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
- 格式:pptx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64
综合论坛参考文献[1]侯俊丽,秦陈.以就业指导为导向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就业意愿创新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1):108-109.[2]肖晓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价值分析与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173-174.[3]易招娣.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才智,2018(29):131.[4]康仕林.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5):127.[5]赵振义.“互联网+”时代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20-21.[6]史菲.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广东蚕业,2018,52(09):41-42.作者简介:张天锡海南三亚男1992.01,本科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一、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意义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是基于生产实际过程,以企业生产中的实际业务岗位、实际操作流程、实际典型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和标准,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的综合性教学资源。
因此,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中的案例分为企业生产案例和教学案例,企业生产案例是教学案例开发的材料载体,是案例教学必备学习素材,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文件。
在职业院校,教学案例库建设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条件,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焙烤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建立有助于推动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指导案例教学过程的实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多方优势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
以我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为例,很多课程如《食品工艺》《中式面点》《西点烘焙》等,和企业实际联系非常紧密,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既可以让课堂生动有趣,又能使学校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实际,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1・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 J o urna l of Ha rbi n Vo c a t i ona l & T e c h ni c a l C ol l e ge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重大课题;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系统培养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点任务。
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任务,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战线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核心命题,现将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解和学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情况与各位交流如下。
一、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表述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鲁昕副部长准确地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概括为三个要素:即“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是中国特色、世界水准。
(一)适应需求适应需求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比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更加契合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及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个理念:即终身教育理念。
只有实行终身教育才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
终身教育理念要求职业教育在兼顾学历教育的同时,要重视职业培训,要妥善[收稿日期]2012-06-15[作者简介]王长文(1963-),男,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负责人、院长,工学博士,教授。
41EDUCATOR治理中职教育要立足基础性,加强适应性邓国平 |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为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职教制度,贯通中、高、本人才培养体系,山东、江苏、湖北等省已经连续试行职教高考(湖北称之为“技能高考”)多年。
试点以来,职教高考报考人数连年大幅增加,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湖北省早在2011年开始试点技能高考,10余年间,报考人数从当年的500余人已跃升到10万余人,职教吸引力显著增强。
但社会以及教育领域内部,对职教高考的认识不尽一致。
包括职教高考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升学导向或是就业导向的选择焦虑,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提出了调整改革要求等,伴随职教高考而来的有观念问题,也有制度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正面引导,又需要中职学校加强适应性调整和变革。
服务职教体系建设,调整中职学校办学导向。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有效贯通中职教育与高等专、本科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
多省份的试点实践证明,职教高考为中职学生打开了成长空间,是优化类型定位、贯通层级体系的关键,又是牵动职业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教育行政要加强职教高考正面引导,加快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充分发挥职教高考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指挥棒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吸引力双提升。
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坚持职业性特点,加强办学导向适应性调整,规范引导就业与升学,逐渐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以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办学导向。
立足基础性定位,调整中职人才培养目标。
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学生升学已经成为主流,要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出适应性调整,但调整的动因与要求不应简单地归结为适应职教高考的需要,而要从中职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中新的定位出发,寻找逻辑起点和目标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其基础地位在不同的政策文件中屡次被提及。
例如,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强调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①;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到要“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②。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甚至出现了“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办”“普职比大体相当是否合理”的争议。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稳定民生,成为职业教育研究者需要[摘要]新发展格局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刻不容缓。
文章基于新发展格局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呼唤,系统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客观分析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吸引力不足导致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日益下降、教师结构性矛盾和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教材质量不佳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效、专业设置不合理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等方面。
由此,进一步提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破除思想偏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观念转变;明确功能定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内涵优化;建立长效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升级。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者简介]崔宇馨(1997-),女,河南安阳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石伟平(1957-),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构想发布时间:2021-06-01T15:33:35.45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5期作者:陈培军[导读]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是一个发展陈培军仙桃职业学院湖北仙桃 433000摘要: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是一个发展、经营职业院校的系统性工作,从管理到教育再到学生就业,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本文在分析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问题基础上,提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期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建立,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质量保证一、引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强化中高职沟通与衔接,落实好中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人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
“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因而,构建一体化培育培养模式,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纵向贯通的标准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数字化共享教学资源平台、育人体系等多维度着力来解决衔接之困,融通之难,是中职与高职之间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内涵要求。
二、目前我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现状与问题(一)现状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教育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466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46所,职业高中3617所,技工学校2490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218所。
职教纵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О二一年第二十卷第三期(总第一百一十三期)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新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王 磊1,汪恭礼2(1.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 学生处,安徽 宣城 242000;2.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 工会,安徽 宣城 242000)摘 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紧迫。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分析与研判,中职教育是解决高质量发展面临技术技能型“人才荒”与高素质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
针对中职教育存在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以及无法精准地匹配市场需求等问题,建议建立中职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衔接制度,精准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专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素质劳动力培训的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人力资源提供有效供给。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展路径;新时代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1X (2021)03-0005-09DOI:10.19899/ki.42-1669/Z.2021.03.001收稿日期:2020-11-30基金项目:2020年度宣城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项目编号:XCJK20012)。
作者简介:王磊(1976- ),男,安徽宣城人,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学生处副主任,研究方向:中职教育;汪恭礼(1972- ),男,安徽宣城人,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工会主席,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农村发展理论。
一、研究背景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求转换增长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逐步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是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推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江苏、促进就业、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江苏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率先试点推行的中职与普通本科“3+4”中本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程中的重要试点项目,旨在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联合招生、分段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做好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只有重视并解决好中高职的衔接问题,才能使中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发挥一体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
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形成一套新型完整的职教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培养“生产、管理、面向一线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为中职和高校教育的合作开创出一种新型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系统解决“学术中心”向“职业中心”、“课堂中心”向“工程中心”、“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知识掌握”向“知识运用”的转型问题。
因此,本研究从中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入手,对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定位及素养、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进行详细分析,以形成一套严谨、科学而又易于操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创一条中高校教育相结合的直通线路,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利于衔接教学又符合行业需求的教材为了解决中职、高校与企业三者之间独立分离的专业知识的断裂和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等问题,本研究在教材开发上作出尝试,使教材既能满足前段“建筑工程施工”的教学需求,又能顺利对接后段“土木工程”的基础课程;同时,对建筑行业与企业进行充分调研,根据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以项目为载体,开发模块化教材,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推进职业教育符合社会需求的服务能力。
新《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199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我们学校,在灵宝中专这片沃土工作了26年。
深切感受到我们学校的蓬勃发展,灵宝中专建校至今培养出了数千名各行各业具备了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对灵宝的经济建设、治安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22年5月1日新版《职业教育法》开始实施,学校组织了从领导到教师各个层面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职业教育政策和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让每一个人在不同的赛道上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多措并举,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既可以就业,也可以升学,从而根据孩子自身意愿实现梦想。
我认为,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作为从教26年的职教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加血,丰富教学形式、扩大学习内容,让职业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总而言之,我坚信,《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后,将会实质性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全方面振兴。
新版职业教育法学习体会新修订《职业教育法》于5月1日正式实施。
这是教育改上的重大成果,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通过对新《职业教育法》的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1、普高和职高同等重视、同等保障: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明确了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2、积极推进职高与普高协同发展: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原法中的“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改为“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6当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开展,全球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产业发展模式,各行各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紧迫任务。
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四五”发展和2035远景目标的启动之年,还是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关键阶段。
为确保圆满收官,与“十四五”规划做好衔接,课题组全面梳理《教育规划纲要》中涉及职业教育的各项工作,总结十年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并面向“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主要成就十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一)培养数以亿计毕业生,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贡献作者简介孙诚(1961- ),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终身教育(北京,100088);聂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通讯作者宗诚(1982- ),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博士后,南京大学教育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北京,100088)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GYB2020009 ),主持人:孙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对策建议——《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孙诚 宗诚 聂伟摘 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