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思维特训(一)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319.79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折叠问题专项培优,20道经典常见考
试题
还记得,前面有段时间,我在视频里讲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的时候,因为反复讲了很多类似的题型。
然后有个铁粉,在评论区留言,方老师啊,你是准备把这个图形,东南西北几个方向,反复折叠,折腾几十轮吧?
我哈哈大笑。
我是特别喜欢评论区里的调侃。
然后加了好友。
折叠问题也是中考数学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之一。
但是,只要熟练掌握方法,懂得解题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那么这一类题,还是非常简单的。
通常折叠问题,也是与动点问题结合起来。
这类问题的题设通常是将某个图形按一定的条件折叠,通过分析折叠前后图形的变换,借助轴对称性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等知识进行解答。
今天,方老师专门归纳了这个小专题,《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折叠问题,20道常考题型》,后面有参考答案,大家可以打印下来。
勾股定理的应用——折叠问题(专题)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12,AD=5,折叠纸片使AD边与线段BD重合,折痕为DG,则AG的长为( )A. B.6C. D.答案:D解题思路:由题意得,BD=13;由折叠知D=AD=5,G=AG,∠DA′G=∠A=90°.∴B=8.设AG=x,则,BG=12-x.在Rt△BG中,∠BA′G=90°,由勾股定理得,,即,解得,.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2.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则EF=( )A.4cmB.3cmC.5cmD.6cm答案:C解题思路:如图,AF=AD=BC=10,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BF=6,所以FC=4,设EF=DE=x,则CE=8-x,在Rt△ECF中,∠C=90°,由勾股定理得,,解得,x=5.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3.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E的长为____,△ABE的周长为____.( )A.,7B.,7C.,D.,答案:A解题思路:解:由题意知,在Rt△ABC中,∠B=90°,AB=3,AC=5由勾股定理得,BC=4由折叠知,AE=EC设AE=EC=x,则BE=4-x在Rt△ABE中,∠B=90°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则AE=,BE=∴△ABE的周长为3+x+(4-x) =3+4=7综上,AE的长为,△ABE的周长为7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4.如图,将一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两个顶点A,C重合,折痕为EF.若AB=4,BC=8,则△ABF的面积为( )A.6B.12C.10D.20答案:A解题思路:解:由题意知,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两个顶点A,C重合,折痕为EF,∴AF=CF,∵在长方形ABCD中,AB=4,BC=8∴设BF=x,则AF=FC=8-x,在Rt△ABF中,∠B=90°,AB=4,BF=x,AF=8-x,由勾股定理得,AB2+BF2=AF2,42+x2=(8-x)2,解得,x=3,即BF=3,∴△ABF的面积为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5.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D=3,折叠纸片使AB边与线段AC重合,折痕为AE,记与点B重合的点为F,则△CEF的面积与纸片ABCD的面积的比为(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CD=AF=3,AD=BC=4,在Rt△ABC中,∠B=90°由勾股定理得,∴∴AC=5由折叠知,EF=BE,∠AFE=∠B=90°,设BE=x,则EF=BE=x在Rt△EFC中,∠CFE=90°,CF=AC-AF=2,EC=4-x,根据勾股定理得,∴解得,x=1.5∴∵∴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6.如图,将边长为16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 处,折痕为MN,则CN=_____cm,AM=_____cm.( )A.6,2B.8,3C.10,2D.12,3答案:A解题思路:∵点E是BC边的中点,∴EC BC=8,设CN=x,则EN=DN=16-x,在Rt△ECN中,∠C=90°,由勾股定理得,EC2+CN2=EN2解得,x=6如图,连接DM,EM,则DM=EM,设AM=y,则BM=16-y,在Rt△ADM中,∠A=90°,由勾股定理得,在Rt△BEM中,∠B=90°,由勾股定理得,,∵DM=ME,∴解得,y=2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7.如图,将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边CD上的点E处,折痕为MN.若CE的长为8cm,则AM=_____cm,BN=_____cm.( )A.,1B.,C.,D.,1答案:C解题思路:如图,设AM=x,在Rt△MED中,∠D=90°,由勾股定理,得解得,x=,即AM=,MD=,连接AN,NE,则AN=NE,设BN=y,则CN=12-y,在Rt△ABN中,∠B=90°,由勾股定理,在Rt△CEN中,∠C=90°,由勾股定理,,∵AN=NE,∴解得,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8.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AC折叠,AD落在处,交BC于点E,已知AB=2cm,BC=4cm,则EC的长为( )A.2cmB.cmC.5cmD.cm答案:D解题思路:如图,由折叠知,∠DAC=∠EAC,∵AD∥BC,∴∠DAC=∠ECA,∴∠EAC=∠ECA,∴AE=EC设EC=x,则AE=EC=x∵BC=4,∴BE=4-x在Rt△ABE中,∠B=90°,AB=2,BE=4-x,AE=x,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即EC的长为cm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9.把长方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若BC=5cm,CD=3cm,则DE=( )cm.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如图,由折叠知,∠BFE=∠DFE,BF=DF,∵AD∥BC,∴∠BFE=∠DEF,∴∠DFE=∠DEF,∴DE=DF设DF=x,则BF=DF=x∵BC=5,∴CF=5-x在Rt△CDF中,∠C=90°,CD=3,CF=5-x,DF=x,由勾股定理得,解得,∴DE=DF=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10.如图,长方形ABCD中,AB=4,BC=3,点E是CD边上一点,连接BE,把∠C沿BE折叠,使点C落在点F处.当△DEF为直角三角形时,DE的长为( )A.1B.1或C. D.3或答案:B解题思路:∵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B=CD=4,AD=BC=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FED=90°时,如图所示,则∠CEF=90°,由折叠的性质得:CE=FE=BC=3,∴DE=CD-CE=1;②当∠DFE=90°时,如图所示,在Rt△ABD中,∠A=90°,AB=4,AD=3,∴BD=5,由折叠的性质得:∠BFE=∠C=90°,BF=BC=3,EF=EC,∴∠DFE=∠BFE=90°,即点B,F,D三点共线,点F在BD上,∴DF=BD-BF=5-3=2,设DE=x,则EF=CE=4-x在Rt△DEF中,∠EFD=90°,DE=x,EF=4-x,DF=2,由勾股定理得,解得,综上所述,DE的长为1或;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第11页共11页。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
众所周知,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条重要定理,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而关于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则考察了一个有趣而实用的几何学思考。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是指,如果我们将一个正方形纸张的一角折叠到对边上,
能否构造出一条长度为整数的直角边,并利用这条直角边实现勾股定理。
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将正方形纸张的一角折叠到对边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
勾股定理,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两个整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整数的平方即可。
以3、4和5为例,我们可以将正方形纸张的一个角折叠到对边上,构造出一
个边长为3、4和5的直角三角形。
这是因为3的平方加上4的平方等于5的平方。
同样,使用其他整数组合,我们也可以得到满足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不仅仅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应
用价值。
例如,当我们需要制作直角三角形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折叠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就能得到所需的尺寸。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任意给定
的正方形纸张,我们并不能保证总能构造出满足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在实践中还是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的来说,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是一个有趣而实用的数学探索。
通过将一个正
方形纸张的一角折叠到对边上,我们可以得到满足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
这个问题不仅启发我们对数学的思考,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应用。
八年级折叠问题解题技巧一、折叠问题的基本性质1. 对应边相等在折叠过程中,折叠前后重合的边长度相等。
例如,将一个三角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那么折叠后重合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例如,在矩形ABCD中,将矩形沿着对角线AC折叠,那么AB = AF(假设F是B折叠后的对应点)。
2. 对应角相等折叠前后重合的角是相等的。
比如将一个四边形进行折叠,原来的角和折叠后对应的角大小相同。
如在上述矩形折叠的例子中,∠B = ∠F,∠BAC = ∠FAC。
3. 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如果沿着直线l折叠,A点折叠后得到A'点,那么直线l垂直平分AA'。
这一性质在解决折叠问题中常常用于构建直角三角形等。
二、解题技巧与题目解析1.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折叠后的线段长度题目:如图,在矩形ABCD中,AB = 3,BC = 5,将矩形ABCD沿BE折叠,使点A落在边CD上的点F处。
求CF的长。
解析:因为矩形ABCD沿BE折叠,所以AB = BF = 3,AE = EF。
在Rt△BCF中,BC = 5,BF = 3,根据勾股定理公式。
即公式。
2. 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折叠问题题目:在Rt△ABC中,∠C = 90°,AC = 6,BC = 8,将△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
求DE的长。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公式。
因为△ABC沿AD折叠,所以△ACD≌△AED,所以AC = AE = 6,CD = DE,那么BE = AB AE=10 6 = 4。
设DE = CD=x,则BD = 8 x。
因为∠DEB = ∠C = 90°,∠B是公共角,所以△BDE∽△BA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公式,即公式,解得公式,所以DE的长为3。
3. 利用折叠性质建立方程求解角度题目: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D落在点D'处,若∠EFC = 125°,求∠D'EF的度数。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而深远的。
勾股定理,这一几何学中的基本定理,在解决与折叠有关的几何问题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勾股定理,简单来说,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神秘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实则蕴含了无尽的智慧和奥秘。
在解决折叠问题时,这个定理成为了一把利器。
当我们面对一个折叠问题时,首先需要识别出隐藏在折叠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
一旦找到,我们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建立数学方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经过折叠后变为一个正方形或矩形,我们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推导出原来三角形的角度、边长等属性。
然而,解决折叠问题并不总是那么简单。
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其他的几何定理和性质,如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线性质等,来帮助我们找到隐藏在折叠图形中的几何关系。
这些定理和性质与勾股定理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几何体系,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复杂的折叠问题。
总的来说,勾股定理在解决折叠问题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我们找到隐藏在折叠图形中的几何关系,还为我们提供了建立数学方程的工具,使我们能更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因此,对于任何对几何学感兴趣的人来说,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专训1 利用勾股定理巧解折叠问题名师点金:折叠图形的主要特征是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绕着折线翻折能够完全重合,解答折叠问题的关键是巧用轴对称及全等的性质探索折叠中的变化规律.利用勾股定理解答折叠问题的一般步骤:(1)运用折叠图形的性质找出相等的线段或角;(2)在图形中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设图形中某一线段的长为x,将此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用数或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3)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4)进行相关计算解决问题.巧用全等法求折叠中线段的长1.在△ABC中,∠C=90°,AC=6,BC=8,D,E分别是斜边AB和直角边CB上的点,把△ABC沿着直线DE折叠,顶点B的对应点是B′.(1)如图①,如果点B′和顶点A重合,求CE的长;(2)如图②,如果点B′落在AC的中点上,求CE的长.(第1题)巧用对称法求折叠中图形的面积2.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若AE=3,AB=4,求四边形ABFE的面积.(第2题)巧用方程思想求折叠中线段的长3.【中考·广东】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 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连接AG,且AG平分∠BAF.(1)求证:△ABG≌△AFG;(2)求BG的长.(第3题)巧用折叠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4.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交AD 于点E ,交BC 于点F ,连接CE.(1)求证:AE =AF =CE =CF ;(2)设AE =a ,ED =b ,DC =c ,请写出a ,b ,c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导学号:42282076】(第4题)答案1.解:(1)设CE =x ,则BE =8-x ,由折叠知△EBD ≌△EAD ,∴AE =BE =8-x ,由勾股定理得:x 2+62=(8-x)2.解得x =74.即CE 的长为74. (2)∵点B ′落在AC 的中点上,∴CB ′=12AC =3. 设CE =y ,类比(1)中的解法,可列出方程:y 2+32=(8-y)2解得y =5516. 即CE 的长为5516. 2.(1)证明:∵在长方形ABCD 中,AD ∥BC ,∴∠B ′EF =∠EFB ,又∵∠B ′FE =∠EFB ,∴∠B ′FE =∠B ′EF ,∴B ′E =B ′F ,又∵BF 与B ′F 关于直线EF 成轴对称,∴BF =B ′F ,∴B ′E =BF.(2)解:在直角三角形A ′B ′E 中,A ′B ′=AB =4,A ′E =AE =3,∴B ′E 2=A ′B ′2+A ′E 2=42+32=25,∴B ′E =5.∴BF =B ′E =5.∴S 四边形ABFE =12×(3+5)×4=16. 3.(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D =AB =BC =CD ,∠D =∠B =∠C =90°. 因为将△ADE 沿AE 对折至△AFE ,所以AD =AF ,DE =FE ,∠D=∠AFE=90°.所以AB=AF,∠B=∠AFG=90°.又因为AG平分∠BAF,所以∠BAG=∠FAG.所以△ABG≌△AFG(ASA).(2)解:因为△ABG≌△AFG,所以BG=FG.设BG=FG=x,则GC=6-x.因为E为CD的中点,所以CE=EF=DE=3.所以EG=3+x.所以在Rt△CEG中,32+(6-x)2=(3+x)2,解得x=2.所以BG=2.4.(1)证明:由题意知,AF=CF,AE=CE,∠AFE=∠CFE.又因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所以AD∥BC.所以∠AEF=∠CFE.所以∠AFE=∠AEF.所以AE=AF.所以AE=AF=CE=CF.(2)解:由题意知,AE=CE=a,ED=b,DC=c.由∠D=90°知ED2+DC2=CE2,即b2+c2=a2.。
数学思维教室勾股定理能力提升专题一.勾股定理与方程问题(一)作高“连环勾股”1、如图,在△ABC中,BC=14,AC=13,AB=15,求S△ABC.AB2、如图,在△ABC中,BC=4,AC=13,AB=15,求S△ABC.B(二)共边“连环勾股”3.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求CD的长.4.如图,△ABC中,∠ACB=90°,CD⊥AB于D,BD=2,AD=8,求S△ABC.A B5.如图,长方形ABCD中,AB=10,BC=5,在CD上是否存在点P,使∠APB=90°?试说明理由.二.勾股定理与分类讨论(一)直角不明时可分类讨论1.Rt△ABC中,∠BAC=90°,AB=AC=2,以AC为一边,在△ABC外部作等腰直角△ACD,求BD的长.(二)动点位置不明时可分类讨论2.在Rt△ABC中,∠A=90°,有一个锐角为60°,BC=6,若点P在直线AC上(不与A、C 重合),且∠ABP=30°,则CP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腰不明时可分类讨论3.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20m、15m,现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20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四)三角形形状不明时可分类讨论4.已知△ABC中,AB=6,AC=5,BC边上的高AD=4,求BC的长.3,BC=5,△ABC的高AD和BE交于点F,若BF=AC,求CD的长.5.在△ABC中,AB=2三. 勾股定理与面积问题 (一)巧用乘法公式1.已知,△ABC 中,∠ACB=90°,若△ABC 的周长和面积都为30,求斜边AB 的长.(二) 巧用ab=ch2.如图,△ABC 中,∠ACB=90°,CD ⊥AB 于D ,AC=5,BC=12,求CD 的长.B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求AB 、BC 、AC 的长;(2)求S △ABC . (3)求△ABC 中BC 边上的h.B(三) 巧妙分割图形4.如图,△ABC 中,∠ACB=90°,AC=6,BC=8,AO 、CO 为△ABC 的角平分线,求AO 、CO 的长.ACB5.如图1,Rt △ABC 的三边分别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已知以AC 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 1,以BC 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 2,以AB 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 (1)求证:S=S 1+S 2;(2)若将图中半圆改为分别以三边为斜边的等腰三角形,如图2,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图2图1BF四.勾股定理与图形变换(一)勾股定理与图形的折叠1、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B=12,BC=5,点E在AB上,将△DA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D上的点A’处,求AE的长.A E2、如图,从点A(0,2)发出的一束光经x轴上的点C反射,过点B(4,3),则这束光从点A到点B所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_________.(二)勾股定理与图形的旋转3、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位置,若AE=1,BE=2,CE=3,求∠BE’C的度数.A4、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CB=90°,点D、E在AB上,且∠DCE=45°,BE=2,AD=3. (1)将△B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求DE的长;(2)将△BCE沿直线CE翻折至△CEF,画出△CEF,并求DE的长.ACBC B五.借助勾股定理求最值 (一)化曲为直求最值1、 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底面半径等于3,在圆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3) 化折为直求最值2、 如图,一只蚂蚁在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 处,食物在这个长方体上和蚂蚁相对的顶点B 处,蚂蚁急于吃到食物,所以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向上爬,请你计算它从A 处爬到B 处的最短路线长为多少?8cm3cm(4) 利用对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3、 如图,△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2,点Q 为BC 的中点,P 为边AC 上一动点,求△PBQ 周长的最小值.(5) 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4、 如图,点E 为边长为4的等边△ABC 的BC 边上一动点(点E 不与B 、C 重合),以AE 为边作等边△AEF ,求△AEF 面积的最小值.B(6) 利用三边关系求最值5、 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6,BC=8,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P 、Q 分别是AD 和AC 上的动点,求PC+PQ 的最小值.A六.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垂直(一)共边用“勾逆”1、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AB=10,BD=6,AD=8,AC=17,求S△ABC.B5,BC=8,CD=6,AD=5,求S四ABCD.2、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3B(二)全等转换用“勾逆”3.如图,△ABC中,AB=5,AC=13,BC边上的中线AD=6,求BC的长及S△ABC.C B4.如图,点P为等边△ABC内一点,且PC=3,PB=4,PA=5,(1)画出将△BPC绕B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的图形;(2)求∠BPC的度数.B5.如图,点P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ACB=90°,PB=1,PC=2,PA=3,仿照上题,求∠BPC的度数.A B。
重难点:勾股定理之“图形折叠”模型【知识梳理】图形折叠一定要注意折叠前后的边角对应关系,计算时联想到利用勾股定理对新形成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给我们隐含的并且可利用的条件.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应认真审题,设出正确的未知数.【考点剖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则DE的长为()A.3B.4C.5D.6【分析】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ABE≌△C′ED,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解答】解:设DE=x,则AE=8﹣x,AB=4,在直角三角形ABE中,x2=(8﹣x)2+16,解之得,x=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2.矩形纸片ABCD的边长AB=4,AD=2.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如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A.8B.C.4D.【分析】着色部分的面积等于原来矩形的面积减去△ECF的面积,应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得FC的长,进而求得相关线段,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在Rt△GFC中,有FC2﹣CG2=FG2,∴FC2﹣22=(4﹣FC)2,解得,FC=2.5,∴阴影部分面积为:AB•AD﹣FC•AD=,故选:B.【点评】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本题中没有着色的部分为△ECF,利用了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求解.3.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则折痕DE的长是()A.B.C.D.【分析】先通过勾股数得到AB=1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D=DB=5,AE=BE,∠ADE=90°,设AE=x,则BE=x,CE=8﹣x,在Rt△C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然后在Rt△BD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计算得到DE的长.【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AB=10,又∵折叠,∴AD=DB=5,AE=BE,∠ADE=90°,设AE=x,则BE=x,CE=8﹣x,在Rt△CBE中,BE2=BC2+CE2,即x2=62+(8﹣x)2,解得x=,在Rt△BDE中,DE==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4.如图所示,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B=32cm,把长方形纸片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 于点F,AF=25cm,则AD的长为()A.16cm B.20cm C.24cm D.28cm【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证明∠EAC=∠DCA,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FC=AF,则DF即可求得,然后在直角△AD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长方形ABCD中,AB∥CD,∴∠BAC=∠DCA,又∵∠BAC=∠EAC,∴∠EAC=∠DCA,∴FC=AF=25cm,又∵长方形ABCD中,DC=AB=32cm,∴DF=DC﹣FC=32﹣25=7cm,在直角△ADF中,AD===2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在折叠的过程中注意到相等的角以及相等的线段是关键.5.如图,矩形ABCD沿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BC交AD于点E,AD=8,AB=4,则BE的长为()A.3B.4C.5D.2【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C′BD=∠DBC=∠BDA,可得DE=BE,设BE=DE=x,则AE=8﹣x.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BC=∠BDA,由折叠的性质得:∠C′BD=∠DBC,∴∠C′BD=∠BDA,∴DE=BE,设BE=DE=x,则AE=8﹣x.在△ABE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5,∴BE=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和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的值是()A.B.C.D.【分析】先设CE=x,再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E=BE=8﹣x,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进而可得出的值.【解答】解:设CE=x,则AE=8﹣x,∵△BDE是△ADE翻折而成,∴AE=BE=8﹣x,在Rt△BCE中,BE2=BC2+CE2,即(8﹣x)2=62+x2,解得x=,∴==.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7.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如图).如果DM:MC=3:2,则DE:DM:EM=()A.7:24:25B.3:4:5C.5:12:13D.8:15:17【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EM=EA,再根据勾股定理得ME的长,从而求比值.【解答】解:由折叠知,EM=EA,设CD=AD=5a,∴DE=5a﹣EM,DM=3a,MC=2a,在Rt△EDM中,EM2=DE2+DM2,即ME2=(5a﹣ME)2+(3a)2,解得ME=a∴ED=a∴DE:DM:EM=a:3a:a=8:15:17.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通过设适当的参数,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解.8.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1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若AF=13,则AD的长为()A.5cm B.6cm C.10cm D.12cm=FC,在直角三角形ADF中,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ADF≌△CEF,设DA=x,又AF=13,DF=18﹣13=5,在直角三角形ADF中,x2+52=132,解之得,x=12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9.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折痕EF的长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和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四边形AFEB与四边形CEFD全等,有EC=AF=AE,由勾股定理得,AB2+BE2=AE2即42+(8﹣AE)2=AE2,解得,AE=AF=5,BE=3,作EG⊥AF于点G,则四边形AGEB是矩形,有AG=3,GF=2,GE=AB=4,由勾股定理得EF=.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二.填空题(共1小题)10.已知,矩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12cm2.【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BE=DE,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解答】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9cm=AE+DE=AE+BE.∴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E2=BE2.解得AE=4.∴△ABE的面积为3×4÷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三.解答题(共1小题)11.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BC=10厘米,AB=8厘米,求BF与FC的长.【分析】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D=AF,设BF=x,则FC=10﹣x,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BF,再由BC=12厘米可得出FC的长度.【解答】解:∵△AEF是△AED沿直线AE折叠而成,AB=8cm,BC=10cm,∴AD=AF=10cm,设BF=x,则FC=10﹣x,在Rt△ABF中,AF2=AB2+BF2,即102=82+x2,解得x=6,即BF=6厘米.∴FC=BC﹣BF=10﹣6=4cm.综上可得BF的长为6厘米、FC的长为4厘米.BF,AF的长度,在△ABF中利用勾股定理,难度一般.【过关检测】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2秋•大东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 于E,AD=8,AB=4,则DE的长为()A.3B.4C.5D.6【分析】先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D=C′D,∠C=∠C′=90°,再设DE=x,则AE=8﹣x,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ABE≌Rt△C′DE,可得出BE=DE=x,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DE的长.【解答】解:∵Rt△DC′B由Rt△DBC翻折而成,∴CD=C′D=AB=8,∠C=∠C′=90°,设DE=x,则AE=8﹣x,∵∠A=∠C′=90°,∠AEB=∠DEC′,∴∠ABE=∠C′DE,在Rt△ABE与Rt△C′DE中,,∴Rt△ABE≌Rt△C′DE(ASA),∴BE=DE=x,在Rt△ABE中,AB2+AE2=BE2,∴42+(8﹣x)2=x2,解得:x=5,∴DE的长为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21秋•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将矩形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5厘米,EF=12厘米,则边HF的长是()A.12厘米B.13厘米C.14厘米D.15厘米【分析】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HEF=90°,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AEH折叠得到△MEH,△BEF折叠得到△MEF,∴∠AEH=∠MEH,∠BEF=∠MEF,∴∠HEF=∠MEH+∠MEF=(∠AEM+∠BEM)=90°,∴△HEF为直角三角形,在Rt△HEF中,EH2+EF2=HF2,∵EH=5厘米,EF=12厘米,∴HF==13厘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折叠性质得到∠HEF=90°.3.(2022春•杭锦后旗期中)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A.cm B.cm C.cm D.无法确定【分析】设CD=xcm,则BD=BC﹣CD=(8﹣x)cm,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D=BD=8﹣x,然后在△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8﹣x)2=62+x2,再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CD=xcm,则BD=BC﹣CD=(8﹣x)cm,∵△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AD=BD=8﹣x,在△ACD中,∠C=90°,∴AD2=AC2+CD2,∴(8﹣x)2=62+x2,解得x=,即CD的长为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4.(2021春•永嘉县校级期末)如图,将边长为8cm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 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A.6cm B.5cm C.4cm D.3cm【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只要求出DN就可以求出NE,在直角△CEN中,若设CN=x,则DN=NE=8﹣x,CE=4cm,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N的长.【解答】解:由题意设CN=x cm,则EN=(8﹣x)cm,又∵CE=DC=4cm,∴在Rt△ECN中,EN2=EC2+CN2,即(8﹣x)2=42+x2,解得:x=3,即CN=3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的问题,折叠问题其实质是轴对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2021秋•裕华区校级期末)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 DE,则AD的长为()A.cm B.10cm C.cm D.5cm【分析】首先设AD=xcm,由折叠的性质得:BD=AD=xcm,又由BC=8cm,可得CD=8﹣x(cm),然后在Rt△AC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设AD=xcm,由折叠的性质得:BD=AD=xcm,∵在Rt△ABC中,AC=6cm,BC=8cm,∴CD=BC﹣BD=8﹣x(cm),在Rt△ACD中,AC2+CD2=AD2,即:62+(8﹣x)2=x2,解得:x=,∴AD=cm.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的知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6.(2021春•漳平市期中)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D.12cm2【分析】首先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ED=BE,再设出未知数,分别表示出线段AE,ED,BE的长度,然后在Rt △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AE的长度,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求得△ABE的面积了.【解答】解:∵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ED=BE,设AE=xcm,则ED=BE=(9﹣x)cm,在Rt△ABE中,AB2+AE2=BE2,∴32+x2=(9﹣x)2,解得:x=4,∴△ABE的面积为:3×4×=6(cm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后哪些线段是重合的,相等的,如果想象不出哪些线段相等,可以动手折叠一下即可.7.(2020•饶平县校级模拟)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中点E处,点C落在点Q处,折痕为FH,则线段AF的长是()A.3cm B.4cm C.5cm D.6cm【分析】根据△AEF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由折叠可得DF=EF,设AF=x,则EF=8﹣x,∵AF2+AE2=EF2,∴x2+42=(8﹣x)2,解得x=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折叠问题;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2021春•环翠区校级期中)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的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DE长为()A.4.8cm B.5cm C.5.8cm D.6cm【分析】在折叠的过程中,BE=DE,从而设BE=DE=x,即可表示AE,在直角三角形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DE=xcm,则BE=DE=x,AE=AB﹣BE=10﹣x,在Rt△ADE中,DE2=AE2+AD2,即x2=(10﹣x)2+16.解得:x=5.8.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另外要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9.(2021秋•开福区校级期末)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A.4B.3C.4.5D.5【分析】先求出BC′,再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C﹣BF=9﹣BF,在Rt△C′BF中,运用勾股定理BF2+BC′2=C′F2求解.【解答】解:∵点C′是AB边的中点,AB=6,∴BC′=3,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F=9﹣BF,在Rt△C′BF中,BF2+BC′2=C′F2,∴BF2+9=(9﹣BF)2,解得,BF=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考查了列方程求解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线段的关系.10.(2021春•宁明县期中)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若AF=cm,则AD的长为()A.4cm B.5cm C.6cm D.7cm【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证AF=FC.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求AD的长.【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知,AE=AB=CD,CE=BC=AD,∴△ADC≌△CEA,∠EAC=∠DCA∴AF=CF=cm,DF=CD﹣CF=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AD=6cm.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了:①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求解.11.(2021秋•东平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3,0),点B的坐标是(0,4),点M是OB上一点,将△ABM沿AM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则点M的坐标为()A.(,0)B.(0,)C.(,0)D.(0,)【分析】设沿直线AM将△ABM B正好落在x轴上的B'点,则有AB=AB',而AB的长度根据已知可以求出,所以B'点的坐标由此求出;又由于折叠得到B'M=BM,在直角△B'MO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M,也就求出M的坐标.【解答】解:∵将△ABM沿AM折叠,∴AB=AB',又A(﹣3,0),B(0,4),∴AB=5=AB',∴点B'的坐标为:(2,0),设M点坐标为(0,b),则B'M=BM=4﹣b,∵B'M2=B'O2+OM2,∴(4﹣b)2=22+b2,∴b=,∴M(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也考查了翻折变换,题中利用折叠知识与直线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求出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12.(2022秋•江北区期末)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ACB=90°,AB=5,AC=3.现将三角形折叠,使得边AC与AB重合,折痕为AE,则CE长为.【分析】解法一: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E=DE,AC=AD,∠C=∠EDA=90°,则BD=AB﹣AD,∠EDB=90°,设CE=DE=x,在Rt△BD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法二: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推出∠EDB=90°,以此可得△BDE∽△BCA,设CE=DE=x,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解法一: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4,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E=DE,AC=AD=3,∠C=∠EDA=90°,∴∠EDB=90°,BD=AB﹣AD=5﹣3=2,设CE=DE=x,则BE=4﹣x,Rt△BDE中,DE2+BD2=BE2,即x2+22=(4﹣x)2,解得:,∴CE=.故答案为:.解法二: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4,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E=DE,∠C=∠EDA=90°,∴∠EDB=∠C=90°,∵∠B为公共角,∴△BDE∽△BCA,∴,设CE=DE=x,则BE=4﹣x,∴,∴x=,∴C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13.(2022中,AB=5,BC=12,点E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把△BAE沿BE折叠,点A落在A'处,当△A'DE是直角三角形时,DE的长为.【分析】当△A'DE是直角三角形时,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EA′D=90°时,此时A′在BD上,由勾股定理可得BD=13,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E,AB=A′B=5,A′D=8,设AE=A′E=x,则DE=12﹣x,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解答;②当∠A′ED=90°时,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B=∠AEB,以此可推出△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5,再根据DE=AD﹣AE即可求解.【解答】解:①当∠EA′D=90°时,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90°,BC=AD=12,AB=5,∴B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E,AB=A′B=5,∴A′D=BD﹣A′B=8,设AE=A′E=x,则DE=12﹣x,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E2+A′D2=DE2,∴x2+82=(12﹣x)2,解得:,∴AE=,;②当∠A′ED=90°时,如图,∴∠AEA=9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B=∠AEB,∵∠AEB+∠AEB=90°,∴∠AEB=∠AEB=45°,∴△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5,∴DE=AD﹣AE=12﹣5=7;综上,DE=或7.故答案为:或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是解题关键.14.(2021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若AC=8,BD=5,则CE的长度是.【分析】连接B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AE,BD=AD=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设CE=x,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62+(8﹣x)2=x2,求出x,即可得到CE的长.【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BE,∵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BD=5,∴BE=AE,AD=BD=5,∴AB=5+5=1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6,设CE=x,则BE=AE=8﹣x,在Rt△CBE中,由勾股定理得:BC2+CE2=BE2,∴62+x2=(8﹣x)2,解得:x=,∴C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能熟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此题的关键.15.(2022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2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位于离容器上沿4cm的点A 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25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分析】将容器的侧面展开,建立点A关于CE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解答】解:将圆柱的侧面展开,EC为上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作点A关于CE的对称点A′,连接A′B交EC于点F,则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F+BF,即AF+BF=A′F+BF=A′B=25m,延长BC,过A′作A′D⊥BC于点D,∵AE=A′E=DC=4cm,∴BD=20cm,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D===15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30cm.故答案为:30cm.【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16.(2022秋•鼓楼区期中)如图,矩形ABCD中,AB=5,BC=3,将矩形沿BE折叠,使顶点A落在CD 上的点F处,其中E在AD上,连接AF,则AE=.【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C的长,设AE=EF=x,在Rt△DEF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D=∠C=90°,在Rt△BCF中,BF=AB=5,BC=AD=3,∴CF==4,∴DF=CD﹣CF=1,设AE=EF=x,在Rt△DEF中,∵EF2=DE2+DF2,∴x2=(3﹣x)2+12,∴x=,∴A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解决问题.17.(2022秋•下城区校级期中)在△ABC中,∠C=90°,AC=6,BC=8,将它的一个锐角翻折,使该锐角顶点落在其对边的中点D处,折痕交另一直角边于点E,交斜边于点F,则DE的长为.【分析】根据题意设DE=x求出CE的长,然后在Rt△ECD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D是BC的中点,∴CD=BC=4,由折叠的性质得:DE=AE,设DE=x,则CE=6﹣x,在Rt△ECD中,DE2=EC2+CD2,即x2=(6﹣x)2+16,解得x=,即DE=.②如图1所示:∵D是BC的中点,∴CD=AC=3,由折叠的性质得:DE=BE,设DE=x,则CE=8﹣x,在Rt△ECD中,DE2=EC2+CD2,即x2=(8﹣x)2+9,解得x=,即DE=;故答案为:或.【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4小题)18.(2022秋•西湖区校级期中)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将△ADE沿DE 所在直线对折,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且DA′⊥BC.(1)求∠AED的度数.(2)若AD=,求线段AB和CE的值.【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C=6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DA′E=60°,∠AED=∠A′ED,进而求得∠EA′C=3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A′=∠EA′C+∠C=2∠AED,以此即可求解;(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可A′B=x,则BD=2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得x=1,则AB=BC=2,由(1)可知∠EA′C=30°,最后根据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解答】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根据折叠可知,∠A=∠DA′E=60°,∠AED=∠A′ED,∵∠DA′⊥BC,∴∠DA′C=90°,∴∠EA′C=∠DA′C﹣∠DA′E=90°﹣60°=30°,∴∠AEA′=∠EA′C+∠C=2∠AED=30°+60°=90°,∴∠AED=90°÷2=45°;(2)根据折叠可知,AD=A′D,∵AD=,∴A′D=AD=,由(1)可知,∠B=60°,∠DA′B=90°,∴∠A′DB=30°,∴BD=2A′B,设A′B=x,则BD=2x,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D2=BD2,即,解得:x=1或﹣1(舍去),∴A′B=1,BD=2,∴AB=AD+BD=2,∵△ABC为等边三角形,∴BC=AB=2,∴A′C=BC﹣A′B=,由(1)知,∠EA′C=30°,∴∠A′EC=180°﹣∠EA′C﹣∠C=90°,在Rt△A′EC中,∠EA′C=30°,∴CE==.综上,线段AB=2,C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勾股定理,熟记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关键.19.(2022秋•和平区期末)在△ABC中,AB=25,,AP垂直直线BC于点P.(1)当BC=25时,求AP的长;(2)当AP=20时,①求BC的长;②将△ACP沿直线AC翻折后得到△ACQ,连接BQ,请直接写出△BCQ的周长为.【分析】(1)设PC=x,则BP=25﹣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①分两种情况: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P、BP,则BC=CP+BP;Ⅱ.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C、PB,则BC=PB﹣PC;②分两种情况: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P=CQ=10,PE=QE=,且PQ⊥AC,根据等面积法求出PE=,则PQ =2PE=,设CD=a,则DP=10+a,根据勾股定理可得QD2=CQ2﹣CD2=100﹣a2,QD2=PQ2﹣DP2=320﹣(10+a)2,以此列出方程,求解得CD=6,QD=8,则BD=CD+BC=3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Q,以此即可求解;Ⅱ.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P=CQ=10,PE=QE=,且PQ⊥AC,根据等面积法求出PE=,则PQ=2PE=,设BD=m,则CD=5+m,PD=15+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QD2=CQ2﹣CD2=100﹣(5+m)2,QD2=PQ2﹣PD2=320﹣(15+m)2,以此列出方程,求解得BD=1,QD=8,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Q,以此即可求解.【解答】解:(1)如图,设PC=x,则BP=25﹣x,∵AP⊥BC,∴∠APC=∠APB=90°,在Rt△ACP中,由勾股定理得AP2AC2﹣PC2=500﹣x2在Rt△ABP中,由勾股定理得AP2=AB2﹣BP2=625﹣(25﹣x)2,∴500﹣x2=625﹣(25﹣x)2,解得:x=10,∴AP==20;(2)①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如图,∵AP⊥BC,∴∠APC=∠APB=90°,在Rt△ACP中,AC=,由勾股定理得=10,在Rt△ABP中,AB=25,由勾股定理得BP==15,∴BC=CP+BP=25;Ⅱ.当△ABC为钝角三角形,如图,∵AP⊥BC,∴∠APB=90°,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PC==10,在Rt△APB中,由勾股定理得PB==15,∴BC=PB﹣PC=5;综上,BC的长为25或5;②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如图,由(2)①Ⅰ知,CP=10,PB=15,BC=2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P=CQ=10,PE=QE=,且PQ⊥AC,∵,即,∴PE=,∴PQ=2PE=,设CD=a,则DP=10+a,在Rt△QDC中,由勾股定理得QD2=CQ2﹣CD2=100﹣a2,在Rt△QDP中,由勾股定理得QD2=PQ2﹣DP2=320﹣(10+a)2,∴100﹣a2=320﹣(10+a)2,解得:a=6,∴CD=6,QD==8,∴BD=CD+BC=31,在Rt△QDB中,由勾股定理得=,∴△BCQ的周长为CQ+PC+PB+BQ=10+10+15+=35+;Ⅱ.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如图,由(2)①Ⅱ知,CP=10,PB=15=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P=CQ=10,PE=QE=,且PQ⊥AC,∵,即,∴PE=,∴PQ=2PE=,设BD=m,则CD=5+m,PD=15+m,在Rt△QD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QD2=CQ2﹣CD2=100﹣(5+m)2,在Rt△QDP中,由勾股定理得QD2=PQ2﹣PD2=320﹣(15+m)2,∴100﹣(5+m)2=320﹣(15+m)2,解得:m=1,在Rt△QDB中,由勾股定理得BQ=,∴△BCQ的周长为BC+BQ+CQ=5++10=15+.综上,△BCQ的周长为35+或15+.故答案为:35+或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等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20.(2022秋•武侯区校级期中)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AB=CD=10,BC=AD =6,P为射线BC上一点,将△ABP沿直线AP翻折至△AEP的位置,使点B落在点E处.(1)若P为BC上一点.①如图1,当点E落在边CD上时,求CE的长;②如图2,连接CE,若CE∥AP,则BP与B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BC的延长线上,当△PE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PB的长.【分析】(1)①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交CD于点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即可;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可证EP=CP,BP=PE,从而BP=PC;(2)由△PEC是直角三角形,当∠EPC=90°时,则四边形ABPE是正方形,得PB=AB=10;当∠ECP=90°时,设BP=x,则PC=x﹣6,在Rt△ECP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当∠PEC=90°时,点P在线段BC上,不符合题意,舍去.【解答】解:(1)①如图: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交CD于点E,∵AE=AB=10,AD=6,∠D=90°,∴CE=DC﹣DE=10﹣8=2;②BC=2BP,理由如下:∵将△ABP沿直线AP翻折至△AEP的位置,∴∠APB=∠APE,PE=BP,∵CE∥AP,∴∠CEP=∠APE,∠ECP=∠APB,∴∠PEC=∠ECP,∴EP=CP,∴BP=BC,∴BC=2BP;(2)∵△PEC是直角三角形,当∠EPC=90°时,∵∠EPC=∠AEP=∠B=90°,且=BP,∴四边形ABPE是正方形,∴PB=AB=10;当∠ECP=90°时,则∠ECP=∠B=90°,∴EC∥AB,∵DC∥AB,∴点E、D、C三点共线,由翻折知AE=AB=10,根据勾股定理得DE=8,∴EC=18,设BP=x,则PC=x﹣6,在Rt△ECP中,由勾股定理得:182+(x﹣6)2=x2,解得x=30,∴PB=30;当∠PEC=90°时,点P在线段BC上,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BP=10或30.【点评】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1.(2022秋•绥德县期中)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BC=10厘米,AB=8厘米.(1)求BF与FC的长.(2)求EC的长.【分析】(1)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D=AF=10,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BF,再由BC =12厘米可得出FC的长度;(2)将CE的长设为x,得出DE=10﹣x=EF,在Rt△CEF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ADE折叠后的图形是△AFE,∴AD=AF,∠D=∠AFE,DE=EF.∵AD=BC=10cm,∴AF=AD=10cm.又∵AB=8cm,在Rt△ABF AB2+BF2=AF2∴82+BF2=102,∴BF=6cm,∴FC=BC﹣BF=10﹣6=4cm.(2)设EC的长为xcm,则DE=(8﹣x)cm.在Rt△EF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FC2+EC2=EF2,∴42+x2=(8﹣x)2,即16+x2=64﹣16x+x2,化简,得16x=48,∴x=3,故EC的长为3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时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八年级勾股定理之折叠问题【知识点睛】1. 轴对称(折叠)性质(1)全等变换: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对称轴性质:折叠前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称轴上的点与对应点距离相等.2. 组合搭配:长方形中的折叠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平行→等腰 3. 折叠问题处理思路(1)找折痕(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2)表达、转移; (3)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精讲精练】1. 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点D 在BC边上,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点C 恰好落在斜边AB 上的点E 处,则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__.DEABCF CB EDA第1题图 第2题图 2. 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AB =4cm ,BC =5cm ,则EF 的长为________.3. (2019·大连)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EF ,若AB =4,BC =8.则D′F 的长为( ) A. B .4 C .3 D .2N M AC B4. 如图,在△ABC 中,AB =20,AC =12,BC =16,E 为BC 边上一点,把△ABC沿AE 折叠,使AB 落在直线AC 上,则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5.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处,点A 的对应点为A'.若B'C =3,则CN =______,AM =_______.A'B'A DBC MB FAE N M D第5题图 第6题图6. 如图,将长为4cm ,宽为2cm 的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压平后得到折痕MN ,则线段AM 的长为__________.7. 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BC =4,CD =3,将该长方形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F 处,BF 交AD 于点E ,则EF 的长为_______.ADEF (C )D′F E DCB A D (B )A 1EA第7题图 第8题图8. 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顶点D 重合,折痕是EF .若BF =4,CF =2,则∠DEF =________.9. 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D =9,AB =3,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折痕为EF ,则EF 的长为_________.FCBEDAC'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的坐标为(2,1),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则当△AOP 是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11. (2019·河北)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示了A ,B ,C 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单位:km ),笔直铁路经过A ,B 两地. (1)A ,B 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km ;(2)计划修一条从C 到铁路AB 的最短公路....l ,并在l 上建一个维修站D ,使D 到A ,C 的距离相等,则C ,D 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km .C(0,-17),1)【参考答案】1.3cm2.52cm3. C4.365.4,26.138cm7.7 88.60°9.10.(,,(40),,5 (0) 4,11.(1)20(2)13。
专题:勾股定理在折叠问题中应用.知识要点一. 1)折叠的规律是,折叠部分的图形,折叠前后,关于折痕成轴对称,两图形全等()利用线段关系和勾股定理,运用方程思想进行计算.(2.典例解析二(一)三角形的折叠落CADAC沿折叠,使点,AB=10,D为BC上一点,将Rt1.如图,⊿ABC中,∠C=90°,AC=6的长AB上,求CD在AC′C B DB重合,与点A沿为中,∠如图,2.Rt⊿ABCC=90°, DAB上一点,将⊿ABCDE折叠,使点的长,求①若AC=4,BC=8CE ADB C E②若,求折痕DE的长BC=32AC=24,DB C E(二)矩形的折叠BD上,1.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再折叠,使AD落在对角线AGAB = 2得折痕DG,若,BC = 1,求CD′A?BA G的求 ECAB=8cm,BC=10cm,边的点2.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点D落在BCF 处,已知DA长.EB FC在的边OAx轴上,变式: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0AC,轴上,点边0C在yB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翻折,B的.那么点轴于点交点的位置,且ADyED点落在D坐标为ABC=8cmAB=4cm如图,矩形纸片ABCD,,,现将、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3.的长;①求DF′D②求重叠部分△AEF的面积;FDAEF的长.③求折痕CBE(三)正方形的折叠MN落在F处,折痕为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的正方形1.将边长为8cmABCD折叠,使D的长;①求线段CN A D M′AN②求AM;C B E③求折痕MN的长CDABCDMN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变式: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9B???3?BC,且对应点为,则处,点的的长是___________.AAMBA。
与直角有关的折叠问题 (一)1•如图,将矩形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 EFGH,若EH=9厘米,EF=12厘米,则边AD 的长是()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BC=8,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 则折痕EF 的长为().门「 A. 6B. 5C.D.厂斗“ 门Ml3•如图1,四边形 ABCD 是一矩形纸片,AB=8cm ,AD=10cm ,E 是AD 上一点,且图1 图2 图3A. 12 厘米B. 15厘米 C. 20厘米 D. 21厘米向右折 GFC 的AE=8cm .操作:(1) 将厶AFB 以BF 为折痕 过去,得图3 .则厶 面积是()得折痕AF ,如图2 ;(A. ltm 2B. 2cm 2 C . Sen 2 D. 4cm 2 4.如图,已知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 ABC 纸片,点E 在AC 边上,点F 在AB 边上,沿着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5•如图,在矩形纸片 ABCD 中,AD=6cm ,点E 在BC 上,将纸 片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AC 上的点F 处,且ZAEF= /CEF ,则AB 的长是()A. 2 cm6.如图,CD 是Rt △ ABC 斜边AB 上的高,直角边’’ 乙",现将△ BCD 沿CD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B 的中点E 处,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IJA. 2B. 2 屯C.晶D.7.如图,在矩形ABCD 中将厶BCD 沿对角线BD 翻折,点C的点D 的位置,且ED 丄BC ,则CE 的长是()A.- 「B. 10-5^3 C . 5^3-5D. 20-10C. 4cm落在「处,AD 与BC 交于点E ,连接AC',则AC':BD 为()B. 1 -D. -CDAE = -AB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 F分别在边AB, BC上,且? ,将矩形沿直线EF 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有下列结论:①EF=2BE;②PF=2PE :③FQ=4EQ :④厶PBF是等边三角中正确的是()B.②③C.①③D.①④9•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上.若AB=16 BC=32 ,则BF的长为()A. 15B.人C. 16D. 1710.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将厶ABE沿AE折叠后得到△ AFE,点F在矩DG k AD形ABCD内部,延长AF交CD于点G.若,则一()12^ + 1气]A.-B. 一C.D. -B E C11. 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的直角ZC,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已知血=加,/B=30。
八年级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大家聚在一起,准备探讨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乐趣的主题——勾股定理。
想象一下,咱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四周的花儿争相斗艳,孩子们在旁边欢声笑语。
嘿,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古老而神奇的数学法则!先别急,听我慢慢说。
勾股定理,说白了就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能碰到它的影子。
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个三角形的形状就像个小房子,房子里面有你最爱的甜点,嘿嘿,谁不想一探究竟呢?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小故事。
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院子里玩飞盘,我们决定用勾股定理来测量飞盘落地的位置。
一个个围成一圈,开始比拼,飞盘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简直是完美得不像话。
然后,我们就开始琢磨怎么用这道理来计算飞盘落点的距离。
想想当时的样子,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数学探险家”的光辉,真是好玩极了!不知不觉,我们就把这道理运用到了实际,心里那个高兴呀,感觉自己简直成了小小科学家。
勾股定理的魅力不止于此,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你在搭帐篷的时候,得确保帐篷的每个角都是直角,才能撑得稳。
此时,你心里是不是默念着“勾股定理”呢?而当你用绳子把两根杆子绑在一起时,不妨一试,用三角形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搭出个完美的帐篷。
哦,对了,听说过“好马配好鞍”吧,做事情也得讲究技巧,勾股定理就是你在生活中的好搭档,绝对让你事半功倍。
再说说学校的课堂,老师们总是用各种方法来解释这个定理。
有的老师甚至用小动物来举例,像小猫、小狗,真是萌到不行。
想象一下,小狗在追小猫,跑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而那个小猫就是斜边,追得可真不容易。
每次上课,我都觉得这个定理比吃冰淇淋还要甜。
老师的幽默让这些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感觉数学真是个神奇的世界。
勾股定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上来就搞懂的。
有人可能一头雾水,心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别急,慢慢来。
专题01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两种考法全梳理目录【方法归纳】 (1)【考法一、三角形翻折问题】 (1)【考法二、四边形翻折问题】 (8)【课后练习】 (15)【方法归纳】1.折叠的基本性质:翻折前后对应的边与角相等;2.对于翻折都不确定的情况,注意分类讨论,避免漏掉解;3.方程思想:灵活设未知数,通过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出答案【考法一、三角形翻折问题】例.如图,Rt ABC △纸片中,90,6,8C AC BC ∠=︒==,点D 在边BC 上,以AD 为折痕ABD△折叠得到,AB D AB ''△与边BC 交于点E .若DEB '△为直角三角形,则BD 的长是()A .2B .3C .5D .2或5【答案】D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的长,由翻折的性质可知:10AB '=,DB DB '=,然后分90B DE '∠=︒和90B ED '∠=︒,两种情况画出图形求解即可.【详解】解:∵Rt ABC △纸片中,90,6,8C AC BC ∠=︒==,∴10AB =,∵以AD 为折痕ABD △折叠得到AB D 'V ,∴BD DB '=,10AB AB '==.如图1所示:当90B DE '∠=︒时,过点B 作B F AF '⊥,垂足为F .则四边形CDB F '是矩形,∴,CD FB CF B D ''==.设BD DB x '==,则6AF =+在Rt AFB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B A AF B F ''=+,即()6x +解得:12x =,20x =(舍去)∴2BD =.如图2所示:当90B ED '∠=︒∵10AB AB '==,6AC =,∴设BD DB y '==,则8CD =-在Rt BDE △中,22B D DE '=+解得:5y =.∴5BD =.综上所述,BD 的长为2或5.故选D .△ECD ,连接BE ,则线段BE 的长等于()A .5B .75C .145D .365【答案】C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中线、翻折得CD=DE=BD=5,CE=AC=6,作DH ⊥BE 于H ,EG ⊥CD 于G ,证明△DHE ≌△EGD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75EH DG ==,即可得到BE.【详解】∵∠BCA=90∘,AC=6,BC=8,∴22226810AB AC BC =+=+=,∵D 是AB 的中点,∴AD=BD=CD=5,由翻折得:DE=AD=5,∠EDC=∠ADC ,CE=AC=6,∴BD=DE ,作DH ⊥BE 于H ,EG ⊥CD 于G ,∴∠DHE=∠EGD=90︒,∠EDH=12∠BDE=12(180︒-2∠EDC )=90︒-∠EDC ,∴∠DEB=90︒-∠EDH=90︒-(90︒-∠EDC)=∠EDC ,∵DE=DE ,∴△DHE ≌△EGD ,∴DH=EG ,EH=DG ,设DG=x ,则CG=5-x ,∵2EG =2222DE DG CE CG -=-,∴222256(5)x x -=--,∴75x =,∴75EH DG ==,∴BE=2EH=14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将求BE 转换为求其一半的长度的想法是关键,由此作垂线,证明△DHE ≌△EGD ,由此求出BE 的长度.变式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AC ∠=︒,AB =P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连接AP ,将ABP 沿AP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B ',当APB ' 有一边与BC 垂直时,BP 的长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BAC ∠∴12212BC AB AQ BC ====,设BP x =,则B P x '=,1PQ =-∵将ABP 沿AP 翻折,∴2AB AB '==,45B '∠=︒,此时,112BP BC==;当B P BC'⊥时,如图,此时,点A,B,B'在同一直线上,综上,当APB'有一边与BC垂直时,故答案为:22-或1或2.变式3.如图,在ABC中,∠BC上任意一点,若将CDP△沿DP折叠得EDP△,若点E在ABC的中位线上,则CP的长度为.当E 在DM 上时,由折叠可知,CP PE =2ME DM DE =-=,在Rt PEM △中,PM 222PM ME PC ∴=+,当E 点落在DN 上时,由折叠可知,DE ∴四边形CDEP 是正方形3PC DE ∴==③如图,设BC 、∴点D 到MN 的距离为CM的三等分点B'处,求CE的长.【考法二、四边形翻折问题】例.在长方形ABCD 中,5AB =,12BC =,点E 是边AD 上的一个动点,把BAE 沿BE 折叠,点A 落在A '处,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DE 的长为()A .7B .263C .7或263D .以上答案均不对设AE x =,由翻折的性质得:ED AD AE ∴=-=A D BD A B ∴=-'='综上,DE 的长为故选:C .变式1.如图,已知矩形纸片P 点,将纸片沿直线BP 折叠,点A 落到A '处,设AP x =,当点A '恰好在矩形纸片的对称轴上时,则x 的值为.连接AA ',∴AA BA ''=,又AB BA '=,∴ABA '△是等边三角形,∴30BA M AA M ''∠=∠=︒,30ABP A BP '∴∠=∠=︒,在Rt A BF '△中,226425A F '=-=,在Rt A PE '△中,222A P PE A E ''=+ ,()222(4)625x x ∴=-+-,935x ∴=-③如图3中,当点A '在BC 的下方时,同法可得:()222(4)625x x =-++,935x ∴=+,故答案为:23或935+或935-.变式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AB 叠,点C 落在E 处,PE ,DE 分别交AB 于点O ,F ,且OP OF =,则AF 长为.,得到中,利用勾股定理进将ADE V 沿AE 折叠得到D AE ' ,连接D B ',若ABD '△为直角三角形,则AE =-△的位置,当点B落在CD边(1)若P为边BC上一点,如图①将ABP沿直线AP翻折至AEP上点E处时,求PB的长;△沿AQ翻折,点D恰好落在直线BQ上(2)如图②,点Q为射线DC上的一个动点,将ADQ的点D'处,求DQ的长.设DQ x =,则10QC =根据图形折叠的性质可知QD D Q x ='=,AD '=在Rt ABD ' 中根据图形折叠的性质可知DQA ∠∵AB CD ∥,∴DQA QAB ∠=∠.∴D QA QAB '∠=∠.∴10AB BQ ==.在Rt BCQ △中【课后练习】1.如图,Rt ABC △中,90ACB ∠=︒,6AC =,8BC =,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DF 的长为()AB C .85D .65沿直线AD 翻折得到ADE V ,线段AE 交直线CB 于点F .若DEF 为直角三角形,则BD 的长是.则四边形DCGE 为长方形,∴,EG CD CG DE BD ===,∴4EF AE AC =-=,设BD x =,则:8CD x =-,由勾股定理,得:(2248x =+-解得:5x =;∴5BD =,线DE 翻折ADE V ,点A 落在BC 边上,记为点F ,如果2CF =,则BE 的长为.2∵90C AC BC ∠=︒==,∴62AB =,62BF =-∴222FG GB BF ===∴62AG AB BG =-=-设AE x =,则EF x =,在Rt EGF 中,2EG FG +即()()224222x x -+=解得522x =,∴62BE AB AE =-=-D 为边AB 上一点,连接DE ,将ADE V 沿DE 折叠得到A DE ' ,若EA '的延长线恰好经过点B ,则AD =.∵1CE =,∴3AE AC CE =-=,在Rt ABE △中,90A ∠=︒,∴222BE AB AE =+,形的长BC 为8,宽AB 为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设DE GE x ==,则8AE = 在Rt AEG △中,2AG GE +2224(8)x x ∴+=-,解得3x =,3DE ∴=,5AE =;ABC 沿AC 翻折,使点B 落点D 处,连接DE ,求DE 的长.【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连接,由勾股定理求出 将ABC 沿AC 翻折,使点,,AB AD BC CD BF DF ===∴BF DF ∴=,90BFC ∠=︒,4AB = ,3BC =,22243AC AB BC ∴=+=+设CF x =,则5AF x =-,7.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D 是AB 上的一点,连接CD .将ACD 沿CD 折叠,使点A 落在A '处,且A C 'AB ⊥于点E ,若6CD =,5BD =.则线段CE 的长为.∴132DF FC DC===∴4BF=,∵1122BCDS BD EC DC BF =⨯=⨯∴642455 DC BFECBD⨯⨯===24△ACD沿AD翻折得到△AED,连接BE,则BE的长为.∵等腰△ABC,AB=AC=5,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B DF ' 的面积为.10.如图,在ABC 中,90ACB ∠=︒,3AC =,4BC =,P 为斜边AB 上的一动点(不包含A ,B 两端点),以CP 为对称轴将ACP △翻折得到A CP ' ,连结BA '.当A P AB '⊥时,BA '的长为.由折叠性质可知12∠=∠,PA 又1290A PA '∠=∠+∠=︒145∠=∠2=︒∴,又2390∠+∠=︒ ,【初步感知】(1)如图1,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90C ∠=︒,18AC =,将A ∠沿DE 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和AC 交于点E ,5EC =,求BC 的长;【深入探究】(2)如图2,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着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交AD 于E ,若4AB =,8BC =,求AE 的长(注: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拓展延伸】(3)如图3,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5AB =,8BC =,点E 为射线AD 上一个动点,把ABE 沿直线BE 折叠,当点A 的对应点F 刚好落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AE 的长(注: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142AN AD ∴==,BM 由折叠的性质得:BF =在Rt BFN △中,由勾股定理得:53FN MN FM ∴=-=-由折叠的性质得:BF BA =同①得:3FM =,FN ∴=设AE FE a ==,则EN a =-在Rt ENF △中,由勾股定理得:即AE 的长为10;综上所述,点【点评】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
思维特训(一)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方法点津·
折叠是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的对应线段及对应角相等,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将有关线段集中到直角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来求解.
典题精练·
类型一折叠直角三角形
1.如图1-TX-1所示,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4 cm,BC =3 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 的长为()
图1-TX-1
A.1 cm B.1.5 cmC.2 cm D.3 cm
2.如图1-TX-2所示,小明同学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Rt△ABC)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若已知AC=10 cm,BC=6 cm,你能求出CE的长吗?
图1-TX-2
类型二折叠长方形
3.如图1-TX-3所示,在长方形ABCD中,AB=8,BC=10,E是AB上一点,将长方形ABCD沿CE折叠后,点B落在AD边的点F处,则DF的长为________.
图1-TX-3
4.如图1-TX-4所示,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A落在△BCD 所在平面上的点F处,DF交BC于点E.
(1)求证:△DCE≌△BFE;
(2)若CD=3,BC=4,求BE的长.
图1-TX-4
类型三折叠正方形
5.如图1-TX-5所示,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 沿AE对折至△AFE,G是BC上一点,将△ABG沿AG折叠,点B恰好落在点F处.求BG 的长.
图1-TX-5
详解详析
1.[导学号:34972321]A [解析] 因为∠ACB =90°,所以AB 2=AC 2+BC 2.因为AC =4 cm ,BC =3 cm ,所以AB 2=42+32=25,所以AB =5 cm.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 =AB =5 cm.因为AC =4 cm ,所以CE =AE -AC =5-4=1(cm),即CE 的长为1 cm. ,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这是解决几何图形折叠问题的突
破口.
2.[导学号:34972322]解:连接BE ,设CE =x cm ,则AE =(10-x )cm.
因为将直角三角形纸片(Rt △ABC )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
所以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AE =BE =(10-x )cm.
在Rt △BCE 中,BE 2=CE 2+BC 2,
即(10-x )2=x 2+62,
解得x =165,即CE =165
cm. 3.[导学号:34972323]6
4.[导学号:34972324]
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
所以∠A =∠C =90°,AB =CD .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F =∠A =∠C =90°,FB =AB =CD .
在△DCE 和△BFE 中,
因为∠DEC =∠BEF ,∠C =∠F ,CD =FB ,
所以△DCE ≌△BFE .
(2)设BE =x ,则EC =4-x ,
因为△DCE ≌△BFE ,
所以EF =EC =4-x ,FB =CD =3.
在Rt △BEF 中,
由勾股定理,得BE 2=BF 2+EF 2,
即x 2=32+(4-x )2,解得x =
258, 即BE =258
. 5.[导学号:34972325]解:由折叠的性质知△ABG ≌△AFG ,△ADE ≌△AFE , 所以BG =FG ,DE =FE ,∠AFG =∠B =90°,∠AFE =∠D =90°, 所以∠AFG +∠AFE =180°,
所以G ,F ,E 三点共线.
设BG =FG =x ,则GC =6-x .
因为E 为CD 的中点,
所以CE =DE =FE =3,
所以EG =3+x .
在Rt △CEG 中,由勾股定理,得32+(6-x )2=(3+x )2,解得x =2,所以BG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