斯泰尔认为,美国之所以能这么做就是因为其在1940年代控制了世界黄金储备的80%。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进入尾声时,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战和二战之间的二十几年,国际货币体系呈现一派“不和谐”的局面,各国的货币争相贬值,试图以牺牲他国的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而美国的经济取得质的飞跃,美元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得以扩张和稳定。
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二战进入尾声,战后新秩序已在重新制定。
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受美国政府之邀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商讨战后经济复苏并确定美国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金融霸权。
会后,各方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利益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
它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
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
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
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