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苹果在中国制造,我们买反而更贵?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人,请不要看不起中国现代中国年轻人,要是在买进口的东西的时候,看到生产地址是中国,就会嗤之以鼻,哦,冒牌的。
如果我们在享受一件外国商品,像苹果机,总会说,哎,这么好用,中国可搞不出这种东西,只能抄袭。
时间久了,中国人把中国制造当笑话给欣然接受,但另一方面,我们却恨不得中国一下子就能搞个中国智造。
中国人,老是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足,甚至在报刊杂志,都有各自理由佐证,像什么外国的小孩从小就不受拘束天马行空的想法都会得到家长的赞扬,中国的小孩就会在被打,什么都得听从爸妈的,等等,说得头头是道,好像外国就是天堂,中国就是地狱一样。
可是作为国人,我们一定要这样的没自信吗?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在全世界都找不到这样一个传承相对完整的民族。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没自信?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才经历了67个年头,除去文革的错误领导那段时间,还不到60年的时间,我们已经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经济生产总值达到世界第二,我们已经从全面吃不饱,到现在部分实现小康生活,我们已经从自家的事情都搞不定,到现在能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
作为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还要看不起中国?好,又有人说,新闻上说了,GDP不准的,我们平均生产总值排名还不到前20名,国内还是有好多偏远山区的小孩吃不饱,国际上我们还是不被人重视。
不急,真的不急,新中国那么年轻,和400多年的占着优势发展的美国比,就像是一个孩子去和大人比智商。
我们中国人,就是渴望早日长大。
但是啊,我们有限的生命和中国漫长的崛起之路,我们快速增长的年龄和中国缓慢的站起来,冲突了。
我们就是怕有朝一日看不到这个时刻,我们就开始没自信,看不起,嫌弃。
一直以来,我们这一辈人都生长在新闻媒体的天穹下,我们不出家门就可知天下事。
我们可曾想过,我们的思想一直受到了媒体的影响,我们开眼看世界的渠道已经被媒体堵死了,我们又何来的独立思考呢?这都不过是媒体演出的一场《楚门的世界》罢了。
中国已经很努力了,在你们眼中的中国的创新力不足,其实是伪命题来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么多年的飞速发展,本身就是各种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等等推动的结果,而我们却视而不见。
中国制造的价格为什么内外倒挂对于当今社会热点有一个问题非常引起社会的关注,那就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以后,反而是比国内要便宜很多,形成了中国制造的内外倒挂,这样的倒挂让中国的老百姓深恶痛绝同时加剧了中国的通胀压力,也成为了外国对于中国制造搞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反倾销的理由,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倒挂呢?我们关注到不仅仅是中国同样的商品在国外远远比国内要昂贵,外国给中国的进口商品就更加如此,这个倒挂实际上是中国市场内商品的超高销售利润的问题,而中国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国际上反而是渠道和零售巨头垄断的市场,在市场经济模式和竞争下中国的销售利润率本来应当是更低才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对于这样的差价必然有其内在的成本原因,对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人是以税收高昂和进口关税来解释这个问题的,但是细心的人们经过计算发现就算是加上这些关税与税收的情况后价格差别依然巨大,同时外国也有关税,有些国家是高福利高税收国家税率一点也不低,况且中国的名义税率高昂但是在逃税的模式下实际税率水平要低很多。
因此又有人说这是中国高速费等物流成本和灰色成本高昂的缘故,虽然这些成本是巨大的,但是中国制造海外销售要飘洋过海,同时外国的人工成本远远高于中国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这样巨大的价格差异还是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
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恰恰与中国的资金紧缺和高利率尤其是高民间利率远远高于世界有关。
为了防止通胀和经济过热,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中国的民间利率在我们数次紧缩以后已经极大的增加,当前月息已经达到了10%的水平,这样的利率还要是朋友价格和驴打滚,即使是利率水平低的时候,中国的民间利率一般也不会低于月息2%或者年息20%的,这与当今世界利率基本为零的负利率是天壤之别,在企业做生意上,外国的低利率使得外国在华采购可以预付款,最起码是交货就可以得到现金,但是在中国销售产品就不同了,中国的超市等连锁机构给厂家的销售款结算的时间大多数都要超过半年,超过一年的也很多,企业间压款和拖延的情况极其普遍,在紧缩的时候企业间的债务坏账比例大幅度增加,这些都是企业的成本,这些成本都在紧缩下大幅度增加,最后这些成本只有计算到售价里面去,因此给中国国内销售的产品所制定的售价只能是更高!而对于外国在华的采购因为能够付现金,企业为了得到紧缺的资金就会非常低廉的甩卖,更有甚者的是由于企业的流动性不足为了避免资金连的断裂,很多企业会亏本卖给外资以获取资金生存,尤其是为了获得大量的预付款和定金而以低价作为引诱与外商签约,这样的情况就是企业对出口的销售利润为负值,而这些出口产品的亏损也要加载在同样商品的国内销售的售价之上,更大的加剧了中国制造的内外倒挂,而这些企业被迫低价甩卖的结果还授予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反倾销的口实,因为西方是不计算中国如此高昂的财务成本的,最多是按照你的银行利率计算,这样的倒挂的背后是有一个国内银行利率与社会利率的利差和坏账率之看不见的手在决定的。
苹果 为什么这么贵?杨盼盼徐奇渊前文介绍了iPhone手机在全球价值链条上的分解,而实际情况其实更加复杂㊂虽然各国政府并不参与手机的生产,但是每次过海关都会雁过拔毛㊂对于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的产品来说,这一点尤其明显㊂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iPhone手机所属的制造业,在中国面临的名义出口关税为5%,而实际关税负担为20%!从5%到20%的逻辑,可能略有一些跳跃,我们不妨来看看日本三重县的一家工厂,这是东芝公司生产基地,这家企业向iPhone提供NAND闪存㊂为此,东芝需要从中国进口半导体组件;同时,电路焊接所用的锡,则是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㊂另外,这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转还需要电力,而提供电力的东电公司需要从俄罗斯㊁澳大利亚㊁中东地区进口油㊁气㊁煤,2011年大地震之后,日本对火力发电的依赖更高了㊂㊃17㊃抓住碎片除了东芝之外,日本本土还有138家这样的供应商向iPhone6提供配件;除了日本之外,还有30个国家的七八百家企业向iPhone6提供了配件!而这些,还没有包括间接参与的供应商㊂我们都知道,iPhone成品最后是在深圳富士康组装,然后运送到美国,再分销到世界市场㊂在中国出口的这个环节,iPhone所在的制造业平均关税仅为5%㊂那么问题来了,iPhone 成本当中,关税只有这5%吗?由于iPhone的生产过程极为复杂,供应商所在30多个国家的关税高低,都将反映到iPhone的成本当中㊂进一步地,俄罗斯㊁澳大利亚㊁中东一些国家,虽然没有直接向iPhone提供配件,但是这些国家的资源出口关税,也将通过诸如NAND闪存的生产过程,进入到iPhone的成本㊂于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可能每个国家的关税税率都不高,比如说在5%左右,但是,由于生产过程的全球化,初级品㊁半成品不断在国界之间旅行,所以实际上,一个产成品最后所承受的关税,将会因为其跨境生产的次数而翻倍增加㊂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是这样,那么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呢?如果一个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越高,那么这种关税放大的效应就应该更加明显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更是首当其冲㊂这也正是开头所提到的,iPhone手机所属的制造业,在中国面临㊃27㊃。
最近,由iPad的千元入境税又引出一个新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加工完成的iPad,在中国的售价却要比在美国贵那么多呢。
同时,许多关于“中国制造”的中美价格比较也频频见诸于报端。
让人们发现Nike、阿玛尼、索尼等品牌在中国代工生产的东西,最后都在美国卖得比中国便宜。
如此一来,当然就有很多人要探究原因,到底“中国制造”是不是在中国比国外要贵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中国造洋品牌中外价格差异大主要集中在中高档产品以上这个表格里的商品是许多媒体在谈及“中国制造”在中国比美国价码高时广泛举的例子,但是从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端倪,那就是这个表格中所涉及到的都是国外的品牌,并且他们在多数国人的眼里都属于中高档的品牌。
这类商品的生产销售流程有许多的国际大牌都在中国找工厂进行代工,甚至可能这些工厂仅仅提供加工就可以,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加工完就直接出口,在总部进行检测后,一部分货物又可能发回中国。
这类商品在国内的走向:国外品牌跟代工工厂签订合同→代工工厂购买或者委托品牌向其提供原料,进行生产→代工工厂将货品交付给国外品牌→出口到国外进行检测→进口回中国国内销售。
中国造洋品牌在中国境内外销售“过场”不同以下是一件中国产洋品牌在国内外的不同流转模式:中国流通成本太高是价格差的主因从上图可以看到,在运输、税收、流通费用等环节,“中国制造”的费用成本都在层层叠加:1、在国外转一圈的运输和关税成本。
相比直接出口到国外销售的产品,再进口回中国,多了一次运输成本,还要缴纳进口关税。
2.国内物流成本很高。
曾经有一个比喻,大概是说从广州运货到北京比在广州把货物运到美国还要贵得多。
有人算了一笔账,假如从广州开辆货车到北京的话,光是过路费就有1400元之多。
还有人做过一个统计,1公斤货物从上海运到纽约只需花费1.5 元人民币,而从上海到贵州却需要花费6—8元人民币。
据统计,在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的21.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是10%左右。
为什么今年的红富士苹果那么贵今年以来,一定有不少人发现,苹果价格突然就贵了,在一些超市,普通苹果都卖到了 12 元一斤。
编整理了为什么今年的红富士苹果那么贵,欢迎借鉴参考。
为什么今年的红富士苹果那么贵陕西是中国苹果第一大省,洛川县苹果种植户陈长建家种了七亩红富士苹果。
2018年4月初,陕西、宁夏、山西等地爆发50年不遇的霜冻,他们家的果树没能幸免,只收了4.2万斤苹果,比2017年减少40%。
但庆幸的是,由于去年苹果数量少,他家的苹果卖得晚,收购价格比哪年都高,红富士苹果一斤卖到五元,但由于霜冻,他还是比往年少收了两万元。
苹果价格一路暴涨,但洛川的苹果经销商已经进入到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光。
一家大型果品贸易商在2018年10月以4元到4.5元的价格收了790万斤苹果,随着行情暴涨,苹果出库价从今年4月份的6元一斤涨到5月份的7元一斤,直到没了存货。
在今年五一期间,这家企业只能买别人的货去卖,进价突破6元的时候,进了30多万斤货。
高价买、高价卖,最终这批苹果以每斤8块钱价格出售,每斤足足赚了2元钱。
不仅如此,苹果的出库价格还在节节攀升,截止到六月初,价格已经飙升至每斤8.5元,有个别出库价达到10元,甚至有的经销商在冷库里还有大量存货,打算要一直卖到8月底。
甘肃庆阳:缺货严重一果难求期货、现货价格一路飙升甘肃庆阳是继山东烟台和陕西洛川之后,一个新兴的苹果主产区。
甘肃庆阳三姓村的果农雷生夏往年能收入60、70万元,去年受冻害影响,他家的苹果绝产90%以上,收入也只有4、5万元。
不光是他家,他们村和隔壁村都几乎是绝收的局面,顾咀村果农耿立宝去年赔了20万元,都没钱给工人发工资。
整个庆阳种了170万亩苹果,2018年只产90万吨,平均每亩比2017年减了40%,苹果批发价格节节攀升。
6月1日,庆阳当地红富士出库的价格已经接近每斤10元。
而2017年全年,这里果径80毫米以上的好苹果也就在每斤3元左右。
不仅价格一路看涨,还一果难求,很多冷库里都没有苹果。
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聂辉华一、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最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物价的差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其中一个热门问题是:同样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在美国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一件哥伦比亚(Columbia)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
但是,一模一样的衣服在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商场通常要卖1000元,比美国的两倍还高。
同样是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iPhone 3,在美国卖600美元(约4000元),在中国则高达6、7千元。
最近流行的苹果3G版平板电脑iPad,我在哈佛大学电脑专卖店里花670美元(含税,大约4500元)买了一个,而这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已经炒到了6000元以上。
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应该是著名的Coach(寇驰)皮包了。
在美国郊区的品牌直销店(outlet),一个普通的Coach包大概100美元,但是在中国则售价高达1500元左右,翻了一番。
类似的产品还有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中国制造的服装和运动鞋品牌,它们在美国的售价往往不到中国的一半。
巨大的价格差必然导致大量的套利者。
在美国outlet,中国人采购队伍往往蔚为壮观,出手阔绰,横扫各大品牌,简直是如狼似虎。
我就亲眼目睹一堆中国人从一个华人旅游大巴里出来,然后直接杀向Coach店,以至于Coach店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队,而队伍中有一半都是中国人。
店里的售货小姐忙得不亦乐乎,此刻恨不得会说中文。
因为Coach包价差太大,又非常畅销,所以往往一个中国人非得两手都拎满了包才出来。
据说,一些地方的Coach店不得不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买10个!那一刻,我甚至怀疑中国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
按常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当地出售,其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肯定比在美国的成本要低,那么价格自然是中国的更便宜。
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聂辉华一、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最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物价的差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其中一个热门问题是:同样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在美国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一件哥伦比亚(Columbia)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
但是,一模一样的衣服在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商场通常要卖1000元,比美国的两倍还高。
同样是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iPhone 3,在美国卖600美元(约4000元),在中国则高达6、7千元。
最近流行的苹果3G版平板电脑iPad,我在哈佛大学电脑专卖店里花670美元(含税,大约4500元)买了一个,而这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已经炒到了6000元以上。
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应该是著名的Coach(寇驰)皮包了。
在美国郊区的品牌直销店(outlet),一个普通的Coach包大概100美元,但是在中国则售价高达1500元左右,翻了一番。
类似的产品还有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中国制造的服装和运动鞋品牌,它们在美国的售价往往不到中国的一半。
巨大的价格差必然导致大量的套利者。
在美国outlet,中国人采购队伍往往蔚为壮观,出手阔绰,横扫各大品牌,简直是如狼似虎。
我就亲眼目睹一堆中国人从一个华人旅游大巴里出来,然后直接杀向Coach店,以至于Coach店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队,而队伍中有一半都是中国人。
店里的售货小姐忙得不亦乐乎,此刻恨不得会说中文。
因为Coach包价差太大,又非常畅销,所以往往一个中国人非得两手都拎满了包才出来。
据说,一些地方的Coach店不得不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买10个!那一刻,我甚至怀疑中国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
按常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当地出售,其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肯定比在美国的成本要低,那么价格自然是中国的更便宜。
苹果为什么这么贵,真相来了苹果公司咬掉的那一口苹果,究竟有多大?苹果公司真的很暴利吗?在iPhone的整个价值链当中,苹果公司赚了多少?富士康工人赚了多少?贴膜boys赚了多少?富士康工厂镇小巷子里的早点摊赚了多少……这都算得出来,当然!李晓琴杨盼盼徐奇渊|文iPhone,这是一款神器,引无数果粉为之折腰换肾。
2014年10月底,iPhone6刚刚在中国大陆开售,央视财经就发出了微博指责了苹果的暴利:“一边是苹果公布第四财季营收为 421.23 亿美元,一边是消息爆出中国内陆被炒到几万元的 iPhone 6 实际成本仅 1227 元。
且业界还传出,富士康生产一部只赚 25 元,苹果利润率高达 70%。
”苹果公司咬掉的那一口苹果,究竟有多大?在万万千千忠实果粉中,有那么几个比较高大尚的粉中之粉,他们就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信息技术和组织研究中心的JasonDedrick及其团队。
他们对苹果公司的全球财务报表进行了深入剖析,终于揭开了“全球分苹果”的价值链条分布:仅就iPhone这款产品来说,确实如前央视财经所引,苹果公司分到的那块占到了75%;而中国装配线上的半百万工人们仅仅分得了2%,就连日本和韩国也仅仅分到了可怜的7%……可见,苹果公司真的很暴利啊!央视财经的批评似乎也是对的。
不过,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忍不住怀疑一下:真的是这样吗?一方面,为了生产iPhone,苹果公司需要购置所需的配件和机械设备,所以这75%的价值,并不是苹果公司独吞的,还得和供应链上下游的兄弟企业一起发财。
另一方面,一台iphone神机的诞生前后,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产活动和价值分配,比如富士康在深圳建起的工厂,比如过街天桥上的贴膜boys,再比如杀马特青年的手机壳。
可以说,没有iPhone就没有了这一切鼎沸和喧闹。
显然,Jason Dedrick 团队这个高大上果粉的研究并没有注意到上述两点。
苹果现货上涨的原因
1、胀触发企业成本上涨
和很多企业一样,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苹果正在面临全球物流成本的增加和员工工资的上涨。
在中国刚刚过去的一轮疫情中,苹果中国供应链也受到影响,公司预计相关影响可能导致约80亿美元收入损失。
2、通胀对高端人群消费影响有限
尽管苹果公司可以通过供应链的议价能力来抵消其他运营成本的增加,但通胀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可能是更大的风险因素。
受通胀等因素影响,一些消费者可能会推迟手机升级的需求。
Made In China Doesn't Mean Cheap In China中国制造,在中国并不便宜China has made a fortune producing cheap products that sell for low prices around the world.中国制造的便宜货在世界各地廉价销售,但中国制造的很多高档商品,在中国卖得比在美国贵。
高流通费用,高税率,腐化,炫富等是其原因。
Yet many high-end goods manufactured in China –- everything from iPads to Coach bags — actually cost more in China than they do in the United States. 中国制造的便宜货在世界各地廉价销售,使中国发了大财。
但中国制造的很多高档商品,如苹果平板电脑或蔻驰手袋等,在中国卖得比在美国贵。
To figure out why, I recently visited a luxury shopping mall in Beijing with Professor Nie Huihua, who teaches economics at the People's University.为了探个究竟,我最近和人民大学教经济学的倪惠华教授一起光顾了北京的一个奢侈品购物中心。
We went to the sixth floor of the mall, where Apple products were being sold, including an iPad 2 that was going for $700. The same iPad 2 costs $499 at an Apple store in Washington, D.C.我们上了销售苹果产品的六楼,那里IPad 2卖700美元一台,同样的产品在华盛顿只卖499美元。
苹果为什么那么贵?文化产业管理101班010610117 古敏月苹果一向被视为最大众化的水果,味美价廉,四季皆宜,而今年的苹果价格却很“高端”。
今年过年期间,我跟家里人一起去置办年货,我觉得现在苹果的价格挺贵,八个苹果差不多就二十多块钱了,平均花两块半一个苹果,我记得以前平常买苹果来吃也就一块多一个。
苹果属于大品种水果,因品种不同,其价格也分多个档次。
以苹果为例,记者从南京凤凰西街环球水果摊抄来了4种不同的零售价:如甘肃高山红富士,3.8元/斤;冰糖心苹果3.5元/斤,产地为新疆等地;3.3元/斤的为普通品种;最便宜的2.6元/斤的。
而水果摊老板称,去年最贵的苹果不过每斤3元左右,普通的在2元/斤,最便宜的可以有1.5元/斤。
(以上数据来自新浪龙虎网讯)春节期间,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所以人们对水果需求量增加,又因为苹果是最大众化的水果,所以人们对苹果的需求也就大大增加,由于需求的增加,苹果的均衡价格也就上升。
我通过观察超市苹果价格和网上搜索发现,全国各个地方的苹果价格都很贵,同时网上关于苹果价格年年攀高的讨论也很多。
在汉口武胜路家乐福的水果区,陈小姐挑了4个红富士苹果,花了13.8元,这让她感叹:快吃不起苹果了。
记者在市内几大超市看到,最近苹果的价格比一些进口水果还要贵。
在徐东平价、麦德龙洪山店、大润发循礼门店等超市,每500克普通红富士6.8元—7元,精品红富士7.5元—8元,已经“追”上了进口水果的价格:美国加力苹果6元,南非橙4.95元,都乐进口香蕉5元。
家住东亭的瞿小姐说,前几年她觉得进口苹果“高不可攀”,现在国内红富士涨得厉害,已经开始改吃进口的“加力苹果”了。
记者探访华南果批、沙湖果批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苹果主要产自山东、陕西,批发价每500克为3元—4.5元,跟去年相比涨了将近一半。
(以上事例摘自楚天都市报)一些水果摊贩告诉记者,因为苹果太贵,很多顾客问了问价格,就改买其它水果了,由于消费者看到苹果贵就不买了,所以今年苹果的销量大减。
苹果产品须在中国生产原因:制造iPad需丰富稀土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0日上午消息,美国科技网站iFixit近日撰文称,苹果选择在中国制造iPad不仅仅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iPad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稀土元素,而中国掌握了全世界95%到97%的稀土供应。
以下为文章概要:看似轻薄、设计简洁的iPad拥有复杂的身世:iPad主要由铝和玻璃构成,但其中同样还有多种重金属和其他化学物质;1.4磅重的iPad在制造过程中更是会产生相当于其重量285倍的温室气体。
为了满足制造和材料的要求,iPad必须在中国制造。
首先,中国的劳动力极其廉价。
2010年10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的最低工资仅为138美元,相比之下美国联邦法律规定的最低月工资为1160美元(根据最低7.25美元的时薪计算而来)。
其次,中国的环保监管相对薄弱。
在耶鲁大学发布的2012年环保表现指数排行榜上,中国在132个国家中排名第116位。
然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促使苹果和其他制造商纷纷前往中国。
与其他电子产品制造相同的是,iPad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一般是指非常难以开采的元素,通常认为有17种)。
不过由于苹果从不透露iPad制造所使用的材料,我们很难确定iPad中到底使用了哪些稀土。
剑桥大学工程教授蒂姆·库布斯(Tim Coombs)猜测,iPad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中可能含有镧元素,同时为了让显示屏产生不同的颜色,还必须使用许多其他的稀土材料。
iPad 侧面和Smart Cover的磁力部分可能使用了钕合金。
电子产品中使用的玻璃通常使用氧化铯抛光。
据报道,2010年全球对稀土材料的需求为13.6万吨,其中45%为磁铁、玻璃和抛光用途。
几乎所有的稀土都来自中国中国目前掌握了全球95%到97%的稀土供应,而且在近年来多次缩减出口配额,推高了本来就很高的稀土价格。
由于担心过于依赖中国的稀土,美国莫利矿业(Molycorp)和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Lynas Corp)均计划年内开始开采稀土矿。
“中国制造”成本高在官员太多作者:暂无来源:《大经贸》 2012年第11期文:徐明天中国的制造业成本高在哪里呢?高在行政成本,中国的官员比发达国家多出多少,行政成本就高出多少。
中国时下有一个时髦的理论“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的确,中国的工厂出现了招工难。
不过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中国人口还是13亿,全世界人口最多,人口还在增加,并没有少。
第二,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只是不愿意到工厂做工,更不愿意务农。
第三,城市里的年轻人、大学生不只是不做工不务农,还不愿意当工程师,不愿意当老师,不愿意当医生。
第四,千百万年轻人只有一条路,都想挤进公务员队伍,就是都要当官掌权。
厅局以上官员,中国是美国的500倍,按人口比较,中国厅局以上干部是美国的120倍,而美国就没有县处级干部,乡镇没有干部,政府官员极少,一个县不过20人左右。
而中国这套官僚体制延伸到事业单位和企业,官员成灾。
第五,不做工不务农,也不愿意到餐厅当服务员,中国除了多出一个城管,没有其他服务业可以容纳这么多劳动力。
那么13亿中国人将来做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少靠父母生活,房子由父母买,孩子有父母养。
父母靠改革开放有了一定的积蓄。
但是当父母这一代去世之后,谁来为我们种田,我们吃什么?粮食要全靠美国进口?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用美国苹果,奢侈风已不容易改。
想想,不做工不务农的新生代,坐山吃空后,中国人又没有国外那样的社会福利,为了生活,他们要做什么?其实,我们要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中国经济还处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还不强大,这么一个大国,还没有几家制造业世界500强,汽车电脑等重要产品还不能完全独立制造,原材料、关键零组件、装备制造非常缺乏,包括中国市场都要消费国外的产品,让国外公司在中国赚高价。
苹果手机(iPhone)的产业链价值苹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在资本全球化、产业分工国际化的今天,缅怀逝者的同时却无法回避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苹果公司创造的无与伦比的产业奇迹背后,在令消费者痴狂的“i”系列产品生产链条末端,不知道是否有人在反思其利益分配与产业链条高端的天壤之别。
苹果系列是“全球代工”的经典产品。
乔布斯的公司只负责设计、技术监控和市场销售,而所有的生产加工环节都以“委托生产”方式,外包给遍布世界各地的下游制造商。
“我们动脑,他们流汗;我们出思想,他们卖体力”。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以高技术专利和创意能力见长的跨国公司,都把廉价的加工环节和生产基地像包袱一样甩给“打工国家”。
1997年乔布斯“归来”之后,苹果公司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苹果手机(iPhone)的产业链价值分布最说明问题。
据调查,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实际零售价格要在两倍以上),其中闪存(24美元)和屏幕(35美元)是在日本生产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23美元)是韩国制造的;全球定位系统、微电脑、摄像机WIFI无线产品等(30美元),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12美元)是美国制造的。
除此之外,材料费用、各种软件许可证和专利费用,合起来近48美元。
最后算下来,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不过只有可怜的6.5美元!这意味着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乔布斯逝世前,苹果公司市值一度攀升到3370亿美元,超越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相当于微软、惠普、戴尔三大巨头的总和。
它今年还荣获全球最具价值品牌评比第一名。
但大量的调查和报道反映了下述事实:在苹果公司高利润的背后,一方面是其代工企业工作条件过于严酷、压力巨大,直接损害了员工权益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是缺乏监督,导致代工厂家的废水、废物排放对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一、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聂辉华*最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物价的差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其中一个热门问题是:同样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在美国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一件哥伦比亚(Columbia)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
但是,一模一样的衣服在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商场通常要卖1000元,比美国的两倍还高。
同样是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iPhone 3,在美国卖600美元(约4000元),在中国则高达6、7千元。
最近流行的苹果3G版平板电脑iPad,我在哈佛大学电脑专卖店里花670美元(含税,大约4500元)买了一个,而这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已经炒到了6000元以上。
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应该是著名的Coach(寇驰)皮包了。
在美国郊区的品牌直销店(outlet),一个普通的Coach包大概100美元,但是在中国则售价高达1500元左右,翻了一番。
类似的产品还有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中国制造的服装和运动鞋品牌,它们在美国的售价往往不到中国的一半。
巨大的价格差必然导致大量的套利者。
在美国outlet,中国人采购队伍往往蔚为壮观,出手阔绰,横扫各大品牌,简直是如狼似虎。
我就亲眼目睹一堆中国人从一个华人旅游大巴里出来,然后直接杀向Coach店,以至于Coach店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队,而队伍中有一半都是中国人。
店里的售货小姐忙得不亦乐乎,此刻恨不得会说中文。
因为Coach包价差太大,又非常畅销,所以往往一个中国人非得两手都拎满了包才出来。
据说,一些地方的Coach 店不得不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买10个!那一刻,我甚至怀疑中国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
按常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当地出售,其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肯定比在美国的成本要低,那么价格自然是中国的更便宜。
原题目:水果店里的苹果价格比较背景信息在水果店购买苹果时,经常会发现同样品种的苹果价格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析水果店内苹果的价格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
价格差异的原因苹果价格在水果店中存在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苹果品种不同品种的苹果在市场上的价格常常有所不同。
一些品种上市较早、产量较高的苹果价格相对较低,而一些稀有品种或特殊口感的苹果价格较高。
2. 苹果产地苹果的产地也是造成价格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同品种的苹果,如果来自不同的产地,由于产量、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价格也会有所不同。
3. 苹果的质量和存储条件水果店售卖的苹果的质量和存储条件也会影响其价格。
新鲜度好、外观完美的苹果通常会被定价较高,而质量不佳或经过长时间储存的苹果价格相对较低。
4. 外部市场供需关系苹果价格还受到外部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如果市场上对某种品种的苹果需求大于供应,价格往往会上涨。
相反,如果供应超过需求,价格则会下降。
如何选购苹果在购买苹果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
以下是一些建议:- 对于只关注品种和口感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价格较低的普通品种的苹果,确保新鲜度良好即可。
- 对于追求口感和品质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稀有品种或特殊口感的苹果,但需了解其价格与市场参考价的差异。
- 若对苹果的产地有要求,可以选择自己偏好的产地的苹果,但也需考虑其价格是否合适。
- 在选购过程中,应该注意苹果的外观、质量和存储条件,尽可能选择外观完美、质量良好、新鲜度较高的苹果。
结论水果店里的苹果价格比较存在诸多原因,包括品种、产地、质量和存储条件的差异,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在选购苹果时,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进行合理选择,注意苹果的品质和外观,以及与市场参考价的差异。
为何苹果手机的背面英文不是MADEINCHINA 款苹果手机的背后都印有这么一行英文字: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 a Assembled in China。
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加州苹果公司设计,中国组装”。
《人民日报》昨天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看看苹果背后的那行字吧》,该文就是对这个英文说明有感而发。
但是,这篇文也有语焉不详之处,我们下面再做一点补充说明。
实际上,这是苹果公司精心选择的英文表达,它有进一步降低中国在生产苹果产品过程中的地位的特别用意。
一般在中国生产的国际品牌都是只标注Ma de in China,不再特别说明外国公司设计的,因为这是不言自明的。
可是苹果公司不仅特别强调是自己总部设计的,而且还专门指出在中国只是“组装”。
要知道“组装”和“制造”是不同的,“组装”意味着产品的元器件也是人家的,中国工厂只是简单地把这些元器件组合在一起,而“制造”则有可能是部分元件或配件是在中国生产的。
可以看出,苹果公司煞费苦心,因为像手机这种现代精密电子产品,不仅要有优越的设计,而且硬件质量也要绝对可靠。
说句坦率的话,“Made in Chi na”在欧美给人的印象是“价廉质次”,有时与“质次”同义,容易让人产生不放心质量的感觉。
所以,苹果公司为了避免让人怀疑它的产品的元器件的质量,提醒顾客他们的元器件也是质优可靠的,才专门做这样的说明。
苹果公司这样做也是提高产品声誉的商业行为。
很多人不清楚,即使中国品牌的手机或电脑,如小米、联想等,其核心技术和元器件也都是美国的,用的还是人家的软件、芯片等。
严格地说,这些产品都不属于真正的中国品牌,每制造或者购买一台这样的产品,都要给美国上税。
然而,苹果产品中有日本的血统,日本人对苹果公司的贡献则是技术型的。
比如乔布斯领导研发的Mac电脑的CD Ram是日本东芝的一个工程师设计的。
乔布斯1997年重回苹果公司,他带领研发的iPod的核心技术是从日本人那里买来的。
为什么“中国制造”在国外比国内还便宜经常去欧美国家的人都清楚,在西方商场里,同样品牌的衣服、鞋帽、笔记本电脑等等,要比中国便宜得多。
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商品上还都有一个标签:“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比如,同一款Coach的拎包,在北京西单可能要价2000元人民币;但在美国的Outlet(类似品牌连锁店),可能只要不到100美元,按照汇率计算,国外价格不到国内的一半;同一款Hugo Boss的西服,在国内的精品店,标价动辄上万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的百货商场,一般也就在300到400美元。
于是,在美国,每到感恩节后的购物旺季,在许多商场里,触目可见是亚洲人,更多是中国人。
在一些Coach的专卖店,我常常看到,排队的顾客中,甚至10个中有七八个说中国话的同胞。
为什么?因为国内外差价太大了,许多中国人都愿意在美国购买,不少人更委托在国外的亲朋好友代为购买,然后运回国内。
服装如此,电子产品也不乏其例。
比如同一款苹果的Iphone手机,也是“中国制造”,在美国现在售价不到200美元;但在中国,至少3000元至4000元人民币;当然,鉴于美国的售价捆绑使用期限,但即使剔出其中的捆绑支出,在美国的苹果手机也比中国的便宜很多。
离谱的事情还有很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距市区行车30分钟左右的距离,往往一套独栋别墅连地皮带房子和花园,普通一点的,40万美元可以买到;简陋一点的,20万至30万美元也有出售。
以至于美国商务部一位搞统计的经济学家,听说这样的价位根本不可能在北京同等地段买到相同的房子,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中国的部分同等商品价格超欧赶美,尤其是“中国制造”的价格更是国内高于国外,原因当然有很多,税收调节可能是一个因素。
对一些奢侈品,比如,如果进口海外豪华轿车,自然有较高的奢侈税,国内的豪华轿车也自然会被课以较高的税收,这是对的。
但即使剔除这些税收,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价格落差。
我以前总以为,这种价差中有所谓“品牌的力量”的因素: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国制造”的过程,赚取的只是小利;美国人赚的才是品牌大利,自然也才能更多让利给美国消费者。
为什么苹果在中国制造,我们买反而更贵?作者:
来源:《中国经贸聚焦》2017年第10期
iPhone8、iPhone8plus以及iPhone X已经面世了,我们即将可以用到。
但是从现在已知的信息看,中国大陆的新苹果手机系列的价格,按照汇率换算后,要比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日本都要高。
大家知道,全世界人们所用的苹果手机全部是在中国大陆生产的,就是富士康公司生产的。
那为什么在中国大陆生产的苹果手机在中国大陆卖反倒是最贵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对苹果手机太偏爱了,偏好程度太强烈。
就像一个歌星唱歌,如果你不喜欢就不愿意花高价买票。
如果你特别喜欢特别痴迷,像现在的小鲜肉一样,那你就愿意出高价。
过去有些年轻人为了买一部新的苹果手机,就要省吃俭用,甚至还有的可能就去卖肾了。
这虽然听起来是笑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消费者心理。
好多中国的年轻人偏好苹果手机,觉得它特别好用,非常新鲜,是一种炫耀的东西。
如果你没有新的iPhone,那表示可能你的男朋友不太喜欢你,表示你太不时髦了,大家可能就会鄙视你。
最近芝加哥大学做了一个研究,说中国人上半年刷手机的时间大概有400亿个小时。
有一点玩物丧志的感觉,年轻人更是这样。
这是生活当中的一大乐趣。
既然你这么偏爱苹果手机,那就多卖一点钱,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苹果有几个专卖店,专卖店都在市中心。
这些地方的租金特别高,租金高、人工费用也高,就造成了苹果手机在中国的营销费用可能比其他国家要高。
因为太把苹果手机当回事儿了。
这是苹果手机中国大陆价格比其他地方高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税收。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生产苹果手机,我们称之为委托加工。
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它是组装。
所需要的所有的原材料配件都是进口的。
委托加工的意思是加工成成品之后,都要出口出去,不能留在本国,政府就先不征进口环节的税。
中国大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富士康加工完毕之后,如果你把手机拉到美国再拉回来,就相当于国外一日游,那太费劲了。
于是,中国海关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办法。
富士康把手机生产出来之后就先拉到中国苹果总部,海关再办理税收手续。
什么手续呢?中国海关对苹果手机这种东西的进口基本上不收关税,但是要代征增值税。
向中国政府交纳17%的税,就直接可以在中国大陆销售。
而像美国、日本没有增值税。
富士康把手机组装出来之后再销售到美国或者日本,它是没有关税的,也没有增值税,所以相对来讲就比较便宜。
不但是在海关环节征一道增值税,同时,无论是在苹果的专卖店还是在其他电商网站,卖苹果手机,还需再交一次增值税。
另外,凡是交增值税的东西还要交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
也就是说,在中国销售的苹果手机要交两道增值税,还有其他的税。
这个数额是不小的。
这些加起来,就是中国苹果手机的售价高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了。